西方哲学考研试题答案汇总(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9


    休谟称自己的不可知论为“温和的怀疑论”,休谟的怀疑论把人的认识和外部世界隔绝,根本怀疑外部世界的存在,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这种观点称为不可知论。休谟的不可知论,不过是贝克莱的直接否定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另一说法而已。
     休谟从不可知论出发,在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之间建立了一条不可超越的鸿沟,否认人们能认识事物的内在因果联系和本质。他说:“结果和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就不能在原因中表现出结果来。”休谟否认客观因果性。
 
5.试述近代经验论思想的演化过程。
 
经验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他们都承认知识和观念起源于经验这一原则,尽管他的对经验的理解很不相同。正是在这个原则下,他们形成了反对理性主义的一致立场,属于同一哲学派别。
在认识论上,培根是一个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者,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认为要“命令自然”就先要服从自然认识自然。他制定了经验主义归纳法,认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基于实验的对于外物的感官知觉是人的认识的起源点。要求把经验能力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既要收集丰富的感觉材料,又要对之进行理性加工,他设计了“三表法”,重视方法研究。
在自然观上,霍布斯断言物体的基本属性是“广延”即占空间性,每一有广延的物体就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全体也就是有这样的物体构成有广延的物体也就是实体,也就是思维活动的主题。他认为一切变化都在于运动,所谓运动就是机械的位置移动,他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断言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而感觉是由外物和感官的机械作用产生的。他认为我们有相类知识:感性经验知识和理性的推理知识。
洛克的基本立场是唯物主义的,但其中也杂有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成分。提出了“白板说”,力避天赋原则和天赋观念学说,断言心灵是一块白板,既没有天赋的思辨原则,也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来源于后天经验的。我们的经验有两类:一是外部感觉经验,二是内部反省经验,借此,我们获得简单观念;我们关于事物的广延、形相、动静、数目等“第一性质”的感觉观念在事物中有其原型,关于事物的色、声、香、味等“第二性质”以及其他如“痛”等第三性质的感觉观念在事物中并没有原型,而只是借助于第一性质使人心中产生这些观念的能力,心灵对简单观念加以结合、并列和抽象,由此而得到复杂观念和抽象观念。我们的认识只能达到事物的“名义本质”而不能达到事物的“实在本质”。我们的知识是缺乏而稀少的,概念性的意见是我们生活的指南,信仰不能反对理性,但可以高于理性。
贝克莱宣布他的哲学的宗旨和意义只在于证明上帝的存在和非物质性,灵魂的自然不灭性以及物质是虚无,抽象的概括观念的原则是各门知识中错误的主要来源,感官和本能是人类知识的第一原理。断言人类知识的对象就是由感觉和反省而得到的各种观念,一切事物都是观念的集合,观念和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事物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是不可分离的,它们都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中;事物本身不具有能动性,因而不能成为我们心中观念的原因,也就是没有意义的。所谓“因果联系”就是上帝设定的“感觉符号的关系”。
休谟在哲学上从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出发而走向不可知论。他断言人心中的知觉分为两类:观念和印象。既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也没有什么反省观念,一切观念都是感觉印象的摹本,都起源于感觉印象;人类理智的全部对象分为两类,即“观念的关系”和“事实”,对于观念的关系,我们由直观或推论而发现其确然性;对于事实,我们只能通过感觉经验而得到概然性的判断;我们既没有物质实体自然存在的知性,也没有精神实体(心灵、上帝)必然存在的知识;我们所假设的因果必然联系观念,只是我们经验到的对象与对象的恒常会合,是我们心理习惯的产物;习惯是经验推论的最后原则。
第四章 法国哲学(名词解释)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663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神论
   
伏尔泰批评怀疑论者,从而深信物体的存在。在他看来,物体的本性是广延性和不可入性,宇宙是一架巨大而协调运转的机器,一切是按照数学力学规律运动的,上帝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伏尔泰认为物质是惰性的,自身没有运动的能力,因此,要理解物质的运动,就必须像牛顿那样,假定一个“第一推动者”的存在。上帝虽创造了世界,但在他给世界以最初的推动之后,便不再干预世界,而听任自然规律去支配一切。
 
