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简史(3)

本站小编 辅仁网/2017-12-30


找他的未婚妻,但特丽莎已与别人结婚。在绝望之中,亨利出走了。与此同时。西奥多由于继承了他父亲狂热的神秘主义信念,又被这种神秘的声音追得几乎发了疯,他认为庄园中了邪,有妖精作崇,在疯狂中他杀死了妻子和孩子,被送进了疯人院。有一天西奥多从疯人院里逃出来还要杀死克拉拉,又是那种神秘的声音使他放弃了这个企图,并自杀身亡。后来在当地司法部门追查下,加尔文供认了他在“有害精灵”的引导下,的确几次施展口技模仿凯瑟琳的声音,模拟出他自己与克拉拉的喁喁情话,以及模拟其它声音的真象。他竭力声辩他在这场毁灭威兰整个家庭的悲剧中是清白无辜的,死者只是宗教狂热的牺牲品。接着加尔文离开费城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了。而亨利在他的妻子死后又回家乡同克拉拉结了婚。布朗的神怪小说,实际上也是社会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境界虽然不高,但至少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小说的异峰突起探明了道路,其功绩不可磨灭。

十九世纪(上)
(浪漫主义部分)
美国文化的勃兴与第一次文学高潮
具有自身特点的新文学的出现是一个新的国家正在形成的标志。从旧大陆获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建立独立文学的呐喊声。独立后的美国由于政治、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文化事业在原殖民地文化的基础上也得到了很快发展。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城市相继办起了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19 世纪20 年代后又发现了许多报纸和杂志。1828 年,著名的韦氏大词典的出版标志着美国规范化的民族语言业已形成。这一切都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独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滋养美国文学的土壤虽然是贫瘠的,所产生的作品往往只不过是对英国文学的模仿,但高涨的民族意识有着与过去彻底决裂的强烈要求。在这种背景下,19 世纪初爆发了英美之间的一场“文学之争”。在这场文化战中,英美作家隔着大西洋互相指责,英国人讥讽地问:“四海之内有谁读美国书?”这个问题强烈地刺痛了美国作家,他们决心奋发图强发展自己民族的文学。此后很长时期内,报刊上不断就创造民族文学问题进行研讨。诗人布莱恩特的论文《论诗歌和我们的民族、时代的关系》,超验主义文学家爱默生的演讲《论美国学者》,诗人朗费罗的长诗《卡瓦那》等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创造美国文学的重要性。美国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就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整个历史时代密不可分的。19 世纪起,由于美国政权不断巩固,经济发展逐步走上正轨,从而进入了这个世纪前60 年第一个大规模的经济腾飞时期。1801 年,杰弗逊就任总统,在政治上推行了一条更加符合国家、民族和民众利益的路线,使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空气为之一振。1814 年,第二次独立战争的胜利,最后清除了英国殖民主义势力在美国的残余,为年轻共和国的独立自主、稳步发展提供了主权上的保证。从1814 年到1861 年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 倍,跃居世界第四位。19 世纪初,在英法战争、欧洲混乱之际,美国大力发展贸易,掌握了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此外,19 世纪前半叶美国还通过购买或掠夺,使领土扩大近3 倍。同时,国家奖励移民开发西部,扩大了粮食产地和国内市场,并广泛吸收外来投资,大批接纳移民。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开辟了开阔的道路。北部资产阶级工商业的高速自由发展与南方落后的庄园式奴录主农业经济的并存,形成了美国自独立以来经济上最严重的畸形现象;野蛮的蓄奴制度的存在和对印第安人灭绝性的屠杀,成了19 世纪上半叶美国在政治上的极大耻辱。一方面飞跃发展,一方面野蛮落后,美利坚合众国从它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播下了工业资产阶级与庄园奴隶主之间尖锐对立的种子,这也是后来爆发南北战争的主要原因。但是,1820 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密苏里协定”,以解决联邦政府内部蓄奴州与非蓄奴州之间力量的平衡问题;1823 年,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发布了将拉丁美洲和南美洲列入美国势力范围,以
