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题目整理(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简析《动摇》中方罗兰形象。
方罗兰是革命队伍中思想极不稳定的知识分子典型代表。身为国民政府管辖下的县党部委员兼商民部长,在激烈的阶级斗争面前,他表现得如此软弱与动摇,以致让土豪劣绅胡国光有可趁之机。因此,对反革命势力打击不力、阶级立场不分明、宽大中和的儒家思想,就构成了方罗兰“动摇”妥协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性格内核。方罗兰“动摇于左右之间,也动摇于成功或者失败之间”。他在对待爱情上也充分显示了其“动摇”的本性。一面是他温柔娴慧具有传统美德的结发之妻陆梅丽的纯情包围;另一面是浪漫风流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女性孙舞阳的性感诱感。作为一个从“五四”时代走过来的青年,方罗兰是属于那种既保留着传统伦理道德,同时又渴望呼吸时代的新鲜空气的知识分子,在这两者的选择之间,他永远处于矛盾和动摇之中。他的恋爱生活也深刻地揭示出许多小资产阶级革命者性格特征的本质方面
分析评价《蚀》的艺术贡献。
《蚀》是一个“狂乱的混合物”。《蚀》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描写视角(本意是客观的,本能又是主观的),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再现与表现相融合的形式技巧。作者老老实实地描写了一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相当逼真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生活的动荡,革命运动的起伏,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的创作特征。但是,作者在表现人物心理世界的现实时,部分采用了现代派的手法,尤其是采用了局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多重视角的表现方法,使得《蚀》的心理描写突破了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局限,从而更深刻、更为逼真地表现出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多种根源。茅盾在创作《蚀》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作者常常以象征主义手法赋予物体、自然景物等以特定的内涵。《蚀》是在作者极端苦闷的境况下写就的,那种逼真地客观表现人物形象的主旨和那种不可抑制的奔突情感的倾泻,形成了这部小说主题指向的不确定性。然而,亦正是这种两者相交融的创作方法,才奠定了这部小说恒久的艺术生命力。《蚀》的政治和历史的意义是:它给我们留下了一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征途中心灵历程的“活化石”;而作为其文学的美学意义:它给我们提供了一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艺术技巧相融合的尝试范例。
简述《子夜》的思想主题。
作品展示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展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史。作品表现了民族和社会的矛盾以及各阶级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突出描写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统治阶级几重压迫下的必然悲剧命运,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发展趋向。
分析评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①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他游历过欧美,学会了一套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有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和气魄,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阶级的束缚,最终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冒险、刚强、自信的性格。为了实现他的宏大计划;在与赵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然而,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公司连连失败,节 节 溃退乃至遭受灭顶之灾。在沉重的一击之下,那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的性格本质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动摇、悲观、虚弱、颓废,乃至企图自杀,等等,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色厉内荏、外强中干,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致命弱点。
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子夜》以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条线索,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动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同样,在对待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本性。在家庭生活中,他采用的则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
③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这种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
④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通过这一形象,作者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吴荪甫的形象还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的暗淡前途,以及所谓“实业救国”的破产。
分析《子夜》的艺术成就。
