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1.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始皇把全国划分为36郡,下设县,长官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史称郡县制度。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 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 战国( 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 ) 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3.三公九卿制:始于秦发展于汉的中央行政制度。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其特点是确立皇权至高无上地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与分掌国家朝廷各项行政事务 “九卿”职权分开,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步的标志,对以后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4.焚书坑儒:秦始皇在思想领域巩固统一,实行文化专制的重大措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纪》、医药、卜筮、种树等技巧之书外的列国史记,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欲学法令以吏为师。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事件。次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和一些儒生议论朝政,攻击秦始皇。秦始皇下令追查,结果逮捕儒生、方士460余人坑杀于咸阳。这就是“焚书坑儒”。它使战国以来百家争鸣宣告结束,也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文化专制之先例,对我国封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5.谶纬神学:在 汉 代 统 治 者 的 倡 导 之 下 , 谶 纬 神 学 非 常 盛 行 。 谶 是 一 种 宗 教 性 的 神 秘 预 言 , 又 称 谶 语 , 以 之 预 测 吉 凶 , 因 通 常 配 有 图 , 故 又 叫 图 谶 。 古 人 多 用 於 政 治 斗 争 中 。纬 是 相 对 於 经 而 言 , 指 用 图 谶 等 神 秘 含 意 解 释 儒 家 经 典 , 又 称 为 「纬 书 」。实 际 上 , 谶 纬 神 学 是 古 代 的 具 有 宗 教 神 学 色 彩 的 政 治 宣 传 心 理 学 , 以 此 为 谋 求 权 力 者 或 已 登 上 权 力 宝 座 的 统 治 者 大 造 舆 论 , 从 而 收 服 具 有 传 统 天 命 观 的 民 众 , 证 明 其 权 力 的 合 理 性 。谶 纬 神 学 在 西 汉 末 年 的 哀 、 平 之 际 大 兴 , 在 王 莽 与 刘 秀 的 推 波 助 澜 之 下 , 到 东 汉 更 成 为 占 统 治 地 位 的 思想。
    6.八王之乱:西晋皇族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发生的战乱。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太子衷立,是为晋惠帝,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而皇后贾氏凶险狡诈而权欲重,此为内乱之始。自公元291年三月贾后与楚王合谋杀杨骏到306年惠帝回洛阳这十几年间,汝南王亮、赵王伦等八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大混战,民不堪其苦,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7.占田制:占田制是西晋的土地制度。所谓占田,是指国家准许个人占有的土地数量,并不是由国家授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百姓占田的规定。普通百姓,男子占田70亩,女子50亩。一是对官员占田的规定。品官一至九品可占田50顷至10顷。
    8.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兼并战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在著名经典战役。绍出之名门,祖上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时为北方最大的军阀。建安五年(200)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南渡黄河与曹操对峙于今河南中牟附近的官渡。曹操虽兵、粮远不及袁绍,然曹军上下一心,将士用命,加之曹操足智多谋,战略战术运用恰当,先后斩颜良,诛文丑,奇袭乌巢,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乌巢焚粮之后,袁军全面溃败,曹操则乘胜追击,在此后不长的时间里尽取袁绍之地,统一了北方。
    9.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的几年间,曹操扫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曹操于建安十三年(208)亲率军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万与长江流域的刘备、孙权等军阀对峙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附近)。时曹操虽兵多将广却长途奔袭,军中疫病流行,尤其是北方青、徐之兵不善水战,乃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处于不利地位。而孙、刘却为自保而结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且用谋得当,火借南风,曹军大败。赤壁之战后,曹军再也无力南进,同时孙、刘也致力于巩固后方大本营并试图发展,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10.三长制:我国北魏时期开始实施的地方基层组织机构。太和十年(486),在北魏政权业已相对稳固的前提下,为了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中央租调徭役,并由政府直接控制基层组织,北魏孝文帝采纳给事中李沖的建议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免除一人到三人官役的优待。
    11.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西魏权臣宇文泰创建于魏文帝大统年间。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前,建立起八柱国(大将军)、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开府(又称二十四军)的专门的府兵组织系统。八柱国的设置乃模仿鲜卑拓跋部的八部制度,其中宇文泰实为全军统帅,魏宗室元欣仅挂虚名,实际分统府兵的只有六柱国,所统兵士也改从各自主将之姓。府兵具有中央禁卫军性质,一人充当府兵,全家即编入军籍,不属州县。
