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学院专业简介)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6-22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从上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独立培养研究生。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有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178名。学院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0余名,在职工程硕士100余名。

学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用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与网络重点实验室、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通信网测试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并在我国著名通信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研发中心或创新教育基地6个。牵头建立了重庆市新一代信息网络与终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1计划”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单位之一。

学院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德国赫兹研究所、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波兰波兹南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韩国仁荷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十多所国外大学及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合作和研究生交换培养。优秀研究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高校交换学习一年。

学院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100%,就业走向主要是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工程设计院和科研院所,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约10%的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本一级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代码081002)2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工信部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是重庆市首批巴渝学者、两江学者设岗学科。

本学科在国内率先开启了以24路、30/32路脉冲编码机和120路复接设备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技术研发,参与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颗采取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基带芯片,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研究水平跻身国内通信领域研究前列。本学科在宽带通信网、移动通信、光通信与光网络、通信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TD-SCDMA手机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通信—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实用技术的研究”、“移动通信网信令监测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高抗毁光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宽带无线移动接入网传输控制技术”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高级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通信网体系结构、应用信息论与编码技术、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信号检测与估计、现代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系统、光通信理论与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等。

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本学科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本学科在我院的特色是通信工程中的测试技术研究及仪器仪表研发,以及各种智能仪器仪表原理与技术的研究开发等,研究方向涉及智能通信仪表技术、通信网测试理论、图像处理与检测技术、智能技术及其在仪器科学中的应用、互联网安全监测技术等。

近年来,本学科紧跟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第二、三代移动通信网、NGN网络、IP网络、光网络、互联网安全等领域的测试理论研究及测试仪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承担国家“863”、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工信部、重庆市等各类项目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移动通信网信令监测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光电检测理论、现代通信系统、信号检测与估计、虚拟仪器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智能传感技术、网络性能与系统测试等。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包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6个二级学科),均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本领域研究方向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相同之外,还强化了从事通信网络设计、施工及监理方面的工程技术,移动通信网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数据通信网与电信增值业务技术,网络管理与网络测试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工程应用研究工作。近年来,本领域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工程等方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工程奖励20多项。

本领域的学位课与“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相同,在“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专业课基础上另增了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光纤传输系统工程技术与应用等工程应用型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89年,是国际粗糙集学会理事长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重庆计算机学会、重庆计算机用户协会和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现有在读研究生600余人。

学院有教职工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教授21人,副教授33人,博士45人,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者、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教师等知名专家,以及兼职教授、特聘教授、访问学者等。学院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建有信息产业部、重庆高校市级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网络与信息安全市级工程中心,建设有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研发平台、智能信息处理研发平台、空间信息与数据库研发平台、图形图像与多媒体研发平台、信息安全研发平台、软件工程研发平台等创新研究平台,平台下还重点设置了网络与计算研究中心、空间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图形图像与多媒体实验室、软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科技部攀登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5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及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等10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0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获2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信息所”)联合培养研究生。信息所现有科研人员7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研究员/副研究员近20人,建有自动推理与认知、数据挖掘与认知、智能多媒体技术、北斗导航、云计算等多个科研平台,与国科图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共建了科技文献电子阅览室,建设了重庆市自动推理与认知重点实验室、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在线监测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汽车电子、云计算、导航技术与对地观测、智能图像识别等。联合培养研究生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第一阶段(第一学年)在重庆邮电大学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第二阶段(第二、三学年)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进行论文研究和科研实践,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学院通过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以国际合作项目、国外交换生、国际会议、学会活动、联合科研机构、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工作,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适合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研究人才。

学院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大多工作在国内外通信运营商、知名网络公司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是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代码081201,2005年批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81202,2001年批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081203,1996年批准)3个二级学科,目前均是省部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计算理论研究,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开发问题适应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特色和优势:

1.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以计算机网络、网络并行计算、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特色研究方向为基础,重点开展云计算、下一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网络测量、网络行为学、网络安全、新一代无线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网络及并行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2.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领域,以计算智能、网络智能、面向应用的软件工程研发、空间数据库软件理论等方向为基础,研究计算智能、数据挖掘等软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网上舆情传播、流媒体传输、群体智能等现象及其仿真,研究嵌入式系统软件、安全软件、图像软件的核心技术,研究构件化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空间数据仓库、时空数据库等。