抵制欧洲列强染指美洲的“门罗宣言”;1829 年,民主派代表人物杰克逊当选美国第七任总统,使民主派又一次获得胜利,为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证。以上这几件政治上的大事暂时缓和了奴隶制度上的矛盾与分歧,为美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时间,使处于上升阶段的美国成了浪漫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适宜土壤。
19 世纪初,起源于18 世纪末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已经形成一股十分强大的文学潮流。英国的浪漫主义,远有历史上的杰出大师,如莎士比亚、弥尔顿和德莱顿,近有笛福、蒲柏、艾迪生、斯威夫特等的散文、诗、剧、文学批评与讽刺杂文;年龄稍长的美国作家,如塞缪尔•约翰逊、哥尔德•史密斯、查理逊、菲尔丁、斯特恩和一批女才子,都已显露出浪漫主义倾向;拜伦、雪莱、司各特、兰姆与布尔沃等人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这些大师们的作品对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和形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在此之前,美国几乎没有自己的文学,这就使得它以崭新的手法来反映上升时期美国的社会面貌,表达美利坚民族的热烈感情。所以,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是立足于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浪漫主义在美国比在欧洲更具有民族主义色彩。它主要表现为对传统、对欧洲文化遗产的否定和对未开发的西部大陆自然的宏伟气魄及其无穷奥秘的倾心。它当时的首要任务是用新的材料编造美国的神话。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华盛顿•欧文、威廉•布莱恩特和詹姆斯•欧文、威廉•布莱恩特和詹姆斯•库珀与他们同时代的欧洲人相比,有许多有利条件,因为新生事物对他们来说可谓唾手可得,而且他们有许多欧洲大师可资借鉴。以这些作家为代表的前期浪漫主义文学打破了对英国文化的依附,写出了具有美国民族风格的作品,成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进入30 年代后,第一代作家和欧文、布莱恩特•库珀等还在继续出版新作,但已失去了昔日的影响。起而代之的是爱默生、梭罗、朗费罗、爱伦•坡、罗威尔、赫姆士、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等一大批新人。以“超验主义”为旗帜的理论家爱默生和他的弟子梭罗是浪漫主义在理论上的杰出代表。“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至上”、“精神高于一切”,成为当时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朗费罗的诗作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他也因此被誉为“婆罗门诗人”;爱伦•坡是美国文坛上的一位奇才,他的理论被后来的法国象征主义诗派奉为经典;霍桑是文学界公认的19 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惠特的《草叶集》则标志着浪漫主义思想和艺术的最高成就。
总之,19 纪的美国已经进入了民族文化的灿烂时代,以小说和诗歌为主要形式的浪漫主义文学掀起了美国建国以来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从此开始了美利坚民族文学跻身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崭新阶段。
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家:
欧文、布莱恩特和库珀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LRVING, 1783—1859)是美国革命后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享有“美国文学之父”的称号。欧文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童年是在纽约度过的。当时,纽约还居住着许多印第安人,生性活泼的欧文喜欢到陌生的地方游玩,在城里穿行奔走的印第安人无一不牵动着他那颗似乎无法满足的好奇心。由于受到两个哥哥的影响,欧文很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司各特、拜伦和彭斯等人的作品。他曾在律师事务所见习,也曾协助家庭经营企业,但始终无固定职业,倒是一贯喜欢写作,经常发表一些模拟英国风格的散文、杂文、剧评等。