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考古学讲稿题目总结(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8


补充:瓷器的出现时间及发展
中国在 3000多年前的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东汉时期烧制出了真正的瓷器。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到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进入发展兴盛时期,商代出现的原始瓷器,最早是郑州二里冈时期的。郑州商代中期的居住遗址和墓葬中也有发现。湖北黄陂盘龙城的商代中期墓葬中也出土原始瓷器,胎呈白或灰白色,用氧化铝含量高和氧化铁含量低的瓷土制成,釉是石灰釉,呈青或青绿色,烧成温度在 1200℃以上。商代晚期的原始瓷器在河南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河北藁城,山东济南大辛庄、益都及江西清江吴城等地均有发现。原始瓷器选料不精,工艺简陋,釉层厚薄不匀,且易剥落,釉色青黄或黄褐,与真正的瓷器尚有距离。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发现较普遍,如北京琉璃河,河南洛阳,陕西长安、宝鸡,甘肃灵台,安徽屯溪,江苏句容等地均有发现,比商代的原始瓷器有了较大发展。
东汉时期,由于对制瓷原料的精选,对胎釉配方、成型工具和窑炉结构进行了改进,烧造技术大大提高,出现了符合瓷器标准的青釉瓷器。浙江上虞县上浦小仙坛东汉晚期龙窑窑址内出土斜方格纹青瓷罍,胎釉结合紧密,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而青釉色泽纯正,少见开片,釉层较原始瓷增厚,透明而有光泽,没有流釉现象。东汉时期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此时期也能烧造黑釉瓷,与青瓷同窑烧造,只是黑釉瓷的胎釉质量及工艺都不如青瓷。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制瓷工艺有了很大进步,主要生产青釉瓷器。以浙江越窑的青瓷质量最高,胎呈灰白色,质地致密,釉色均匀。江苏宜兴的均山窑、浙江温州的瓯窑和浙江金华的婺州窑所产青瓷,也各有特色。西晋时婺州窑为了弥补胎质粗糙的缺陷,还应用化妆土。在青釉瓷器上还出现了饰褐色点彩或彩绘的新工艺。东晋时浙江德清窑的黑釉器,色泽光亮,犹如漆器。北朝后期,在北方出现了白釉瓷器,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中出土的白瓷器,釉呈乳浊淡青色,说明它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7,秦汉漆器的特点
答:1,秦代漆器的特点。
①,器型以生活用具为主,有奁(lian)、盒、壶、尊、盂、耳杯、盘、匜、梳、篦(bi)等。

②,胎质有木胎、竹胎、夹贮胎。木胎漆器中薄木胎居多。竹胎漆器主要有竹筒、竹筩(tong)、兵器的柄部。夹贮胎少见。

③,制作方法。木胎的制作采用斫(zhuo)制、挖制,并且出现了薄木胎卷制技术。如圆壶

和扁壶一类的容器,先分两半挖制,再粘合。长方盒类容器先斫制再粘合。有些圆筒形器物,如尊、匜、奁,器壁用薄木卷制而成,然后再分别于厚木胎的漆器器盖、底粘合。夹贮胎为先用木头或者泥土制成器形作为内模,然后再用多层麻布或者缯帛附于内模之上,逐层涂漆,待漆干实后除去内模。这样便剩下麻布或缯帛的夹贮胎。这种制作漆器的方法称为脱胎法,以这种方法制作的漆器就叫做夹贮胎。

④,花纹。秦代的漆器装饰纹样有几何纹、云纹、花卉纹、鸟兽纹等。也有人物纹和故事图案。在各种纹样中,一般采用复合纹样装饰。鸟兽纹作为主体,几何纹作为辅助和衬托。采用的颜色主要有红、黑、褐、金、银,其中红黑二色使用最多。一般再黑漆上用红、褐色绘制花纹,也有在红漆上用黑漆绘花纹的。还出现了银箔装饰工艺,金粉或银粉填涂花纹的工艺技术。2,汉代漆器的特点。