3.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在智能信息处理、大数据挖掘、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智能、信息安全、模式识别等方向上研究粗糙集等智能信息处理理论及应用,网络管理和流量测量等方法和技术,网络智能行为及其仿真,入侵检测和计算机取证等网络安全产品开发,无线接入、传输技术,智能多媒体技术、机器视觉和医学图像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及其应用。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理论基础、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人工智能原理、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Internet协议原理及实现、嵌入式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网络计算、宽带网络技术、分布式与并行计算、云计算、空间定位技术、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与三维建模、分布式与并行计算等、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取证学、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等。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工具,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领域特色和优势:依托在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等方面积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网络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工程的研发工作,将嵌入式系统应用在网络测量仪表、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网络设备中,以及研发各种计算机及智能软件和系统等。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面向对象方法、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网络与系统安全测评、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空间定位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学院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和在职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学院建有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与6所国内著名重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国外10余所大学、著名研究机构共建“重庆邮电大学——思科公司(CISCO)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中韩(重庆)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等7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研究生交换培养,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国四联集团等著名单位联合建立“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物联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四联——重邮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自动化学院是我校科研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是唯一一个以学校名义牵头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的学院,获得第一批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称号和第一批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师资队伍中现有博导5人、高级职称43人、博士26人、IEC专家3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重庆市杰青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近年来,学院获得25项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牵头制定传感网测试国际标准和物联网网络层标准技术报告,是5项物联网国际标准的联合编辑,获国家级科技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15项、发明专利授权36项;出版著作6本、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三大检索250余篇)。其中在物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领域承担了一系列重要项目:

1.牵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1)基于IPv6的无线传感器网的网络协议研发及验证(2012ZX03005002,国拨经费885万元)

(2)面向工业无线网络协议WIA-PA的网络设备研发及应用--专用芯片研发(2013ZX03005005,国拨经费1457万元)

(3)高实时WIA-PA网络片上系统(SoC)研发与示范应用(2015ZX0303011,国拨经费1689万元)

2.牵头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题项目

全互联制造网络技术(2015AA043800,国拨经费1435万元)

3.承担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1)工业物联网技术要求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国拨经费500万元)

(2)工业互联网架构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国拨经费500万元)

学院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在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方面的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前沿。研制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和主导制订了部分国际标准;开发了通过国际金牌认证的自主IPv6传感网协议栈软件----6LoWSN;参与制订的“EPA标准”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获2008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支持生产设备集成运行的网络化制造系统及支撑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EPA”获2009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流程工业现场总线核心芯片、互操作技术及集成控制系统开发”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制定的中国WIA-PA标准成为国际三大主流标准之一,获2013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学院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有着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和畅通的就业渠道,毕业研究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学院近三年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7%及其以上。就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科研设计院和高校,比例为80%左右,其中在中兴、华为、腾讯等大型非国有企业就业的研究生比例达50%以上;就地域分布来看,毕业研究生的生源地域与毕业流向地域基本持平,流向东部地区占30%左右,中部地区占20%左右,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占40%左右,其他地区占10%左右;就就业岗位来看,毕业研究生就业岗位集中在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和技术测试,占85%左右。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一级学科包含“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代码081101)、“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代码081102)、“系统工程”(专业代码0811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代码081104)和“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代码081105)5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拥有1个工信部重点学科和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世界500强企业——思科公司(CISCO)共建“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联合研发基于WSN、3G与IPv6三种技术的高可适性多用途“物联网”技术标准与产品架构,共同推进IETF标准的制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建立“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建有“物联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每年提供3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合作研发项目。

本学科主要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测控装置、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测控系统、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系统论及其应用等研究方向。近年来牵头承担了3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1项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承担了40余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近亿元,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三大检索200余篇)。在物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领域承担了一系列重要项目,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标准制定与国际同步。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大系统控制理论、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网络化控制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业4.0概论、电子产品制造等。

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一级学科包含“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代码080401)、“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代码080402)2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检测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学等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本学科拥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研制了全球首款工业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核心技术正在形成专利保护群;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CISCO联合研发基于WSN、3G与IPv6三种技术的高可适性多用途“物联网”技术标准与产品架构,共同推进IETF标准的制订;牵头制定无线传感器网络测试国际标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国际标准的联合编辑。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测控装置、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测控系统、智能通信仪表技术、通信网测试理论、图像处理与检测技术、智能技术及其在仪器科学中的应用、互联网安全监测技术等。近年来承担了近30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5项,发表近20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申报了20余项发明专利,并著有20部学术专著和教材,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信号处理基础、光电检测理论、机电系统分析与设计、智能传感技术、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分析、多智能体系统与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

