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考研试题答案汇总(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9


 
8.样态(斯宾诺莎)
   
样态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学说。斯宾诺莎认为,样式是由实体通过属性派生出来的。实体的思维属性派生出的各种特殊的观念或意义,即表现各种具体的精神活动。认为具体的样式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原因和结构、全套与部分、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绝对与抽象以及永恒不变和运动变化等联系与区别。斯宾诺莎在这里触及到了哲学上许多的对立范畴,看到了他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关系。又由于他片面强调实体对样式的决定性的一面,就只看到一方决定另一方,而忽略了对立面的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把对立的双方割裂开来了。
 
9.心灵是一张白纸
   
这句话是洛克的“白板说”中提到的,“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洛克认为认识开始与经验,并对天赋观念论加以驳斥,洛克认为心灵的作用就在于知觉心中的观念与天赋观念说中,提到观念存在于人们心中,二者相矛盾;如果运用理性发现,就说明这些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10.两种经验(洛克)
   
洛克在对经验进行深入研究时,提出了“二重经验论”。他认为,根据观念的来源,可以把经验分为两大类: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所谓外部经验,指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觉,如色、声、香味、硬、软等。洛克认为外部经验即感觉是人们认识的巨大源泉,换言之,我们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外部经验。所谓内部经验,是指心灵自己的反省自身内部活动时得到的各种观念,也叫反省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推理、认识、意愿等等。感觉和反省是我们获得全部知识的两个源泉。
 
11.两种性质
 
洛克指出,要发现观念的本质,研究观念和事物性质的关系,必须从观念和物体的性质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洛克把物体的性质分为两类:第一性质,指物体的原始性质(广延、形状、大小、动静、数目);第二性质,指由感官不能觉察到的物质微粒的体积、形状、运动及其结合形成的一种能力(色、香、味等)。洛克认为,物质的两种性质都是客观的,是我们感觉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
 
12.单子
   
单子指构成万物的基础或单元,是一种不具有广延性,只具有一定质的能动的精神实体。单子具有单纯性(不可分割,没有部分,是最小的单位,无广延,不能借以自然的方式产生,通过组合而产生,分解而消灭)、独立性(单子之间不能相互影响和作用,彼此孤立,自行封闭的实体)、多样性(事物由不同质的单子组成)、能动性(单子作为精神实体有欲求和知觉,决定它运动变化,单子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13.预定和谐
   
人们在解释单子的时候产生了一个内在的矛盾,单子独立性认为单子不能相互影响和作用,彼此孤立,但世界是联系的一个整体,既然不能相互影响,又怎么能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莱布尼茨提出了“预定和谐论”,认为虽然每个单子都是孤立的,但每个单子的发展又和其他单子的发展协调一致,形成了和谐的宇宙秩序,这是因为,上帝在创世之初,已把每个单子的全部发展过程都预先安排好了。
 
14.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的这一命题是肯定外物客观实在性的基本观点。按照这个命题,根本不存在任何独立于感觉观念的事物,所谓事物无非是被“心灵”实体感知的一组观念,事物和观念是同一个东西,它们的存在只在于被心灵所感知,这夸大经验中的观念,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15.印象与观念(休谟)
   
休谟提出一个命题:“除了知觉,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在论证这一命题时,休谟把感觉经验叫做知觉,认为知觉可分为印象和观念。进入心灵时,最强烈、最活泼的知觉是印象,包括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则是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印象又可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两种,而感觉是观念和反省印象的基础,观念则是感觉印象的精神的表象。观念可分为复合观念和简单观念,复合观念则是简单观念的集合或复合。
 
16.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
    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 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
 
17.观念联想(休谟)
   
休谟把感觉经验统称为知觉,然后又把“知觉”分为“印象与观念”。观念区别于印象,是由于它们具有较低程度的“生动性和强烈性”。又因为一些观念以某种未经解释的方式,带着印象的生动性与强烈再现,或者,“产生”了他所谓的“反省印象”的“新印象”。因此,反省是从感觉派生的。一切事实(知觉)都从感觉派生,而感觉印象来源于不知道的原因。简单观念之区别于简单印象仅仅是由于它们比较缺乏生动性和强烈性。通过这种“观念联想”就形成了关系、情状和实体的复杂观念。
 
