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经济学综合之逄锦聚政治经济学(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第三,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国家对收入分配过程进行宏观控制的政策措施。它是资产阶级政府对整个再生产过程进行调节的又一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政府通过有意识的措施,调节工资、利润和其它收入间的关系,达到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调节。
资产阶级政府采取收入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企图借助对工资与物价的管理,克服物价和工资的螺旋式上升,制止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另一目的是调节收入分配。政府对收入分配的干预,会影响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从而影响到经济。
第四,经济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和调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和综合形式,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运用经济计划这一调节手段。
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形式多样,但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①计划一般是指导性或参考性的,它对企业约束力不强;②大多数计划的内容一般只规定笼统的总任务和总指标,一般不定具体指标;③计划虽然包括国民经济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但重点是面向长时期和长远目标的计划;④计划的实施不是依靠行政命令,主要是通过国家的经济政策,借助财政、信贷等经济杠杆,把私人企业引导到国家希望的轨道上来。

第十六章  资本运动的国际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当资本的运动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增殖活动时,称之为资本的国际化。资本运动的国际化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世界范围。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不同主权国家的存在,所以伴随资本的国际运动产生许多特有的现象。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这些特有现象的规律和实质。本章基本要点如下:
▲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国际流动及其表现形式——国际贸易
▲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
▲资本输出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和输入国的影响
▲国际间接资本流动的形式、条件、意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有关知识
▲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
[学习内容提要]
一、世界市场与国际价格
1、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
(1)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即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它是资本国际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2)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是由各个开放国家国内市场组成的有机整体。世界市场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而形成的,它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若干历史阶段。
(3)世界市场的性质
世界市场具有统一性、不完全开放性、拓展性、层次性。
2、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
世界市场上交易活动的价格为国际价格,国际价格以国际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国际价值是以世界范围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形成的价值。一个国家越开放,它的国内价值就越转化为国际价值。
国际价值通过国际价格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3、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生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协议成员方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水平,保障充分就业,大幅度、稳定地提高实际收入;扩大货物与服务的生产贸易;促进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根据成员方各自的需要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强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益。
(3)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第一、没有歧视的贸易;第二、更加自由的贸易;第三、可以预见的贸易;第四、公平竞争的贸易;第五促进发展和改革的贸易。
(4)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第一、执行管理与监督职能,确保该组织协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第二、执行谈判论坛职能,提供贸易谈判场所和程序;第三、解决贸易争端维护贸易的公正与公平;第四、实施政策审议职能,提高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第五、发挥合作与协调职能,保证全球经济政策的一致性。
(5)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意义
第一、降低各成员之间的贸易壁垒,扩大贸易自由化的范围;第二、实施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创造自由贸易的良好环境;第三、拓展贸易及贸易相关领域的自由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第四、引导贸易自由化从区域走向全球;第五、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特殊优惠待遇,推动其贸易自由化。
二、资本的国际运动
资本的国际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产物。
1、资本输出及其客观必然性
(1)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是指资本家、垄断组织或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利息,向国外进行直接投资或提供贷款。
(2)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①“过剩”的国内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②带动商品输出,扩大销售市场的需要。③提高资本利润率和垄断原料来源的需要。④适应各国经济联系普遍加强的需要。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在于: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已经形成,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体系。②在许多国家,商品经济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铁路、港口、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有了保证,具备了投资的基本条件。
(3)资本输出的形式
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是对外间接投资的形式,它是指向资本输入国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生产资本输出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指输出国直接在输入国投资兴办企业。
2、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资本流动)
(1)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资本在国际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贷款或购买有价证券的形式进行的投资。
(2)国际间接投资的意义:第二、为不同国家的职能资本提供了融资渠道;第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利率机制,引导资本的国际流动;第三、派生出多种形式的金融资产;第四、对发展中国家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意义。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产生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第一、作为一个常设机构提供国际货币合作的磋商与协作的场所;第二、促进汇价的稳定,在成员国之间实现有秩序的汇率安排;第三、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的交易和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第四、在有适当保证条件下,向成员提供临时资金,解决国际支付困难。