085210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在物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领域承担了一系列重要项目,近年来承担了40余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每年为共建的“物联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提供3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合作研发项目。其中,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3项、牵头承担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题项目1项,承担2项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牵头制定传感网测试国际标准和物联网网络层标准技术报告,是5项物联网国际标准的联合编辑,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标准制定与国际同步。获国家级科技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15项、发明专利授权36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三大检索200余篇)。

本领域依托国家工业物联网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重庆市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电网输配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四联——重邮联合研发中心、长安——重邮汽车电子工程研究中心、重邮——新世纪智能电网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车载网络设计工具(CANOE)、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开发与测试工具(MCFieldbus ToolKit)、电磁兼容测试系统、高低温交变测试系统等工程化设计开发与产品测试平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包括:

1.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和传感器网络等。

2.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生物检测仪表、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等。

3.汽车电子:汽车ECU测试标定工具、汽车ABS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车身电控模块、重型燃气发动机控制器、汽车组合仪表等。

4.工业物联网与工业4.0:工业物联网设备、物联网安全、全互联制造网络、面向工业4.0的开放互联技术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线性系统理论、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工业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全互联制造网络技术、工业4.0概论、电子产品制造等。

光电工程学院介绍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2月,现有电子工程大类(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和集成电路工程大类(含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2个专业)6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学生近2000人。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4个二级学科)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布控专业和重庆市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学校品牌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重庆市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是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共培养已培养450余名研究生、2800余名本科生。

学院拥有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4个重点科研基地,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电器件及系统研发平台、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学科平台。学院“微电子工程中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电工实验中心”和“微电子专业实验中心”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敬业奉献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已形成了以博士、教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学术群体。学院现有教师95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9人,讲师42人;有33人具有博士学位,44人具有硕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7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重庆市名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教师中有4人次获省部级先进个人称号。

学院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研发为目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芯片、数字多媒体广播核心芯片的研发上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形成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以高端数字医疗设备研发为核心,在血液净化系统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血液净化设备等数字医疗高端关键设备的研发能力。以传感器为代表的光电器件研发为重点,在专用传感器开发及系统应用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成果,形成光电器件及系统领域的鲜明研发特色。以基础研究为助力,在半导体材料理论、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学科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的研发特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技术开发与推广、对外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近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66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2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近10项。其中“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3G科技创新引领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提升”和“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荣获科技竞赛类国家级奖励52项,部省级奖励300余项。120余人次荣获重庆市市级及以上先进个人,近20个班级荣获重庆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欢迎和好评,毕业生的就业率、签约率和考研率一直名列重庆邮电大学前三名,年年都受到学校的表彰。

为加强微电子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平伟光电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本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

本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四个重点科研基地,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目前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近五年发表论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9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参与的“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半导体器件物理、晶体管原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光波导理论、光通信新技术、微机电系统技术、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混沌与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波电路等。

080300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包括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分支,成为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依托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特色鲜明的学术方向,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3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50余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学物理方法、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激光物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纤通信原理、高等光学、集成光学、数字成像技术、机器视觉、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非线性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专著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新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现代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高等电磁场理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射频识别原理与系统设计等。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

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

本领域的主要课程有: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电路优化设计、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集成电路CAD、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微电子封装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等。

生物信息学院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重庆邮电大学利用信息学科的优势资源,于2000年成立生物信息学院。

学院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兴院,科研强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研班”和中美“2+2”双学位培养为载体和优势,培养适应现代“生物与健康”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生物大数据、医用电子及智慧医疗等方面具有突出特色的高级学科交叉型人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破格录取我院免试研究生。

学院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下设生物医学信息学等5个学科方向,拥有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信息学等5个本科专业,与美国Nicholls State University开展“2+2”联合培养(中美双学位,路易斯安那州州内学费)。在校全日制学生1000余人。

学院现有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硕士生导师35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师人数39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正副教授占教师总数69%;博士26人,具有博学历学位占到教师总数67%;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美国Florida大学国际生物技术中心主任VasilIK、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终身物理学教授曾晨等22位教授为我院特聘教授。

学院先后获得5次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项目,拥有2000多万元的先进成套的仪器设备。建有重庆市智能手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控制研究中心,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平台。

科学研究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课题及省部级项目6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

