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995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基础l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1

2017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    普利策新闻奖
2.    认知基模
3.    《西行漫记》
二、    简答
1.    简述“能指”与“所指”这一对符号的概念
2.    《娱乐至死》
3.    简述维新派办报实践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三、    论述
1.    技术决定论。移动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2.    用社交媒体的语境评价拟剧论
3.    新记《大公报》的创办过程以及“四不”原则。

2016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2.新闻生产的场域
3.沃尔特•李普曼
4.宣传
5.红旗日报
二、简答
1.受众的媒介认知内容
2.互联网意见领袖
3.《申报》对《新闻报》的兼并事件
三、论述
1.媒介对文化的效能与影响。主流媒体如何弘扬传统文化
2.如何理解媒介文化霸权。中国如何增强传播实力
3.上海孤岛时期的抗日宣传活动

2015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7分
1. 新闻选择
2. 媒介融合
3. 媒介的铺垫作用(priming)
4. 时务体
5. 《观察》周刊
二、简答题,每题 10分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观点
2. 何谓新闻职业道德,如何理解我国新闻从业者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3. 大众媒介的新闻来源是如何影响新闻生产的
4. 《察世俗每月统计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论述题,每题 25分
1. 为什么说“新闻是历史的来源”,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理解新闻与历史的关系
2. 何谓意见领袖,他们的特征是什么,他们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怎样的影响?结合具体案例探讨意见领袖是如何引导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出版的中央机构报刊


2014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8ˊ×3)
1、新闻要素
2、信息娱乐(infotainment)
3、《二十世纪之支那》
二、简答题(12′×3)
1、《传媒的四种理论》
2、因为群体具有影响社会的力量,所以时常在传播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请简要说明群体影响传播过程的机制与方式。
3、简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新闻法制的特点。
二、    论述
1、    什么是“软实力”和“国家形象”?请结合我国近年的国家传播工作,谈谈你的看法。
2、    何为媒介间议程设置?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我国当前的媒介议程设置有什么新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3、    试述邹韬奋的新闻工作生涯。

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1.解释性报道
2.内容分析法
3.新闻法规
4.网络虚拟社区
5.遐迩贯珍
6.时务体
7.劳动界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受众的权力
2.柏拉图的“睡眠式洞穴”理论
3.内容分析法的功能,及其操作步骤,意义
4.《大公报》是什么时候由谁在创办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后提出了什么办报方针?《大公报》什么时候与国民党决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结合新闻实例,阐述1978年我国新闻改革出现的特点。
2.刻板印象的内容是什么?它是由哪位早期著名的新闻传播学者提出的?结合媒体报道的某类群体实例,分析评价其传播效果。
3.比较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解放日报》改革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革的异同。


2012年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6分*5题
1.郭士立
2.《国闻报》
3.《西行漫记》
4.宣传
5.受众
二、简答10*3题
1.试简述于右任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所创办的宣传革命的报刊
2.试简述革命战争时期出版的三份中共中央机关报
3.试简述媒介霸权理论
三、论述30分3题
1.试述《新青年》的发展历程
2.试论述赫伯特•奥斯楚尔归纳的三种报业模式及其区别与联系
3.试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郭美美”等热点事件中的报道和舆论为例,论述中共<国>
社会中舆论监督的特点



2011年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
5.每周评论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
4.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
三、论述
1.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
2.结合中国新闻实例,及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大众媒介功能学说,谈谈大众媒介的功能的理论
3.1942年解放日报的《致读者》和1956年《人民日报》的《致读者》的发表背景,主要内容及异同









