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文史综合考研辅导讲义(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6



纪昀和《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晚年所作。全书共二十四卷,分《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记述的是狐鬼神怪故事,都是篇幅短小,文字简淡的随笔杂记,他写作的用意在于劝善惩恶,有助风俗教化。这部笔记的最大特点是驳杂。纪晓岚的阅历很深,交游既广,学问渊博,所以《阅微草堂笔记》包罗十分宏富。纪晓岚能洞察当时的社会现实并确具一定的见识。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里对道学家有较多的揭露讽刺,书中关于此类的故事写得都相当精彩,虽则寥寥数语,却颇为深刻传神。通过这类故事,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提倡经世致用的崇实精神,痛斥双重人格的两面派作风,这在今天也是可资借鉴的。
纪晓岚宦海沉浮数十年,洞悉官场内幕,《阅微草堂笔记》里有不少故事揭露了大小官员之间一些明争暗斗、排挤倾轧的现象。对役吏爪牙的为虎作伥、敲诈百姓的罪恶也时有触及。对当时京师一些坑蒙拐骗的社会弊病也予以针砭。这些都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这会现实。
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还有许多关于考据的内容。如考定杨令公祠的地址,论证《西游记》的写作时代等,是有一定意义的。
在大量谈论狐鬼的故事中,有不少是借狐鬼以喻人,讽刺世间种种世态人情。有很多则是描写人敢于与鬼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也颇能发人深省。
此外,如记载一些平民百姓聪明才智的故事,追述明末清初北方闹饥荒以至产生人吃人的惨剧的内容,也都是《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价值的部分。

理论批评家:金人瑞(圣叹)、毛宗岗、李渔、王士祯、袁枚

清代文学理论批评指清代前期即从 17世纪 4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约200年间的封建社会阶段的文学批评。与前代相比,清代文学批评总的特点表现为理论上的全面性、系统性、多样性,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总结。
清代文学批评的特点 清代文学批评是在明代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气转变是在明清之际,这是两个封建王朝兴亡交替的时期。历史的剧变,强烈地刺激着汉族文人中那些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在对历史经验进行政治批判、思想批判的同时,对前代的文学创作及批评也作了深刻的反省。


【近代文学】

近代散文流派:曾国藩和湘乡派、梁启超和新民派

近代小说流派:谴责小说、狭义公案小说

曾国藩(1811~1872)晚清军政大臣、近代作家、湘乡派古文的创立者。批判继承桐城派,创立湘乡派。曾国藩的古文写作和理论,都与桐城派有所不同。(1)他“平生好雄奇瑰玮之文”(吴敏树《与筱岑论文派书》引),为文务闳丽,与桐城派清谈简朴文风不同。(2)在古文理论上,对桐城派主张的义理、考据、词章,补充并强调了“经济”的重要。(3)为文少禁忌,奇偶并用,使古文舒展有气势,雄厚有内容,为桐城派打开了僵局。
曾国藩湘乡派古文理论,历史作用有两面。(1)他利用桐城派,“私立门户”,创建湘乡派,实即扩大封建势力,反对人民革命,办理镇压人民的洋务,宣扬封建道德等等,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2)但他强调“经济”,要求应时实用,纠正桐城派古文日益脱离实际,追求清闲的倾向,有一定进步意义。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梁启超也是一位著名学者。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晚清小说流派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已极,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即“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主要内容也都是写官场的。
谴责小说尽管在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但由于其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抨击清末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腐败、黑暗,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传统的封建文艺的樊篱,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
谴责小说为了适应报刊连载的需要,缺乏较充裕、完整的构思和写作时间,故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多属联缀短篇成长篇的性质,缺乏贯串始终的中心人物。                  