学院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以重庆国家级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理论与实践并重,教、研、产一体化育人;先后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地的知名大学、研究所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及学者互访的关系,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本学科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信息学、生物医学仪器、系统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材料及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等研究方向:

(1)生物医学信息学: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大数据、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内容。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技术与手段,获取、分析、处理、挖掘、传输和综合利用医学和生物学数据、信息和知识,并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研究。

(2)生物医学仪器:主要开展医用电子学研究。围绕临床医学应用和其他生命科学研究需求,特别是在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和康复上,提供新方法、新技术、研制新仪器,重点发展远程医疗相关仪器和可穿戴式设备。

(3)系统生物医学:主要包括蛋白组学、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等内容。整合应用高通量组学技术以及疾病理论建模等现代生物信息技术,以个性化诊疗为目标,应用系统方法,探索建立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和预防及治疗的全新理论体系。

(4)生物医学材料:主要包括医用材料的理论设计和性能研究等内容。通过研究医用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功能适配性的生物医学材料。

(5)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数据库、生物大数据处理与生物识别,分子模拟与设计等内容。重点对生物医学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研发新的数据处理技术、软件和工具,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进而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医学信号处理基础、高级生物统计学、高级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分子生物学导论、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应用、数字医学仪器的设计与应用、医学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医学信息系统、脑机接口研究、体域网、分子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原理、生物信息学算法、数据挖掘、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等。

理学院

理学院承担物理学、材料科学与技术、数学和系统科学等4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任务,在物理学、系统科学等2个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拥有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个校级研究平台、3个校级科研机构和3个校级科研团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授20人(含海外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人;重庆市“百人计划”1人,“巴渝海外引智计划”1人,“高端外国专家项目”1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重庆市名师”1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中青年骨干教师4名;重庆邮电大学首届“十佳师德标兵”2人,“十佳优秀青年教师”2人。近年来,学院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SCI期刊论文300余篇,在包括物理学、系统科学顶级刊物Physical Review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在内的国际重要SCI一区/二区期刊上发表论文近100余篇;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

近年来学院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陆埮、李惕碚、文兰、孙昌璞、郭光灿和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学院为学生做科普报告,并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与台湾理论科学中心物理组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启动了彼此间在科研人员互访、学术资源共享、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计划。

学院注重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校研究生人均发表SCI论文2篇。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其中1/3的毕业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3的毕业生到高校、科研院所和电信部门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070200物理学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的基础学科。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和计算物理等。随着各研究方向的深入发展,现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核能与其它可再生绿色新能源技术、半导体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等,这有力地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总而言之,本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导致各种高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本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一支包括重庆市“百人计划”、“巴渝海外引智计划”、重庆市“高端外国专家项目”、重庆市巴渝学者、重庆市名师等省部级人才称号的中青年学术队伍。近5年来,发表了SCI收录的期刊论文200余篇次,其中ESI论文/SCI一二区论文近100篇;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2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等量子力学、量子统计力学、数值计算方法、群论、广义相对论、量子场论、高等凝聚态理论、量子多体理论、非线性物理导论、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物理等。

071100系统科学

本学科是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演化和调控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采用系统论原理和方法,并紧密结合近现代数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等现代工具,以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规律,目的是揭示各种系统的共性和在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发展优化和控制系统方法,并进而为系统科学在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学科方向包括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和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涵盖了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两个层次。

本学科在我校以近现代数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本工具,形成了数学理论与信息科学高度融合的学科特色。拥有一支包括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中青年学术队伍。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引论文2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系统科学概论、高等代数与矩阵分析、图论及其应用、稳定性的理论.方法和应用、随机过程及其应用、博弈论、现代优化计算、复杂系统理论、通信网理论基础、模糊集理论及其应用、物联网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等。

经济管理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11月的重庆邮电学院管理工程系,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系科之一,2001年更名为管理学院,2003年与重庆邮电学院法经学院经济学教学部合并成立重庆邮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06年4月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是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项目管理和物流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项目管理和物流工程2个工程硕士学科领域;有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学、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8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应用经济学系、工商管理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等四个教学单位;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两化融合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中心等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有通信运营管理研究中心、通信网络管理研究所、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所、邮电管理与咨询中心、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等5个校级科研机构。

学院重视对教师学历、职称的提升,大力进行师资结构调整,现已建立起一支作风优良、热爱教育教学,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层次结构、学术梯队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04人,其中有包括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在内的教授17名、副教授35名,博士22,在读博士生10余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已达90%以上。

