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区域经济学

本站小编 FreeKaoyan/2018-01-23

一、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5分)
  (一)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关于政府工作目标和施政纲领中的“城乡协调、东西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构想。

  (二)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优化生存空间的艺术”,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为什么?

  二、综合思考题(共三题,每题20分)

  (一)1895年,一个居住在多尔顿市乔治亚小城的名叫凯瑟琳。伊万斯(Catherine Evans)的小女孩做了一件床罩作为婚礼的礼物。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床罩,因为它是经过植毛制成的。植毛或植纱的手工艺品在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很常见,但到了那个时代已经过时。这件婚礼礼物的直接后果是,“二战”后,多尔顿脱颖而出,成为美国最主要的地毯制造中心。美国前20名地毯制造厂商中有6个位于多尔顿;另外14个除了一个之外其他的都位于多尔顿附近。多尔顿的地毯业及相关行业雇佣了1.9万工人。

  地毯的故事不仅非常有趣,而且它事实上非常典型。在美国,制造业非常地方化;当你试图寻找地方化的原因时,你会发现它可以追溯到一些历史上看似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

  当然,产业高度地方化的观察并不新鲜。相反,这是工业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特征,在19世纪末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请各位考生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分析产业地方化的原因。

  (二)《经济学家》杂志社的英国学者弗朗西丝。凯恩克罗斯(Frances Cairncross),在她的《The death of distance: How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is changing our lives》一书中分析了一些信息时代最值得关注的重要发展变化趋势,例如:距离的消失,区位的淡化,连接的改善,移动性的增强,城市的新生等等。请各位考生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对上述5种变化趋势的观点。

  (三)请细心阅读下面的文献资料,再以填空形式回答三个问题。

  假设最初有一家小服装厂,服装生产是竞争性很强的行业,这家工厂的老板A先生从经验得知,有些事对他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工厂要邻近批发商和零售小贩,因为他们是工厂产品的主要买主;其次他必须了解掌握服装流行款式的变化;然后手头还要掌握一定数量不同花色的原料和布匹;此外,他必须靠近劳动力市场,以便雇用到半熟练的缝纫女工。

  A先生要经常观察他周围的世界并判断他个人与这个世界中的关系。区域科学家认为,人文生态系统包括占有空间和方位的活动,这些活动是由各种交通渠道连接的。由A先生所构成的这部分人文生态系统,主要就是一位80岁老妇和借给他的厂房。进出服装厂的主要定期交通有:

  1.每天A先生从4英里以外的郊区住宅开一辆美洲虎牌小车到工厂上班。

  2.A先生19岁的儿子小A先生也在厂里做事,每天开一辆小货车到工厂。

  3.工厂里的20多个女工大多数住在2英里外的穷人区,每天到工厂上班,其中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还有一些则坐公共汽车。

  4.小A先生开小货车到仓库跑材料,取布匹样品以及向批发商店和零售小贩推销工厂的新产品,次数频繁,但距离不超过2英里,其中大多数是在市中心附近活动,距离不超过1英里。

  5.与客户间大量的电话联系,包括工厂、仓库、批发商、零售小贩等,距离多在10英里以内。

  6.进入厂区的感官信息资料(Sense-data),包括无休止的交通噪声、灰色的天空、被污染的空气,这些构成了令人压抑的环境。A先生、小A先生以及厂里的工人,对这些已司空见惯、毫不在意。街上行人对工厂的活动也视若无睹、置若罔闻。厂内机器转动嘈杂、厂房破旧年久失修,虽然这些看起来刺眼,但当地都是这个样子,也就见怪不怪了,只有那辆小货车的出出进进,还多少使人多看几眼。