    1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年到649),政治比较清明,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快发展,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标榜儒家传统的德政,继续完善唐朝前期的各种制度,重视选官用人、注意纳谏,并且注意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调整民族关系,精减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唐王朝出现了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是我国古代社会著名的治世之一。
    13.三省六部: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政府最高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又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其组织形式和权力效能各有演变,至隋唐,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14.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其渊源可上至隋代。唐高祖时,命裴寂等人以隋《开皇律》为基础,经过增补删减,于武德七年成《武德律》;太宗继位以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对《武德律》加以修订,于贞观十一年修成《贞观律》,并颁行全国;至此,《唐律》基本上形成。高宗时,又命长孙无忌、李勋等人以《武德律》、《贞观律》为蓝本,修成《永徽律》。于永徽二年,颁行全国。永徽三年,又对《永徽律》做了具体解释,撰成《疏议》30卷(总计12篇、502条)并将其附于律文之后正式颁行,形成流传至今的《唐律疏议》。《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15. 开元盛世: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2)抑制食封贵族(3)压制佛教势力(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5)搜检括户,限制土兼兼(6)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因为上述各项措施的有力实施,开元年间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16、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玄宗末年边镇守将安禄山和史思明掀起的反唐叛乱。玄宗天宝十四年 (公元755年)十一月,身兼平卢(今辽宁朝阳)、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山西太原西南)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杀奸臣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经过长达八年的拉锯战,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人的艰苦努力下,终于于公元763年成功平叛。安、史叛乱虽然被扑灭,但是长期的战争缺使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开元盛世所积累的社会财富一时消耗殆尽。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繁荣富强,成为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7、藩镇割据:唐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局面。玄宗时,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以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有节度使,且各节度使拥兵自立,不从朝令以至叛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宪宗朝虽执行削藩政策,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无法阻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加深,直到唐亡后,各藩镇相互兼并演变为五代十国,成为唐代藩镇割据的延续。直到北宋统一,才结束这一局面。
    18.租庸调制是唐代前期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唐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内容有: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太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年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这称作庸。
    19.两税法:两税法是一项与庄园经济相适应的赋税制度。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势力发展,均田制被破坏,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无法实施。安史之乱后,为解决财政危机,德宗采纳杨炎建议于780年行此法。即按田亩征收地税,按每户资产多少征户税,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并以征钱为主。它改变了按人丁户口征计的办法。以土地财产多少征税,使赋税负担相对合理,而且适应唐代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大量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势;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这种税制直到明代行一条鞭法后才被废除。
    20.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此次和议为澶渊之盟。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附近。北宋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并力劝宋真宗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之后,虽鼓舞了宋朝军队的士气,但他急于求和,于是与辽签订了屈辱的“澶洲之盟”。和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的产物,是宋、辽势力均衡情况下互相妥协的结果。此后,宋、辽之间进入了一个很长的相对稳定时期,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和平往来。