学院从建立以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先后立项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0余项,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通信经济学”、“电信组织与运营管理”、重庆市双语示范课程“管理沟通”,重庆市特色优势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重庆邮电大学品牌专业“工商管理”、被评为“重庆市经济管理实验示范中心”、“重庆市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院从1998年开始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全日制研究生,已培养研究生600余名,近年又开始培养物流工程和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在读学生达近300人。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400余人,其中留学生30余名。学院坚持“重基础、宽口径”的本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在各种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我院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金奖、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一等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学院依托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在通信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电子商务发展等领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了比较有特点的成果。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20余项,“贵州移动话务网网管项目投资后评估”等横向项目50余项,科研总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西部信息产业发展与集聚战略》等学术著作、教材、译著30余部,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学院立足于信息通信行业,先后与国内邮电通信类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与重庆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猪八戒网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美国鲍尔州立大学、苏黎世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等1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与合作。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学科旨在通过研究现代管理理论、研究方法和工具,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主要为通行行业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方法,有熟悉通信行业特点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管理决策咨询人才。

本学科依托学校的通信信息技术(ICT)的优势,面向通信行业(包括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互谅网等)的运营实践,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原理为指导,开展管理决策分析、通信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明显的专业特色,对推动我国通信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管理决策方法、微观经济理论、高级管理学、运筹学、管理研究方法、通信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分析、管理博弈分析、管理学前言理论等。

085239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旨在培养熟悉和掌握国际通行的先进项目管理理论及方法,能从事项目决策、计划、实施、评估等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优势,在IT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两个特色培养方向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培养的饿高级管理人才擅长利用网络技术领域和执行各类型的项目,尤其擅长领导和执行IT类项目,能够胜任国家机关、学校、以及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通信及IT企业、建筑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管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分析、管理决策方法、管理研究方法、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博弈分析、财务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项目计划与控制、项目人力资源与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IT项目管理软件应用、项目管理案列、项目管理新技术等。

085240物流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物流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物流产业政策与现代物流理论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于控制、物流信息化以及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本领域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优势,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支撑,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物流信息化为特色,主要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控制、经营和管理。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和专业课程有:管理决策方法、微观经济学、数理统计、高级管理学、运筹学、管理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分析、物流与系统工程、管理博弈分析、物流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项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管理、物流工程新技术等。

法学院

法学院自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教师3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依托学校在信息学科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学院培养信息网络条件下既精通法律专业知识和技能,又了解信息技术的硕士研究生,办学实力雄厚、特色鲜明。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学院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项目经费700万元资助,建成全国高校首个“电子数据取证与保全实验室”和“电子证据保全中心”,除用于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外,还向社会提供相关服务;学院建有先进的数字化教学法庭,可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模拟审判。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数十项。

学院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学院研发的“司法文书电子送达系统”已经在法院推广使用;研发的“重庆版权云端服务平台”已于2012年在重庆市版权局正式启用;学院的“重庆邮电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是重庆市高校第一家以电子数据、通信、声像资料鉴定为特色的司法鉴定机构;学院的“知识产权中心”2010年获“全国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院与重庆市内外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公证机关、通信管理机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机构、通信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

学院毕业研究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去向主要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高等院校、法律服务机构、通信企业和金融机构等。

030106诉讼法学

本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本学科以与信息网络有关的诉讼法学理论和诉讼制度研究为特色,在电子数据证据、网上诉讼(网上仲裁)、电子政务与行政诉讼、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诉讼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法学与信息学科交叉的专业特色。

本学科培养信息网络时代需要的复合型高级法学人才。毕业生不仅能够胜任诉讼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公安司法机关的法律工作,还可以胜任国家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国家安全机关、通信企业、法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的法律实务工作。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民事诉讼法专题研究、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外国民事诉讼法学、网上诉讼专题研究、电子数据证据专题研究、电子政务与行政诉讼、信息法专题研究、网络犯罪研究、网上侵权专题研究、信息安全等。

传媒艺术学院

传媒艺术学院是重庆邮电大学主动适应现代传媒和文化艺术产业的迅速崛起,信息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数字创意产业经济不断升温的时代要求,于2002年设立的艺术类专业教学科研单位。学院依托学校信息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坚持“以创意见长,拿作品说话”的成才途径,致力于培养既精通艺术创作与制作技能,又掌握数字媒体传播技术手段的硕士研究生,办学特色鲜明。

