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研究生考研复习试题(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3


辯:義符    ,聲符    ;誰:義符    ,聲符    ;
恭:義符    ,聲符    ;衷:義符    ,聲符    ;
旌:義符    ,聲符    ;旗:義符    ,聲符    ;
弑:義符    ,聲符    ;聞:義符    ,聲符    ;
雜:義符    ,聲符    ;賊:義符    ,聲符    ;
賴:義符    ,聲符    ;國:義符    ,聲符    。
四、請寫出下列古文的今文字形並說明形體結構。
序號    古文字形    今文字形    形體結構    序號    古文字形    今文字形    形體結構
1     
        16     
   
2     
        17     
   
3     
        18     
   
4     
        19     
   
5     
        20     
   
6     
        21     
   
7     
        22     
   
8     
        23     
   
9     
        24     
   
10     
        25     
   
11     
        26     
   
12     
        27     
   
13     
        28     
   
14     
        29     
   
15     
        30     
   
五、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所對應的今字、異體字或本字,並說明兩者是古今字、異體字還是通假字的關系。
1、姜氏欲之,焉辟害?
2、淚落連珠子。
3、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4、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於薛乎?
5、豈其取妻,必齊之薑。
6、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7、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
8、為輕煖不足於體與?
9、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10、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11、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12、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13、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14、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15、甚矣,汝之不惠!
16、韓厥俛定其右。
17、宰夫胹熊蹯不孰。
18、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
19、段不弟,故不言弟。
20、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2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2、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23、雍水暴益,荊人不知。
24、辟如行遠必自邇。
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並翻譯句子。
⑴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⑵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複歌。
⑶謝曰:“文倦於事,憒於憂,而性懧愚,沉於國家之事,開罪於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⑷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
⑸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複鑿二窟!”
⑹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
文字部分思考與練習
一、    傳統六書說在許慎的《說文•敘》中有詳細的論述,請用現代漢語把這段文字翻譯出來。
二、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構造的方式及所要表達的最初意義。
示例:木,象形,最初是表示“樹木”之義。
人、解、高、詩、車、責、聞、莫、其、星、從
初、克、孔、戍、伐、涉、逐、及、竝、集、取
三、分析下列形聲字的聲符和意符,並指出哪些形聲字的聲符有表意的作用。
溢、暮、徒、箕、哀、斧、雷、鳳、構
懸、影、就、趨、過、征、鼻、叔、舉
四、簡述漢字字體和字形的演變過程。
五、舉例說明什麽是古今字、什麽是異體字?
六、指出下列句中加線的字與括弧中的字的關係:
1.姜氏欲之,焉辟(避)害?
2.今者王 (共)人五千正(征)土方。
3.作結繩而爲網(網)罟,以佃以漁。
4.三日乙酉夕,月有食(蝕)。
5.韓厥俛(俯)定其右。
6.(他)邑唯命。
7. (以)登 嘗,保又(佑)齊邦。
8.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至)!
工具書部分思考與練習
一、古代漢語工具書分幾個大類,有哪幾種編排方式?
二、查檢以下字詞在《新華字典》和《說文解字》兩部工具書中的頁碼,試比較這些字在兩書中的部首歸併和筆畫計算上有何不同。
邱、曆、進、冒、陳、發、共、致
三、說出以下工具書的成書年代、性質、主要內容和編排方式。
1.《說文解字》
2.《爾雅》
3.《漢語大字典》
4.《辭源》
5.《詞詮》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粗字的現代通行字,並說明它與通行字的關係(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1.    遂寘姜氏於城潁。     (鄭伯克段于鄢)
2.    謂之京城大叔。   (鄭伯克段于鄢)
3.    佗邑唯命。   (鄭伯克段于鄢)
4.    無庸,將自及。   (鄭伯克段于鄢)
