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研究生导师简介-魏一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2019-05-27

导师姓名:魏一
性别:女
人气指数:886

所属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所属院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职称:讲师(高校)硕士生导师
导师类型:硕导
招生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凝聚态物理


通讯方式 :
电子邮件:ywei@dlut.edu.cn


个人简述 :
吴锋,男,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学习简历及工作履历:
2003年9月-2007年6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本科
2007年9月-2010年6月,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硕士,导师:李秀梅教授
2010年9月-2015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导师:钟万勰院士
2015年5月-2017年7月,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宗智教授
2017年5月,参加大连理工大学特殊评审,评为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副教授。

基金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水波非线性演化分析的Hamilton理论及保辛算法研究(No.**),2017-2019,主持;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一等),浅水波非线性演化分析的Hamilton理论及保辛算法研究(No.2016M590219),2016-2017,主持;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水波的保辛-更新Lagrange耦合算法研究(No.DUT17RC(3)069),2017-2019,主持;
广西自治区研究生创新项目,平面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动力分析(No.**1),2009-2010,主持;
铁道部高速列车弓网系统耦合分析研究项目(No.2010T001-C),参与;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高速弓网耦合振动特征研究(No.2011CB711105),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体动力学的多尺度保辛摄动理论与算法(No.**),参与;
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半刚性连接钢框架二阶弹塑性分析(No.**),2008-2010,参与。

社会兼职:
国际计算力学协会会员,2016-2019
PhysicsLettersA、ScientiaIranica、中科科学等期刊审稿人

专著、专利和论文情况:
目前,本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期刊14篇(含:1作11篇;中科院分区力学1区期刊3篇;力学专业TOP5期刊5篇),EI收录1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均排第一);独立撰写学术专著1部;与钟万勰院士合作专著1部;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获优秀论文奖,2016;
钱令希力学奖学金一等奖,2013年;

工作简介:
强非线性动力问题一直是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制约现代化工程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我国学者原创性提出和发展的动力学计算辛体系,在处理此类问题有精确、高效、稳定性好的优点,已经成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辛数学在应用时存在的一些局限逐渐被发现。为突破现有局限,拓展动力学计算辛体系,本人主要从事动力学计算辛体系研究,以周期结构、随机结构、水波等为载体,研究其中具有共性的强非线性动力问题的高效保辛计算方法。本人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方向1,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高效保辛算法:a)提出分析非线性周期FPU模型的保辛摄动算法,克服了该问题中长期存在的数值共振和动力刚性问题;b)充分利用结构的周期性、波速有限等特点,提出了分析大规模、强非线性和动力刚性的周期结构的高效保辛算法。所构造算法的精度和效率与Newmark等常用算法相比有数量级的提高。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5篇(力学TOP5期刊2篇),同行评价为,“thepresentalgorithmandthealgorithminRef.[26](即本人文章)arenotonlyveryaccuratebutalsosuitedtolargestepandthereisnottheconstraintviolation”;“AlgorithminRef.[26](即本人文章)isanexcellentenergyandconstraintalgorithm”。
方向2,随机结构响应的统计分析:a)采用统计方法研究随机排列的周期声子晶体,并结合辛传递矩阵方法,揭示在统计平均意义下Bloch定理仍然成立;b)提出改进随机摄动方法,克服了传统随机摄动方法计算格式复杂、算法并行性差、长期项等缺点,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效率。基于上述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特别是以发表在计算力学旗舰期刊“ComputerMethods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CMAME)”为代表,得到同行正面评价,“Wu等提出的改进摄动算法,该方法避免了递推方程的推导和灵敏度矩阵的计算,具有精确高效的特点”;“(改进摄动法)特别适合分析随机参数多、响应复杂的问题。”
方向3,浅水波的非线性演化分析:a)基于Lagrange坐标,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建立了浅水波的非线性演化的Hamilton变分原理,给出了基于位移的浅水波方程,并给出了新的孤立波解;b)提出浅水波非线性演化分析的多种协调保辛算法,无质量损失,能保持干湿面处零水深,无虚假震荡。在此研究方向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和国家青年基金资助,独立撰写专著《基于位移的水波数值模拟——辛方法》,授权发明专利1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发表在计算力学旗舰期刊CMAME的论文,获得审稿专家高度评价,“Iwouldliketocongratulatetheauthor…,Ibelievethispaperisamajorcontributiontotheshallowwaterliterature,andmayprovideasolutiontothewet-dryproblemwhichmanyofushavebeenstrugglingwithformanyyears.…,itprovidesastrongmathematicalfoundationforhandlingthewet-dryinterface,whichhasbeenlackinginstandardEulerianbasednumericalmethods.”。