学院是中国高教电视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教影视教育艺术委员会理事单位,加拿大Discreet公司授权的3dsmax、Combustion和可视化设计培训认证中心,重庆市公益广告创作基地。学院拥有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高强、教学经验丰富,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7人,博士13人。

学院建设和管理重庆邮电大学影视传媒研究平台及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心(内设交互设计研究所、影视创作研究所、影视音乐研究所、数码艺术设计研究所、虚拟现实与空间设计研究所、视觉图形艺术研究所),动漫创作研究中心(内设手机动漫研究所、动漫艺术研究所、动漫技术研究所、动漫衍生品研究所),广播电视艺术研究所、现代传媒艺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动漫创作研究中心泛动漫艺术创新团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心广播电视艺术与新媒体传播研究创新团队和现代传媒艺术研究所传媒艺术研究创新团队三个校级科研团队,以及影视音乐研究创新团队、艺术市场创新团队、公共艺术发展研究创新团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心交互体验与设计研究创新团队四个院级科研团队。

学院是重庆市数字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庆市高等学校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具有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传媒艺术实验室”、“数字媒体技术实验室”、“虚拟与交互艺术实验室”。建有包括专业演播厅等26个数字艺术专业实验室在内的集教学、实验、实践、科研于一体的传媒艺术大楼,学院与行(企)业合作紧密,成果突出,与30余个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了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如学院师生原创动画系列片《可儿历险记》于2010年底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动画教师担任编剧的动画电影《乐乐熊奇幻追踪》于2013年暑期在全国院线公映,毕业生导演的电影《俐侎阿朵》于2014年3月在全国电影院线公映,等。

学院与美国、英国等国高校合作开展“1+2+1”、“3+1+1”、“4+1”等学士、硕士人才培养、短期学生交换、带薪实习等国际化项目。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纵向科研项目8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500余万元;在《新华文摘》、《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30余部;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第二届重庆市发展研究奖二等奖等政府奖项5项。

1351艺术(专业学位)

艺术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类别。

主要招收广播电视(专业学位)、艺术设计(专业学位)两个学科领域。

广播电视(专业学位)主要包括“电视编导与制作”、“动漫创作与制作”和“移动数字媒体艺术”三个研究方向。本领域主要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电视编导与制作、移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动漫创作与制作等专门知识,熟悉电视艺术、动漫艺术和移动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力,能熟练运用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电视编导、移动数字媒体艺术和动漫创作生产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本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充分依托我校的信息学科的优势,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传媒艺术的交叉融合为突破口,将艺术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进行有效融合。本领域主要承担起内容创意策划与制作人才的培养任务,从而使我校形成以IT产业链的上游产品制造至中游网络营运到下游信息内容策划、制作与传播三大领域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字技术应用、艺术从创作方法研究、艺术原理、广播电视文化、视听语言研究、广播电视艺术前沿、影视特效与编辑、电视创作理论与实务、广播电视声音构成、电视制片管理、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移动数字媒体技术、移动终端视频节目创作与实践、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与实践、动画导演创作与实践、数字动画制作、动画技术前沿等。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和“网络艺术设计”两个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具有丰富的艺术基本理论知识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系统掌握设计艺术理论,熟悉设计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段,了解设计前沿动态,具备活跃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熟悉视觉传达设计、网络艺术设计等设计艺术的表现方式与技术手段,能熟练运用相关表现方式与手段独立从事设计研究和设计开发工作的复合型设计专门人才。

本领域特色和优势在于,依托我校的信息学科的传统优势,从人文的视角,在艺术设计与信息科学的交叉领域,拓展学生的原创能力、整合能力和策划能力,培养面向信息时代,具有人文、艺术、科技观念和素质的综合型设计人才。

本领域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字技术应用、艺术从创作方法研究、艺术原理、设计心理学、设计成本管理、UI界面研究、设计符号学、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新媒体受众研究、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项目管理、网络广告创意与设计、网站整体形象策划与包装等。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6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0人,正副教授数约占教职工人数的47%;博士13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5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约占教职工人数的85%;硕士生导师9人。

学院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既结合本学科的传统学科特色,又紧密依托学校信息科技这一优势,积极探索“英语+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技术传播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学院获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重庆市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共有20余人次在全国各类各级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经过多年积极探索与发展,凝练了外国文学、理论语言学、翻译、外语教育、语言测试与语言工程五个学科方向和领域,并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进行研究,尤其在信息科技翻译、基于信息技术的外语教育以及语言测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译著3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其中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当代语言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近20篇,且多篇被全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9项,重庆市科研项目40余项。