  此外,进出工厂的还有自来水、电力、信件、包裹、排放的污水以及垃圾等。但上述这些已足够使人了解工厂活动系统的梗概了。

  人的行为都是为了竞争,A先生也不例外,他观察周围的世界,不断的进行有利于自己(或只是他自己认为有利于自己)的调整。

  他的行动有很多对于他的活动系统并无直接影响,所以无关痛痒,关键是他那些有影响的行动。假设经过一段时间之后,A先生发现雇用和留用工人变得越来越困难。他试图给工人加薪,但这样做只能短期奏效。现在他发现问题在于当地政府所进行的拆迁改建、建立低密度住宅区的计划,这不但减少了附近地区可雇用女工的数量,而且附近地区的房租也因之提高,迫使他们去找挣钱多点的工作。甚至那些对他忠心耿耿的老工人,也因为搬到郊外,平白增加了许多交通开支,所以只要能就近做工,他们也会辞职不干。

  从下一个租赁期开始,A先生的房租可能会增加,因为市中心逐渐向他的工厂这一带发展,从而提高了该地区不动产的价值,基于同样的原因,停车费也会增加。怎么办呢?他必须对此采取积极的措施,既然厂里的职工和可供工厂招募的人都已搬走,使他想过也将工厂迁走,但这会远离时装款式流行的市中心,对他的客户、批发商和零售小贩不便。房租涨价会减少工厂的利润,因此他不得不寻找房租便宜的地方。自己建造厂房是不可能的,因为造价昂贵,要大动血本。迁到郊区,离家近些,上下班方便,但也省不了多少交通费,工厂还是要对外打电话,寄包裹等。小货车停车会方便一些,但小A先生往返行驶的路程稍远一点。

  经过对各种可行方案的斟酌和再三考虑之后,他凭直觉对各种利弊加以权衡,最后决定迁厂。选点条件是离中心商业区不能太远,又要靠近工人居住区,房租也要比较便宜同时停车也要方便。他看了几个地方,最后选中了两幢并连式住宅,他打通了隔墙,修整了庭院。还好,规划当局也同意他将这处住房改为轻工业厂房,在房管部门的街区拆建计划中,这个地方也还暂时没挂上号。

  与A先生新厂房为邻的,是位年近70岁的B老太太,她与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这里也是B老太太的出生地,当年电车场就在她家附近,从屋后放眼远眺,可看到田原尽处的小山,这些使B老太太总是难以忘怀。故世的B先生生前任某家保险公司子公司的经理,自他七年前病逝,B老太太就在市中心某商店里作营业员,以贴家计。她的儿子小B先生现年29岁,早年在某电力厂当学徒,出徒后一直在该厂工作。工厂离家大约6英里,他太太24岁,快要生小孩子了。小B先生每天骑机动脚踏车上班,同时还在进修企业管理,每星期有三个晚上要去工学院上课。他希望过得更好一些,买一部小汽车,到国外渡假。他太太曾向他建议重新买所房子(避着B老太讲的),因为这里居住条件每况愈下,况且若能自己家有个院子,会给孩子增加很多乐趣。

  B老太太对此也有同感,只是羞于启齿明言她要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再者离开这里,对她简直是一种折磨,她不愿意天天上班都走远路,人越老越容易疲倦;更重要的是这里有她的教堂、老朋友、老邻居、老人俱乐部,而且她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对这儿总有斩不断的千丝万缕的情怀。

  A先生服装厂的迁来,使她不得不再次考虑这些问题。这里的环境真是越来越恶劣,噪声有增无减,大清早蓬头女工成群结队的来上班,那辆小货车终日停在门外,马达轰隆轰隆响个不停,不时还鸣几声丧命的喇叭,似乎发生了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年轻的B太太(现在已是满月婴儿的妈妈),对此更是心烦意乱,因为孩子的睡梦总是被这些噪声吵醒。小B先生也很难安心读书,同时也在苦思如何安顿老母。经过多次合家计议,结果举家同意迁居。最好找一所带外廊的三居室新房,房租不能太贵,地点要适中。他们连续找了几个周末,看了登在报纸上的广告,也走访了房产公司,正好房产公司正在盖一栋这样的新房,地点距市中心不到7英里。虽然到市中心交通不太方便,但当地商业区也在发展,这样B老太太很可能在这附近也找到营业员的工作,这样老人家就可安步当车了。搬到这里对小B先生(他已顺利通过考试,不久就要提升)上班远了一点,路上要走10英里,而且道路弯曲,车辆也多。别处还有一所同样的房子,稍贵一些,但位置较好。最后促使他们选定这所房子的原因是政府在这里新建一条双车道马路,很快就要竣工。这样小B先生上班可抄近路,路上只需三英里。此外,聪明的小B想,这里位置好,房子以后肯定涨价。

