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斌政治学导论考研复习讲义(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7


五、两党制与多党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六、如何看待多党制与政治稳定的关系?
七、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哪些?
第九章  社会力量
    关键词:
            利益集团  新兴社会组织
    本章重点:
            社会力量是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政治主体,对政府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章应重点理解利益集团的概念与基本分类、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的途径以及新兴社会团体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利益集团
    一、利益集团概念的界定
            1. 社团的含义
            综合各家观点,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互益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民间性。
            社团概念应该是多维的,即从互益性、同类相聚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和组织化程度等五个角度对社团加以界定。
            2. 利益集团的含义
            利益集团是一种社团形式,它是社会中一些成员为了共同的集团利益而结合在一起,通过积极行动而达到共同目的的一种社会组织。在西方国家的政治过程中,利益集团也被称为压力集团或院外活动集团。
              中国场景下很少使用利益集团概念,民间利益集团并不发达。但需要注意工青妇等半官半民的政治社团,他们也具有某些利益集团的特征。
    二、利益集团的分类
            1. 根据利益集团的组织程度可划分为:
          (1)非正规性利益集团。这是在突发事件中形成的运动性或骚乱性群体,它以不满或抗议的形式自发表现出来,缺乏持续性组织。
          (2)非社团性利益集团。它们也没有专门的组织,但是由于建立在种族、语言、宗教、职业利益等基础上,以文化或经济利益为联结点,因而比非正规性利益集团具有更多的利益连续性。
            (3)机构性利益集团。这存在于行政机构、立法部门、军队、政党、公司及教会组织中。这些机构很多本身就是权力机构,因而这些机构的利益很容易表达出来。
            (4)社团性利益集团。这是专门从事利益表达的利益集团,它是为了表达某些特定团体的目标而专门建立起来的,这种利益集团组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程序。一般而言的利益集团就是该类。
            2. 根据利益集团代表的利益可以划分为:
          (1)群体利益型利益集团。这类团体主要为某一性质的群体利益而斗争。又可分为以政治利益为目的的利益集团和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利益集团。
          (2)公共利益型利益集团。这是人们围绕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公共议题而建立起来、促进公共利益改善的利益集团。
             3. 其它分类方法。
三、利益集团与资本主义政治
对于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过程中的作用。必须基于其社会和政治制度的现实来认识。
1.集中各种利益
2.政府的助手
3.制约政治权力
4.利益集团的弊病
第二节  新兴社会组织
    一、新兴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在我国,社团的形式很多,但因为都或多或少地影响政治过程,因此可以统称为社会组织。
             “政治性社团”、“利益团体”、“社团”、“民间组织”都是意义相同、可以互换的概念。
           
2. 中国政治性社团的产生与发展。
      (1)1949—1978年,政治性社团发展的选择性很强,只有工会、共青团和妇联有较大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高度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性社团获得了较大发展。除原有的隶属于党政部门的工会、青年团、妇联等之外,各地还出现了大量非官办的政治性社团,如个体劳动者协会、私营企业主协会等,民间组织飞速发展。
               3. 中国的社团分类。
            (1)民政部将社团分为四类:学术性团体、行业性团体、专业性团体和联合型团体。
            (2)有学者将中国的社团划分为:兴趣活动组织、经济利益组织、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民间自助组织、社会公益组织、次级文化群体组织和科学技术领域的民间组织。
              