3、国际直接投资
(1)跨国公司
垄断资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公司是指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在其它国家直接投资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在世界范围内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实现生产专业化和分工协作,可以充分利用各国的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跨国公司可以绕过所在国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开辟和占领更大的市场。当代市场问题成为各国竞争的突出问题,跨国公司进入其他国家内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地生产就地销售,避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所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
第三,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开展经营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个国家的政策差异和行情变化,生产出更能适应各国不同特点和需要的商品,从而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
第四,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的发展,各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也是跨国公司得以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资本输出的后果
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有利的方面:①金融资本可以通过输出资本获得大量的利润。②资本输出对扩大商品输出,对金融资本在世界各地建立银行网,对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控制输入国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不利的影响:①给输出国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会促使资本输出国成为食利国、食利者。②一定程度上引起国内经济发展的停滞。③资本输出必然引起激烈的国际竞争,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影响。对落后的输入国来说,一方面冲垮了这些国家原有的经济格局,加速这些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另一方面,这种由外来势力带来的发展,不仅限制了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会造成经济畸形。对发达的输入国来说,抢占了输入国的国内市场和投资场所,受到竞争对手的打击。

第十七章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不同国家之间处于不同的国际经济地位,它们之间形成多种经济关系。二十世纪后期,由于国际资本、商品的流动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了解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并了解国际经济协调的有关内容。本章基本要点如下: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经济生活的国际调节。
[学习内容提要]
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各地区商品和要素跨国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动相互依存、融合为一个体系的趋势。
“全球化”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流行开来的,它是资本国际化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80年代中期以后加快发展。
(2)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化,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在原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剧变前,世界上存在着两个“平行”的市场,相互交往很少。现在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都发生了变化,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
第二,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企业活动的半径是与其所有权控制的成本和远距离运输的费用相关的。远距离控制成本和运输费用低,企业的活动半径就大,从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就高;反之,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就低。
第三,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全球化方针,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经济滞胀时期,为了摆脱经济滞胀的不利局面,他们极力鼓励本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领域,主张贸易自由化。在政策壁垒特别是贸易、金融和投资壁垒降低后,跨国公司也迅速发展起来。跨国公司出于趋利动机,利用世界各地客观存在的“区域优势”,将商品、服务、人员、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配置。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使资源在全球范围配置,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各国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各国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产品成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全球化的市场容量大,对实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也是一个动力。
再次,经济全球化为各国特别是广大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别国的先进管理经验,从而有可能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大大加快其经济发展速度。
最后,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合作大大加强,使那些一国不能独立承担的重大高科技项目,如“基因”工程等,可以吸收多国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同时,科学技术成果在全球的传播速度也加快了。所有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不发达国家来说,负面影响更大。表现在:一是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贫富更加悬殊;二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可能受到冲击。因此,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应趋利避害,控制消极因素的作用。
2、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
(1)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之间为达到一定的生产和交换目的,对某些经济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共同调节而形成的经济实体。经济一体化专指由政府出面组织的、趋向一体化的国家集团。它一般设有超国家机构,制定共同政策,因此,参加一体化的国家都要让渡一部分权力,权力让渡的程度取决于一体化层次的高低。
(2)经济一体化的产生的原因
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原因。
第一、经济生活的国际化是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资本、劳动力、科学技术在国际范围内流动,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深。但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发展却受到了国家壁垒的阻碍。生产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冲破国家壁垒的阻碍,实现各国间经济的联合。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可能。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资本,占有很大一部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这就为政府出面在国家间实行联合,并对国际经济生活进行共同调节提供了可能。
第三、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和战后的国际经济、政治条件分不开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利害关系密切相关。一些国家为了捍卫独立和主权,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经济联合。
