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基础考研复习讲义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5-01

MPA《公共管理基础》纲要
主讲人  谢志平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讲师

目  录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第二章  公共组织
第三章  公共决策
第四章  行政领导
第五章  沟通与协调
第六章  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七章  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
第八章  公共财政管理
第九章  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
第十章  政府工具
第十一章 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一、考试题型、分值及说明
1、考试要求:
识记:名词、概念与知识点
理解:原理、方法
应用:综合知识的运用
其中识记占30%,理解占50%,应用占20%。
2、题型、分值与考试时间:
单选:1’×30             共30分
多选:3’×10             共30分
案例选择:2’×10     共20分
案例分析:1’×20     共20分
简述题:6’×5      共30分
论述题:1’×20      共20分
总共57道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3小时)
3、相关说明
单选、多选、简述题的答案是教材上的,这部分共90分,因此多注意重要的句子和重要的术语,凡书上论述要点在4-6点左右的要引起重视。案例选择题一般是单项选择,要求就陈述的一个情景或个案总结或提炼出符合主题的选项,往往也是书本上比较重要的观点、理论的复制或稍作的拓展,因此这一题型虽然比较新,但只要把握它的命题本质就不用担心,得分比例应该是比较高的。论述题基本观点、原理完全是教材上的,回答出这部分,可得到分值的七成。论述和引申结合答题者本人的经验与理论掌握程度,可充分扩展,有理有据可得高分。案例分析题基本观点和原理也是书上的,回答出来可得七成分数,再结合实际充分展开,可得高分。回答好论述题和案例题,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原理,然后再结合实际充分拓展论述,避免只有观点没有内容,做成了简答题。
总体上看,对教材熟练掌握,至少可得110分,只要多用点时间复习这门课,突破130分没有问题!
二、今年的教材和往年相比,内容有重大的改变,总体评价难度有所提升,请大家对这门课程及教材要重视。这个参考材料仅供大家复习参考,不带任何官方色彩。
三、本参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纲要,主要列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地方并没有具体详细展开对每一问题的说明,因此同志们一定要结合上课讲的重点复习,不是说有了这个参考材料就完全可以不要教材了。另外,此材料内容经高度精简,并不能完全覆盖辅导课上所讲重点与内容,也不能保证覆盖全部考试内容。
备考建议:
※1、对本课程的知识内容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先理解后记忆,理解重于记忆。理解后用自己的话语答题都能得高分。机械记忆容易临阵失忆以致束手无策,丧失答题的自主性。
※2、整个《公共管理基础》教材至少通看两遍,务求理解而非背诵,使重点部分与全部的知识体系能够结合起来、对接起来,不要单兵突破只有重点却不理解重点内容。
※3、注意我上课提出的重点,尤其是重要的句子和重要的术语,还有我强调的可能的考试角度。
※4、概念、原理、作用、意义、必要性等是需要重点理解和记忆的地方,一般构成问题的原理。
※5、高分突破上的测试题同志们要多多练习,那本材料的价值也就在于提供了大量的习题,虽然它出题的角度并不完全科学,但有利于同志们对知识点作更全面的掌握。
※6、建议大家平时尽可能地抽点时间出来看看参考材料,翻翻教材,对重点部分要形成记忆,在考前一周半内再集中、轰炸式练习、复习。这门课所占比重很大,抓问题要抓重点、抓关键,因此需要对这门课重点对待,得高分,拉距离。
答题建议:
※1、不要临阵慌乱,时间会足够用,要气定神闲,相信自己。
※2、选择题要尽量全得,这是拿到高分的必要基础。简答题要抓住要点,再围绕要点适当地说两句,不用太长太多。若要点记不全,应按自己的理解补充或发挥一下。想想一共六分,基本上一个要点一分,或者一个要点一分半。一个要点两分的情况就要求解释两句或者展开两句。论述题很明显的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理论的问题,另一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纯理论的问题,如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监控子系统的作用与意义等这样的问题,一般要先回答概念,再说明特点、作用、意义或具体要回答的内容。破题是从概念开始,这是诀窍,无论是论述还是案例分析都是从概念开始答起,答出这点就可得分了。论述题的答题要有条理,不要乱,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事先想一下,不要拿着题就开始写,而写到一半发觉应该先写其他的东西。纯理论问题的答案全在教材上,不会有太多的需要发挥的地方,只要把那些地方记清楚了,按部就班答出来就行。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如如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等,要先回答理论问题,即概念与内涵,再谈问题或现状,再谈必要性或意义与作用,最后结合实际谈自己的解决对策。最后的地方是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与发挥的,虽然与书上的或答题前面的理论有关,但这里弹性可以较大些,放开些,多写一些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记功较好的同志,可以把书上相关的论述都写出来,只要是按条理写的,就可得分。
注意,论述题要展开,不可只有观点没有内容,所谓内容,也就是对你的观点进行解释,或者提出论据也就是举例子。案例题一般是给你一个失败的例子,或存在问题的例子,要你分析原因和进行解决。所谓原因其实就是我们书上许多地方论述的现状部分,书上的现状就是答题中的原因。如书上说我们现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部门职能混乱关系不清等,这往往就是回答案例中行政行为失败的原因。现状、作用或意义加原则,这是对付案例题的有效武器。原则部分就是对策部分,即应该按什么原则或过程来处理什么事。当然有的问题非常具体,解决的办法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结合案例来回答。案例题的答案往往要与案例本身相结合,不要脱离了这个根本做成了论述题。案例题的答题应简洁干脆,如果觉得不保险,可以多写几个对策,对每个对策作简单说明就行。一般来说,案例题都是源于书中的重点,且答案本身也是书上的。当然对于那种要你判断或评介的案例题,如要你评价张某某的行为是否符合一个什么原则,或者区别两个概念等,则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把书上的理论写出来,在有关的地方可以适当地加入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3、记住,一般来说,多写肯定多得分,写的时候要注意技巧,每一段要标明一、二、三或者1、2、3、或者(1)、(2)、(3)等,让人觉得你的论述与答题非常有逻辑,很清晰。
※4、字迹要规范和端正。以本人的批卷感受,凡字迹不清的,根本没有兴趣看,也不会有好的印象分。
※5、不要急于交卷,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论述题和案例题上多写几句,论述更充分些。