一、 名词解释
1、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诺依曼采用实验/调查方法,于1973年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一文中最先提出,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进行了概括。该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认为大众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沉默的螺旋”开创了大众传播强效果论的开端,并将社会心理学引入传播学。
2、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于1970年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能够带来知识量的增长,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的获得信息,因此媒介信息的扩散扩大而非缩小受众之间的知识沟。
3、 新闻专业理念又叫做新闻专业主义,它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
4、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 “时务文体”。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其历史渊源:既是汉魏无文风的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它的社会效果: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
5、 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周刊。每星期日出版,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
6、 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国内外新闻界誉之为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中国报学史》首次全面、系统的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汇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7、 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英、法、美等控制的租界四周均被日军侵占形成“孤
岛”。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开展宣传。 “洋旗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因而可以不接受日伪军的新闻检查,因而在1938年之后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代表报纸有《文汇报》《申报》《新闻报》《每日译报》等
二、 简答
1.①辱骂法 给予某观点一个不好的论断,使受众轻易反对该观点。不常用于广告,政治宣传中较普遍。
②光辉泛化法 将宣传对象与褒扬词语联系在一起,借好事物的光,使受众轻易接受该对象。
③转移法 将权威、约束力或某事物的威信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使后者被接受。目的是将一种观念、产品或事业与人们赞赏的东西联系起来。
④证词法 要某些令人敬畏或使人讨厌的人说出特定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的好话或坏话。在广告和政治宣传中经常使用
⑤平民百姓法 信源向受众展示其宣传内容与“人民的”“公众的”想法一致,以求受众 接受。商业广告和政治宣传中常见。案例:克林顿竞选时,努力塑造自己“只 是普通人”的形象 
⑥洗牌作弊法 利用或真或假,清晰或模糊的多种陈述方法,对一个观念、产品做尽可 能好或坏的说明。这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案例: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的好听话。 
⑦乐队花车法 促使受众尽可能的参与到宣传内容中来,企图说服属于某团体中的成员接受 某观点,体现了群体力量在传播中的作用。案例:战时对某些士兵的英勇作战事迹的夸大宣传鼓舞了军队士气。
2.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 等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的需求:一般受众(广受众)和特殊受众(窄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3.  1928年起,国民党政府推行“以党治报”、“党化新闻界”的政策,在“九一八”以 后,又效法德、意法西斯,强化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a) 鼓吹并暴力推行“党化新闻界”、“民族主义的新闻建设”、“科学的新闻统制”、 “新闻一元主义”等反动谬论和政策,在思想上对新闻界进行统制。
b) 依靠官方新闻网络,垄断新闻的发布权和评论权,控制全国舆论。
c) 利用政权力量和法律手段,制定、颁布大批新闻出版法令,建立起一个以统制为核心的新闻法律制
d) 利用对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的控制权,把进步人士排除在外。同时,制定各种法令,如《指导党报条例》、《指导普通刊物条例》、《审查刊物条例》、《暂行反革命治罪法》、《中华民国刑法》、《出版法》、《新闻检查标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等等,钳制人民言论出版自由。
e) 建立报刊登记制、实行严厉的书报检查制度和禁载制度,任意删削检扣进步书报。 1929年设立邮电检查所,实行邮件检查。在大城市设立“新闻检查所”和“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实施出版前原稿检查工作。1935年成立中央新闻检查处,新闻检查制度化。
f) 笼络收买报界,或打入内部分化瓦解进步报刊。
核心是:建立起一个以统制为核心的新闻法律制度。
4.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及出版家。他一生中,前后创办和主编过“六刊一报”,其中有:《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日报星期增刊》、《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
三、 论述
1. 网络推手”---即“网络策划师”,指通过别出心裁的策划,在网上制造轰动性事件、话题或人物的人,推广的对象包括企业、产品和网络红人。
出现原因:在互联网语境下,信息以几何倍数增长,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网络匿名性提供了便利;
网络监管难度大,漏洞出现;
网民对某些特定信息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关注的欲望; 
布迪厄场域理论:
危害:商业因素入侵公共空间,干扰正常的舆论生成和民意正常表达;
影响了大众正常的信息获取;
过度的炒作和娱乐化干扰了互联网的风气; 
不实信息对大众产生了消极的误导;
扭曲议程设置,操纵民意,限制了民主的发展; 
制造媒体奇观事件,吸引受众眼球
采取策略:受众自身提高辨别力和媒介素养; 
商业媒体和工作者自律; 
政府加强立法网络监管力量 
健全网络表达机制
2、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文化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定、社会化、提供娱乐功能。
然后每个功能详细解释一下,最后再结合新闻实例来分析回答。
3、《解放日报》的改版起因也是原来从30年代《真理报》学来的报纸结构方式不能满足中国斗争的需要。这次改版的背景是延安整风,其党内目标之一就是“教条主义”。《解放日报》的改版是整风运动中的一件大事。从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发表社论《致读者》到1944年2月16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发表了一系列的社论和重要文章,对于办党报的方针和基本原则,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和重大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精辟的论述。关于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新闻必须完全真实,要实行全党办报,密切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要建立新的文风,这些原则都是在《解放日报》改版时期逐步确立的。但是版面的改变并不大,没有扩版,没有固定分栏,技术上没有太大变化,重要的是强调了党报的党性。
 1956年,我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日报》对于新形势以及这种形势下的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缺乏了解和把握。具体表现有:
“一、内容贫乏、单调,报道面太窄,尤其对人民生活关注太少。二、新闻少,质量低。三、组织问题:讨论太少,这种情形下,报纸改版的问题提上日程。改版后的报纸从六个版改为八个版,“版面一般地是作这样的安排:第一版还是要闻,跟以前没有多大分别;第二、三版的内容是国内经济,大致第二版着重工业和交通,第三版着重农业和商业;第四版的内容是国内政治,包括党的生活,此外还有一栏首都新闻或者地方通讯;第五、六版是国际版;第七版是学术文化版;第八版上半是带文学性的副刊,下半是广告。”关于读者来信的处理发生了变化,
“原来的读者来信专页取消了,读者来信将分别登在各版上。
《人民日报》改版后,头版头条经济新闻增多,会议新闻减少,这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一版的新闻条目增多,每条新闻的字数减少,每条新闻基本上只说一个事情。新闻报道范围扩大,有了很多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报道。言论方面,批评性文章增多,特别是关于百家争鸣的讨论,诸如李长之、黎锦熙、朱光潜等名家都发表了关于“双百”方针的文章,报上营造出一种自由讨论、独立思考的氛围。另外,报上副刊文章的增多,广告的出现以及版面的编排等,都显示报纸向着人民实际需要的方向转变。