①宏大严谨的结构特征。纷繁的社会生活与历史进程的展示以及日常生活的描写,形成了《子夜》内容的诸多头绪,而各条线索合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艺术构架便成为作品首要的艺术特征。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从几条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吴赵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子夜》在心理描写上占了很大比重,尤其是对人物的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这种心理分析的艺术效果并不仅仅驻足在传统的写实主义手法的应用上,而是明显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这种象征主义的手法或隐或现地从作品的开头贯穿至小说终结。
③富有象征意味的色彩与声音的描写,与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和谐地交相辉映。《子夜》第七章在描写吴荪甫内外交困的心境时,作者始终伴以自然景象的描写:灰色的云块、闪电、雷鸣……不同层次的音响效果和不同基调的色彩构成了吴荪甫内心世界情绪起伏的流程。
简析《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对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反映及其艺术成就。
《林家铺子》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但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以及穷苦贫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之根源。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为情节 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两者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节 发展有张有弛,有徐有疾,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又显得井然有序,无懈可击。
《春蚕》通过描写30年代淞沪战役前后江南农村蚕农老通宝一家的养蚕“丰收成灾”的悲惨事实,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给中国农民带来的民族灾难,展示了中国商业资本家和官僚阶级由于转嫁危机与农民阶级形成的尖锐矛盾。《春蚕》是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土人情味的风俗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自然优美,在工细的笔墨中又有着深刻的象征意蕴。作者还用极为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养蚕的程序、礼仪等民俗风情,为烘托人物的心境作了殷实的铺垫。
12.老通宝形象分析。
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他勤劳俭朴,忠厚老实,具有中国农民那种对生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和忍受精神。虽然他搞不清是什么力量把他们一家推到了水深火热的深渊,但是他仍然对前途抱有希望。这种希望支撑着他在整个养蚕过程中焕发出一个农民虔诚的热情。一直到彻底破产他仍然不能够理解“世界变了,越变越坏”的原因。他只能凭直觉去仇恨一切带“洋”字的东西,把家庭的衰败归结于封建迷信的因果报应之类。老通宝的悲剧就在于时代变了,而他的思想一点未变,他因循守旧,仍处在一个僵化封闭的封建意识的王国里。他的悲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固有的历史惰性。
老舍
简答、论述题
简析《二马》在国民性方面的探讨。
《二马》在剖析国民性方面有独到之处。写作《二马》时,老舍正身居英国,中西方异质文化的撞击使他陷人沉思,对中国“国民劣根性”有了更深切的把握。他精心设置了马氏父子(中国人)和房东温都太太母女(英国人)之间的交往与感情纠葛。在对比中更深地切入中西方文化冲撞的本质,显示了在世界潮流的冲击下,经历了漫长历史积淀的中国民族文化心理必然更新的趋势。在新旧交替、中西对比的整体思维和广阔视野中,既透视了民族心态的各个层面,又触及了东西方不同种族之间要求心灵沟通的愿望和这种愿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并企望在中西方的交流中以现代精神对传统素质进行调整,重塑国人的灵魂。这种对国民性审视的新角度,是对鲁迅以来新文学创作解剖国民性主题的拓展。
简析《二马》的艺术。
①《二马》对人物的心理分析相当细腻、准确。老马、小马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而对比方法的巧妙运用,则更突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个性:这里既有中英两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对比,也有新旧两个人的对比。②全书的结构安排也比较精细、严谨。③作品的背景较多地置于英国伦敦,与主要人物老马那种封闭的、保守的心态形成一种不谐调的喜剧的效果,也充分表现了老舍对幽默的更深理解与更智慧的构思。④《二马》的语言摒除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作中常有的文白夹杂现象,显得纯净而富于表现力。《二马》以它深广的文化意蕴,相当成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在新文学史上显示了它的独特价值。
简述《猫城记》在思想倾向上的复杂性。
《猫城记》写一个漂流到火星上“猫国”里的机师在猫国都城的所见所闻,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下寄寓着明显的政治讽刺意旨,为一个行将没落的社会(中国)写照。①作品借猎人丑恶行径的描写,对中国这个古老民族的劣根性作了淋漓尽致、痛心疾首的剖析,并间接地抨击了国民党内政外交的腐败、无能;②同时,在作品的后半部分,又较多地对革命力量进行了不正确的嘲讽,表明作者因回国伊始而对国内当时复杂的政治情况,特别是对革命政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相当隔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态度。③此外,在对民族前途的瞻望上,又染有比较浓厚的悲观色彩,这反映了作者不断寻求真理过程的曲折和内心的矛盾痛苦。④但应当说,作品的基本倾向则是表达了对统治中国的国民党政权的无情抨击与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国民性的严厉批判,应予肯定。
简述《离婚》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几个科员家庭风波的描写,批判了整个旧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形成市民性格的文化系统。小说主人公之一张大哥身上,就集中了北平市民社会的凡庸空气,他的生活主旨就是反对别人离婚,为此他整天忙忙碌碌。作品在暴露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的同时,以更为娴熟的艺术技巧、悲喜剧交融的艺术形式和去掉了油滑的幽默笔触,对于因循守旧、敷衍、妥协的生存哲学,给予了揶揄嘲讽彻底否定,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至《离婚》出,老舍小说创作核心思想——批判市民性格和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生活环境、思想渊源和文化传统——得以全面而系统地确立。含蓄而机智,在幽默中“发出智慧与真理的火花”,适度而有节 制,使《离婚》的幽默艺术趋于成熟。无论就思想性与艺术性来看,《离婚》都标志着老舍创作一个新的高度。