5.    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鄭伯克段于鄢)
6.    姜氏欲之,焉辟害?   (鄭伯克段于鄢)
7.    姜氏何厭之有。    (鄭伯克段于鄢)
8.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鄭伯克段于鄢)
9.    莊公寤生,驚姜氏。     (鄭伯克段于鄢)
10.    ‘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鄭伯克段于鄢)
11.    三進及溜。       (晉靈公不君)
12.    厚斂以彫牆。      (晉靈公不君)
13.    諫而不入。    (晉靈公不君)
14.    袞職有闕。   (晉靈公不君)
15.    宰夫胹熊蹯不孰。   (晉靈公不君)
16.    既而與yù爲公介。    (晉靈公不君)
17.    宣子田於首山。   (晉靈公不君)
18.    亡不越竟,反不討賊。    (晉靈公不君)
19.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鞌之戰)
20.    師陳於鞌。     (鞌之戰)
21.    齊師敗績。   (鞌之戰)
22.    奉觴加璧以進。     (鞌之戰)
23.    韓厥執縶zhì馬前。    (鞌之戰)
24.    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鞌之戰)
25.    王祭不共。   (齊桓公伐楚)
26.    女實征之     (齊桓公伐楚)
27.    不如小決使道。   (子産不毀鄉校)
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詞的句中義和現代常用義。
28.    多行不義,必自斃。      (鄭伯克段于鄢)
29.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鄭伯克段于鄢)
30.    厚將得衆。      (鄭伯克段于鄢)
31.    大叔完聚。      (鄭伯克段于鄢)
32.    繕甲兵。     (鄭伯克段于鄢)
33.    夫人將啓之。      (鄭伯克段于鄢)
34.    未嘗君之羹。       (鄭伯克段于鄢)
35.    愛其母,施及莊公。      (鄭伯克段于鄢)
36.    宣子驟諫。      (晉靈公不君)
37.    使鋤麑賊之。      (晉靈公不君)
38.    宣子未出山而復。      (晉靈公不君)
39.    餘病矣。        (鞌之戰)
40.    故中禦而從齊侯。         (鞌之戰)
41.    再拜稽首。     (鞌之戰)
42.    如華泉取飲。       (鞌之戰)
43.    以勸事君者。       (鞌之戰)
44.    師進,次於陘。        (齊桓公伐楚)
45.    屈完及諸侯盟。       (齊桓公伐楚)
46.    西至於河。        (齊桓公伐楚)
47.    鄭人遊於鄉校。        (子産不毀鄉校)
48.    以論執政之善否。        (子産不毀鄉校)
49.    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子産不毀鄉校)
50.    吾不克救也。      (子産不毀鄉校)
六、分析下列句中同形異構現象。
51.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鄭伯克段于鄢)
52.    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    (鄭伯克段于鄢)
53.    宣子未出山而復。    (晉靈公不君)
54.    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齊桓公伐楚)
55.    於是荀首佐中軍矣。   (楚歸晉知罃)
56.    以爲俘馘guó。     (楚歸晉知罃)   
57.    雖然,必告不穀。     (楚歸晉知罃)
58.    所以報也。       (楚歸晉知罃)
七、畫出下列句子中的判斷句,寫出它的格式,並說明它的表達功能。
59.    制,巖邑也。       (鄭伯克段于鄢)
60.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鄭伯克段于鄢)
61.    潁考叔爲潁谷封人。       (鄭伯克段于鄢)
62.    潁考叔,純孝也。       (鄭伯克段于鄢)
63.    過三爵,非禮也。     (晉靈公不君)
64.    翳桑之餓人也。      (晉靈公不君)
65.    子爲正卿。      (晉靈公不君)
66.    董狐,古之良史也。      (晉靈公不君)
67.    趙盾,古之良大夫也。    (晉靈公不君)
68.    射其禦者,君子也。     (鞌之戰)
69.    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齊桓公伐楚)
八、辨別下列句子哪些是被動句,並寫出其被動句的格式。
70.    晉侯飲趙盾酒。      (晉靈公不君)
71.    有一於此,將爲戮乎?    (鞌之戰)
72.    鄭人遊於鄉校。      (子産不毀鄉校)
73.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鄭伯克段于鄢)
九、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賓語,並說明前置條件。
74.姜氏何厭之有?      (鄭伯克段于鄢)
75.敢問何謂也?     (鄭伯克段于鄢)
76.君何患焉?     (鄭伯克段于鄢)
77.其是之謂乎?    (鄭伯克段于鄢)
78. 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晉靈公不君)
79. 其我之謂矣!      (晉靈公不君)
80.寡人是征。     (齊桓公伐楚)
81. 寡人是問。     (齊桓公伐楚)
82. 豈不榖是爲。   (齊桓公伐楚)
83.先君之好是繼。     (齊桓公伐楚)
84. 又誰敢怨?     (楚歸晉知罃)
85. 其誰敢德?    (楚歸晉知罃)
86. 何以報我?    (楚歸晉知罃)
十、畫出下列句中的雙賓語結構,並譯成現代漢語。
謂之京城大叔。      (鄭伯克段于鄢)
不如早爲之所。       (鄭伯克段于鄢)
公賜之食。       (鄭伯克段于鄢)
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鄭伯克段于鄢)
爲之簞食與肉。       (晉靈公不君)
賜我先君履。      (齊桓公伐楚)
重爲之禮而歸之。      (楚歸晉知罃)