2.法(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指出一切为“法”所支配。肯定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自然界是运动着的物质,是受自然界的固有的规律支配的。孟德斯鸠否定上帝的万能,认为上帝也为“法”所制约。他所说的“法”是泛指事物固有的法则、规律,有时也指人们制定的法律。上帝和万物一样,都受自身固有的“法”所支配。在政治上,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任意行事,平等也不是意味着否定命令和服从,真正的自由只在于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真正的平等也只在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的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观点的政论基础,便是他的“法”的历史观。
 
3.人的四条自然法(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把人类历史描述为平等——不平等——平等的过程,即从自然平等到社会的不平等,然后又借助于法律使平等得以恢复的过程。他指出,位于一切法之先的是自然法,自然法包括四条:一是和平;二是设法养活自己;三是对他人的爱慕感情;四是对社会生活的愿望。总之,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和平、自由和平等的。但是,当人们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之后,人们之间原有的和平、自由和平等关系就此终止,战争状态就开始了,于是才有必要制定各种法律如政治法、民法和国家法等。
 
4.人为法(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把人类历史描述为平等——不平等——平等的过程,即从自然平等到社会的不平等,然后又借助于法律使平等得以恢复的过程。他指出,位于一切法之先的是自然法,他们是唯一从我们存在的结构派生出来的。他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没有知识为自然所支配。自然法包括四条:一是和平;二是设法养活自己;三是对他人的爱慕感情;四是对社会生活的愿望。总之,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和平、自由和平等的。但是,当人们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之后,人们之间原有的和平、自由和平等关系就此终止,战争状态就开始了,于是才有必要制定各种法律如政治法、民法和国家法等。
 
5.地理环境论
   
孟德斯鸠是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地理学派”的创始人,因为他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气候、土壤、土地、面积、大小等地理因素对这个国家的人的性格、情感、风俗、法律及政治制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寒带地区的民族骁勇彪悍,热带地区的民族则心神萎靡。土壤贫瘠使人勤奋,土壤肥沃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他还认为,国家土地面积的大小和政体的性质有内在的联系,说小国家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专制政体。
 
6.人是机器(拉美特利)
   
拉美特利称“人是机器。拉美特利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在物理学中所阐述的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的观点,他肯定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种实体,即物质实体。一切事物,包括能思维的人在内,都是物质实体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具有广延和运动的物质实体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他把广延看作物质的主要属性,把物质内部固有的使物质运动的动力看作是物质的第二种主要属性,是一切运动规律的直接原因。但是,他所说的运动仍然只是机械运动,他只用机械唯物论观点解释一切现象,认为不仅动物是机器,而且人也是一种机器,不过是更为“聪明的机器”罢了。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种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个弹簧罢了”。他完全否认人和动物的质的差别,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在解决物质和精神、身体和灵魂的关系问题时,他利用丰富的医学知识,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人的精神状态对人的有机体的依赖关系。
 
7.物质(霍尔巴赫)
 
物质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是有质的多样性。自然就是物质和运动构成的一个整体。自然是包容一切的,在自然之外,什么也不存在,什么也不能有。霍尔巴赫进一步探讨了物质的定义:“对于我们说,物质一般地就是从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们归之于各种不同的物质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质在我们内部造成的不同印象或变化为基础的。” 他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入手,以揭示物质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性,从而明确肯定了物质是独立于我们的感觉的客观实在,感觉也是物质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                 
 
8.公意(卢梭)
 
按卢梭的观点,“公意”应当是指导国家和全体成员行动的最高原则。卢梭认为,国家应当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卢梭认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就必须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全部地、毫无保留地让给集体。既然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利奉献给任何人,而只是交给了集体,那么,人们就可以从集体那里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卢梭认为,按上述原则建立的国家或主权就能体现全体成员的公意。




第四章 法国哲学(简答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641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梅叶的无神论思想。
   