简述《月牙儿》在思想及艺术上的成就。
《月牙儿》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月牙儿》结构精致玲珑,描写精到入微。贯穿全作的“月牙儿”犹如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是主人公命运的诗意象征,具有渲染气氛、烘托意境、组织素材、含蓄点题等多重作用,既加强了情节 的韵律感,又使小说从头至尾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颇有散文诗之风,其艺术魁力震撼人心,历久不衰。《月牙儿》还显示出老舍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力。
分析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
①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从鲁迅开始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特色。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最早的长篇中,老舍借着对老张、赵子曰、马则仁等人物的描绘,就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不仅个性都颇为鲜明,而且由于被置放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加以表现,而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复杂性。《离婚》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苍白空虚与官府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严加抨击。这是老舍对市民性格及造成这类性格的思想文化传统反思的硕大结晶,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立体的、全方位的、多系列的《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更新的信念。总之,老舍是继鲁迅之后坚持不懈地反思民族传统,以文化批判意识著称的杰出作家。
②以北平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最为突出的文化古城。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老舍作品鲜明强烈的“京味儿”就是在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融合中获得了精湛自然的完美表达,这不是一般的运用方言土语的那种浅层次的追求所能达到的,它最终来源于北京人老舍对北京深刻的理解与情愫。
③老舍所受的平民社会市井气息、皇城帝都文化氛围的熏陶,他从母亲那里得来的遗传与英国作家狄更斯等人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为他的文化批判找到了一种最为适宜、含蓄丰富、独具一格的老舍式的幽默感。老舍把幽默看成是一种“心态”、一种生命的润滑剂。他的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视不同对象有所倚重。如果说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夸张有失节 制,还是“为幽默而幽默”;《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老舍的幽默风格趋于形成。《离婚》则标志着老舍的幽默开始走向成熟。从此以后,老舍笔下的幽默就以悲喜剧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的渗透,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魁力。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
试析造成祥子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从客观方面说,造成样子悲剧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祥子想自己买一辆人力车的愿望,正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一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里却似乎成了奢望。祥子历尽艰辛,饱尝委屈,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是因为他面对着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社会把祥子由“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二是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祥子的生活理想与虎妞的生活理想毫无共通之处,存在着尖锐的冲突。它们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强扭的瓜”,有的只是虎妞对于祥子的性欲要求;对于祥子来说,虎妞的纠缠不啻是一种灾难。在造成祥子悲剧命运过程中,虎妞的介入无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显示了作者对于城市底层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粗鄙丑恶场景有丰富的知识,对于下层市民内心的痛苦有细致的体察。
造成祥子悲剧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两点:
一是祥子思想上的局限与性格心理上的弱点。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思想,是造成他悲剧主观因素中最根本的一点。祥子没有能看清当时社会的本质,也没有认识到个人奋斗根本不是劳动人民摆脱贫困的求生之路。祥子的悲剧恰恰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执着地自以为只要拼命苦干,就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长时期中他一直“执迷不悟”。很显然,祥子的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彻底否定。
二是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接踵而来的打击面前遂渐滋生的自暴自弃,在把握自己上他缺乏足够的自制能力,在虎妞影响下他的生活态度的某些改变,也是他走向深渊的原因之一。他曾经全力反抗命运却最终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他曾经对虎妞干预他的生活目的的企图有所抵制却最终受制于她,最后在虎妞身亡而小福子又自尽以后,他的理性彻底泯灭,他的道德支柱彻底崩溃,终于放纵自我,跌人了流氓无产者之列。