2010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6分,共 30分)
1、编码•解码
2、《大清报律》
3、《每周评论》
4、《热血日报》
5、汉斯•希伯
二、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为什么说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新闻生产研究的目的和途径是什么?
3、简述梁启超对新闻事业的贡献。
三、论述题(每题 30分,共 90分)
1、什么是公民新闻?怎样理解公民新闻对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的修正和延续?
2、 1956年新闻工作改革的经过和意义。
3、请阅读下列文字,阐述网络和舆论的关系。
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网络曝光”, 75.5%的人选择此项。接下来依次是:“举报”(58.2%)、“媒体曝光”(53.8%)、“信息公开”(48.0%)、“信访”(30.6%)、“审计”(30.1%)。“惩治已经很严厉了,为什么有人不怕?”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发现,现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腐败官员中被抓的比例太小,让贪腐分子抱着侥幸心理。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需公众参与,而且必须要有利害关系人的参与与监督。
《中国青年报》 2009年10月 27日


2009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时务体
2、《中国日报》香港
3、每周评论
4、《与大公报论国是》
5、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新闻选择对新闻工作的意义
2、中华民国在国民党时期的新闻法制原则,简述之
3、邹韬奋主编的 7大主要报刊,具体时间地点。
三、论述题
1、用“积极的受众”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状况
2、新闻媒介与现代民主的关系
3、 1942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的重大改革



2008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5*6)
1、新闻来源
2、受众
3、《实际应用新闻学》
4、《中国文库》
5、《三家村札记》
二、简答题( 2*10)
1、谈谈你对“报纸是意见的自由市场”的理解。
2、请简述“两个环境”理论及含义。
3、“全党办报”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请简述“全党办报”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含义。
三、论述题( 3*30)
1、运用传播媒介技术相关原理 ,说说大众媒介对文化的影响。
2、论新闻宣传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国民党统治时期新闻法制的异同



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5分 *8)
1. 新闻本源
2.“第四种权利”
3. 受众
4. 新闻体制
5. 创新扩散理论
6.《知新报》
7.《修正报纸条例》
8.《大众生活》
二、简答题( 15分 *3)
1、新闻传媒与社会舆论之关系
2、什么是客观性报道及所体现的客观性报道原则?说说它对目前中国新闻实践有什么意义?
3、简述 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三个重点。
三、论述题(第一道 30分,第二道 35分)
1、简要叙述《申报》的发展史,并评述它在新闻史上的地位?
2、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说说新闻传媒业的资本运作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