18.认识论
 
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标准等。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论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由于对这一前提和出发点解决不一样,形成了各派认识论的根本对立和分歧,由此,引出了不同的认识论结论。唯心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这个前提出发,主张认识是对“理念”的回忆(柏拉图),是对“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是主观自生的“感觉和经验”(贝克莱)等等,把认识的对象看作是感觉、经验和观念本身。唯物主义从物质,人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这一前提出发,并把反映论作为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认识论上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思想路线。哲学史上还有对人的认识能力提出怀疑,否定客观世界的可知性的不可知论。此外,就认识方法而言,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三章 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简答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679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二、简答题
1.简述笛卡尔的怀疑方法。
   
笛卡尔认为“理性”是人人生而具有的一种辨别真假的能力。那么如何排除障碍,发挥理性的权威,笛卡尔用普遍怀疑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他说“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方法只是为了消除成见和谬误以获得真理。在笛卡尔看来,通过普遍怀疑,人们可以摆脱一切成见,以便运用理性弄清楚理性,为整个知识大厦建立可靠的基础。笛卡尔的这种普遍怀疑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2.简述斯宾诺莎对实体本性的分析。
   
实体是斯宾诺莎世界观的基础和核心。他的实体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存的东西;实体也无需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而是通过自身而得到种种规定。对实体的特征作了分析:
(1)、实体是“自因”。实体本身就是存在的原因,而无需借助于他物而获得自己的存在。排除外因论,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解释自然,坚持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无穷无尽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切可以通过因果规律得到说明,反对神学论。
(2)、实体是唯一的。斯宾诺莎看来,如果存在多个实体,那么势必会出现一个实体依赖于另一个实体,一个实体只能借助于另一个实体才能得到说明,而这就违背了定义,因此,实体只能有一个。
(3)、实体是无限的。如果实体是有限的,那么实体就必须依赖于别的事物,受到别的事物的限制,并通过别的事物而得到说明,这就和实体的定义相矛盾。
(4)、实体是永恒的。因为实体既然独立自存,是自因,那它就不可能是被产生的东西,它的存在不可能有开端,也不可能有终点,因为必定是永恒的。
 
3.简析斯宾诺莎对自由与必然关系的论证。
   
斯宾诺莎伦理学上的一个观点: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斯宾诺莎认为,情欲是人保存自己的努力、本能、冲动、意愿等情绪,这些情绪随着人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正如自然界中的其它事物一样,一切情绪“皆出自于自然的同一的必然性和力量。要杜绝人们的情欲是根本不可能的”。他认为,一个完全为情欲所支配的人,必定是自然必然性的奴隶,行为使没有自主权只能服从命运的宰割,因而不符合人的“自由的”、“主动的”本性。斯宾诺莎肯定自由的存在,但否定唯心主义的自由意志。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乃在于对必然性的认识。只要认识了自然的必然性,人们就能控制自己的情欲,把它纳入理性的轨道,获得自由,使人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因此,要取得自由与主动,就要求人的思想和行为严格遵守理性的指导。斯宾诺莎倡导面向自然,正确认识自然,其目的就在于争取人的自由和主动的资格,达到道德上的完善境界。
 
4.简述斯宾诺莎的功利主义伦理观。
   
斯宾诺莎认为,人的本性是首先保存自己,而人的趋乐避苦的情欲、追求私利的幸福的欲望,都是为了保存自己所做的努力。在他看来,这种保存自己的努力不但不是乱祸的根源,反而是道德的基础。因此,斯宾诺莎反对把情欲、追求私利本身看作目的。人类保存了自己,最有价值之事莫过于寻求所有的人都和谐一致,使人人都追求共同的利益或福利,尽可能努力去保持自己的存在。凡是受理性指导的人,即善于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欲,以理性为指导寻求自己利益的人,他们所追求的自由,也即是他们为别人而追求的东西。所以,他们都是道德上公正、忠诚而高尚的人。在斯宾诺莎看来,道德不否定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如果把对于资财、荣誉和快乐的追求看成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且加以适当的节制,这不但没有什么妨碍,而且能够促进目的的实现。
 