【现代文学】

文学运动与文学现象:“五四”新文学运动、白话文学、乡土文学、左翼文学、文艺大众化、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和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学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作为文学革命的先驱,以勇猛的姿态为新文学的诞生扫清道路。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了极其深刻而形象生动的揭露和抨击,成为五四文化新军中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1921年以后,新文学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标志是新的文学社团和纯文艺性刊物大量出现。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以及他们所创办的刊物。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创造社则标榜为艺术而艺术,追求艺术的“全”与“美”;但在反帝反封建及反对封建复古派和鸳鸯蝴蝶派的斗争中,他们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这时的文学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品种、新风格的产生,中国文坛呈现出百花竞开的繁荣景象。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达到了时代、民族思想艺术的高峰。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给新诗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20年代末到30年代,由于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广泛传播,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这一运动向文学提出了加强与工农大众实际生活的联系、自觉地揭示历史发展趋向、表现无产阶级理想等要求,笔触范围扩大了,描写工农的觉醒与反抗的题材增多了。长篇小说和多幕剧开始繁荣,产生了《子夜》、《家》、《骆驼祥子》等杰出长篇小说,和标志着话剧艺术成熟的《雷雨》、《日出》等。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丁玲、艾青、臧克家、夏衍、何其芳、张天翼、沙汀、艾芜、蒋光慈等作家,在创作实践上获得了新的突破。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文学和国统区文学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解放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阮章竞的《漳河水》,孙梨的《荷花淀》等作品。在国统区,党领导下的进步文艺界团结广大作家,发挥了重大战斗作用。艾青、田间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茅盾、巴金、老舍、沙汀、艾芜、路翎的小说以及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吴祖光的戏剧创作,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纷纷出现,他们在题材、主题、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全新面貌,显示了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为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艺所达到的新高度,社会主义文学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日益走向成熟。

文艺大众化革命作家在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中,坚定地捍卫了文艺为革命的政治服务的方向。而要在实践中贯彻这一方向,必须使创作和群众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自己的文学。这同样是一个严重的战斗的任务。因此,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作家间展开了前后将近十年、几乎贯穿这一历史时期的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同时还在创作实践中作了初步尝试。促进文艺大众化,成为当时整个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有别于初期的新文学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一开始起就赋予文学以新的使命:从少数士大夫的垄断中解放出来,为广大人民服务。“五四”文学革命反映了这一要求,立下伟大的历史功绩。但是,新文学的实际对象,主要还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到作为人民大众主体的工农中去。
(1)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以后,革命作家从工农大众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这一认识出发,对于文艺与群众的关系有了与前一个时期不同的理解。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展,陆续出现了许多作品。但这些作品并没有被工农群众所接受,更谈不上为他们服务了。当时的革命文学创作中,大多数作品确实相当严重地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弱点。这个现象推动革命作家从只是由原则上承认大众化,进而认识到解决这一课题的迫切性,他们开始探索实现大众化的具体途径。(2)时,列宁的文学应该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艺术是属于人民”的思想介绍到中国,在革命文艺界广泛传播。列宁的这一思想透彻地揭示了文艺大众化的根本意义。尽管当时革命作家并没有都充分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他们仍然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举凡这些,都促成了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发生。
文艺大众化的真正实现,文艺与群众的真正结合,是一九四二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事情。

乡土文学通常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说创作。(1)鲁迅的小说如《孔乙己》、《风波》、《故乡》、《阿Q正传》等,便是最早的代表作。(2)在鲁迅的带动和影响下,2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青年作者为主的乡土文学作家群,其中包括潘训、叶绍钧、许杰、鲁彦、许钦文、徐玉诺、王思玷、蹇先艾、彭家煌、台静农、黎锦明、王任叔等。他们的作品宽广而真实地描绘了内地宗法形态和沿海半殖民地形态的村镇生活,具有较浓的地方色彩和风俗画意味,推进了现实主义的深入发展。文学研究会的主要理论家周作人、沈雁冰等都是“乡土文学”、“农民文学”的最早倡导者。(3)到30年代,由于创作倾向的不同,大陆上的乡土文学作家已分道扬镳: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废名(冯文炳)的《桥》代表着一种类型;而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第三代》,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代表着又一种类型。(4)40、50年代以后,乡土文学朝具有地区特点的流派(如以赵树理、马烽、西戎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以孙犁、刘绍棠、韩映山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的方向发展,理论主张上也显得更为自觉。

白话文学“五四”文学革命中提倡和创立的新文学。在1917年 1月胡适于《新青年》杂志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白话文学的主张。陈独秀在接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比胡适侧重文学形式的改良更进一步,已经涉及文学内容的变革,使白话文学成为与雕琢阿谀、陈腐艰涩的封建贵族文学相对立的平易新鲜、明了通俗的国民文学。1918年,胡适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进一步论证了白话文学产生的必然性。以白话取代文言,作为新的文学语言,对于新文学的诞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胡适把这夸大为建设新文学的“唯一宗旨”。针对这种孤立地注重文学语言形式而忽略思想内容的倾向,李大钊、鲁迅等人当时就在文章中强调思想革新在建设新文学中的重要性。
 “五四”文学革命最早出现的白话文学作品是《新青年》上发表的白话诗。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创作实绩。大量散文和小品文的成功更对旧文学起了示威的作用。经过这些倡导者们的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现代白话文学遂成为中国文学的主体。