             4.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团发展的社会原因。
           (1)经济改革导致社会主体分化。
           (2)经济改革促使社会结构分化。
           (3)经济改革引起了剧烈的利益分化。
           (4)制度的变化。
            5.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团发展的政治原因。
          (1)政府日益重视法制与法治,重视公民的结社自由。
          (2)政府大幅度放权,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逐渐放松。
          (3)政府职能转变,将原有的部分职能交给非政府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等。
          (4)党和政府重视社团组织建设,以之协助政府管理。
    二、新兴社会组织的活动方式
            1. 中国新兴社会组织参与政治过程的特点:
          (1)相互之间的非对抗性和合作,即各政治性社团所代表的特殊利益及由此形成的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
           (2)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活动。各政治性社团必须在政治上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保证党和政府集中统一的领导。
             2. 中国政治性社团的活动方式:
           (1)参政议政。
             第一、作为组成代表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表达利益和作出决策。
             第二、政治社团的代表也可以直接进入党委、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领导机构,参与其日常活动。
            (2)政府助手。
              中国社团必须有一个主管单位,并充当党和政府的助手,具有相当的行政职能,协助党和政府管理新生的社会成分。这种政治关系使得社团可以向党政组织表达群体要求。
            三、新兴社会组织的作用
            政治性社团的兴起对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1)影响政府决策并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
            (2)民间组织的活动改善了政府形象,增强了公民的政治认同感。
            (3)民间组织的自治实现了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目标。
            (4)非组织性的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潜在利益群体的活动直接改变了政府的行为。
            总之,民间组织的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各社会团体进行政治活动、参与决策本身就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种民主政治进而促进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不仅如此,政治性社团的活动也促进了政治稳定,能够把新生的社会力量吸纳进决策体制,并协助政府加强对新生社会力量的管理。
        第三节 新闻媒体
一、作为一种权力的新闻媒体
           新闻媒介,亦称大众传媒,包括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体。
           互联网的特点:
(1)实效性
(2)互动性
(3)选择性
新闻媒体的崛起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常所谓的“初级”社会化机构趋于衰落。
    第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视观众的剧增以及近年来网络这种“新媒体”的兴起,使新闻媒体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三,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经济力量。
二、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涉及新闻自由度和政府管制媒体的边界问题。
三、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
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被民众启动,形成对政府和政治过程的有效制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利器。
新闻媒体的主要政治功能
1.传播信息
2.影响舆论
3.设置议程
4.政治社会化
5.监督政府
思考题
    一、什么是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与群体利益的关系是什么?
    二、利益集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三、如何认识利益集团在资本主义政治中的作用?
    四、我国新兴社会组织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是什么?
    五、我国新兴社会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如何认识新闻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七、新闻媒体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十章  政治人
    关键词:
            政治人  公民  政治家
    本章重点:
            个人是现实政治参与的最基本单位,无论情愿与否,个人都将成为积极或消极的政治人,政治人的基本状况决定着一国的政治发展。本章应重点理解政治人的基本涵义、公民与政治家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
第一节  政治人与公民
    一、政治人的含义
            1. 政治阶层与非政治阶层。
           (1)非政治阶层。人总处于社会关系中,但不一定进入政治关系。一方面,政治制度不发达会限定人们的政治参与;另一方面,即使享有政治权利也未必使用。就此而言,这些人是非政治阶层。
           (2)政治阶层。这是指那些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关心、参与政治生活的人们。又可分为谋求权力者和有权者。
           (3)两者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2. 影响人们进出政治阶层的因素。
           (1)是否重视从事政治活动所得报酬;
           (2)是否认为自己的政治选择重要;
           (3)是否相信自己能够帮助改变政局;
           (4)是否相信自己不行动将无法得到满意的结局;
           (5)是否拥有关于当前问题的知识或技能;
           (6)是否愿意克服政治行动的障碍。
            3. 政治人的涵义。
            所谓政治人,就是指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公民的政治素质与政治参与、行政管理人员与政治家的政治行为共同构成了国家的政治活动。
    二、公民
            1. 公民的涵义。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 公民概念的历史。
           (1)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公民概念。
           (2)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公民概念。
           (3)中国现代公民概念的出现。
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
         (1)保障个人自由,不受干扰,思想自由、平等权利和少数民族以及妇女的权利等。
         (2)争取社会进步和幸福。
         (3)接受公正审判。
         (4)言论自由和知情权。
         (5)参加选举。
         (6)为集体要求而自由结社。
            公民权利与责任的实现:
          (1)在法律制度约束下,通过纳税、应征入伍等为政治系统提供支持。
          (2)通过参与政党、利益集团等表达政治态度与利益诉求。
          (3)国家通过制度和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4)通过教育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
第二节  政治家
    一、政治家的含义与政治家的产生
            1. 政治家的含义。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掌握着政党或国家的领导权力、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作用的领导人物。
            2. 政治家的特征。
          (1)政治家是一定阶级或政治势力的代表。
          (2)政治家掌握重要的权力。
          (3)政治家是事关全局的政治决策的制定者。
          (4)政治家是政治系统的协调者与组织者。
            3. 政治家的产生方式。
          (1)在传统政治体系中,政治家的产生遵循世袭继承原则或科举考试程序。
          (2)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治家一般通过竞选或选举方式产生。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家是通过选拔与选举的方式产生的。
          (4)政治家也会通过革命或政变产生。
            4. 政治家的主观条件。
          (1)必须有一定的从政经验。这是对现代政治家最基本的要求。
          (2)有一定的知名度。高知名度是以良好政绩为基础的。
          (3)良好的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等。
    二、政治家的类型
            1. 以阶级为标准。据此可划分出各个阶级的政治家。
            2. 以职业类型和活动方式为标准。可将政治家划分为:
           (1)交易型。根据西方政治的特点,美国学者伯恩斯将政党领袖、政府首脑和立法领袖称为交易型领袖。他认为大多数领袖与群众之间是交易关系,即以工作换取选票,或以其它形式的补偿来报答竞选中的资助。
           (2)革命型。这是从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政治家,具有献身革命事业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
           (3)改革型。这是引领国家改革方向的政治家,往往需要具备上述两种政治家的品格与能力。
           (4)道德型。这是“充满道德感”的政治家。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不仅是权力关系,而且具有道德号召力。领导者能够提出并且实现社会变革的美好承诺。
            3. 以历史发展类型为标准。可将政治家划分为:
         (1)革命家型。他们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富于理想色彩,如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2)技术专家型。他们的教育背景多为理工科专业,由专业工作而进入政坛,其特征为务实。
         (3)管理型。其教育背景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以所学知识与经验治理国家。
            4. 以人格类型为标准。美国学者巴伯根据主动性—被动性和积极性—消极性这两个向度将政治家分为四种类型:
          (1)主动—积极型。任职期间主动履行公务和乐意行使自己的职权,其目标是通过权力实现成功的事业。
          (2)主动—消极型。与上面类型不同的是:其目标是为了获取和保持权力。
          (3)被动—积极型。以消极的态度处理总统事务,但不具备第一种类型的积极程度。
          (4)被动—消极型。并不想当政治家,但责任感迫使他们承担起政治家的责任。
    三、政治家的责任与作用
            1. 政治家掌握着核心权力,在政治体系中发挥统帅与整合的作用,必须具有国家责任感。
            2. 政治家发挥思想的领导作用,在历史发展和危机变革中引领群众的价值观导向正确的方向。
            3. 政治家应发挥创造作用,造就新的有效制度与进步的政治传统。
思考题
    一、判断“政治人”的标准是什么?
    二、公民与人民、群众有什么区别?
    三、如何培养好公民?
    四、如何从职业角度看待不同类型的政治家?
    五、如何看待发展中国家政治家的类型转变?
    六、政治家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篇  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是政治主体围绕政治权力而展开的分配权威性价值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政治行为体现了政治的本质,理解了政治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就理解了政治。由于政治行为主体的多样性,政治行为就表现出不同的情形,如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政治家的政治决策、公民和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国际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政治行为构成了基本政治现实。
第十一章  政治统治
    关键词:
            政治统治  精英主义  多元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

相关话题/政治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