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张康之版考研复试笔记(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7


答:抽象行政权力的特征:①就权力主体而言,抽象行政权力的主体是整个行政权力体系所属的整个组织;②就权力的存在形式而言,抽象行政权力往往公开表明自己的性质;③就权力的作用范围而言,抽象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是与整个权力体系的作用范围相一致的;④就作用效果而言,抽象行政权力由于是一种理念性的权力。
6、简述具体行政权力的特征。
答:具体行政权力的特征:①就权力主体而言,具体行政权力的主体是行政组织中的管理阶层或个人;②就权力的存在形式而言,具体行政权力极力淡化或隐藏自己的根本性质; ③就权力的作用范围而言,具体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是整个权力体系作用范围的每一个具体的部分或环节;④就作用效果而言,权力主体的好恶、积极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认真负责还是粗枝大叶的处世精神,都决定着这种权力发挥作用的效果。
7、简述判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主要标准。
答:集权制和分权制是权力纵向配置的反映,是依政府层级而展开的权力线,判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主要标准:
①地方或下级行政权力的来源。
②地方或下级与中央或上级之间的权力关系。
③权力的数量。
8、论述集权制和分权制优缺点。
答:⑴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政令统一,目标一致;力量集中,便于处理紧急或重大事件;权力完整,指挥灵便;执行效率高等。
缺点:信息环节多,传输缓慢,容易失真;管理单一、僵化,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忽视地方差异,呆板统一,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忽视下级积极性,造成下级的依赖和低效等。
⑵分权制的优缺点:
优点:独立自主,可以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行政目标,进行决策和管理;分层授权,分级管理,有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应灵活,不需要层层请示汇报,信息传递较快,对外部环境反应也较快,宜于近点决策处理突发事件,效率较高;职能分工明确,有利于专业化管理。
缺点:权力分散,不易形成统一意志,不易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不利于集中资源,统筹和全面发展;过度分权易导致各自为政,形成地方主义和本位主义。
9、论述首长制和委员会制的优劣。
答: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是机关内部的权力关系的反映,考察的是行政权力在领导机关组成人员之间的分配。首长制的优点有:事权集中,责任明确;决策迅速,指挥统一;有利于保守秘密等。其缺点有:决策失误容易发生;容易形成专权和独断,造成腐败等等。与之相反,委员会制的优点在于:群策群力,决策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强;相互监督,防止权力垄断;合乎民主要求等。其缺点有:协调困难,决策缓慢;责任分散,决策容易冒险;容易造成领导机关的内部矛盾等等。
10、简述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答: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①行政首长负责领导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的工作。②各级政府或政府部门,都有一个行政首长的领导下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③本级政府或部门的重大决策,需要经过领导机关全体成员的集体讨论,行政首长要尊重集体讨论的意见。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特点:①体现了民主决策的特征;②责任明确;③分工合作,有利于提高行政领导效率。
11、论述单中心制和多中心制的优劣。
答:①从功能上看,单中心体制更有利于保持政府行动的一致性,有利于政令的统一,从而适用于政府的管制功能;②而多中心体制更有利于迎合公民需求的多元化,有利于行政的创新,因而适用于公共服务的提供。
第五章 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2、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3、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腾飞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这一职能模式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代表者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与控制。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与社会处在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合作、相互独立又彼此依赖的有机统一的关系中。
4、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5、民主行政:是指政府的行政机关(区别于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以及社会管理中的民主制度、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
6、治理理论:治理理论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二、问答题。
1、简述政府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答:政府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①执行性     
    ②多样性     
③动态性
2、论述正确地确定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
答:正确地确定政府职能的重要意义:①政府职能是建立行政组织的根本依据;②政府职能是组织管理活动科学化的重要基础;③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政府管理效能的表征和检验标尺。
3、论述政府职能体系。
答:政府的基本职能:
 ①政治职能     ②经济职能
 ③文化教育职能 ④社会服务职能
政府的运行职能:
 ①决策职能     ②组织职能
 ③协调职能     ④控制职能
4、论述政府职能的模式。
答:①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②在近代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两种主要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我们依次把这些类型的政府职能模式称作“保护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和“引导型的政府职能模式”。
5、论述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性。
答: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性:①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与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共同之处是,都介入市场运行中去对经济进行于预,而且都表现出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②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与保护型或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具有充分的主动性和先导性。 ③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中的行政应当是服务行政。
总之,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的特征在于它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代表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与控制。
6、论述我国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内容。
答:我国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形成的。我国政府的引导职能从两个方面在全面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其一,政府需要在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中发挥引导功能,确立起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合作的治理模式,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变指标约束为信息导向,变行政推动为市场拉动,做到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其二,政府在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治理过程中,着重于战略方向的把握,通过“元战略”的确立而实现对治理过程的总体引导。
7、简述经济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经济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经济管理机构,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的管理活动。
经济管理具体包括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经济性管制、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8、简述政治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政治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政治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政治发展目标,对社会政治生活进行的管理过程。