  小B太太未婚时喜欢打网球,现在孩子已六个月了,天气又不错,她球瘾复发,想再玩玩。邻居建议她加入当地的体育俱乐部,但却碰到一些困难。该俱乐部成立于20年代,地点适中,以后又连续多年投资修建了亭阁,翻新了房间、酒吧、舞厅、草坪和网球场等,设备齐全很吸引人。同时,由于人口增加,要入会的人就更多。其中网球协会压力最大,因为打网球比较普及,玩的人多,目前现有会员打网球也感到困难,吸收新会员又谈何容易呢?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俱乐部执委会也争论不休,再增设一个网球场吗?简直没考虑的余地,因为这要侵占停车场或曲棍球场,也有可能这两个都保不住。借用场地吗?也不可思议。再选地块新建球场吗?可用地块已所剩无几了,而且漫天要价,不出大价钱根本购不到地,这样必然限制了会员之间的广泛接触,而且迫使他们在新球场与俱乐部本部之间跑来跑去。变卖现有基地设施,然后再异地重建,也肯定得不偿失,而且也不可能找到比这儿更吸引人的地段。

  俱乐部委员会中有位先生是运筹学的专家,他指出:很多场次虽然被租出去,但并未付诸使用,而俱乐部的规矩又不允许别的人去用,经过研究他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并宣称这是用“线性规划”所演译出来的。很多委员并不懂什么叫“线性规划”,但却被他的方法所折服。他主张变动场次时间表,修改章程,适当减少单打场次,仅做上述改动,球场使用效率就可增加一倍。大家一致同意按他的办法试行几个月,这样小B太太和她的邻居就可以入会打网球了,尽管有些老会员在发牢骚讲怪话,对此表示不满。

  我们日常的经验可以证明,人与环境的关系可理解作一种生态关系或理解作一种生态系统。就人文行为而言,在各种空间中所进行的人的活动是这个系统的要素。这些活动通过各种物质的或非物质的交流相互作用或相互连接。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均富于竞争性,其动机产生于个人或团体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受各种动机的支配,而采取各种不同的行动,如改造空间、更换交通方式、变动交通路线,也可同时进行上述几项活动或仅仅变动它们之间的关系。

  显然,在上述这些过程中,行动的主体(例如个人或团体)以及行动进行的方式都是相当复杂的。因此需要,也有可能对此加以抽象和简化。有位学者曾论证:无论个人还是团体对外部世界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决定了他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和愿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他们的行为目标。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去考虑行动方案、对策以及采取具体行动,当这种过程完成之后,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产生了变化,也可能外部世界本身以及决策人有所变动,这样一来,价值观又变动了,由此又产生了下一个循环,对这种完整的循环,专家称之为“行为模式”。

  在这里所讨论的内容主要关于个人和团体的行动,从上文中列举的几个简单例证可知,这些行动是非常复杂的,但不管怎样,其基本要素还是可以判断的。就容纳活动的空间而言,可发现三个明显的要素:

  1、人们可调整他们的行动,以使它们能够适应原有的空间,这种变化要素可称之为“空间-行为”要素,如上文中的例证 .

  2、人们可为他们的活动寻求更合适的空间,这必然引起活动位置的改变,其动机在于改变某项活动与其它有关活动之间的关系,这类要素可称之为“空间-区位”要素,如上文中的例证 .

  3、人们可利用建筑或其它工程构筑物,改变或重新构筑新的空间,来容纳某种活动,这种要素可称之为“空间-发展”要素,如上文中的例证 .