学院现有信息科技文献翻译研究所、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语言测试研究中心3个科研机构,信息翻译研究创新团队、英语文化文学研究创新团队、语言学研究创新团队3个科研团队。近年来,学院与国内数家IT企业、语言服务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和语言实践基地,获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1项。

0551翻译(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翻译专门知识,熟悉翻译软件工具和翻译项目管理,能够运用所学综合知识,从事翻译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信息技术翻译人才。

本领域依托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融合信息科学技术和技术传播,针对跨文化背景下的技术沟通问题,培养擅长运用翻译软件工具,熟悉翻译项目管理,能够进入信息技术行业,从事大中型IT企业的专业笔译工作者。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

笔译理论与技巧、计算机辅助翻译、信息科技翻译、翻译与本地化管理、传媒翻译、技术传播、术语与翻译等。

软件工程学院

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重庆市首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是重庆市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外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软件工程学科是全国首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导师队伍,其中有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有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重庆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有国家百千万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才、国家科技发明奖获得者、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有长期海外学术经历的归国学者及长期从事国际合作研究的专家,有丰富企业研发经验的双师型导师。

学院拥有重庆市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工程中心、通信软件工程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软件工程研发中心、图形图像与多媒体实验室、通信运营管理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拥有惠普公司全套软件测试平台、五大增值业务开发教学平台、IBMRational平台、数字媒体技术专用开发环境等先进的软件开发环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科技部攀登计划、工信部和发改委专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及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重庆市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及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在3G协议栈软件、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新一代控制系统高性能现场总线等方面取得包括国家科技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高水平成果。

学院重视产学研合作,与IBM、惠普、思科、甲骨文、联想、柯达、飞利浦、长安集团、四联集团、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与国外多所知名大学签订了交换生协议和交换研究协议,以国际项目合作、学会工作等多种方式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

083500软件工程

本学科是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本学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需求、软件分析和设计、软件编码与实现、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的专门知识和方法,熟悉软件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嵌入式软件和通信软件等相关领域知识,能够从事软件理论研究、软件系统研发,并应用软件理论与技术解决其它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特色和优势:

1.在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领域,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模式、软件代码自动生成、可信软件和软件测试等方向的研究,在汽车电子和软件测试等方面注重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2.在通信软件领域,主要从事移动通信协议栈软件、下一代移动通信协议、电信运营管理、通信增值业务、移动终端软件、通信安全软件等方向的研究,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完备的设计、开发和测试平台,为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自主创新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3.在数字媒体技术领域,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机器视觉、虚拟现实技术、医学成像、流媒体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游戏软件、动画软件等方向的研究,获得了一批有特色的成果,正在承担一系列的国家级项目。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系统科学概论、高级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开发模式、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可信计算与软件安全、嵌入式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计算机图形学与三维建模、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原理、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网络计算、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应用技术、协议栈软件开发、电信运维系统开发、增值业务系统开发、开放式终端软件开发等。

085212软件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

本领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软件基础理论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工程学知识,系统掌握软件工程专门知识,熟悉软件设计工具和开发环境,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决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企事业单位在软件开发工程技术方面难题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本领域特色和优势:依托在计算机软件理论、软件工程和开发设计应用等方面积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商业智能与大数据、软件测试、图像与视频软件、网络安全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应用工作。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建模、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因特网协议原理及实现、数字图像处理研究专题、数字媒体与网络智能、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操作系统内核与设计原理、中间件技术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成立于2011年)、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成立于2010年)和社会科学部(成立于1999年)。2014年3月,学校决定独立设置“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实践教学中心等教学研究机构。

学院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立项建设的博士点学科。2012年在参加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评估的121所高校中,居并列第39位,在只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65所高校中居并列第1位,在重庆市属高校中居第1位。2015年获得副教授职务评审权和教授职务评议权。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信息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学科现有专兼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2人;博士14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者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重庆市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专家组组长1人、成员2人;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6人,重庆市社会科学普及专家2人。拥有兼职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5名。拥有一支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近五年来,学院专兼职教师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3项,获得科研经费及配套经费共700余万元。出版《中国西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系统研究》、《网络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等著作23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第四届文化部提名奖1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学院依托学校信息学科优势,着力建设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作建设的“理论创新基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廉洁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信息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研究等方面形成优势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截至2015年,已毕业硕士研究生61人,在读硕士研究生共57人。

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学科建设,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创辉煌!