科研工作 :
专著、专利和论文情况:
目前,本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期刊14篇(含:1作11篇;中科院分区力学1区期刊3篇;力学专业TOP5期刊5篇),EI收录1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均排第一);独立撰写学术专著1部;与钟万勰院士合作专著1部;取得软件著作权2项。

获奖情况:
第十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会议,获优秀论文奖,2016;
钱令希力学奖学金一等奖,2013年;

工作简介:
强非线性动力问题一直是动力学与控制专业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制约现代化工程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我国学者原创性提出和发展的动力学计算辛体系,在处理此类问题有精确、高效、稳定性好的优点,已经成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辛数学在应用时存在的一些局限逐渐被发现。为突破现有局限,拓展动力学计算辛体系,本人主要从事动力学计算辛体系研究,以周期结构、随机结构、水波等为载体,研究其中具有共性的强非线性动力问题的高效保辛计算方法。本人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方向1,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高效保辛算法:a)提出分析非线性周期FPU模型的保辛摄动算法,克服了该问题中长期存在的数值共振和动力刚性问题;b)充分利用结构的周期性、波速有限等特点,提出了分析大规模、强非线性和动力刚性的周期结构的高效保辛算法。所构造算法的精度和效率与Newmark等常用算法相比有数量级的提高。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5篇(力学TOP5期刊2篇),同行评价为,“thepresentalgorithmandthealgorithminRef.[26](即本人文章)arenotonlyveryaccuratebutalsosuitedtolargestepandthereisnottheconstraintviolation”;“AlgorithminRef.[26](即本人文章)isanexcellentenergyandconstraintalgorithm”。
方向2,随机结构响应的统计分析:a)采用统计方法研究随机排列的周期声子晶体,并结合辛传递矩阵方法,揭示在统计平均意义下Bloch定理仍然成立;b)提出改进随机摄动方法,克服了传统随机摄动方法计算格式复杂、算法并行性差、长期项等缺点,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效率。基于上述研究发表SCI论文4篇,特别是以发表在计算力学旗舰期刊“ComputerMethods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CMAME)”为代表,得到同行正面评价,“Wu等提出的改进摄动算法,该方法避免了递推方程的推导和灵敏度矩阵的计算,具有精确高效的特点”;“(改进摄动法)特别适合分析随机参数多、响应复杂的问题。”
方向3,浅水波的非线性演化分析:a)基于Lagrange坐标,以位移为基本未知量,建立了浅水波的非线性演化的Hamilton变分原理,给出了基于位移的浅水波方程,并给出了新的孤立波解;b)提出浅水波非线性演化分析的多种协调保辛算法,无质量损失,能保持干湿面处零水深,无虚假震荡。在此研究方向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和国家青年基金资助,独立撰写专著《基于位移的水波数值模拟——辛方法》,授权发明专利1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4篇。发表在计算力学旗舰期刊CMAME的论文,获得审稿专家高度评价,“Iwouldliketocongratulatetheauthor…,Ibelievethispaperisamajorcontributiontotheshallowwaterliterature,andmayprovideasolutiontothewet-dryproblemwhichmanyofushavebeenstrugglingwithformanyyears.…,itprovidesastrongmathematicalfoundationforhandlingthewet-dryinterface,whichhasbeenlackinginstandardEulerianbasednumericalmethods.”。

教育背景 :
2009.9-2012.7ENSdeCachan光电物理博士2009.9-2013.3华东师范大学光学博士2009.9-2012.7Edelachan光学材料硕士2006.9-2009.7华东师范大学光学硕士2002.9-2006.7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学士1999.9-2002.7大连八中


相关话题/计算 力学 结构 动力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