梅叶指出他写作《遗书》的目的是揭露宗教和专制政体的互相勾结以及宗教对社会的危害,使人们认清麻痹人们意识的一切宗教迷信和谎言的性质,从而唤醒贫苦人民的斗志。他愤怒地说:“世上的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和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够长了。”他对宗教和专制政府的互相利用、狼狈为奸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号召人们起来同宗教作坚决的斗争。当然,梅叶并不能深入揭示宗教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他幻想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来代替吃人的封建社会。他认为只要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启发人的理性,就能建立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劳动、自由平等的社会。可以说,梅叶的这种思想只能是空想的社会主义。
 
2.简述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孟德斯鸠的主要精力是用以研究社会政治制度问题,它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奠基人之一。他的社会政论观点也是唯心史观。他曾尖锐地攻击封建专制制度,指出封建专制制度对社会起着破环作用,他认为法国所需要的是法国式的改革,而不是革命的改造。在他看来保障公民自由的开明的君主立宪政体,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他认为“政治自由只能存在于适中的政府中……为了使人们不致滥用权力,必须作出妥善的安排,以权力反制权力”。他指出任何国家都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主张议会行使立法权,君主掌握行政权,法院专掌司法权。应使这“三权”分别独立,彼此限制,相互制约,维护平衡,以避免专制独裁。在他看来,实行“三权分立”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它既可以防止君主滥用权力,也排除了广大人民分享政体。“三权分立说”,实质上不过是大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达成妥协,孟德斯鸠的学说对当时的资产阶级国家学说都有很大的影响。
 
3.简析卢梭的社会不平等理论。
 
这一观点体现在人本历史观中,卢梭把人类历史归结为三个发展阶段:平等——不平等——平等。在自然状态下人是天然平等的,在社会状态下人又是不平等地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性,在社会契约状态下体现了社会的平等。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有自由、平等,没有我们社会状态下所描述的东西观念。把社会上人类的自由平等强加于自然状态下,因为平等和自由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体现,而在社会状态下社会的不平等有两个:生产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和人类不平等的产生。人类不平等的三个阶段有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经济不平等的产生上;国家私有制的产生体现在政治上的不平等,政府权利的腐败,专制的产生,如暴君专利。
 
4.简述“人是机器”这一命题的方法论意义。
 
拉美特利提出:“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征。”为了彻底否定“精神实体”,论证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拉美特利着重研究了人的肉体和心灵的关系。我们知道,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一个世界是否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精神实体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人的心灵是否独立于肉体的问题。在宗教神学者看来,人的灵魂是上帝所赋予的,因而上帝的存在是灵魂不朽的前提。拉美特利对于肉体和灵魂的关系作了唯物主义的研究。拉美特利指出,人本质上是物质性的东西,和万物一样,人也是自然用“面粉团子”造出来的,人的心灵不过是肉体这种有机物的属性而已。为了论证人的物质性,他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著名命题,把力学运用于对人的研究。按照“人是机器”的观点,在人身上,思想、心灵是不独立的实体,而是肉体的属性。在拉美特利看来,物质不仅具有广延性、运动力,而且还具有第二种属性及“潜存于物质之中”的感觉能力,思想则是有机物质人脑的特性。为了论证精神现象是肉体的特性,拉美特利利用当时医学、生理学的大量材料,表明心灵的一切作用完全依赖于人脑和整个身体的组织。
     可以看出,拉美特利的关于身心关系的学说,是以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为依据的,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从而有力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但是还可以看出,拉美特利的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理解,还是十分粗浅和狭隘的。人的意识、思维不仅是人脑的属性,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正因为拉美特利不懂得意识的社会性,所以他就不能正确指出动物的感觉和人的意识之间的原则区别,看不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方面。
 
5.简析爱尔维修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人是环境的产物,理性支配环境。爱尔维修从感觉和人的智力天然平等的原则出发,提出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著名命题。他认为,人身上有两类感情,一类是自然直接赋予我们的,如饥渴、冷热等;一类是由于建立社会而得到的,如妒忌、骄傲、贪婪、野心等。前者是人的机体结构的本能需要,后者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后天获得的。人们的才能和美德、人们之间的才能和道德上的差异,决不是机体结构的结果,而是环境、教育的产物。爱尔维修所说的“环境”主要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社会环境。他所理解的社会环境不是指决定整个社会面貌的生产方式或经济基础,而是指政治法律制度、人们之间相互交往、生活方式、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以及所读的书籍等等。人们之间的性格、才能和道德上的差异都是由于人们接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的不同而造成的。爱尔维修认为,在上述因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由此可知,爱尔维修在人和环境的关系问题上的观点是自相矛盾的,他一方面断定,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了人的观念,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人的理性决定法律,观念决定环境。
 