(3)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组织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按经济一体化的内容和程度的不同,分为低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大类。低级形式有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高级形式有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特惠关税区是成员国相互之间对商品给予特别优惠关税的区域。它的最大特点是成员国之间只课征远低于第三国的关税,小部分商品甚至免税。
自由贸易区是由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集团。其特点是成员国的商品在集团内部可以免除关税和贸易限制,但对外不实行共同关税制度。
关税同盟是两个以上的国家为降低或取消相互关税,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的特点是实行带有超国家因素的共同关税率和贸易政策。
共同市场这种形式不仅包含了关税同盟的内容,而且要求资本、劳动力能在共同体内自由流动,即在共同市场内,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是互相结合的。它是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之一,成员国必须让渡部分主权以成立具有国家权力的共同管理机构。
经济联盟这种形式除包括共同市场的内容,还要求成员国在货币、财政以及其它政策方面实行一定程度的协调。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在贸易、货币、财政等政策上完全一致,以便让商品、资本和劳动力能在共同体内真正做到完全的自由流动。
(4)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经济一体化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了一体化成员国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协作,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工农业生产水平;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从而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二、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
1、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产生和形成的经济根源
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产生和形成的经济根源,于历史上少数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兴起,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体系逐渐瓦解,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政治独立,并且有很大一部分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当代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的广大不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仍然对发达国家处于依附地位。发达国家垄断了世界先进科学技术的绝大部分,占据了世界贸易和国际货币储备的很大份额,他们凭借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强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
2  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剥削的主要表现
第一,发达国家利用不等价交换和不平等贸易,掠夺和剥削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以跨国公司为载体,通过垄断地位,控制世界市场的商品价格,使不发达国家在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发达国家出口的初 级产品,价格一直被各大跨国垄断集团压在很低的水平上,而发达国家生产的制成品,价格则一再提高。
第二,发达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经营,剥削不发达国家,攫取垄断高额利润。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资金紧缺,技术和管理落后,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和输入。发达国家通过借贷资本的输出,可获得很高的利息;同时由于不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土地、原料等价格便宜,在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利润率一般要比发达国家相互间投资高一倍以上。发达国家还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控制其重要经济部门和原料生产,并保持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不发达国家在经济上依附于自己。
第三,发达国家还通过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剥削和控制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在政治上独立后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中央银行,收回了货币发行权,但是由于财政和金融实力较弱,他们的货币基本上依附于少数发达国家的货币,发达国家的货币成为主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发达国家的汇率政策和经济的影响;发达国家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把货币和金融危机转嫁给不发达国家。
三、经济生活的国际调节
1、经济生活国际调节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各国无论是在贸易领域、生产领域、金融领域,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为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促进其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国际调节。
2、国际经济调节的形式
第一,通过由政府出面组织的国际经济组织或区域一体化组织进行国际经济调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它们对经济生活进行全球性协调。除了上述三大国际组织,还有一些类似的国际机构,如国际经济使用与发展组织、世界粮农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组织在协调区域范围内的矛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上各类区域性一体化组织已有30多个。区域一体化组织是由相邻的国家组成的,它们由于具有某种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可以加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实力。欧盟是区域一体化组织最成功的典型。
第二,通过政府首脑双边或多边会晤进行国际经济调节。在通过国际经济组织或区域性一体化组织进行经济调节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能解决的经济关系中的一些难点,特别是在涉及国家间利益冲突很大的问题,需要有更具权威性的方式,政府首脑双边或多边会晤的方式便应运而生,如每年举行一次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政府首脑双边或多边会晤的目标,是通过权威性很大的政府首脑定期或不定期的会晤,直接调节彼此间的经济关系或经济政策,或者协商对某一重大国际经济问题的对策,以协调会晤国的措施和步骤。这种形式的出现表明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为争夺世界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矛盾和冲突的加深;同时,这种形式往往成为世界少数几个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控制世界经济、政治的重要方式。
3  国际经济调节的局限性
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政府对国际经济的在整个国际经济调节中的地位更显得重要。但是,这种调节仍然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而且由于这种调节仍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国际经济调节过程充满着矛盾。例如,在同一国际经济组织内部,就存在超国家权力的共同经济政策同成员国必须让渡部分主权的矛盾。还有国际经济组织成员国和非成员国不同利益的矛盾,特别是当非成员国是某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时,这种矛盾往往通过国际经济组织内部不同成员国在对待某一调节政策的不同态度表现出来,致使调节过程不顺利。另一方面,不论哪一种调节形式,都是以国家实力对比为基础的,一旦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原来协商好的调节政策或者是名存实亡,或者干脆予以废止而重新加以协商。
4、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一定时期内,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跳跃式地赶上和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种经济实力上的变化会改变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原有地位,引起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新矛盾斗争。
 


相关话题/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