祝各位同志顺利通过考试!!!
                                      东北财经大学   谢志平  hcxzp@yahoo.com.cn

2007年9月

 
第一章 公共管理基础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管理的含义
1、管理的必要性及动力:协作劳动与公共生活 劳动与社会分工 专业化、科学化、市郊化与民主化
2、管理的含义: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社会活动。
(1)管理是由管理者引导的活动,管理者可以是以个人形式存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也可以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决策者和领导者。(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包括组织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本质上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活动。(4)管理需要动员与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机会等。(5)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职能。(6)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
3、管理的特性:两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指管理的客观性、必然性,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和劳动分工社会化相联系的必然产物;社会属性指管理的主观性、构建性,是按管理者的意志组织实施的过程,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二、管理的职能
1、最早系统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他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通常所讲的“五职能说”。
2、从公共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的职能主要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1)计划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首要职能,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特点:预先性、预测性、评价性、选择性、调整性。
(2)组织职能:通过组织设计,构建有效组织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特点:合理性、有序性、规范性。
(3)领导职能:是管理过程的活的灵魂,是集中体现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活动,是实现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被认为是管理的核心环节。特点:主导性、权威性、决断性、公正性、协调性、规范性。
(4)控制职能:是管理过程不同阶段的连接点,是管理过程的监视器和调节器。
三、管理学
1、内涵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
2、描述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
3、艺术就是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技能
四、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活动是一个由原始社会到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不断改革的过程,是生产关系领域的改革,不是生产力的改革。
2、管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 特点: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把管理的对象当作理性人和机器的附属物,较少注意到人的特性及对管理的影响。它分为科学管理学派和组织管理学派。
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泰罗,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科学的产生。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为此他确定了工作定额原理;人员选择与培训,使人与工作更吻合;标准化管理;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合作;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
组织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约尔和韦伯。
法约尔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主要内容:管理五职能;管理的14条原则。
韦伯的思想主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一书中,他提出了社会权威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权威。他提出了现代行政的基本原则:理性化原则;科层制组织,即通过制度与纪律进行法理化的管理;对事不对人原则;委任行政官员。
(2)行为科学理论 特点:强调对人性的全面关注,重视非正式组织,在管理方式上由监督制裁转向人性激发,由专断转向民主,但忽视了组织结构和制度规则的重要性,忽视了正式组织,忽视了专业与职位角色的要求。
管理的行为科学,就是对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认识把握人的本性,更好地实现管理的目的。行为科学产生于对人的本性的关注,始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奠定了管理的行为科学基础,其结论构成了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学说。霍桑实验的结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经济人;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从而激发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行为科学理论包括对人的需求的研究、对人性的研究、对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
马斯洛是人的需求及激励理论的代表,其代表作《人类动机的理论》、《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人的需求按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交(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呈现递进和不断提高,在较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较高的需求满足不具有激励作用。赫茨伯格在《工作的推力》、《工作与人性》中提出了“双因素理论”,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维持人对现况的基本满足感,而激励因素则是具有挑战性的要素,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关话题/公共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