6.简述霍尔巴赫的宗教观。
   
霍尔巴赫根本否定上帝的存在。他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全面地深入地批判了种种宗教教条,特别是关于上帝存在这个最根本的宗教教条。按霍尔巴赫的观点,超自然的上帝并没有客观实在性,只不过是“人的想象创造的虚构物”。因此,崇拜上帝无异于崇拜子虚乌有的东西。
霍尔巴赫批判君权神学论,揭露了教会和专制君主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罪恶行径。霍尔巴赫坚决反对宗教道德,反复强调宗教和道德的对立。他认为,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不能使人为善,反而使人为恶,使人变得贪婪、凶残、愚蠢和卑怯。宗教道德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说,目的就是要人甘心忍受现实的苦难,放弃对现实人间幸福的追求。霍尔巴赫明确表示,宗教和道德是对立的。他认为真正的道德应该建立在行为有益于社会的现实基础上而不必以宗教信仰为前提。使人成为善良的是良好的教育、高尚的习惯、贤明的制度和公正的法律,而不是宗教信仰。
霍尔巴赫反对宗教蒙昧主义,谴责宗教抬高信仰,贬低宗教阻碍科学的发展。神学是科学的大敌,不打倒神学,科学就无法进步。宗教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恐惧和无知。霍尔巴赫对宗教的根源进行分析,渗透着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看到无知和欺骗在宗教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霍尔巴赫还寻求消灭宗教的途径是发展教育,发展科学,宣扬无神论,以启发人的理性。

第四章 法国哲学(论述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671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三、论述题
1.卢梭社会契约论述评。
 
按卢梭的观点,代替专制制度的将是通过社会契约的建立起来,重新使人获得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卢梭认为,国家应当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卢梭认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就必须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全部地、毫无保留地让给集体。既然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利奉献给任何人,而只是交给了集体,那么,人们就可以从集体那里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
卢梭认为,按上述原则建立的国家或主权就能体现全体成员的公意。“公意”应当是指导国家和全体成员行动的最高原则。卢梭反对党派斗争,因为党派斗争最终必然以党派集团的意志代替公意。卢梭从他的“公意”学说出发,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公意”的运用,如立法、建立政府、执行司法等,就是主权。主权属于人民,主权是不可以转让的,不可分割的,绝对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卢梭认为,通过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国家和法律是以保障人们享有早已丧失了自由和平等天赋权利。不过,这不是简单地自发状态的那种天然的自由和平等,而是使人具有社会的自由和平等。在这里,自由意味着“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平等就是“道德与法律的平等”。
卢梭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描述,包含有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按他的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平等的自然状态首先为不平等的社会状态所否定,接着不平等的社会状态又未按社会契约建立起来的平等的社会状态所否定。这样不平等又重新转变为平等,但不是转变为没有语言的原始人所拥有的旧的自发的平等,而是转变为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这是否定之否定。卢梭的方法论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2.爱尔维修功利主义伦理观述评。
 