①,器型主要有饮食器皿,如鼎、壶、尊、盂、杯、盘。化妆用具,如奁、盒。家具,如几、案、屏风等。但以饮食器皿为主。

②,胎质及制作方法。主要有木胎和夹贮胎两种,也有少数的竹胎。木胎制法有论旋、削割、剜凿和卷制等几种。不同器型采用不同的执法。

③,花纹和纹饰。1)漆绘。用生气制成半透明的漆液,加各种颜料描绘于已经涂漆的器物,色泽光亮,不易脱落。2)油彩。用油汁调颜料,描绘于涂漆的器物上,较易脱落。3)针刻。用针尖在已涂漆的器物上刺刻花纹。4)戗金。用针或尖刀刻出纤细的花纹,然后再花纹内填漆,在填以金彩,称为金色花纹。5)金银箔贴。用金箔或银箔制成各种图案贴在器物的漆面上,呈现出类似金银平托的效果。6)堆漆。在器物表面用漆堆起凸起的装饰,然后在其上描绘纹饰,类似浮雕的效果。此外西汉和东汉的漆器在器型及装饰手法上也存在着不同:西汉前期:汉武帝以前的时期,漆器庄重使用,以木胎居多。夹贮胎数量有限,一般只见于诸侯王和列侯墓中。釦器不多见。金银箔贴在漆器中更少见。这种情况可能是受当时工艺水平的限制或与汉文帝禁止金银铜锡等随葬有关。西汉后期:汉武帝以后的时期。漆器器型于前期差别不大,但夹贮胎和釦器的数量明显增加,金银平托漆器大量出现是这一时期漆器的特点。纹饰也较前期复杂,出土数量以江淮地区最多,而且保存较好。东汉时期:发现数量较少,但在一些高等级的墓葬之中出土的一些漆器附件中,釦器的比重较大。这一时期发现的漆器不多,可能与盛行砖室墓的环境使漆器不易保存有关,还可能于当时青瓷器的崛起有关。


18,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发现
答:1,秦代简牍。
①,云梦睡虎地秦简。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 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及残片。4号墓中出土有 2件也有家书的木牍。在云梦睡虎地秦简内容可分为:《编年纪》《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日书》乙种。这些秦简的发现对于秦代法律的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②,云梦龙岗秦简。湖北省云梦龙岗 6号墓中出土木牍 1方及大量竹简,有《禁苑》《驰道》《马牛羊》《田嬴》等。其中木牍出土于墓主人腰部,是迄今所发现的秦律判词的唯一例证。

③,江陵王家台秦简。湖北江陵王家台 15号墓出土有大量的秦简,有《效律》《日书》《归藏简》。其中《效律》于云梦睡虎地中出土的《效律》相同。《日书》于云梦睡虎地秦简有同有异。此外还有一些记录了异常的天气现象。

④,此外,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周家台、湖南龙山里耶、湖北江陵杨家台、甘肃天水市放

马滩也出土了大量的秦简。2,汉代简牍。

①,敦煌汉简。敦煌出土的这批汉简的内容有诏书、律令、檄、记、各类簿籍文书等。尤其是有许多汉代残纸与纪念简共出,为中国纸的产生年代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依据。

②,山东临沂银雀山 1号墓汉简。其中兵书中的《孙子》《尉缭子》《晏子》《六韬》等最为重要。简牍中还有大量已经散佚的书,包括《孙膑兵法》《守法守令十三篇》等,大量古籍和佚书为研究历史、哲学、理发、军事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③,湖北江陵张家山汉简。包括《奏书》《盖庐》《脉书》《引书》《算术书》《日书》历谱、遣策等,覆盖面极广。

④,长沙马王堆汉简。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简牍中,其中又迄今所见数量最多的一部遣策,为研究汉初经济、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⑤,甘肃威武《礼仪》简。内容有《士相见》《服传》《丧服》等。《礼仪》在经学、文献、汉代简册制度研究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⑥,此外还有居延新简、连云港尹湾汉简,安徽阜阳汉简等。


19,汉代砖室墓。
答:1,西汉中后期开始出现于中原和关中地区,不久便迅速普及。到东汉时期已经盛行全国,并流行于之后的各个时代。墓室用小型的长方砖砌成,有的局部使用楔形砖和榫卯砖。顶部或券成弧形或叠涩成穹窿顶。墓大小不一,往往附有耳室。汉代贵族官僚的砖室墓往往绘有壁画,壁画题材的内容包括:
①,表现墓主人庄园生活场面的农耕、桑园、放牧、射猎等。