十一、分析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活用的詞、活用的類型、活用的意義)。
莊公寤生,驚姜氏。   (鄭伯克段于鄢)
愛共叔段,欲立之。   (鄭伯克段于鄢)
夫人將啓之。         (鄭伯克段于鄢)
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     (鄭伯克段于鄢)
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不君)
宰夫胹熊蹯不孰。     (晉靈公不君)
過而能改。     (晉靈公不君)
晉侯飲趙盾酒。     (晉靈公不君)
提彌明死之。      (晉靈公不君)
舍于翳桑。      (晉靈公不君)
食之。      (晉靈公不君)
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晉靈公不君)
楚子使與師。      (齊桓公伐楚)
其所善者。     (子産不毀鄉校)
其所惡者。      (子産不毀鄉校)
吾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          (子産不毀鄉校)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子産不毀鄉校)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子産不毀鄉校)
然則德我乎?       (楚歸晉知罃)
重爲之禮而歸之。       (楚歸晉知罃)
從左右,皆肘之。       (鞌之戰)
臣辱戎士。      (鞌之戰)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鞌之戰)
十二、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粗虛詞(指出其詞性、說明其語法作用、寫出它的譯詞)
74.    公弗許。      (鄭伯克段于鄢)
75.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鄭伯克段于鄢)
76.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鄭伯克段于鄢)
77.    公伐諸鄢     (鄭伯克段于鄢)
78.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鄭伯克段于鄢)
79.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鄭伯克段于鄢)
80.    其是之謂乎?      (鄭伯克段于鄢)
81.    寘諸畚。      (晉靈公不君)
82.    會請先。     (晉靈公不君)
83.    吾知所過矣。      (晉靈公不君)
84.    則能補過者鮮矣。      (晉靈公不君)
85.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           (晉靈公不君)
86.    遂扶以下。     (晉靈公不君)
87.    鬬且出。      (晉靈公不君)
88.    公嗾夫獒焉。      (晉靈公不君)
89.    吾子忍之。       (鞌之戰)
90.    擐huàn甲執兵,固即死也。         (鞌之戰)
91.    奉觴加璧以進。       (鞌之戰)
92.    貢之不入。       (齊桓公伐楚)
93.    寡君之罪也。          (齊桓公伐楚)
94.    君其問諸水濱。          (齊桓公伐楚)
95.    豈不榖是爲?       (齊桓公伐楚)
96.    無所用之。         (齊桓公伐楚)
97.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         (子産不毀鄉校)
98.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              (子産不毀鄉校)
99.    其所善者。           (子産不毀鄉校)
100.    其鄭國實賴之。          (子産不毀鄉校)
101.    豈唯二三臣?           (子産不毀鄉校)
102.    子其怨我乎?         (楚歸晉知罃)
103.    其誰敢德?         (楚歸晉知罃)
104.    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楚歸晉知罃)
105.    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于宗。/其竭力致死。/其弗敢違。      (楚歸晉知罃)
習題
一、    指出下列句中黑體字的現代通行字,並說明它與通行字的關係(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
1.    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馮諼客孟嘗君》)
2.    券徧合,起。 (《馮諼客孟嘗君》)
3.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  (《馮諼客孟嘗君》)
4.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  (《馮諼客孟嘗君》)
5.不拊愛子其民。  (《馮諼客孟嘗君》)
6.無纖介之禍者。  (《馮諼客孟嘗君》)
7.(徧─遍)孟嘗君不說。  (《馮諼客孟嘗君》)
8.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  (《莊辛說楚襄王》)
9.仰囓[艸/陵]衡。  (《莊辛說楚襄王》)
10.不知夫射者,方將脩其碆盧,治其矰繳。  (《莊辛說楚襄王》)
11.被 [監/刂]磻,引微繳,折清風而抎矣。  (《莊辛說楚襄王》)
12.與淮北之地.   (《莊辛說楚襄王》)
13.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  (《莊辛說楚襄王》)
14.俛啄蚉虻而食之。  (《莊辛說楚襄王》)
15.晝遊於茂樹,夕調乎酸醎。  (《莊辛說楚襄王》)
16.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郤也,故願望見太后。  (《觸讋說趙太后》)
17.少益耆食,和於身也。  (《觸讋說趙太后》)
18.沒死以聞。  (《觸讋說趙太后》)
19.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觸讋說趙太后》)
20.鄒忌脩八尺有餘。  (《鄒忌諷齊王納諫》)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