2006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4题× 5分,共 20分)
1、《钦定报律》
2、新闻选择
3、传播模式
4、奥斯邦
二、简答题( 3题× 20分,共 60分)
1、简述我国新闻媒介的运行模式及其理论依据。
2、试论美国“议程设置”和我国“舆论导向”之不同。
3、简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确立的中共产党报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 2题× 35分,共 70分)
1、“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的报道热点,比如金华毒火腿事件、阜阳婴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事件等等。请选择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案,运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媒介报道做对比分析,并阐述你对大众媒介的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的认识。
2、试述中国近代报业(自 1815年至 1911年)发展的基本脉络,并举出各个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报刊。



2005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6分,共 30分)
1、信息
2、舆论
3、《大清报律》
4、《中国报学史》
5、《我们关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分)
1、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理解。
2、分析新闻传播的社会控制。
3、写出 5份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名称,并简述之。
三、论述题(每题 30分,共 90分)
1、论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
2、阅读以下材料,以《论媒体》为题作文。
我国首次全国国民阅读倾向调查显示,从闲暇时间对媒介的利用看,人数最多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杂志、图书和广播,对录音制品、录像制品及计算机的利用,也有相当多的人。休息日人们对各种媒介的接触机会小于工作日,但长时间利用媒介的人增多。虽然上网的人数不多,但是上网的时间却远远高于对书报刊的使用时间。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读书的作用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重要。从读书的目的看,男性偏重实用性和开阔眼界、满足兴趣爱好,女性偏重提高个人修养、满足与人交往和应付考试。此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各阶层人员对各种媒体的购买、使用情况和趋势。
3、试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2004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媒介公共性
2、新闻法规
3、大众传播
4、文化工业
5、《报纸条例》
6、《每周评论》
二、简答题
1、技术在新闻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
2、简要介绍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侧重研究方向。
3、 1945-46年间《新华日报》和《大公报》就和战问题的两次交锋?
三、论述题
1、论述效果研究的三大阶段。
2、 1942年整风运动后,《解放日报》做了哪些改革?
3、阅读下面的材料,以“论新闻”为题作文。
材料一是《南周》原来报道过的“金元宝”事件, 2000年山西一地区金矿爆炸,负责人为防事情暴露,给记者行贿,从而导致 11名记者被处分,四名新华社记者,为此,新华社着重强调记者职业道德。
材料二是今年 5月《纽约时报》的 4个版的因为虚假新闻的道歉,一记者在四年任期内造 30多篇假新闻,《时报》声誉降至历史最低点,从而导致正负总编同时辞职。根据材料写一篇“论新闻”的评论。

2004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单考生)

一、名词解释(每题 6分,共 30分)
1、硬新闻
2、新闻法规
3、廉价报
4、传播学的三大分支
5、《中国报学史》
二、简答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1、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2、什么是议程设置?
三、论述题(每题 45分,共 90分)
1、结合中国新闻传媒发展现状,阐述竞争对新闻传媒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2、经过 1942-1945年的党报整风与改革,中共确立了党报工作的优良作风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扬光大这些优良作风。



2003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相关话题/新闻传播基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复旦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基础
    复旦大学2004年年新闻传播基础一 名词解释1、媒介公共性2、新闻法规3、大众传播4、文化工业5、《报纸条例》 6、《每周评论》 二 简答题1、技术在新闻传播媒介形态的变化有什么样的作用?2、简要介绍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和侧重研究方向3、1945-46年间《新华日报》和《大公报》就和战问题的两次交锋?三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2018年郑州大学625新闻传播基础(含中外新闻史)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下载地址:http://free.100xuexi.com/Ebook/124687.html说明:本圣才课程免费下载,共包括。使用圣才课程密码激活后,圣才课程里的所有视频、3D电子书(题库)及资料均可使用。【网授课程】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第1章 新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2-11
  • 2015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基础440考研真题
    2015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基础440考研真题 一、简答 1、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2、拟态环境 3、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二、论述 1、我国新闻媒介党性原则的表现 2、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及对我国新闻传播的影响 3、关于新闻客观性,西方媒介认为是不死之神,请谈谈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9-03
  • 2011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基础考研真题
      2011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软新闻  2、社会责任论  3、文化规范论  4、调查性新闻  ...
    苏州大学 2011-01-17
  •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  ...
    复旦大学 2011-01-17
  • 2010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考研试题
      一、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二、知识点  编码·解码、大清报律、每周评论、热血日报、汉斯·希伯新 ...
    新浪考试 20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