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复试资料(整合)(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07-22


    试述梯度推移学说:
所谓梯度是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是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梯度推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具体来讲,梯度推移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创新从发源得向周围相邻的城市推移;另一种方式是从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再想第三级城市推移.。而在我国,主要探讨国家经济发展的区域重点转移问题.形成了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 反梯度推移议论,认为区域的技术引进和经济开发的次序不能完全依照其所处的梯度,而应该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条件来定.其二 并存论.认为区域之间的经济技术的空间推移同时存在着梯度式推移,跳跃式推移和混合式推移三种形式.其三  主导论,认为区域之间的推移从不同的层次观察.确实存在多种形式.梯度推移学说一方面说明了对区域之间经济技术传递现象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研究者本身的局限和所持的主观立场,反映了他们所代表的区域利益.                                      
    产生梯度推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技术的梯度。经济布局的重点选择应该根据区域之间的经济梯度来决定。首先要重点发展高梯度区域,在高梯度区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国家给予重点扶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然后依次向低梯度的区域推移。随着高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加速,推移的速度将加快,从而带动低梯度区域的经济发展,逐步达到区域之间的相对平衡。                  
    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空间相互发生的前提条件:(1)区域之间的互补性 (2)区域之间的可达性 (3)干扰机会
    试述要素禀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是由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他的基本思想是区域之间或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禀赋差异是它们之间出现分工和贸易的主要原因。一般的,在资本丰富国家,利息水平相对于工资水平。在劳动力丰富国家,工资水平低于利息率水平。所以各个国家多密集的使用丰富的要素生产商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也就是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可以比较便宜地生产资本密集型商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可以比较便宜的生产劳动密集型商品。在国际贸易中他们就能够出口使用低廉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进口使用昂贵的生产要素比例大的商品。这样,即发挥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又满足了各自的需求,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个区域或国家都应该根据要素禀赋条件进行分工,开展贸易,从而有利于提高各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    区域合作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⑴ 自愿平等,互惠互利; ⑵ 优势互补,相互协调;⑶ 区域之间在空间上相邻有利于开展区域合作。                                                       
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会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2、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总体而言,区域差异扩大势必引起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也随之扩大;反之亦然。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际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强化了各区域的自我中心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助长了地方主义的流行。                                                          
    为什么区域经济差异是可调控的:
区域经济差异既然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有着一定的内在运行规律,其变化与不同的国家的国情和一个国家经济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倒U字假说描述的只是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一种情况,而不宜作为解释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规律,更不能以此为依据,断定区域经济差异会完全按照其所描述的轨迹而发生变化,不能进行干预或调控。然而事实上影响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对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影响的组合也不同,所以,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存在多种可能性。完全有可能通过改变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及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控制,使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当然改变区域经济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的组合方式和作用强度,也将遇到财力、政策、利益等诸多牵制,所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调控也是有限度的。                                                                            
    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一, 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第二, 促进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第三, 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第四, 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第五, 鼓励企业跨区域发展;第六,中央政府应在继续发展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的同时,注意采取措施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1)航路的开辟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使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3)“二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简述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
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内在的形成机制是生产网络。生产网络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这些联系的管制和生产的地域根植性,共同形成了相互联系的、跨越国界的全球生产系统。组成生产链的输入、生产、物流和消费四个环节及其运转所需的外部环境,包括技术、运输与通讯、金融和协调控制系统,通过复杂的横向、纵向和旁侧联系,构成的一个多维、多层的经济活动网络,即生产网络。从组织结构看,现代经济由相互联系的不同类型企业单元组成。各种企业单元广泛分布且通过种种内外部组织关系及经济行为,共同构成了全球经济系统。在全球经济系统的管制中,跨国公司起着核心作用,不仅管理自己的内务,通过自上而下不同等级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垂直管理,同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关系,从而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绝对地理距离对生产的阻碍作用变小,生产联系加强,生产网络空间变大,全球经济逐步走向一体化。虽然地理距离的阻力变小,但地理的作用并未变小。因为以公司为中心的生产网络受地方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影响,深深地根植于一定的地理区位。
    试述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现有协调的局限性和今后协调的主要途径:
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和的行动,是世界经济整体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形态。它的加强进一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且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国际分工的发展。现有协调机制的局限性有四个方面:(1)不能有效协调利益的分配;(2)协调机制渠道不畅;(3).市场机制与政策机制的摩擦;(4)全球协调与地区协调;多发协调与双方协调的矛盾。而今后逐步摆脱这些局限性的主要途径有:(1).关税政策协调;(2.)非关税政策及管理措施的协调;(3).交易活动管理措施的协调。
    述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学技术的进步; (2)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3)国家的经济调节及;(4)国际经济协调。
    试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综合效应。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未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利于全球化发展。科学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具有很大的可传播性、流动性和共享性,具有更大的克服空间距离的能力。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条件和机制上的可能性。②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国家之间的人员、文化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增进了相互理解,提高了对外来技术、外来商品的接纳程度,经济合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③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④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化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导致经济地区化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地区一体化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它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合作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    根据汽车工业的影响因子,分析汽车工业布局的变化:
①汽车工业的发展深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综合工业水平、科技与管理水平和国家政策的影响。随着国民收入、综合工业水平及科技与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汽车生产能力迅速提高、消费市场迅速扩大,同时受国家之间关税壁垒的限制,原来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开始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外,发展中国家为保护本国汽车工业发展而采取的政策也推动了本国汽车工业的发展。②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汽车附件的标准化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改进,运输成本降低,同时随着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导致同质产品的市场零散化,从而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可以采用全球经营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化组织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而把整车组装重新向拥有汽车工业发展优势的汽车生产大国集中。                                             

相关话题/湖南师范大学 经济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