    21、驱口:宋元时代金军、蒙古军在战争中俘虏的汉族人户。原意为“被俘获驱使之人”,即战争中被俘强逼为奴、供人驱使的人。驱口一词始见于金代。元代驱口除战俘外,还有因债务或饥荒而卖身为“驱”的。驱口另有户籍,和一般编民有别,非经放良或赎买,不能改籍。在法律上,驱口“与钱物同”,是主人财产的一部分,主人可以随意买卖或馈赠。驱口一部分用于手工业和家内劳动,大部分用于从事农业生产。驱口的大量存在及身份地位的低贱,是元代社会中奴隶制因素的集中体现。
    22、国人暴动:周厉王时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厉王垄断山林川泽,又任用卫巫“监谤”,引起平民,即“国人”的不满。公元前841年,人们不堪忍受压制而发起暴动驱逐厉王,厉王逃到彘。当时参加者除国人之外,还有中小领主贵族和其它劳动人民。这就是所谓的国人暴动。
    23、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后,厉王出逃,宗周一片混乱,国人推举共伯和代行政事。这一年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召公、周公二相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号曰“共和”,所以称为“共和行政。
    24、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具体做法是周天子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管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诸侯,各建邦国。被分封的的诸侯主要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功臣、古帝王之后。诸侯对周天子保持着臣属的关系,要承担各种义务,如: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诸侯在封区之内,亦实行分封制,他们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又把所封采邑内的土地分封给士,士直接统治人民。
    25宗法制:是在父权家长制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族家族制度。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全国,天子是共主,同宗的族长,因此是大宗,同姓诸侯是小宗;在封国,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在本宗族各分支中,也处于大宗的地位,士是小宗。宗法制实质上是区别奴隶主贵族的等级、职位和权力、财产分配的制度,是实行分封制的依据。
    26、“工商食官”: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经营。由于商品经济不发展,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极少,工匠和商贾多是官奴隶。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在官府作坊和指定的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地为贵族统治者的政治或生活需要而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
    27、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考古工作者曾在殷墟出土15万片甲骨,发现将近5000个单字。在周原出土1万余件甲骨,清理300余片,发现600多个单字。由于其内容多是占卜的记录,还有记事刻辞,因此亦称为卜辞。甲骨文实际上是商贵族的档案,保存了极其可贵的最原始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依据。而且甲骨文还是比较成熟的文字,除象形以外,还有形声、会意和假借字,已经摆脱了单纯的线画性质。
    28、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出现的五位霸主。一般认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一说五霸中没有宋襄公和秦穆公,而有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事实上,这些人物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29、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军进攻赵国的上党,赵派名将廉颇屯兵长平拒秦。初战失利,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秦使用反间计,至使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赵括冒险出击,秦军诈败,将赵军诱至自己的壁垒前,坚拒不战,又将其包围。同时秦昭王又率领丁壮开赴长平,堵截赵国的援军和援济。赵军突围失败。赵括战死,全军被俘。秦上将白起活埋俘虏40多万。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战役,赵国军事力量在这次战役中被彻底摧垮,再也不能与秦抗衡。
    30、楚汉战争: 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争夺天下的战争。前206年刘邦趁项羽东击田荣之机,暗渡陈仓,占领彭城。项羽反击,刘邦大败。前204年,刘邦联合各地反楚势力,与项羽在荥阳、成皋地区相持,同时派韩信攻占魏、赵、燕、齐等地。项羽腹背受敌,兵力受挫,被迫于前203年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次年,刘邦趁项羽撤兵东归之机,约韩信,彭越围项羽于垓下。项羽兵败,退至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建立统一的西汉王朝。
    31、文景之治:汉文帝与景帝在位期间(公元前180—前141年),在汉初以来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继续“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获得了更加显著的发展,统治秩序也愈益稳固。在经济方面,文帝,景帝实行轻徭薄赋政策,法律上提倡轻刑慎罚,边疆政策继续了汉初以来和平方针。文、景之世,户口迅速繁息,生产明显发展,粮价一再降低,政府囤积大量财物,西汉由此进入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32、七国之乱: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发动的叛乱。汉初刘邦翦除异姓王后,又大封同姓王。诸侯王在封国内征收赋税,煮盐铸钱,任免官吏,掌握了极大的权力。有些违法乱纪,聚众亡命,图谋不轨,与中央对抗。为此文景两帝采用贾谊、晁错的建议,逐渐削弱王国封地,打击诸侯王势力。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镇压,不足三月,就平定叛乱。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33、丝绸之路:古代联结亚、非、欧三洲的陆地通道。西汉时,通过新疆的中西陆路通道:南路从长安出发,经敦煌(阳关),鄯善,于阗,莎车等地,越葱岭到大月氏,安息等国;北路经敦煌(玉门关),车师前国,龟兹,疏勒等地,越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由此南下可以到达安息,由安息向西可以到达大秦。