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9-04


2.【参考答案】

(1)学思行结合:“学而知之”是孔丘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他提倡学习知识要广泛,要把学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言必行,行必果”。孔子还强调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之中,为社会实践服务,能够行,也就是证明已有学。

(2)因材施教:孔丘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作为教学原则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建立在他对学生个性深切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论语》的记述,孔子对其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非常了解的。如他评价“由也果”,“赐也达”等。

(3)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子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即,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了相当时间后还想不通,然后再启发他;学生思考而有所领会,想说而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时候,才去开导他。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4)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孔丘认为,教学需要师生双方配合协作,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教学成功的条件。首先学生要有好学、乐学的态度。学生好学应当表现于实际行动,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其次要有不耻下问的态度。他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即能够虚心向比自己社会低的人请教二不认为是羞耻的事情。三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

3.【参考答案】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的感觉剌激(信息)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我们原来的知识经验背景。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者的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面对新信息、新概念和新命题,每个学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建构自己的理解;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任务是通过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交流、共同分享学习资源完成的;

○3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并不是脱离活动情境抽象地存在,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因而,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0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己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在教学观上,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活动。

4.【参考答案】根据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回答,柯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0—9岁)。

这个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着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及其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这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的低级相互对等的关系。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

(2)习俗水平(9—15岁)。

这一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或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这一水平又称因循水平。他们都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规则已被内化,自己感到是正确的。因此,行为价值是根据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

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决于别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原则水平”,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

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他们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

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自我谴责感。

柯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他向我们勾划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柯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序是一定的,是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

该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

三、论述

1.【参考答案】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哲学家们的哲学家”、“创立美国教育的首要人物”。代表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1)论教育的本质

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他以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的观点。

①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发挥了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因此,教育是一个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使儿童获得充分生长和发展的过程。

②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与此相对应,杜威又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学校即社会”是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的进一步引申,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的引入是使学校与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③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杜威指出,受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儿童不断地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组或改造的过程。于是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和水平,顾及儿童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部条件。传统哲学对经验的解释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经验看作是知识,即主体对于对象的一种认识。而杜威则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种相互作用,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总的说来,经验不是客观对象的映像,而是主体的创造,是客观和主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见,杜威对经验的解释尽管有一些科学和客观的色彩,最后仍然倒向了主观唯心主义。

杜威的三个命题揭示的教育观是完全相同的:教育既要尊重儿童,又要联系社会;教育不仅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应为促进儿童的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尤其是社会性条件;儿童的教育、发展应该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应是一个使儿童身心不受压抑的过程,而且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还有明确的社会定向。

(2)论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说”:杜威从教育即生活论中引出“教育无目的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所谓“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目的。他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追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他尊重儿童的观念。同时他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

杜威还设想了理想中的人的具体素质,即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

(3)论课程与教材: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中心的课程、教材观点出发,批判了传统教育对儿童压制。他认为,课程与教材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于是,在经验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从做中学”为中心的活动性和经验性的课程论思想,主张以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使儿童同时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种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唱歌、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形式。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杜威并没有把个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对立起来,而是看到了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强调使儿童最终获取系统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杜威一向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写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必须以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但如何将这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成系统的知识,杜威一直没有解决好。此外,杜威关于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和教材理论是有针对性的,它主要适用于初等教育。这一点时常被人们忽视,并得出以偏概全的结论,将杜威的课程论与传统的课程论绝对对立起来,实际上这种对立是有限度的。

(4)论思维与教学方法: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杜威因此提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当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

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并且还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5)论道德教育

杜威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并认为广义上道德就是教育。他反对个人至上论,也反对社会至上论,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提倡与人合作的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他还反对将个人与社会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提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在德育实施方面,他主张在社会性的情境中实施道德教育。杜威要求学校生活、教材、教法皆应渗透社会精神,视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为“学校道德之三位一体”,这三者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参考答案】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生产力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它推动和制约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必然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规格、教育的结构、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都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②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参考答案】

(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

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尤其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胜任教师的职责。

(2)加强教师在职提髙

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由师范生到正式任教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制订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之后,还应关心新教师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

4.【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它内部的各种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这也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体现。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的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

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一是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二是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三是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

相关话题/教育综合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0-2017首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苏格拉底法 3.心理发展 4.致良知 5.1922年新学制 6.1944年《教育法》 二、简答题 1.试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及培养过程。 2.试述教学的任务与过程。 3.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4.试述德育的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
  • 2010-2017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10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人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终身教育 4、元认知 5、骑士教育 6、有教无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 2、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
  • 2010-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天津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课程 3.守恒 4.成就动机 5.苏格拉底方法 6.《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4.简述宋朝历史上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
  • 东北师范大学2017-2010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带详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2.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
  • 河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心理学复习笔记手写版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333 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简答: 1、新中国教育目的的精神 2、校本课程极其意义 3、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论述: 1、如何提高识记与复习的效果 2、综合课程极其意义 资料一: 1、从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社会关系出发论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
    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1、 教育学的任务(名解):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学艺术和教育价值,并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章 教育质的规定性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2017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2017西大 一、 名词解释4 1 《论语》 2 师生关系 3 教育评价 4 教育研究 二、 简答题3 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教育 2 我国的教育目的 答: 3 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内容 答:学校管理是指人们 三、 论述3 1 学校教育对人影响的机理 2 综合课程的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
  • 201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考研试题
    2017考研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 2.教育目的 3.德育 4.教科书 5.知识 6.学习动机 二、简答题 1.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孔子的教学方法 4.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三、论述题 1.论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28
  • 鲁东大学考研2011-2018年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
    333真题 2011年 一、名词解释 1、课程设计 2、学校教育制度 3、班级上课制 4、大丈夫 5、《国防教育法》 6、学习迁移 二、简答 1、简要分析教学过程的性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4、实验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 1、对新课程改革目标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26
  • 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集
    西南大学333教育综合 真题集 (2010-2016) 一、名词解释 l.教育学 2.中体西用 3.苏格拉底法 4.发现学习 二、简答题 l.我国当前教育之基本精神是什么? 2.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三、论述题 l.指出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26
  • 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2010-2018年考研真题
    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 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学校德育 3.五育并举 4.教学做合一 5.角色拎演法 6.形式训练说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及其在当代的意 义 4.在现代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体现出哪些发展趙势 三.论述题 1.试述新一轮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4-07
  • 南京师范大学2017-2011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年 333 教育综合真题 一、选择题 1、在稷下学宫为祭酒,被称为最为老师的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墨子 2、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的是() A 军国民教育 B 公民 C 世界观 D 美育 3、被毛泽东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A 陶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2011-2015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333真题整理
    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333教育综合 1. 名词:(5*6) 2. 广义教育, 3. 教育目的, 4. 德育, 5. 学校管理, 6. 心理发展, 7. 品德不良。 2. 简(10*4): 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广西师范大学2017-2011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试卷
    广西师范大学 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名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各领域 科目名称:教育综合 科目代码:333 一 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社会流动功能 2.教育目标的设计方式 3.遗传 4.白板说 5.构建主义的教学观 二 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书院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