祥子的悲剧,是强者沉沦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祥子形象分析。
祥子的经历与近代中国因农村破产而成批涌入城市的赤贫农民相似,因而颇具代表性。在祥子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
小说开头,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命运相同的穷人。他坚韧、顽强,风里雨里地咬牙,饭里茶里地自苦,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在小说的展开部分,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然而命运的安排却是他追求的(车)不可得,他躲避的(妻)被强加。这不能不说是祥子的失败。尽管如此,祥子作了一定程度的挣扎、反抗。祥子的形象仍然是使人同情,甚至令人起敬的,作者抱的也是悲悯的态度。
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的一击,他绝望了,跌倒了,再也没能站起来。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祥子的自甘堕落不仅在于外在的社会压迫,还在于内心的自渎心理。这正是老舍作为大手笔的过人之处,唯其如此,祥子的命运悲剧才更具有警世的力量。
简析虎妞形象的复杂性。
虎妞在小说中兼有双重的身份:车厂主刘四的女儿,人力车夫祥子的妻子。她的性格是在她与刘四和祥子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因此也显得颇为复杂。剥削者的女儿和被剥削者的妻子,这似乎是矛盾的两面兼于一身,使虎妞的性格呈现出二重性:一方面,她沾染了剥削阶级家庭传给她的好逸恶劳,善玩心计和市侩习气,她缺乏教养,粗俗刁泼;另一方面,她被父亲出于私心而延宕了青春,心中颇有积怨,直至闹翻。她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长期被压抑,身受封建剥削家庭的损害,心理也因之变态,虎妞是刘四的另一种压迫对象和牺牲品。在她与祥子的婚姻问题上,她并不是真的甘心做一辈子车夫的老婆,但也不能说没有一丝感情。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虎妞的不幸,而她介入祥子的生活,又造成了样子身心崩溃的悲剧结局。虎妞是祥子向上进取的阻力和障碍,是导致祥子走向堕落的外在原因之一。
分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①从结构上来看,《骆驼祥子》是以祥子遭遇的一系列事件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 ,显得不枝不蔓,紧凑集中,落笔谨严,布局妥贴,使祥子的性格在广阔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得以充分展开。以祥子的“三起三落”为发展线索,以他和虎妞的“爱情”纠葛为中心,两线交织,单纯中略有错综。既通过祥子与周围人的关系,把笔触伸向更广大的不同阶级、不同家庭的生活面貌,真实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景象,又借此自然地揭示了祥子悲剧的必然性与社会意义。②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祥子的个性沉默、坚韧乃至本讷,心理描写就补充了样子不善言语所留下的空白,尤其是祥子对于车的感情,就主要是通过在不同情况下祥子对于车的“态度”生动反映出来的。她有通过别人的眼睛观察祥子见出他的心理的,也有借助于祥子眼中景物的变化来衬托心理的,手法多样,真切生动,充分表现老舍对北平洋车夫的深入透彻的洞察与理解。虎妞的心理描写也很逼真,她对于刘四,又拉又抗,她对于祥于又骗又哄,玩够了心计,写得极为细腻、准确,使这个人物栩栩如生,个性十分鲜明。
③鲜明突出的“京味儿”,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对骆驼祥子及其周围各种人物的描写被置于一个老舍所熟悉的北平下层社会中。从开篇对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的引言,到虎妞筹办婚礼民俗的交代,从对于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到骆驼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④在小说的语言上,老舍采用经他加工提炼了的北京口语,生动鲜明地描绘北平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情,准确传神地刻画北平下层社会民众的言谈心理,简洁朴实、自然明快。老舍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等都取自北平人的唇舌,又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文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文法,长短句的精心配置与灵活调度,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骆驼祥子》的语言造诣,充分地表现了老舍是一位致力于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语言艺术大师。
简述《四世同堂》的思想主题。
《四世同堂》选取北平西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都这座“亡城”的缩影,以旧式商人祁天佑一家四代的境遇为中心,展开了广阔的历史画面与错综的故事情节 。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北平人在异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醒透剔的反省,提供了映现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正因为《四世同堂》这部恨史,不仅恨敌人的凶残,恨民族败类的无耻,而且也恨“国民性”、恨国民的惶惑与偷生,这就使作品的爱国主义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音调与难得的深度,在貌似滞缓蹒跚的生活里折射出时代之光。
老舍在作品中,也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念,反映了北平下层人民缓慢而艰难的觉醒过程,赞扬了他们以多种方式表现出的反抗意识和反抗行动。
祁瑞宣性格分析。
祁瑞宣作为“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所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他是祁家的长房长孙,在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来自新与旧两方面的作用力。他善良、正直,具有爱国思想,却又软弱忍从,受着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既想“尽孝”,又想“尽忠”,只得在不能两全的境地中优柔寡断,苦闷不已,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家庭观念与民族意识之间的矛盾。瑞宣从苦闷中觉醒走向反抗的过程,是体现在他身上的国民精神弱点被逐渐清除的过程,是他不断摆脱传统文化影响的过程。在他的身上寄托着老舍对苦难民族在战争的血与火中自救新生的希望。因此瑞宣是一个不同于也是长房长孙的觉新的典型形象,成为老舍市民形象系列中有独特新意的创造,其丰厚的思想内涵,堪与祥子并论。