1804年,欧文因病去欧洲休养,游历了法国、英国和意大利,作了大量旅游笔记,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806年欧文病愈回到美国,次年与两个哥哥和姐夫合伙办起了《萨尔蒙冈迪》杂志,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1809年,欧文发表了他享有盛誉的第一部作品《纽约外史》,这是一个以住在纽约的荷兰后裔为描写对象的幽默故事集。发表时署名“迪德里希•尼克尔包克尔”,并假称取材于纽约地区颇有造诸的荷兰历史学家的手稿。《纽约外史》以纽约的历史发展为线索,运用喜剧性手法和风趣的笔调描写了纽约在荷兰殖民时期的社会风貌,嘲弄了滑稽可笑的三任荷兰总督,抨击了殖民者对印第安土著居民的掠夺和屠杀行为。作品一半是事实,一半是虚构,有些篇章非常精彩,有些则相当拙劣。尽管全篇质地不匀,风格不一,并包含有不少怪诞、卖弄学问的内容,但它仍不失为美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流文学作品,因而被誉为“美国文学第一部伟大的书”,欧文也为此而成为当时纽约文坛风靡一时的人物。就在此书完成前夕,欧文的未婚妻不幸夭折。也许是因为这次精神上的打击,也许是因为他哥哥陷于经济困境,欧文一度重操家庭经商之业,整整10年只字未写。然而破产使他又动起笔来。这时的欧文必须证实自己能够使文学创作成为有利可图的职业,否则他就得从此搁笔。单单依靠文学才华,欧文本来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可是他的经商才能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1815年,他再次来到英国,并在那里住了长达17年之久。在伦敦他充当了他哥哥的代理人,于1819至1820年出版了他的成名之作《见闻札记》。他利用英美两国在版权上的差异,并凭借社交界及文学界朋友们的影响,设法使这本书成为国际上的畅销书。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成功的职业作家,从此开始大展鸿图。《见闻札记》中写得最出色、影响最大的是《瑞普•凡•温克尔》和《睡
谷的传说》。《瑞普•凡•温克尔》以殖民地时期哈德逊河畔一个山村为背景,描写了贫苦农民瑞普•凡•温克尔的奇特遭遇。瑞普是一个心底善良、和蔼可亲的人,他乐于帮助别人,但在自己家里却十分懒惰。为了逃避妻子的责骂,瑞普有一天带着猎狗躲进了森林。谁知,他来到的是一个被魔法控制的地方。在那里,瑞普喝了一种奇妙的饮料,倒头便睡,一觉就是20年。当他醒来回到家里时,,发现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他记忆中的那个时代早已变成了历史。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的社会状况。同时也巧妙地暗示了这场革命成功以后,广大民众并没有在生活上得到丝毫改善,从而对现实进行了讽刺。这个故事本是一个关于睡着了的皇帝的德国传说,经欧文改造后,被赋予了生动具体的现实生活内容,使故事的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成为美国文学中的著名形象。《睡谷的传说》的故事背景,与《瑞普•凡•温克尔》十分相似。“睡谷”是哈德逊河畔一个幽僻的山间小村,那里清幽恬静、与世隔绝,村民们思想闭塞,对各种鬼怪深信不疑。穷教师伊卡色德•克莱恩看上了富家女儿卡特琳娜,还梦想有一天能成为富有的庄园主。他穿着寒酸的“礼服”去参加卡特琳娜家里的舞会,回家的路上碰上一个没有脑袋的“骑士”,这个“无头骑士”紧跟他的后边,把这个最怕鬼的穷书生吓得魂不附体。最后,那个“鬼”把抑在胸前的“头”(一个大南瓜)高高举起,向他狠狠扔去,结束了这场“夜袭”。原来这是卡特琳娜和与她热恋着的小伙子一起搞的恶作剧。伊卡包德弄清事实后,羞得无地自容,只好不辞而别,到外地教书去了。在这个故事中,欧文以极富诗意的语言描写了宁静乡村的理想生活和村民们淳朴、善良、幽默的性格。故事也含蓄地批评了社会现实:幽静的乡村反衬出喧嚣的城市;早期移民的单纯善良反衬出资产阶级的卑微和龌龊。《见闻札记》虽然没有连贯的主题,没有中心思想,但是全书充满了令人陶醉的友好情谊,使它的魅力经久不衰,为世人所普遍欣赏。由于《见闻札记》的成功,欧文的精神大振,他立即着手写续集。他以自己第一次浪漫式地访问一幢英国式乡间宅第为题写了一些令人赏心悦目的的札记。1822年他发表的《布雷斯勃列奇庄田》仍保留了《见闻札记》式的魅力,但毕竟今非昔比,原先相当丰富的气质已经萎缩。欧文在以后的生涯中竭力重现他那典型的风格,先在德国写了《游客谈》(1824),又在西班牙写了《阿尔罕伯拉》(1832),最后回到哈德逊河上塔里镇的家中。在巴黎时,欧文曾与他的朋友约翰•霍华德•佩恩合作创作剧本但,都不成功。欧文的声望是建立在他的次要作品之上的;而另一些煌煌巨著,如五卷本的《华盛顿传》却被束之高阁。他缺少大思想家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但也敏于观察,多才多艺,这使他成为擅长于协调过去与现在的理想作家。由于其不容置疑的天才,他成了新大陆派往欧洲的第一位纯文化大使(1842— 1846年欧文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成为取得国际威望的第一位美国作家。

相关话题/美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