②,表现墓主人仕宦经历和身份的车骑出行、任职场所、属吏、幕府等。

③,表现墓主人享乐生活的燕居、庖厨、宴饮、月舞百戏等。

④,宣传儒家伦理道德,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经史故事,如一些古代圣贤、忠臣义士、孝子烈女等。

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复习、女娲一类的仙人或表现无上世界的仙禽、神兽。

⑥,在天人感应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

⑦,天象类。如日月星辰、云气和象征四方星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类内容在墓室内的分布,一般是①,②,③,④绘于前、中、后室或耳室。⑤,⑥,⑦内容绘于墓室顶部和墓门部位。2,东汉时在四川境内的砖室墓,有的在砖壁上镶嵌一种模印画像的砖,这类墓称为画像砖墓。画像的内容题材主要有:

①,墓主人经营的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如播种、收获、桑园、井盐、市集较易、酿造等。

②,表现墓主人身份和经历的车骑出行、尊贤养老、讲学授经等。

③,表现墓主人享乐生活的阙、宅院、粮仓、庖厨、宴饮、乐舞百戏等。

④,神话故事,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仙人六博等。

⑤,描绘社会习俗方面的内容。如社日期间树下成群男女相会、野合的高谋图。各类画像砖在墓内的排列顺序一般进门处为门阙画像,向内依次为车骑出行、生产活动、木墓主人享乐等方面的内容。西王母等仙人一类的画像多镶嵌在后室或侧室后壁较高的位置上。


20,汉代画像石墓。
答:画像石墓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画像石墓主要分布于:
①,山东省到江苏省北部。②,河南省南阳到湖北省北部。③,陕西省北部到山西省西部。

④,四川省中部。墓室多为石材构筑,有的砖石混用,绝大多数在石材上雕刻画像题材,因此将带有这种画像题材的石室墓称为画像石墓。墓葬往往较大,一般除主室外,还有前室、后室、左右侧室。顶部除平铺外,有的叠涩成覆斗形。墓门门额和门扉上也用石材雕成。画像题材内容丰富,可以分为:

①,生产活动类。主要变现墓主人庄园和手工业作坊内生产劳动场面的耕作、放牧、射猎、纺织等。

②,墓主人仕宦经历和身份类,主要有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等。

③,墓主人生活类。主要有燕居、庖厨、宴饮、月舞百戏、六博等。

④,历史故事类。主要是宣扬忠孝节义,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等。

⑤,神话故事类。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和象征神仙世界的奇禽异兽等。

⑥,祥瑞类。在天人感应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

⑦,天象类。主要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辰和云气。

⑧,图案花纹类。一部分作为边饰花纹有菱纹、垂帐纹、三角纹、流云纹、龙云纹等。另一部分作建筑装饰,如藻井中的莲花,门扉上的铺首、衔环等。一般来说前四类雕刻于墓室四壁,后三类雕刻于墓门、墓顶。图案花纹中的边饰花纹作为其他的装饰散布各处。雕刻的技法有:

①,阴线刻,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如山东福山东留公村墓的车骑出行画像。

②,凹面刻,把物象轮廓内剔成凹入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

③,减地平面阴刻,在平滑的石面上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细部再用阴线刻出或用朱线、墨线勾绘。

④,浅浮雕,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弧状凸起,如山东安丘汉墓画像。

⑤,高浮雕,减地后物象弧面浮起较高,细部起伏明显,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山东安丘墓门额的卧鹿像。

⑥透雕,把物象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之类似立体的圆雕。每种技法因时间、地域之别,又存在着一定差异。不同的技法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魏晋南北朝考古

1,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的布局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在中国发
展史上的作用。)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在设计思想和布局规划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
①,宫城位置的改变。曹魏邺城将宫苑集中于城区北部,而把城南部划分成一个个的居民区,从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都城布局形式,这种布局形式为以后历代都城所继承,并相沿成为定制。北魏洛阳城废除了东汉以来洛阳城的南北两宫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宫城地位的提