这两条道路是当时东西方经济交流的大动脉。当时,中国的丝织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通过这两条路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所以这两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中亚、西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34、光武中兴:沅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光武帝针对前朝教训,做了轻法、除霸、平狱、释放和恤民等五大工作,调整了统治阶段内部关系,又尊贤重学,褒扬气节,从谏如流,注重农业生产,加强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35、党锢之祸:指东汉后期一批官僚、士人因出面反对宦官专权,结果反被宦官诬陷,被罢官禁锢,甚至株连杀害的事件。公元166年,宦官党羽张成指使其子杀人,李鹰依法处死张成。结果李鹰被宦官诬告,汉桓帝下令郡国大捕“党人”。这是第一次党锢。公元169年,宦官上书诬告张俭结党图危社稷。于是朝廷收捕张俭,同时趁机逮捕其他党人。两次“党锢”之后,被残害至死、徙、废、禁的有数百人。党锢之祸属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这一时期,宦官为所欲为,政治更加黑暗。
    36、九品中正制:公元230年,曹操病死后,曹丕为了称帝不得不向世家大族妥协,采纳颖川士族陈群的建议,实施“九品官人”的选官制度。即:选择在中央做官的“著姓士族”为本州郡的中正、大中正,他们负责品定本郡属的杰出人才并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凡九等,报中央备案以为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在实施之初曾起到某些积极作用,但是很快就被世家大族操纵,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也就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工具。
    37、南北朝:指东晋十六国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晋灭亡后,江南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四个朝代均以建康(南京)为都,历史上称之为南朝。在北方,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其后东魏和西魏又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北周灭了北齐,而北周亦为隋朝所取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和隋都位于北方,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38、宗主督护制:宗主也叫做坞主或壁帅,均是在“五胡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们领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势力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北魏统一之初,只是消灭了一些敌对政权,对这些遍地存在的宗主无法根除。为了稳定统治,采取妥协政策,承认宗主对于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该制度一直延续到孝文帝改革才为“三长制”所取代。
    39、均田制:自西晋末年以来的社会大动荡,流民南迁造成了中原地区“地广人稀”的局面,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北魏的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485)颁布均田法,实施“计口授田”的“均田制”。其内容为:男子十五岁以上,授露田(不栽树的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如采用休耕法,田加倍授给;男子另给桑田二十亩。人身老免课或者身死之时,所授田均要还给国家。
    40、河阴之变:北魏武泰元年(528)北魏胡太后滥施淫威,毒死孝明帝。时北国内部一片大乱 ,先是到处发生叛乱,而后大将尔朱荣带兵进入洛阳,把胡太后和她年仅三岁的儿子沉入河底,另立敬宗。为了竖立威信,尔朱荣借大典的名义在河阴之陶渚(今河南孟县附近)围杀北魏王公大臣二千余人,连敬宗年幼的两个弟弟都不放过,称“河阴之变”。仅少部分北魏宗室侥幸逃脱,汉化的鲜卑代北士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41、输籍定样:隋朝采取的确定户口等级和赋役数额的措施。开皇五年(585),文帝采用宰相高颎的建议,行此方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察,令百姓五党(100户为1党)或者三党为一团,根据财产多寡定出户等之上下,以此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薄并颁行天下。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能改任情舞弊,还吸引了部分逃亡农民,使他们重新列为国家编户,其中多数原是豪强荫庇的私属。大量佃客脱离世宗大族,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有效的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42、大索貌阅:隋朝采用观察、核对相貌的办法来检查户、口的一个措施。隋朝建立之初, 地方豪强大量隐匿人口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文帝遂于开皇二年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等生理特征,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若有户、口不实者,正、长皆受流刑。通过这一措施,既增加了国家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43、玄武门之变:唐朝前期在玄武门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唐朝建立以后,随着改朝换代的成功,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日益激化,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结成的太子集团和在统一战争中实力迅速膨胀的秦王李世民集团为夺取皇位继承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后发制人,率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偕同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迫其退位。这场宫廷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政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最终夺得了帝位。