上海“孤岛”文学出现在抗日战争前期上海这个特定地区特定阶段的文学运动。上海沦陷后留在上海的中国作家,采取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抗日爱国的文学运动,这块土地被称为孤岛,发生在这里的文学运动被称为孤岛文学运动。这种局面共持续了4年又一个月,1941年12月8日,日军于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同时,进占上海租界,孤岛文学运动也被迫终止。
孤岛的特殊形势使孤岛文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它紧逼日本侵略者和汉□卖国政权活动的中心南京,这里的文学反映形势迅速,揭露敌人的阴谋及时,战斗性强,表现的形式巧妙多变,同时群众文艺也蓬勃开展。
这段期间最活跃的文学品种是戏剧和杂文。于伶、阿英(魏如晦)、许幸之、李健吾、顾仲□是戏剧创作的活跃分子。于伶的《夜上海》、《花溅泪》,阿英的《碧血花》(又名《葛嫩娘》)、《洪宣娇》。群众性业余戏剧活动的盛行,以及业余话剧向专业话剧演出发展,都是孤岛戏剧运动的重要特征。
孤岛杂文,是孤岛政治和社会的一面镜子,表现孤岛文学特色最为突出,这里乃至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杂文里几乎都有反映。而巴人(王任叔)、周木斋、应服群(林淡秋)、唐□、柯灵等,成为这一时期杂文作家的中坚,《边鼓集》、《横眉集》以及收在北社主编的《杂文丛书》里的一些杂文集,代表着当时的杂文艺术水平。
群众性文学活动蓬勃开展的另一领域是报告文学。《野火》和《春风》。
上海孤岛文学是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团体、流派:鲁迅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鸳鸯蝴蝶派、太阳社、新月社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 集续编》等专集。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 《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 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 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 《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 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 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成立的文学团体。左联先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有《萌芽月刊》、《拓荒者》(二刊系接办)、《巴尔底山》、《世界文化》、《前哨》(第2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文艺群众》、《文学月报》、《文学新地》等等;还秘密发行了《秘书处消息》和《文学生活》;并在《时事新报》副刊《青光》主办《每周文学》。另外有外围刊物《文艺新闻》。左联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在创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革命作家在左联刊物和其他进步刊物上发表了大量作品,鲁迅的《故事新编》以及他和瞿秋白的杂文,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蒋光慈的《咆哮了的土地》,丁玲、张天翼、叶紫等人的小说,田汉、洪深、夏衍等人的剧作,中国诗歌会诸诗人的诗歌,都以其思想上艺术上新的拓展,显示了左翼文艺的实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左联的培养下,涌现了沙汀、艾芜、叶紫、周文、蒋牧良、艾青、蒲风、聂绀弩、徐懋庸等一批文学新人。
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倾向。反映在创作中,有些作品还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对此,鲁迅曾进行过中肯而切实的批评。1936年春,左联自行解散。


少数民族文学:《江格尔》、《格斯尔传》、《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召树屯》

《江格尔》蒙古族英雄史诗。这部史诗约于15世纪至17世纪上半叶形成于当时的西蒙古或"卫拉特"地区。"卫拉特"是蒙古族古代的一个部落名称,意为"森林之部"。

《格斯尔传》蒙古族著名英雄史诗。同英雄史诗《江格尔》、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并称蒙古族古典文学的三大高峰。它最早脱胎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两部史诗的主要人物基本相同,故事情节亦颇多类似之处。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长期流传中,它们各自具备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两部独立的作品。
《格斯尔传》继承发展了古代英雄史诗的传统,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草原气息。它的结构宏伟缜密。每章包括一个完整的故事,具有说唱文艺易地多次讲述的特点。但各章之间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故事情节打破了一般古典史诗单一化的程式,较为繁富曲折。它的语言兼有民间口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和书面语精炼隽永的特色,散文中含蕴着内在的节奏和韵律,适于诵读。史诗大量吸收了神话传说、民间俗谚、祝词赞词、咒语格言,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反复等表现手法,使整部作品呈现出雄浑瑰丽、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长期以来,这部史诗被誉为蒙古族古代文学和语言的宝库,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嘎达梅林》蒙古族叙事长诗。依据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事件创作而成。嘎达梅林的民歌产生在起义以后不久,开始以抒情短歌流传,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首概括嘎达梅林起义全过程的叙事长诗。长诗成功地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一英雄形象,刻画了他的叛逆性格。以唱为主,唱白结合。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大约产生在古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 奴隶制国家政权逐渐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格萨尔王传》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过对主人公格萨尔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战四方,降伏妖魔,抑强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业绩的描绘,热情讴歌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伟大斗争。