5.简述霍布斯的运动观。
   
霍布斯指出,运动是物体可有可无的特性,它既可以产生,也可以消灭。“任何一件静止的东西,若不是在它以外有别的物体力图进入它的位置使它不再处于静止、即将永远静止。”“同样情形,任何一件运动的东西,除非在它以有别的物体使它静止,即将永远运动。”在这里,霍布斯把力学中的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规律直接引入到哲学。不过,霍布斯仍承认运动是一切事物变化的原因,认为“一切变化都在于运动”。按霍布斯的观点,机械的运动是唯一的普遍的运动形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用机械运动的原理来解释。自然界是一部大机器,其中每一个物体是它的一个部件,都按照机械运动的法则不停地运动。
 
6.霍布斯是如何分析“自然法”产生的根据的。
   
霍布斯认为,人们最初的生活状态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他称这种状态为“自然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从而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所以,理性便出来教导人们,不能单凭自己的情欲去生活,只有接受那些大家必须遵守的共同的生活规则,即“自然法”,才能避免战争,使每个人都能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之间是有矛盾的,前者需求无限制的自由,要求占有能够占有的一切,后者则具有约束性。到最后,是用“自然法”来约束“自然权利”。霍布斯认为,永恒不变的“自然法”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衡量善恶是非的标准,是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律。
 
7.简述霍布斯的自然法权思想。
 
霍布斯认为,人们最初的生活状态是: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他称这种状态为“自然状态”。在这种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从而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所以,理性便出来教导人们,不能单凭自己的情欲去生活,只有接受那些大家必须遵守的共同的生活规则,即“自然法”,才能避免战争,使每个人都能达到保存自己的目的。“自然权利”和“自然法”之间是有矛盾的,前者需求无限制的自由,要求占有能够占有的一切,后者则具有约束性。到最后,是用“自然法”来约束“自然权利”。霍布斯认为,永恒不变的“自然法”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衡量善恶是非的标准,是人们必须遵循的道德律。
 
8.简要评述洛克两种性质学说的认识论意义。
  
洛克的两种性质学说以认识论为主题,他明确宣布,他的哲学目的就是研究人类理智,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可靠性和范围,以及信仰、意见和同意的各种根据和程度。他系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详尽地论证了培根和霍布斯提出的知识和观念起源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的唯物经验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唯物经验主义原则贯彻到底。他的认识论也就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又是贝克莱和休谟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理论渊源。
 
9.简述洛克的社会契约论思想。
   
洛克也用社会契约说来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他和霍布斯一样,认为在国家产生以前,存在所谓“自然状态”。那时从平等、各人拥有私有财产,人人受自然法的控制,任何人不得危害别人的自然权利,但是由于人性利己,这种和平状态无法保障,随时可能转化为战争状态,因此人们共同约定,订立契约,并推选出公共裁判者,这样就产生了国家政府。他和霍布斯不同,认为在订立契约时,人们并没有把全部的权力转化给君主,而还保留了一些,如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等。统治者如果不能保障人们的天赋权利,人们有权推翻它。洛克认为,国家政权的最好形式是“三权分立”的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立法权最高,应归资产阶级和贵族共同掌握。他的分权思想,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资产阶级限制君权,扩大议会权力的要求。洛克的社会契约论说违反了国家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的历史事实,完全掩盖了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本质。洛克“三权分立”是为资产阶级政权辩护的,对广大人民来说,是不具有实际致用的,但它又具有一定的反封建的意义。
 
10.简述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
   
休谟坚持人们只能在经验的范围内研究因果性的问题。他认为在经验中,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观念是从对象间的某种关系得来的。首先,人们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接近关系,因此只有在时间上和学问上接近的东西才能相互作用,其次,人们看到两个对象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先于果,果接续因,接近关系和接续关系是我们形成两个对象之间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但还不能由此提出一个完善的因果性观念,即两个对象之间必须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是因为,观念即对象总是特殊的、各别的。我们从经验中最多只能看到两个对象之间的接近或接续关系,但是,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们中间有任何纽带”,即必然联系,看不到原因中存在着某种必然产生结果的能力。休谟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二者之间不可能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人们之所以觉得因果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是因为这种观念是从对象的恒常会合中引出来的,是对象恒常会合在人心中形成的一种习惯。
 