政治管理包括国防管理、司法管理、公安管理、外事管理等。
9、简述文化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公共行政学所说的文化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文化发展目标,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的管理过程。
广义上的文化管理,包含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以及狭义上的文化管理、体育管理与卫生管理。
10、简述社会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社会管理是指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社会发展目标,对社会生活进行的管理。
社会管理包括人口管理、民政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
11、简述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特性。
答:⑴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以外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和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自治型社会组织。
⑵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可以引申出其基本属性:
①非政府性。
②非营利性。
③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12、论述民主行政的意义。
答:民主行政的意义体现在:①民主行政是人们自我实现的机制;②民主行政有利于提高公共行政的合法性;③民主行政是控制政府失灵的有效机制;④民主行政能实现行政效率与民主的有效统一;⑤民主行政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减震器。
13、简述民主行政与参与治理理论。
答:治理理论非常强调公众参与治理的意义,认为公众是合法权力的来源,只有当公众普遍参与到治理过程中来,才能建立起民主行政的现实形式。
公众参与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讲,公众参与即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举的活动,即由公民参与选出代议制机构及人员的过程,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责任,在政治学的表述中,我们也称作为公民参与。而广义上的公众参与除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以外还必须包括所有关于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参与,也就是民主行政参与。
14、简述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方式。
答: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的方式:
①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是指非政府组织为了影响治理过程而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所有参与行为。
②根据参与治理过程的主体性,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
③根据参与治理过程的制度化与否,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
④根据对治理过程参与的主动性,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分为主动参与方式和委托参与方式两种。
⑤根据在治理过程中的联合方式,非政府组织对治理过程的参与方式可分为单独参与、联合参与以及与政府合作参与三种。
第六章 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
一、名词解释。
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特定的行为规范(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3、非强制性权力:是指非职位的行政领导权力,一般并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完全是因行政领导者个人威信而使部属信服并遵从行政领导的影响力。非强制性权力包括: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代表性权力。
4、选任制:是一种通过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表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这种选举方式分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
5、委任制:也称任命制,是依法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主管部门经过考察了解,直接任命所需人员以某种领导职务的制度。
6、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7、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8、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也称为领导班子,是由若干负有特定职责的领导者组成的集体。公共行政领导集体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般有法律或规章制度规定的任期限制。
9、行政领导方式: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领导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程序和方法。也有人称之为领导风格。
10、行政协调:是协调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有效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11、行政协调模式:是指行政协调主体针对不同的协调问题所选择的不同的协调途径和方式,是对行政协调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领导权力的类型。
答:行政领导权力可被归纳为两个具有分别不同性质的层面,即强制性权力和非强制性权力。①强制性权力是基于组织的正式领导职位而获得的权力,也可以称之为法定的权力。法定的权力包括:惩罚权、奖赏权、人事权、监督权、协调权等。②非强制性权力,是指非职位的行政领导权力,一般并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完全是因行政领导者个人威信而使部属信服并遵从行政领导的影响力。非强制性权力包括: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代表性权力。
2、论述行政领导的作用。
答:行政领导的作用:
①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②行政领导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
③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3、分析行政领导者及其职位、职权、职责。
答:行政领导者及其职位、职权、职责:①行政领导者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通过选举或任命等程序,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占据正式的负责任职位,具有相应的职权和职责的行政人员。②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活动的基础,其外在表现形式是行政领导者的职务。③行政领导者所拥有的职权是依法定程序授予给行政领导者的,为法律所确认,受法律保护,对部属具有相应的约束力。④行政领导者的职责是行政领导者基于职权在行政上应负有的责任,或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应尽的义务,或对国家的行政委托的任务应负的责任。
4、简述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答: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①选任制是一种通过被领导者或被领导者的代表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这种选举方式分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②委任制也称任命制,是依法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主管部门经过考察了解,直接任命所需人员以某种领导职务的制度。③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④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5、论述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的内容。
答:作为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比一般行政人员更高的各个方面的条件,即具有胜任领导职责的素质。行政领导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行政领导水平的高低,并决定着行政领导活动的成败。由于行政领导活动的层次和领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行政领导者也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为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六个方面。
6、论述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的内容。
答:公共行政领导集体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就是要求公共行政领导集体中各种不同素质、经验、年龄和各种不同的专业、知识的人才的比例要达到一个合理的结构。
7、简述行政领导方式的分类。
答:行政领导方式的分类:
①依据行政领导者的权力控制程度,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均权式。
