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宏观政治学讲义复习考研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2-14

Snap76.jpg






宏观政治学讲义
宏观政治学笔记


第一章  政治生活与政治科学
一、人类生活中的政治关系
1、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禽兽:没有谈政治的能力,以本能存在,不能用道德规范去约束,政治对其太高尚。
天使:没有谈政治的必要,其生存环境超越了政治,政治对其来说太下贱。
人:为了规则,人有谈政治的可能与必要,人生存在世俗世界中,既有协调而又有排斥面
,人们之间有共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利益具有排他性,会产生利益纷争,为
了延续人类的种族和生存,就需要办法(政治、道德)去解决。
2、马克思对其命题的三个补充
⒈社会性:把人看成政治动物,不能从抽象的人性去理解,而应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理解

★ 政治关系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社会关系,政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事实。
⒉历史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凝固、僵化地理解,而只能具体、历史地理解。
★ (宏观→人类)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从来就有也不永远存在下去,它是随国
家的产生和阶级分化而产生的具有严格意义的政治,会随着国家和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 (微观→个体)政治社会化、政治入伍。
⒊复杂性:把人看作政治动物,不能简单、机械地理解,而应综合、全面地理解。
★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说,政治关系的表现可能是较为纯粹的,也可能是较为隐蔽的。
★ 从主体承现者来说,发生在个人身上的政治关系,可能是直接的,但大量是间接的。