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皇权至上思想的加强。这一时期的都城布局中宫城的改变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作用。

②,中轴线的设计。曹魏邺城在中轴线的位置开辟南北干道。南通南墙正门,北达宫殿区。整个布局交通便利。标志着我国都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并对以后历代都城的修建产生影响。

③,外郭城的修建。北魏洛阳城建有外郭,并在外郭内划分出整齐的居民里坊,每个里坊外面都建有坊墙。将工商业区纳入内称之为,位于宫城之南。北魏洛阳城的这种布局规划完全改变了《周礼考工记》中“面朝后市”的传统。

④,军事设施的修建。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事频繁,都城在修建过程中注重军事设施的修建。在曹魏邺城西城垣背面建有金虎、铜爵、冰井三台。魏晋洛阳城在城西北建有金镛城。这些都具有军事堡垒性质。在魏晋洛阳城北、西墙外侧壁和金镛城外侧壁均建有许多墩台,其形制和作用均类似以后的马面,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马面实物,是中国都城制上的伟大创举。

⑤,北魏洛阳城内建有寺院,为中国都城设计上的首例,并对以后历代都城的设计产生影响。


2,曹魏邺城的平面布局及特点。
答:曹魏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夯筑而成。曹魏邺城开有气门,南面三门,北面两门,东西面各有一门。城内共探出道路 6条,其中东西向主干大道将全城分为两部分,东西干道之南有南北向干道三条,东西向干道以北有南北向干道两条。在全城中轴线位置上的南北向干道,北达宫殿区、南通南墙正门,整个布局规划交通便利。城北区中部为宫殿区,宫殿区以东为贵族居住的戚里和官署,以西为苑囿铜爵园,苑内有武库、马厩、仓库等。南区大部分为居民里坊,有少量官署。西城垣中部偏北有金虎、铜爵、冰井三台,有军事堡垒的作用。曹魏邺城布局规划的特点有:
①,一条东西向干道将全城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大于南区,以北区为主。北区为宫殿区和贵族居住的戚里和衙署,以及苑囿等。南区大部分为居民里坊,只有少量官署。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都城布局形式,并为以后历代都城所继承,相沿成为定制

②,在全城的中轴线位置开辟南北干道,布局区划明显,交通便利。这种规制标志着我国都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对以后历代都城的修建产生影响。

③,西部城垣高耸坚固的三台,有军事堡垒的性质。


3,魏晋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特点。
答:魏晋洛阳城是利用东汉洛阳城改建的。魏晋洛阳城重点加强了西北隅的军事据点,在其西北角修建了金镛城,地势高亢,具有制高点的作用,为一座具有军事堡垒性质的建筑。魏晋洛阳城废除了东汉洛阳城南宫采用单一的宫城制还是沿用东汉洛阳城的南北两宫制度尚不能完全确定。由于魏晋时期战事频繁,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魏晋洛阳城西、北壁外侧遗迹金镛城的外侧设置有许多墩台,其形制和效用类似后来的马面。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马面实物,是中国都城制的伟大创举。
4,北魏洛阳城的平面布局及特点。
答:①废除了东汉以来洛阳城的南北两宫制度,建立了单一的宫城。宫城位置在全城北部略微偏西。宫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墙夯筑而成。正殿太极殿位于宫城南部,与宫城南门阖闾门正对。宫城有城门四座,南、东面各一座,西面两座。宫城西墙南起第一门于东门相对,且门外有双阙应为宫城的正西门。
②,宫城建筑。宫城内的殿址密集,主要殿基均建于宫城南门以北的南北中轴线上。正对南门的一座方形殿基周围有成组的殿基拱卫,应为宫城的主体建筑。

③,城内主要道路东西向四条,南北向四条。整个布局规划整齐,交通便利。在宫城南门于南墙正门之间的大街为全城的中轴线,两侧分布着宗庙,社稷,太尉府、司徒府等高级官署。

④,北魏洛阳城建有外郭,在外郭城内划分出整齐的里坊,每个里坊四周都筑有坊墙。大市、小市、四通市等工商业区均位于内城之内、宫城之南,彻底改变了《周礼考工记》中“面朝后市”的传统