爱尔维修把感觉论运用于社会生活,提出了他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在他看来。肉体感受性不仅是认识论的基础,而且也是伦理学的基石。爱尔维修反对那种把道德原则看成是先验的、永恒不变的天赋道德论,认为道德原则具有相对性、可变性。爱尔维修认为,道德观念的相对性、可变性根源于力图增加快乐、避免痛苦的“肉体感受性”,也即所谓的“利益”。人们的利益的不同和变化,决定了人们道德观念的不同和变化,使人们之间在道德上往往发生分歧。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不讲利益,就没有道德可言。超利主义只是一种虚伪的道德说教,祭司们要人们厌弃财富和权力,其目的就是利用人们的厌弃而把利益据为己有。
爱尔维修认为作为人类活动的唯一推动力的利益,其根据就是肉体的感受性。所谓的“利益”指的就是人们关于衣食住用行等生活方面的物质要求和对感情、荣誉、权力等的精神追求,归根结底,也就是对肉体上的快乐感受的追求。把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叫做所谓的“自爱”,也即自私、利己,并且认为它是人人共有的、永恒不变的“人性”。
爱尔维修的伦理学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矛盾,这就是:一方面肯定道德原则的相对性、可变性,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其次,爱尔维修所谓的“自爱”也是历史的产物,无非是利己主义的体现。他把利益归结于某种抽象的、永恒不变地人性的要求,就表明他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的。
爱尔维修的功利主义是教会鼓吹的禁欲主义的对立物,它有利于论证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的合理性,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他反复证明传统宗教无助于培养美德,并且是同道德相对立的。他认为,在摧毁了旨在扼杀人的感情、理性和美德的基督教会及一切传统宗教,还必须在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真正的宗教,即世界宗教。新宗教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培养美德,引导人们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法律,使人们享受一切与公共利益相一致的幸福。
 
3.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机械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反对封建主义、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
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顶峰。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其主要特征。在社会历史领域却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力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



第五章 德国古典哲学(名词解释)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854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一、名词解释
1.自我(费希特)
 
费希特反对康德通过设定自在之物为经验寻找依据,而认为全部经验的根据就是“自我”。“自我”查知经验客体而不依赖于经验客体,自我通过主体的自我反省建立起来,通过绝对自我的理智觉察主体的存在。自我没有规定,没有限制,没有间接认识,是一种直觉。
 
2.绝对同一(谢林)
 
谢林的“绝对同一”指“无差别的同一”。它既非主体,亦非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的绝对无差别”。其中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都融合为一,没有差别。“绝对同一”是一种不自觉的精神力量,使自己和自己区别开来,从而产生出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差别和矛盾,并复归于绝对同一。
 
3.星云假说(康德)
 
康德提出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假说。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太阳系的天体是由同一团固体尘埃微粒,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逐渐形成的。这一学说阐明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东西”,其哲学意义在于给形而上学“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另一种星云假说,从而与康德的假说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4.批判(康德)
 
康德的批判是指:根据理性具有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对理性的一般认识能力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确立一种衡量知识是否科学知识的一般标准,然后以此来衡量形而上学的命运。在当时,批判的含义首先是针对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提出的,其次,它还要通过对不依赖经验因素的纯粹理性的批判,为数学、自然科学提供哲学论证,同时又限制理性的活动范围,为宗教信仰保留地盘。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欧洲哲学史第一学期期末笔记整理(中世纪部分)
    中世纪部分(整合版)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主动理智: 源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动理智属于其中的第二阶段。 主动理智是一种高贵的主动力,把从各种感觉所接受的幻相抽象为现实上可以理解的共相概念,实现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优越性。主动理智的抽象能力源于理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笔记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我整理的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绝对有用)心血之做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 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2020年中国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1 考点归纳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2.1 考点归纳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 3.1 考点归纳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 4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真题(2001-2014)
    2014年考研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形而上学 理想与现实 合目的性 系统的整体性 二、材料:(非马哲专业) 马克思:手推磨产生了封建社会 恩格斯: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三、论述: 知、行的关系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哲学史考研高分必备笔记经典版本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田人2、北京人3、元谋人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 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三)(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哲学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20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830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大纲
    830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论题的分析能力。考试范围以下面所列参考书中涵盖的内容为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5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先秦哲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墨家后学;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二、秦汉哲学:黄老,贾谊,董仲舒,《淮南子》,谶纬,《白虎通》,王充三、魏晋哲学:玄学:王弼、郭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6外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6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科目试卷,范围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文艺复兴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英美哲学、现代欧陆哲学等;内容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涉及部分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大纲
    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哲学基础贯穿于其他两大组成部分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纯粹的哲学著作,而且包括他们以其他学科形式如政治经济学形式出现的著作。本科目考试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