★ 从实践活动来说,个人认识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同他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与程度
,可能是对应的,但也可能是有偏差的。
认识:深刻  了解  无知
参与:积极  关心  冷漠
二、政治生活的科学分析
1、政治学学科建构的论辨
政治学能够成为科学吗?
肯定答案:能像数学、物理一样作出解释、预测。
否定答案:反对理由①政治行为的主观性
②政治事件的非重复性,历史是惊人的相似。
③政治评判的价值倾向性
综合:政治学能成为科学。价值目标的提出:客观根源,价值目标的实现:客观条件,可
以找到客观规律,但同时,政治必须考虑人的主观性、复杂性。
2、政治生活的本质规定
⑴道德(→天使)孔子:“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孟子:“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⑵权力(→禽兽)韩非子:“术异则事异,事异则务变”、“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
,力也”、“君无术则*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必不可一无,皆帝天之具也”。
马基雅弗利《君主论》
⑶马克思主义: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①政治的“受动性”政治由经济决定。
②政治的“能动性”为获得自身利益而介入政治,掌握运用公共权力,掌握政权,分享政
权,向政权施压。
⑷政治: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特定利益,借助于国家权力来规定和实现权
威性价值分配的一种社会关系。
伊斯顿:政治就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
三、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变迁
1、        古希腊城郊政治:大众民主和精英政治
⑴雅典.斯巴达---城邦:城市国家(city-state)
⑵雅典城邦
①民主制-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合一,公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不通过任何中介。今
天希腊的民主制是代议或间接民主-主义与主事的分离,实行代议制)
②柏克:公民大会、500人议事会、执政官、陪审团
君主制:世袭制、终身制
共和制:选举制、限任制
③雅典城邦值得推崇的地方
A、        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忠贞和奉献,人与人间有一种亲密感、认同感。
B、        质朴而乐观的目标、平等观念,公共职位向所有的公民平等开放
④雅典城邦的治国模式有何缺陷
A、        频繁的轮流坐庄、靠抽签的选举办法使得政府庞杂,这庞杂使其难以运作,
效率低。
B、        其自由使得权威受到挑战→怀疑主义、诡辩论、自大狂(苏格拉底),破坏
了自由、平等以及公民对城邦的热爱。
C、        社会基础是版面的,是成年男性的民主政治。
D、        智慧与才能的降低。
⑶苏格拉底提出的精英治国:社会需要一定的秩序和权威。
精英:具有崇高的德行,具有治国的才能和智慧,有正义感。
⑷柏拉图提出以精英治国为中心的哲学王
①知识-本体  形上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②理念论:理念意义上最完美的东西。
③理想国:一个目的在于追求道德至善的国家,在原则上和本质上应该是什么样子。
理想国的思考方法:超越(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的国家理想)
介入(依照理想介入、批判、改革现实)
2、        古罗马自然法传统:权利的普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
⑴古罗马(帝国)大肆扩张,为进行异邦治理,增加法令
技术上:分门别类→成文法、实在法
价值上:正当依据→自然法
⑵事实判断-是什么
价值判断-应当怎样→自然法:合乎人性、人道的价值原则或正义理论-“人权”得以
成立的依据。
⑶①生存权:A、不得任意剥夺人的性命。
B、不得任意把人置于毫无必要的危险境地。
②公正权:每一个公民都应得到公正对待,无所歧视。
③自由权:不受无理干涉。
④普遍最低标准的人权。
原则一:鉴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得到某种共同体认可的特定权利
要求,无法用充足的理由来证明,它在别的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同等程度的认可。
原则二:无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统存在多少差异,一些起码的,即最低限度的权利要求,
必须得到所有共同体的一致信护,设若某个共同体对它公开拒绝,则只能断定,该共同体
的道德规范存在缺陷。
3、        中世纪神学政治构架:道德监控和政教合一
⑴禁欲→以权谋私→专制→强暴
⑵法官、告发、侦讯、审问、刑罚、判决
4、        现代化背景下的西方政治思潮:权威的合理性和参与的扩大化。
⑴15、16世纪,西方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原生的)
标志:①商品经济的发现
②城市的崛起-成为政治、经济的中心
③市民阶层的成长
④世俗化潮流的盛行-市民德行
⑤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
政治条件:秩序-稳定而非动荡,统一而非分裂,自主而非依附。
活力-反专制、反特权、要民主、要参与。
西方社会不是同时获得这两个条件的,这两个条件的获得即政治条件的形成,展现为一个
历史过程。
A、        建立统一的秩序(初始政治条件)要借助民族力量、王权力量。
马基雅弗利[意]《君主论》(专制主义) 霍布斯[英]《利维坦》(社会契约论)
契约签订要件:功利谋划(自利、互利)
理性权衡(对付出和所得进行精细的盘算)
立体平衡、自由合意、信守承诺
政治契约  人━━“引力”━━趋乐避苦━━━━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                        ┃
━━公共权力体系━━契约━━战争冲突━━资源稀缺
B、        活力:较高条件少――专制没有活力,因为它的保障来自于统治的个人品质
和一时好恶,在反专制、反特               
权、要民主、要参与的要求下,开始出现一些民主的著作。
洛克:《政府论》表达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是西方政治体制基础,但延用了社会契约论
的方法。西方自然法判定一个行为是否正当就是合乎人性,合乎天理,这种原则就称为天
赋权力,自然权力是生命权和自由权力的延伸。
5、        资产阶级革命的合法性论证――激进主义和渐进主义
法国大革命是激进的革命,以激烈的方式与旧的专制彻底决裂。
英国光荣革命是渐进的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存在虚位的国王。
⑴浪漫的激进主义代表人物:卢梭、罗伯斯庇尔
①“乌托邦”情结,追求完美。
②不妥协的叛逆姿态。
③非理性的激性和狂热。具体的、实在的、可望而不可及的经济目标。
⑵激进主义提出的是“超验”目标,是尽善尽美,没有缺陷的乌托邦形式。
①野蛮、率真、朴直、活性、自然,蛮族是“类”意义上的自然。
儿童是个体意义上的自然,是最高境界,追求此境界。(自然把tear赋于人类,就在于人
有恻隐之心),情感是品格构造上的自然,超越世界,再介入建立一个尽善尽美的标准,
对现实进行批判。 经济不平等→政治不平等。
②财批富积累  --假契约、伪契约
③激进主义者对任何改良都不满足,其行为逻辑是“革命”的、暴力的,第三等级要暴动
先从政治领域入手。卢梭在书中认为最好为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主权公意-完美的道德化
政治,分权制度行不通,它对于一个最完美的国家不重要。  法国大革命:伟业与狂暴
并存
荷尔德林-常将国家变成把狱的,恰恰是试图把国家变成天堂的东西。
⑶理性的自由主义 (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
①对人性的不信任――幽暗意识
②对理想的不奢求――现实定位
③对改良的不放弃――进步取向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用
到有界限的时候才为止。”
结论:不应基于对人性的乐观信仰而诉诸道德,而应基于对人性的悲观估计诉诸法律,个
人、政治家、机构都应如此。
激进主义的理想是追寻一个尽善尽美的天堂,理性主义同意天堂好得尽善尽美,但正因如
此,才无法变成现实,要通过革命变成一场灾难,从现实出发,不求恶的连根拔除,但求
恶的有效约束。最大的“恶”是专制统治者滥施暴政,最好在它处于萌芽就制优――分权
制衡。
现实有阴暗面,要改良,不要犯激进主义的弱点,一步登天,要一步一步地进行,“社会
进步只能零售,不能批发。”
四、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背景:在工业革命完成的基础上建立
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⒉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⒊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生活的根本问题
⒋社会发展促进政治发展。阶级发展是社会发展是核心
⒌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⒍发展经济就是最大的政治
第二章   政治生活系统
一、政治生活的系统性
系统不是部分的相加,而是部分的有机整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1、整体性
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机械相加
2、有序性 规划-协调
3、自主性 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整体特征,能够按照自身的机制进行内部调节。
4、开放性 系统与环境存在互动关系,政治系统一方面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
政治系统不是封闭的。


相关话题/南京大学 宏观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