⑤,北魏洛阳城内遍布寺院,开都城设计之先例,并对以后历代都城的修建产生影响。


5.东晋南朝帝陵的特征。
答:①,在地势的选择上,选择背依山岗、面向平原的地势作为墓地。
②,依山开凿大型墓坑,加墓坑底部加铺多层底砖后,在其上面修建墓室。墓室砌筑完毕之后,再在上面填土夯实。

③,墓室一般为带拱券形甬道的单室。甬道内设置两道石门。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顶部穹窿顶,并随时代推移,时代越晚,外凸度越大。到南朝末期平面呈椭圆形。

④,墓室壁画使用花纹砖和镶嵌大幅壁画。砖画由多块模制的小砖拼砌而成。早期拼砌画像砖题材丰富,不仅有竹林七贤荣启期,还有羽人、老虎、鼓吹、骑从等。较晚则仅见莲花、忍冬花纹砖。有的还在甬道内堆砌蹲狮形象。

⑤,南方地下潮湿,为防止墓室内部积水,墓室内部都设置有排水系统,排水沟通常延伸出墓室 10米以上。

⑥,封闭墓室出来采用双重石门或双重木门之外,往往再用砖封堵。然后再在封门砖外加砌两道牢固的封门高墙。

⑦,陵墓之前的神道两侧设置石刻。包括石兽、石柱、石碑等,均为夹神道而立的对称布局。(南朝有,东晋则无。)


6,北魏帝陵的特征。
答:①,陵墓的结构为砖石结构。构筑材料使用制作精良的青砖和雕刻精美的石材。
②,陵墓的封土前后有所变化。永固陵封土为方形,万年堂封土上部圆形、下部方形,而长陵、景陵的封土则呈圆形。