11.简述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与奥古斯丁“我怀疑故我在”命题的区别。
 
奥古斯丁断言,在一个我的怀疑的世界之中,至少有一件事情我是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实际上,我越是怀疑,就越是确定存在。如果怀疑发生了,一个怀疑者必然存在。奥古斯丁在这里从思维出发推出存在,开辟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这个思想给后世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以很大影响。
除了受奥古斯丁的影响,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更多地受到了蒙田的影响。尽管奥古斯丁、笛卡尔从怀疑出发确定“我思存在”有其表面上的相似性,但二者的指向不同。
奥古斯丁通过“我怀疑我存在”指向论证上帝的存在,而笛卡尔恰恰相反,“我思故我在”是在宗教的外衣下冲破经院哲学的笼罩,确立人的主体性存在,因此黑格尔才称笛卡尔为近代哲学之父。
 
12.简述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近代哲学是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哲学。近代哲学分三个时期: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自然和人成为了当时思想界所研究的中心课题。二是中期近代哲学。哲学的兴趣集中在主体与客体的平等、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等若干问题上。三是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在抽象的哲学王国中,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再一次为维护人类精神的独立自由而斗争。
近代哲学的特征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在欧洲人从中世纪的长期冬眠觉醒后而获得的。近代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思维着的人,逐步理解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的主体。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由此,近代哲学便突出了认识论问题。
近代哲学对人的能动性态度也有一个发展过程。文艺复兴时期,人从神的权威中走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人的能动性,18世纪唯物主义哲学把人看作机器,使人受制于自然界的因果必然性,19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又一次高扬了人的主体能动性。近代哲学家不仅认识到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即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而且力图克服这种对立,他们对这对矛盾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最高峰。


第三章 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论述题)    作者:本站原创 点击:693 更新:2009-5-30

详细内容:
三、论述题
1.笛卡尔怀疑论思想述评。
   
笛卡尔和培根一样,主张哲学的革新,认为要建立新的哲学必须清除思想中从传统教育得来的一切偏见,必须凭借理性,利用新的科学方法,以获得可靠有用的知识。
他应用的方法第一步就是普遍怀疑,即对所有事物都怀疑,也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审查的知识。虽然他把怀疑只看作手段,而不是目的,与怀疑论有所不同,并且在当时还具有一定的反经院哲学的意义,但是,这种怀疑毕竟是脱离实践,脱离感性的,把“怀疑”作为一种方法,凭借“理性”进行内省以获得真理,这是一种唯心论观点。他从普遍怀疑出发,认为可以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却是不可怀疑的,即我在怀疑,我在思想。他认为这像几何公理一样是“不证自明的”。既然承认我在思想,那就必须承认思想的我是存在的。由此他得出一个命题:“我思故我在。”他认为这是经过有条理的推演所得到的最确实可靠的真理,这作为一切认识的出发点。“我”是一个实体,这个实体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并不需要任何地点便存在,也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
笛卡尔认为,我既然在怀疑,我就不是最完满的东西,因为怀疑总是表示认识不足,可是在我心中明明有一个无限完满的实体把这个观念放在我心中,那就是上帝。接着笛卡尔又从上帝的存在,论证物质世界的存在。既然上帝存在就可以保证我心中观念的真实性,因为我心中对外界世界的观念是上帝印入我心中的。这样,笛卡尔在他的哲学中确定了三种实体的存在:上帝、自我(心灵实体)、客观世界(物质实体)。他认为心和物各自独立,性质根本不同,互不决定,彼此不能发生任何影响,这种观点称作“二元论”的思想。
 
2.霍布斯与洛克社会契约论之比较。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和社会产生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人性利己,而不断发生冲突,“自然状态”不能维持,普遍战争状态出现,必然要使人们饱受苦难。为了摆脱这种丑恶、野蛮、可怕的状态,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通过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建立起公共权力以谋取和平。那么人们必须共同协商订立契约,这就产生了国家。这一点与洛克相同。洛克与霍布斯不同的一点是认为在订立契约时,人们并没把全部自然权力都转让给君主,而是还保留了一些,如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权等。统治者如果不能保障人们的天赋人权,人们有权推翻它。而霍布斯断言,在人们订立契约时,就把自己的全部权力永远转让给国家统治者,而转让出来的权力是不能收回的,国家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对君主的任何反抗都是“违反正义”的,人们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国家。
霍布斯认为君主制或军事独裁是最好的政体。而洛克认为“三权分立”的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最好的。他和霍布斯不同,认为君主也是参加订立契约的人,君主专制是违反契约的,它不能保障人们的生命、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等权力,因而人们推翻君主专制是完全正当的。
 