阿凡提的故事维吾尔族机智人物故事。是一系列以纳斯尔丁•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为主人公的维吾尔民间幽默故事的总称。阿凡提这个形象,是维吾尔劳动人民在反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封建世俗观念的斗争中塑造出来的一个理想化人物。


《阿诗玛》撒尼族长篇叙事诗。在云南圭山地区□族分支撒尼人当中广泛流传。长诗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撒尼青年的可爱形象。《阿诗玛》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受到文学界的重视。  

《召树屯》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或称《孔雀公主》。故事反映了召树屯与□□娜的忠贞爱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古代生活与思想感情。

 【外国文学】

【日本】

物语文学:在日文中,"物语"一词的意思是故事或杂谈。物语文学是日本一种古典文学体裁。《源氏物语》便是日本物语文学的优秀代表。

诽语:日本文学体裁。

夏目漱石: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原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生于江户(今东京)的一个仕宦家庭。夏目漱石在短暂的文学生涯中,写下了《我是猫》、《哥儿》、《草枕》、《三四郎》、《从此以后》、《门》、《心》、《明与暗》等数十部颇具特色的作品,为日本文学增添了光彩。至今,“漱石文学”仍然以它深厚的思想性和高妙的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受到各国读者的广泛欢迎。

井上靖: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文学创作活动可分为诗、应征小说、一般小说和历史小说几个方面。出有诗集《北国》(1958年),《地中海》(1962年)、《运河》(1971年)、《远征路》(1976年)等。在井上靖的诗作中,除早期的诗之外几乎全是散文诗。他的诗风接近虚无主义情调,在冷静地观察历史的变迁和人事沉浮中,描写了命运、孤独和悲哀。
   战后井上靖以小说《斗牛》(1947年)和《猎枪》(1949年)参加了《人间》杂志的两届新人小说征文,都被选为选外佳作。 历史小说在井上靖的文学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他的历史小说中取材于中国历史的有获1957年艺术选奖文部大臣奖的《天平之甍》;获1959年每日艺术大奖的《楼兰》(195a年)和《敦煌》(1951年);获1961年读买文学奖的《风涛》,以及《苍狼》、《洪水》,还有取材于古代日本获野间文学奖的《淀君日记》(1961年)、《后白河院》和《额田女王》等。

德永直:(1899~1958)日本小说家。完成长篇小说《没有太阳的街》及其续篇《失业的城市东京》。写成《八年制》、《辛勤的一家》、《最初的记忆》等较为优秀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批判不合理的时代,但基调显得有些苍凉。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没有大阳的街》(1929)、《妻啊!安息吧》(1948)、《静静的群山》第一、二部(1949~1954),短篇小说《蛤蟆》(1946)、《熬煎》(1948)、《来到农村的文工队》(1950)、《锛儿头》(1950)等。
  
                                     【俄罗斯】

普希金:普希金 (1799~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民族意识 高涨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反映。 普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1818)、《自由颂》 (1817)、《致西伯利亚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如《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 和《我又重新造访》(1835)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12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高加索的俘虏》(1822)、《青铜骑士》(1833)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1)、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1831) 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1836)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 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莱蒙托夫:莱蒙托夫(1814-1841), 俄国诗人,出生于莫斯科。虽然仅在世上生活了二十七个年头,但他以四百四十九首抒情诗和二十七篇长诗攀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起一尊“自由之子”的雕像,飘扬着一面反抗暴政的大旗,唱响了一首首昂扬激越的战歌。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特写集《猎人笔记》(1847~1852)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使他获得作家的声誉。同期他还写了一些剧本,以《村居一月》最为有名。1856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罗亭》问世,罗亭成为“多余人”中最具光彩的形象。18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贵族之家》给他带来第一流作家的声望。以后他把目光转向观察新的社会典型,创作出刻画“新人”形象的两部长篇《前夜》(1860)和《父与子》(1862),其中《父与子》是他的代表作。 1867年发表长篇小说《烟》,通过男主人公在爱情生活上惨遭打击的体验,曲折地表达了作家在这个时期对社会政治运动所产生的悲观情绪。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1877)反映了70年代民粹派到民间去的运动。屠格涅夫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擅长自然风景描写,常用隐蔽手法描写人物心理。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回味。