分析《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
《四世同堂》不但在思想认识意义上有重大的价值,在艺术创造上也取得了巨大进展。①这部作品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到日本侵略者缴械投降,它都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从空间范围来讲,它的笔触遍及北平的小胡同、大杂院、街头、城郊及至日伪机关、大使馆……简直就是一幅沦陷了的北平社会的全景图。这种全景式、多线索的广阔场景,突破了老舍过去长篇小说多写一两个主要人物,只用一条主线的格局,在广度、深度、力量和气势上都富有史诗的气魄。
②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它以小羊圈胡同中的祁家四代人为中心,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间以多重矛盾,既有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又有维护民族尊严者与出卖民族利益者的矛盾,还有同一市民阶层中的其他矛盾,纷繁错杂,头绪繁多,但结构严谨、匀称、完整,修剪得恰到好处,脉络清楚,叙事写情极有层次,充分显示了作为长篇小说大家的老舍雄健的笔力。
简析《四世同堂》的文化反思色彩。
《四世同堂》有着比较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作为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为自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在文化纽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广阔深邃的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对体现了民族文化精髓的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小说以明确的批判意识揭露了浮游在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企望在战火中焚毁国民性的劣根性,显示了改造与重塑“国民性”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选择的小羊圈胡同就成了北京近代思想文化变迁的缩影。《四世同堂》对于独具韵味的多层次的北平文化的描写与议论,使作品给人相当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相关话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笔记整理打印版
本资料提供了很多典型试题,很有代表性,因此必须认真地把每道题做好,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很多题都有答案,也只是参考。答题时除了名词简答要有根有据,论述题考察知识广度和深度,除非无从下手自说一套,但要自圆其说,正确合理,虽不强求一致,但一定要跟所考学校指定书观点一致。 目 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教案讲义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现代文学部分 绪论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新民体 答: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和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5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运动、文学现象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
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专业目录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必读书目: 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 3.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郭志刚、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1999. 5.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6.钱理群、温儒敏、 ...文学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2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考研专用343页大礼包资料
1. 年9月, 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2.《新青年》杂志第1卷原名《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和拥护 (科学)。 4. 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正门对面 1、 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济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正门所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北京大学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2.谈谈《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3.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4.论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5.试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传的附件7eb123205595c8dde88194fd8496193f.rar(177.57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传的附件be77f727da07d0ec0ff3a838e1f958b3.rar(276.39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传的附件8f1924ccc15dd982070f40936bd0e873.rar(382.28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