②依据行政领导的不同侧重点,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以人为中心的行政领导方式、以事为中心的行政领导方式、人事并重的行政领导方式三种。
③依据行政领导的指挥模式,可将行政领导方式分为: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式。
8、简述行政协调的模式。
答:行政协调模式是指行政协调主体针对不同的协调问题所选择的不同的协调途径和方式,是对行政协调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
①目标与利益协调模式
②思想与行为协调模式
③公共政策与规章制度协调模式
9、简述行政沟通的含义和种类。
答: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在其内部以及行政系统内外之间,凭借一定的传播媒介,交流、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信息,以达到相互理解、协同合作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行政沟通的种类:
①依据行政沟通的渠道可分为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②依据行政沟通的方向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③依据行政沟通有无反馈可分为双向沟通和单向沟通。
10、简述行政监督的含义。
答:行政监督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一方面,行政监督是行政体系内部的监督,即行政组织内部的自我监督体系,如上下级之间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等;另一方面,是行政组织外部的其他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如立法监督、群众监督、政党监督等。
11、论述行政监督的特征。
答:行政监督的特征:
    ①行政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②行政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③行政监督内容的广泛性
    ④行政监督过程的公开性
⑤行政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12、简述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答:行政监督的重要性具体体现为:
 ①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②行政监督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保障
 ③行政监督是公共利益的维护力量
 ④行政监督是科学管理的有力措施
 ⑤行政监督是民主参与的重要途径
13、简述行政监督制度。
答: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
①御史纠察制度   
②言官谏诤制度   
③地方监察制度
现代行政监督制度:
①立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
  ②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
③司法机关的行政监督   
  ④社会力量的行政监督
⑤政党监督
14、论述行政监督方式。
答:行政监督方式:①质询 ②弹劾  ③不信任表决 ④申诉与控告
⑤报告与汇报 ⑥预算、决算与审计
⑦检查、调查与视察 ⑧工作考核
第七章 公共行政的过程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行政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
2、政策分析:要实现科学的行政决策,就必须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来帮助决策者制定政策,这就是所谓的政策分析。
3、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公共政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第二,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
第三,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第四,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4、行政执行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行政执行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其基本步骤包括评估的组织准备、实施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
5、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一般说来,是指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为手段的系统工程,具体地说,就是指用电子计算机或数据处理系统来处理办公室的各种事务,是一个服务于办公人员的“人—机”系统。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
答:行政决策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从决策的主体来看,只有掌握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第二,从行政决策的内容来看,行政决策是一种公共决策。
第三,从行政决策的约束范围来看,行政决策方案一经公布,就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四,从行政决策的目的来看,任何行政决策都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
2、论述行政决策的类型。
答:行政决策的类型:①国家行政决策、地方行政决策与基层行政决策。这是根据行政决策主体在行政系统中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划分的。②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这是按行政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和后果的确定程度不同来划分的。③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这是根据决策者基本决策思路的不同来划分的。④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这是根据决策有无先例可供遵循来划分的。
3、论述行政决策的作用。
答:行政决策在公共行政中占有着特殊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②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技能。
③重大的行政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
4、论述行政决策的原则。
答:行政决策的原则:
    ①信息原则 ②系统原则
    ③预测原则 ④择优原则
    ⑤创新原则 ⑥可行原则
⑦民主原则 ⑧动态原则
5、论述行政决策的程序。
答:行政决策的程序:
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个阶段,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
第三个阶段,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
第四个阶段,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6、论述政策分析方法。
答:政策分析方法:
    ①系统分析方法
    ②定性研究方法
    ③定量研究方法
7、论述行政执行的过程。
答:所谓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把行政决策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行政执行工作的基本过程由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组成。
行政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执行计划活动和一般准备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加强行政执行中的监控。总结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执行情况的检查、对执行情况的评定、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8、简述机关管理的含义、任务和特性。
答:机关管理是指对行政机关内部综合性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工作秩序所进行的管理。
机关管理的主要任务:
   ①参与政务
   ②处理事务
   ③搞好服务
机关管理的特性:
   ①事务性
   ②复杂性
   ③技术性
9、简述机关管理的内容。
答:机关管理的内容:
    ①公文处理
    ②机关档案管理
    ③会议管理
    ④信访工作
    ⑤机关后勤事务管理
⑥机关环境管理
10、论述办公自动化的任务。
答:办公自动化主要承担信息采集与记录、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检索的任务,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网,形成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各个部分的功能有机地配合和协调,连续地运转,发挥整体功能。
11、简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层次。
答: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三个功能层次构成:
①事务层办公自动化
②管理层办公自动化
③决策支持层的办公自动化
12、简述我国办公自动化要坚持的原则。
答:我国办公自动化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按需配备原则
②提高办公效率原则
③人机结合原则
第八章 公共行政的保障
一、名词解析。
1、公共决算:是年度公共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相关话题/公共行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