③,墓葬均由墓道、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

④,墓室墙壁均无壁画。

⑤,随葬品主要为陶、瓷、铜、铁质地的器物及小件装饰品。

⑥,洛阳北魏帝陵兆域内埋葬了许多拓拔鲜卑贵族,同时还埋葬有曾与拓跋氏同属一个氏族的帝室十姓贵族,以及同属于一个联盟的兄弟氏族死者。这反映出来北魏族葬之风。

⑦,设置方形陵园,陵园内采用异穴合葬。这应是受到汉代帝陵的影响。

⑧,由早期的墓门雕刻武士或墓内随葬武士像,到晚期演变为陵前立石像生。

⑨,根据文献记载,北魏统治者每临大事都要谒陵,陵园内应该由大规模的祠庙建筑。



7,北周武帝孝陵的建制
北周武帝孝陵位于山西省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 1000米处,属于渭水与泾水之间的黄土塬区北部,地势高亢,平坦开阔。孝陵坐北朝南,由长斜坡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4个壁龛以及甬道、土洞式单室组成。不论从结构还是规模而言,与一般北周时期的墓葬没有大的区别。
1,墓道:呈斜坡状,系由原地面下挖而成,上部开口呈长方形,两壁基本垂直,其中填土经过夯打,并夹杂有少量砖渣。2,过洞:5个过洞,均为拱形土洞,较墓道、天井要窄。第一过洞最长,其余过洞长度长度相当。由于第一至第三过洞顶部坍塌,高度不详。第四、五过洞顶部保存较好。3,天井:5个天井,平面均呈长方形,但天井四壁不完全垂直,一般为东西向口窄底宽、南北向口长底短。4,壁龛:4个,分别设置在第四、五天井的东西两壁,两两相对,各龛大小不色,龛门均以土坯封堵。5,甬道:甬道口外砌有土坯封门。以中间的木门为界,可分为内外两段。外段呈斜坡状,内段地面平直。甬道因盗洞而坍塌,原高度不详。地面用砖铺砌成人字形,原来涂有红颜料。木门仅余门槛,其东西两端分别插进甬道墙壁上开挖的方洞内。6,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北壁有后龛。地面用条砖铺砌成人字形,顶部坍塌。墓室东西两侧分别发现棺椁残痕,其中西侧棺椁痕迹比较清楚。后龛在北壁中部偏东,平面呈梯形,前小后大,地面未铺砖。龛内中部偏北发现木箱朽痕,在朽痕内清理出龙手柄三足铜鐎斗等。7,随葬品:由于多次被盗掘,出土物遭到很大的破坏,主要有陶俑、模型明器、铜器、陶器、玉器、金器、印玺、志石。陶俑有笼冠佣、小冠佣、风帽佣、兜鏊甲士佣、侍女佣、镇墓武士佣、持箕佣、鸡、狗等。陶器包括各类造型的陶罐。模型名气有井、仓、灶、磨。铜器有鐎斗、带具。玉器有佩、璜、嵌珠,可知其身着朝服而葬。金器有金花、金花瓣、金套管、金印玺。其中的“天元太后之玺”,金质,玺与钮分模合铸,榫卯镶嵌而成。麒麟钮、阳刻篆书。墓志两方,一方为周武帝的志石,一方为其皇后阿史那氏的志石。“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志石,石灰岩质,正方体,志盖为盝顶,文字为阳刻篆书。“周武德皇后志铭”志石,四边无纹饰,志面阴刻楷书 7行、满行 7字,共计 48字:“大隋开皇二年岁次壬寅四月甲戌朔二十三日乙未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徂谥曰武德皇后其月二十九日壬寅合葬于孝陵。”其中的乙未的乙,后被改刻成甲。
8,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墓葬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墓葬分为三期:曹魏西晋时期,十六国至北魏迁洛以前,北魏迁洛以后。1,曹魏西晋时期。
①曹魏时期。墓葬大多为多室砖墓,一般有前后两室。墓葬由长斜坡墓道、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前室近方形,设有左右两个耳室,耳室之内放随葬品。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日常生活用具、模型明器、佣,还有一些铜、铁、玉器。

②,西晋时期。墓葬形制主要有前后室砖墓、前后室土洞墓、单室砖墓、单室土洞墓四类,也有竖穴土坑墓。总体来看,西晋时期墓葬由多室向单室过度,所以单室墓,尤其是单室砖墓更为流行。单室墓均以方形、穹窿顶为主。随葬品仍以陶器为主,较大的墓出土有竖置的碑式墓志和金银饰品。2,十六国至北魏迁洛以前。这一时期墓葬的主要性质有前后室土洞墓、单室土洞墓、竖穴土坑墓等。墓葬形制极度不统一。以大批陶俑随葬是这一时期墓葬的主要特点。个别墓中绘有壁画。个别墓中随葬有金银器,有些为外来输入品。竖穴土坑墓中多数置头龛,龛内有殉葬的牛骨或马、犬骨。3,北魏迁洛以后。

①北魏墓葬。墓葬性质主要为单室砖墓和单室土洞墓。一般由长斜坡墓道和竖井式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多位于墓室前部正中,也有偏于一侧者。墓室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四

壁平直或略向外弧出。顶部一般穹窿顶也有四角攒尖顶。多于墓室西侧或北壁之下砌筑棺床,棺前陈设陶俑及其他随葬品。墓室上有圆形封土。随葬品主要有陶俑、陶瓷器、金银器和墓志。套其次分为日用生活器和模型明器。墓志一般为石质方形,带盖。盖为盝顶形。较大的墓会有壁画,多分上下两栏或三栏。上栏会四神,下栏绘车马。东部一般为墓主人夫妇坐帐图,顶部绘天象图。

②,东魏北齐墓葬。绝大多数为方形单室墓,也有个别前后室墓和圆形、半圆形墓。方形单室墓有砖室墓和土洞墓,其形制与卑微墓葬相似。圆形墓可分为砖室和石室,多穹窿顶。半圆形墓形制特殊,山东临淄特有。这一时期的随葬品有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墓志等。随葬品以陶俑为主,陶质有灰、红两色,均模制,表面涂白衣,并施彩绘。佣类种类多样,以武装仪仗佣和伎女乐佣为大宗,数量较多,造型精美。陶瓷器分为日用生活用品和模型明器。金银器分为外来和传统器型。玻璃器多为外来输入器物。墓志平置,带盖方形。盖面一般篆书,也有楷书。志文一般楷书。大型墓的墓室和墓道绘有壁画。墓室壁画分上下两栏或三栏,上栏绘四神,下栏绘车马。墓道壁画分栏或不分栏,分栏者绘墓主人出行或归来的一张,不分栏者也以各种依仗以为。