3.斯宾诺莎功利主义伦理观述评。
   
在斯宾诺莎看来,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给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生活之道”寻求道德上的最高的“善”或“至善”,达到伦理上的最完满的境界。在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上即理性与情欲,或道德和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上,他提出了自己的新的见解:即反对否定情欲的禁欲主义,也反对把追求私利的本身看作目的的纵欲主义,主张用理性合理地控制情欲,把对情欲的追求的看作是实现至善的手段。斯宾诺莎断言,人性的本质首先是保存自己,而人的避苦趋乐的情欲,追求私利的幸福的欲望,都是保存自己所做的努力。自他看来,这种保存自己的努力不但不是乱祸的根源,但而是道德的基础。他认为,如果人被感官快乐所奴役,沉溺于资财、荣誉、肉体的快乐的追求,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斯宾诺莎认为,情欲是人保存自己的努力、本能、冲动、意愿等情绪。这些情绪都随着人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正如自然界中其他的事物一样:一切情绪“皆出于自然的同一的必然性和力量。”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乃是在于对必然性的认识。只要认识了自然的必然性,人们就能控制自己的情欲,把它纳入理性的轨道,获得自由,使人处于主动者的地位。因此要取得自由和主动,就要求人的思想和行为严格遵循理性的指导。真的在于争取人的自由和主动的资格,达到道德上的完满境界。
 
4.休谟怀疑论思想述评。
 
休谟认为人通过感性知觉只能知道经验中一些表面的个别的现象,超出这个范围的事物的性质、本质、内部联系等等都是不可知的。他拒绝回答知觉的起源问题。他说:“用什么论证可以证明,心灵的各种知觉,一定是由一些虽然与他的相似,但是与他们完全不同的外物引起的,而不能由心灵本身的能力,……或者由某种我们更不知道的其它原因产生呢?……对于这个问题,经验是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也必须完全保持沉默。在心灵前面主观的,除了知觉以外,是根本没有别的东西的,它绝不能经验到知觉与对象的联系。因此,我们假定这样一种联系,是没有任何根据性的。”显然,休谟拒绝回答感性知觉是由物质还是由精神引起的问题,实质上是拒绝公开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相关话题/哲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欧洲哲学史第一学期期末笔记整理(中世纪部分)
    中世纪部分(整合版)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1, 主动理智: 源于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发展的四个阶段。主动理智属于其中的第二阶段。 主动理智是一种高贵的主动力,把从各种感觉所接受的幻相抽象为现实上可以理解的共相概念,实现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优越性。主动理智的抽象能力源于理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考研笔记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我整理的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绝对有用)心血之做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 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2020年中国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1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1 考点归纳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 2.1 考点归纳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 3.1 考点归纳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 4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年真题(2001-2014)
    2014年考研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 形而上学 理想与现实 合目的性 系统的整体性 二、材料:(非马哲专业) 马克思:手推磨产生了封建社会 恩格斯: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三、论述: 知、行的关系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哲学史考研高分必备笔记经典版本
    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哲学考古发现:1、蓝田人2、北京人3、元谋人一、原始社会对中国哲学的影响(一)原始群向氏族制度 约在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同时推动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三)(一方面)在原始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虽然想尽办法企图克服自然力带来的灾祸,但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中国哲学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 心斋 ;人副天数; 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 二、翻译(略) 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四、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20年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8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
  •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1中西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方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现代西方哲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邓晓芒《西方哲学史》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69西方现代哲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现代西方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7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西方现代哲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8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
  • 2019年复旦大学830科学技术哲学考研大纲
    830科学技术哲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核心问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流派,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对相关论题的分析能力。考试范围以下面所列参考书中涵盖的内容为限。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5中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5中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先秦哲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大学》、《中庸》、《易传》;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墨家后学;法家: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二、秦汉哲学:黄老,贾谊,董仲舒,《淮南子》,谶纬,《白虎通》,王充三、魏晋哲学:玄学:王弼、郭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6外国哲学史考研大纲
    826外国哲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外国哲学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科目试卷,范围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文艺复兴哲学、西方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代英美哲学、现代欧陆哲学等;内容涉及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主要概念,主要著作,涉及部分当代西方哲学前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大纲
    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作为哲学基础贯穿于其他两大组成部分即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纯粹的哲学著作,而且包括他们以其他学科形式如政治经济学形式出现的著作。本科目考试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