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0305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030503)、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030504)、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030506)六个二级学科。

本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学科,是学校立项的博士点建设学科,其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信息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研究。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网络伦理研究、网络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研究、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处理研究、比较德育研究、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比较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当代社会问题研究等。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拥有重庆市机械工程重点学科。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并与国内著名大学、研究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一支年轻的教学科研队伍,94%以上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IEC/TC59/WG16专家、IEC/TC59/WG5专家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博士生导师3名;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同时聘请10余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兼任客座或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学院历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了机械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筹)、工业设计系(筹)等教学机构,建立了面向工业4.0的中央与地方共建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实验实训中心。教学条件的建成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学院建有信息无障碍工程研发中心、重庆市信息无障碍与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工信部及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和中欧智能系统及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制造业信息化研究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研究院(筹)等科研机构。

学院在智能机器人、汽车电子、制造业信息化和现代设计与数控技术等方向形成了特色与优势。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系列丰硕成果。其中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了IEC/TC59/WG16和WG5家用服务机器人国际标准等一系列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机器人与信息无障碍有机结合的核心技术。

学院与德国汉堡大学、英国Essex大学、韩国Konkuk大学、韩国SunMoon大学、中科院北京自动化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长安集团、重庆机电集团、四联集团、华中数控、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并设立多个学生实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院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有着较为稳定的就业市场和畅通的就业渠道。学院近三年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7%及其以上。就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科研设计院和高校,比例为80%左右,其中在中兴、华为、腾讯等大型非国有企业就业的研究生比例达60%以上;就地域分布来看,毕业研究生的生源地域与毕业流向地域基本持平,流向东部地区占30%左右,中部地区占20%左右,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省和重庆市)占40%左右,其他地区占10%左右;就就业岗位来看,毕业研究生就业岗位集中在技术研发、技术支持和技术测试,占85%左右。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本学科拥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英国ESSEX大学、德国Hamberg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等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制造(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数控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与网络控制、信息物理系统(CPS)与工业4.0及其应用、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虚拟设计与仿真以及工业智能控制器与驱动器等。近年来得到了8项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其中与长安集团联合申请的“核高基”重大专项——“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经费达2亿元,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三大检索70余篇),申请或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与应用、机器人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能仪器仪表设计、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等。

085236工业工程(专业学位)

本领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科领域。本专业毕业研究生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工业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应用高新技术进行复杂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及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先进制造系统与智能物流、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工厂、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系统论及其在工业工程中应用和信息物理系统(CPS)与工业4.0及其应用等。

本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先进制造技术、库存控制与物料管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信息化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控制工程、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等。

相关话题/技术 系统 网络 学科 智能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3考研专业介绍:新兴学科社会学
    导语:想必大家都曾有过经世济民的理想,那么研究社会学吧。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很短,只有几十年,但是研究和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这就使学科的发展空间很大,也由此决定了社会学易于出研究成果。特别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激烈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都很值得研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介绍:网络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经济学(Network Economics)专业介绍一、学位授予点情况我院于2002年在全国首设网络经济学专业及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于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二、专业概况网络经济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介绍:系统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系统理论专业介绍: 一、本专业是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予点。二、“系统理论”是理学门类中系统科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按照教育部目录的规定,它研究的是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系统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中兴起的、以研究人类认识、描述、管理、控制各种类型复杂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的学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介绍: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介绍:一、本专业是硕士学位授予点二、研究方向:1、嵌入式系统;2、无线传感器网络;3、Web与网格计算;4、多媒体处理技术。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介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介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学术型硕士点。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用来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近年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对于地理信息系统(G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专业介绍:技术经济及管理(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介绍:本专业是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授予点。与人民大学商学院联合培养,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由商学院与我院协商提供。1.专业概况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是研究技术与经济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我院技术经济与管理在国内最早系统教授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最早培养农业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精神,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为做好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工作,制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根据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办法》的通知”(教财[1994]50号)和“关于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标准的通知”(教财[1996]8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研究生奖学金实施细则如下:一、享受奖学金的基本条件: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关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4年研究生学费及奖助学金政策
    (一)我校录取的考生全部为公费指标,不缴纳学费,免收住宿费。(二)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上线考生,优先复试、优先录取。(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录取的考生设立“新生特别奖”,最高奖金3000元。(四)我校为硕士研究生设立普通奖学金300元/月和“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以及研究生发表高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1.学费: 学位类型 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学科或专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