  三、专业英语试题(英译汉,10分)

  To an urban economist, a geographical area is considered urban if it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people in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In other words, an urban area is defined as an area with a relativel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For example, suppose that the average population density of a particular county is 20 people per acre. If part of the county contains 50,000 people in a 20-square-mile area (i.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s 2,500 people per square mile), it is considered an urban area because it has a relativel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This definition accommodates urban areas of vastly different size, from a small town to a large metropolitan area. The economist‘s definition is stated in terms of population density because the urban economy is based on frequent contact between different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uch contact is feasible only if firms and households are packed into a relatively small area.


相关话题/华中师范大学 考研真题 区域经济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自然地理复试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试题 自然地理专业一、 地球运动有哪些地理意义?(16分)二、 季风对我国东部降水有何影响?(16分)三、 地球水循环与人类水资源供应有何联系?(16分)四、 生态因子怎样影响生物种群增长?(16分)五、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变化有何影响?(16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Johannes Müller倡导学说,以此学说解释由不同感官产生不同感觉之现象,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以中央沟为界,躯体运动区位于,躯体感觉区位于。  3.人类可见光谱的范围为,其计算单位我们现在通常翻译为。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复试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考试试题(复试)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时间:2003-5-28 (一)论“永明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50分) (二)论《窦娥冤》中窦娥的艺术形象(5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复试
    1、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认为:“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何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请就“近百年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证。(50分)2、结合近代多次反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文学专业复试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试科目: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试时间:2003-5-28一、回答以下问题(40分):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请结合作品重点分析他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特征。二、报考比较文学的考生回答第1题,报考世界文学的考生回答第2题(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复试
    一.你读过哪些本专业的学术著作?请对其中的一种进行评论,并试对其中的某些重要问题或观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限800字以内)(60分)二.就你所接触的材料和知识,试谈历史学或中国古代史专业的发展趋势。(限800字以内)(4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人文地理专业复试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专业硕士生复试题 答题要求: 1、 总分100分。 2、 答卷要求打印。无条件打印者,必须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3、 论述题的回答每个不得少于1500字,且必须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持之有据,重要参考文献须注明。 一、 将下面的英文翻译成中文 (20分) The p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世界史复试
    一,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英、德两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及其特点。(50分)二,简要说明二十世纪国际关系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5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高等教育学复试
    1、 论个性(普通心理学)。 2、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答题要求: a) 以上试题必须由考生本人独立完成,用钢笔书写,否则取消录取资格; b) 上述试题的篇幅均为3——5千字; c) 这两道题必须用A4纸分开答题,以便阅卷;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区域经济学复试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考研复试试题 一、简答题(共两题,每题15分)(一)如何理解温家宝总理关于政府工作目标和施政纲领中的“城乡协调、东西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构想。(二)有人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优化生存空间的艺术”,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为什么?二、综合思考题(共三题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课程与教学论复试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地理学科论方向 复试试题一 论述题:每小题 20分1 运用地理课程理论,说明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当前进行的“地理课程改革”,谈谈你的认识;2 以一节中学地理教材为例,说明编制中学地理教材应坚持的基本原则;3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学生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历史文献学复试
    1、 简论历史文献学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50分)2、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他们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5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现代史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现代史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48分)1、和会拒约2、向导围刊3、迁都之争4、劳动互助社织纲要5、废两改元6、抗战建国纲领7、中国民主政团同盟8、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议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北洋军阀混战与政府权力的更迭。2、简述西安事变和平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地理学科论复试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地理学科论方向复试试题一 论述题:每小题 20分 1 运用地理课程理论,说明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当前进行的“地理课程改革”,谈谈你的认识; 2 以一节中学地理教材为例,说明编制中学地理教材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3 联系实际说明影响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并论述激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世界近现代史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世界近现代史一、解释名词(每个5分,共30分)1、马基雅维里 2、人权宣言 3、圣马丁4、印度民族大起义 5、三国协约 6、苏俄新经济政策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简述19世纪60年代俄国资产阶级改革者背景、内容和意义。2、简述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势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