③,西魏北周墓葬。墓葬形制主要为带长斜坡墓道的单室土洞墓和单室砖墓,有的带有天井和过洞。随葬品有陶俑、陶瓷器、玻璃器、玉石器、金银器和墓志。陶俑为主要随葬品,陶质分红、灰两色,多模制和半模制,半模制做的陶俑是这一时期陶俑的特色。表面涂白衣、施彩绘,种类多样。陶瓷器分为日用生活器和模型明器。玻璃器多为外来输入器。墓志平置,方形带盖,盖呈盝顶形。盖面一般阳刻篆书或楷书,指纹一般楷书,以线刻方格为界。大型墓绘有壁画。墓道和墓室均不分栏,只绘一些武装侍卫和侍女、女乐等,顶部绘天象图,着重表现墓主人生前富贵豪华的生活。


9,长江中下游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相关话题/考古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跨专业考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困难吗?
    本人本科专业日语,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并且打算用日语作为外语科目来老,请问难度大吗?有必要吗?关注者33被浏览14,037 4 个回答 螺旋真理博物馆、艺术 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只讨论博物馆学。 基础教育、语言不是关键问题,去哪所学校和哪位导师学习哪一领域,以及是否具备这一领域的兴趣才是重要的。 你给出的条件不充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
  • 北京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1.、三大气候信息库 2、AMS测年 3、蛋壳陶 4、瑶山墓地 5、吴城文化 6、涂金工艺 7、石阙 8、模型明器 9、虞弘墓 10、号墓为陵二.论述:1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史研究?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任务史什么?2 概述中国农业的起源和其早期的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考古学基础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考古学
    07年考古学试题!一 名词解释:    1:遗物与遗迹    2:放射性碳素断代   3:山顶洞人    4;邹衡  二 简答 :   1:北京猿人的体质形态与意义!   2:偃师商城的形制及意义!   三 论述 :    1 :红山文化对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影响!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中山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一 名词解释 5" X 101 金石学2 裴文中3 碳14测年技术4 朱封大墓5 ……再想想6 易县燕下都遗址7 汉朝铁官8 低温釉陶9 磁县湾漳北朝壁画10 天龙山石窟二 论述题 25" X 41 长江中游新时期时代的什么什么(-_-#)2 论东周列国都市的多样性及其原因3 举例说明汉朝诸侯王墓葬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武汉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基础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山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山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中国考古学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考古学)一问答题(每题20分)1阐述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序列2阐述冶铁技术的发明,铁器的使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阐述曹魏邺城的布局极其意义二简答题(每题15分)1简介三星堆遗址2简介楼兰古城址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盟书2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厦门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考古学通论
    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通论)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0分)1金石学 2考古学文化 3贝丘遗址 4石器 5悬棺葬 6动物考古学7放射性碳素断代(C14) 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问答题(每题20分)1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区分层次的基本方法.2考古类型学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应注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厦门大学1999年考研真题-中国考古学
    厦门大学考古学专业近三年来考研试厦门大学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中国考古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金牛山文化 2梁思永 3爵 4砖室墓 5满城汉墓 6建窑二简答题 20分(每题10分)1战国都城有哪些特点?2南朝陵墓的特点有哪些?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1叙述石峡文化的基本特征.2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厦门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考古学概论
    厦门大学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古学概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关键柱(关键柱的定义及其作用,什么时候可以打掉它)2磁方位角(方位角的定义,方位罗盘刻度如何标定,怎样使用方位罗盘测量地面上直线的角度)3器物标签(器物标签有哪些记录项目,如何使用标签,如何填写标签)4考古图5考古类型学6苏秉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2018年复旦大学723考古学考研真题
    1.博物馆不断发展,但基本特征没变,简述博物馆的基本特征 2.我国瓷器历史源远流长,概述青瓷的起源及发展 4.文物价值,请结合具体文物加以说明 3.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真性) 5.2015版《考古学概论》各章标题,及300字简介 6.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请简述他们的基本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