    44、输庸代役:唐初推行的一种赋役制度,规定农民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按照每天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以之以代役,这称“庸”,也叫“输庸代役”。国家若需要延长其服役期限,除服役二十天外,若加役十五天,免其调;加役三十天,则租调全免。若出现水、旱、虫等严重自然灾害,农作物损失十分之四以上免租,损失十分之六以上免调,损失十分之七以上,赋役全免。官僚贵族亦享有免租庸调的特权。纳庸代役制的推行,使得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45、元和中兴:唐中叶以后,唐王朝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众多的弊政暴露无遗,政治革新的声浪涌起。随着一般地主阶级的发展,中小地主和下级官吏要求参与政治,革新政治。通过各种革除弊政的努力,如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宪宗时恢复宰相制度和削平内地强藩,均取得一定成效。对于藩镇割据,宪宗元和年间,一举平定了淮西镇的叛乱,随后沧景、卢龙、承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淄青镇也被宪宗?统一,故史称“元和中兴”。但中兴只是暂时的,藩镇割据并未消除,不可能持久统一。元和十五年(820),宪宗被宦官杀死后,藩镇又相继叛乱。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要重要问题解答汇编 1,商鞅为什么变法?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政治、社会作用怎样? (提示)商鞅变法的原因:①战国初年,秦是一个由贵良统治的国家,国力很弱,因而要变法图强、提高其政治地:立。②旧的土地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急待改革.公元前359年和前350年,商鞅主持两次变法:第一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
  • 中国古代史重要名词解释
    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血缘家族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氏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世界各民族普遍经历的阶段。母系氏族公社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达到繁盛,并开始逐步为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详文解释
    一.重要名词 大索貌阅:隋政府为了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加赋税收入的一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索貌阅。即查对户口,并按户籍上的年龄与本人外貌相核对,看是否年龄故意报大报小,以逃避赋役。同时也清查没有报入户籍的人,不实者加以处罚,并鼓励互相检举。大索貌阅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也有利于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5
  •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考研资料(超详细)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超详细)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知识归类 Ⅰ 科学技术篇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⑴造纸术 ①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10
  •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续资治通鉴长编》 2、井田制 3、葵丘之会 4、限民名田5、九品中正制 6、《元和郡县图制》 7、南衙北司之争 8、庆历新政 9、探马赤军 10、票拟二、论述题(每题20分)1、汉武帝财政改革措施及作用2、隋唐以后赋役制度的主要变化3、唐代周边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活动4、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复试
    一.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限800字以内)(60分)二.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限800字以内)(4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0%) 胡服骑射 董仲舒 河阴之变 府兵制 永贞革新 唐蕃会盟 绍兴和议 徐光启 萨尔浒之战 四库全书二、简述题(30%,每题各占15%) 1、简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2、简论赵匡胤。三、1988年,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就“中华民族”问题发表演讲,提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42) 周公旦 算缗与告缗 府兵制 猛安谋克 东林党 乾嘉学派二、问答题 1、简述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对北宋历史的影响。(28) 2、试述春秋、战国为“古今一大变革之会”说。(30)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中国古代史一、名词解释(35%) 夏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1949年之前)一、名词解释: 1.氏族公社2.楚汉之争3.八王之乱4.《唐律疏议》5.猛安谋克6.中国共产党第7次代表大会二、简答: 1.简述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的必然性。2.简述东汉田庄经济。3.简述唐太宗和贞观之治。4.简述明朝初期加强君主集权的政治措施。5.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安徽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 1.仰韶文化 2.甲骨文 3.府兵制 4.<大唐西域记> 5.庆历新政 6.摊丁入亩二.简答题 1.简评韩非的法家学说. 2.简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及其作用. 3.简析唐朝三省制及其职能. 4.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三.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2.论述明初专制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北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