相关话题/新闻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传媒大学文史综合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辅导班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6
  • 南昌大学2017新闻传播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17新传学硕考研真题回忆 【南昌大学】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文艺春秋 2.BBC 3. 东方风来满眼春 4. 开、好、管 5. 选择性接触 二、简答题 1. 简述新闻舆论形成的条件 2. 简述《民报》的主要内容 3. 简述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原理原则 4. 甘地的新闻思想 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7
  • 2007-2016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
    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基础) 一、填空 1、___开始,纸张在传播中开始独占鳌头:我国最早的关于报纸的记载是孙樵《___》卷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2、1815年,《___》在马六甲创办。____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1822年,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葡萄牙文报刊是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7
  • 2019考研:新闻传播学三个基本问题
    1、什么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创立乃基于这样一个信念:由于现实被合理地分成了一些不同知识群,因此系统化研究便要求研究者掌握专门的技能,并借助于这些技能去集中应对多种多样、各自独立的现实领域。(华勒斯坦等,1997:9)新闻学作为一个职业规范性学科,它探讨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6
  • 2018年四川大学文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四川大学 学硕:636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 1. 书脊 2. 传播流 3. 空符号 4.DAGMAR 5. 威尼斯手抄小报 6. 涵化理论 7. 知识劳工 8. 后真相 二、简答题 1. 从受众角度分析弹幕的传播效果 2. 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罗兰巴尔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浙江大学 学硕:807新闻与传播实务 1. 声画组合的基本模式(又称稳定模式)是什么?每个要素发挥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论证。 2. 新闻专业主义防止商业逻辑侵犯新闻逻辑,你同意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3. 网络时代还需要新闻的专业堡垒吗?为什么?举例论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暨南大学 学硕: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多选不给分) 1. 《新闻学大意》 2. 舰队街 3. 舆论反转 4. 首因效应 5. 网络直播 6. 长尾理论 二、简答题(选做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多选不给分) 1. 简述近代中国民营报纸的活动内容及意义/贡献 2. 简述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2018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真题
    学硕:714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报刊的有机运动 2. 《每周评论》 3. 王韬 4. 人民日报改版社论《致读者》 5. 信息茧房 二、简答 1. 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 2. 美国分别在1984年,2017年两次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谈谈你的看法 3. 新闻界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作用 三、论述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4
  •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名词解释:楚辞 :北方民歌的形式和楚国方言, 代表作有屈原的离骚第二个我死活想不起来,如果有其他人想起来了斑竹帮忙补充下吧- -沈从文: 湖南凤凰人,著名文学家,作家,代表作,边城 丁香姑娘义和团运动:要说山东兴起,然后发展到北京,清政府先是支持后和外国侵越者一起绞杀,此运动GC是进攻东郊民巷使馆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810新闻传播学综合二考研试题(回忆版)
    本来想等着自己考上了再来论坛给大家提供些信息呢(感觉P.S那样子比较有资格说话),但是想想等到那时估计试题都忘光光了,还是尽力先做一点好事吧,等将来如果能有幸进复试再来给大家分享经验也不迟哈(请同壕战友进行补充)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 1.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2.时务文体 3.BBC 4.公共广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608新闻传播学综合一考研试题(回忆版)
    新闻传播综合一 名词解释 50分 1沃尔特2 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3 时务文体 4 镜中人 5 虚拟社区 6 采访权 7 全媒体 8 9 公共广播系统10BBC材料分析 4个 40分1 政府和新闻界之间存在冲突的平衡制约机制2 公民新闻 3 作者传递的是文字 读者反映的是意义 4 某地政府聘请媒体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国传媒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暨南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一 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新闻传播活动自古就有,真正的新闻传播事业则是于16-17世纪,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以后产生的。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新闻传播事业既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一部分,是横跨于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特殊事业。“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学
    南京大学2006年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南京大学06年新闻传播史试题一、名解新闻职业道德拉扎斯非尔德 成舍我 新生事件二、简答1. 三贴近的内在依据和重要意义 2. 沉默的螺旋解决了哪些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 3. 《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的内容和结果 4. 普利策的新闻活动以及给传媒的启示三、操作题目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