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

网络资源 免费考研网/2009-01-12

  基本内容

  一、法典结构与法律形式的发展变化

  1.《魏律》

  鉴于汉代律令繁杂,魏明帝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后人称为《魏律》或《曹魏律》。新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

  首先,将《法经》中的“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

  其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列入法典;

  再次,进一步调整法典的结构与内容,使中国封建法典在系统和科学上进了一大步。

  2.《晋律》颁行与张杜注律

  西晋泰始三年,晋武帝诏颁《晋律》,又称《泰始律》。《晋律》对汉魏法律继续改革:

  (1)精简法律条文,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

  (2)与魏律相比,在刑名律后增加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

  (3)同时对刑律分则部分重新编排,向着“刑宽”、“禁简”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张杜注律:在《晋律》颁布的同时,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总结了历代刑法理论与刑事立法经验,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故《晋律》亦称“张杜律”。

  3.《北魏律》的制颁

  北魏统治者吸收汉晋立法成果,采诸家法典之长,经过综合比较,“取精用宏”修成《北魏律》20篇,成当时著名的法典。 来源:www.examda.com

  4.《北齐律》的制定

  北齐政权全面总结历代立法经验,历经十余年修成当时最有水准的法典《北齐律》。《北齐律》共12篇。

  特点: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精炼了刑法分则,使其成为11篇,即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

  影响:《北齐律》在中国封建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封建后世的立法影响深远。

  5.法律形式的变化

  这一时期法律形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律、令、科、比、格、式相互为用的立法格局。

  (1)科起着补充与变通律、令的作用。

  (2)格与令相同,起着补充律的作用,均带有刑事法律性质,不同于隋唐时期具有行政法律性质的格。

  (3)比是比附或类推,即比照典型判例或相近律文处理法律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

  (4)式是公文程式。

  二、法典内容的发展变化

  主要表现在法律儒家化进一步加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

  (1)“八议”。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此制度,主要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包括:

  ①议亲(皇帝亲戚)

  ②议故(皇帝故旧)

  ③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

  ④议能(有大才能)

  ⑤议功(有大功勋)

  ⑥议贵(贵族官僚)

  ⑦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

  ⑧议宾(前代皇室宗亲)

  此后,“八议”成为各代刑律的重要内容,唐律中的名例律在五刑、十恶之后即规定了八议制度。

  (2)“官当”。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

  ①——《北魏律·法例篇》规定:每一爵级抵当徒罪2年;

  ②——南朝《陈律》规定更细,凡以官折抵徒刑,同赎刑结合使用。如官吏犯罪应判4~5年徒刑,准许当徒2年,其余年限服劳役。若判处3年徒刑,准许以官当徒2年,剩余1年可以赎罪。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

  2.“重罪十条”的产生

  北齐为维护封建国家根本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重罪十条”分别为:

  (1)反逆(造反);

  (2)大逆(毁坏皇帝宗庙、山陵与宫殿);

  (3)判(叛变);

  (4)降(投降);

  (5)恶逆(殴打谋杀尊亲属);

  (6)不道(凶残杀人);

  (7)不敬(盗用皇室器物及对皇帝不尊重);

  (8)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礼制服丧);来源:www.examda.com

  (9)不义(杀本府长官与授业老师);

  (10)内乱(亲属间的乱伦行为);

  注意:《北齐律》规定:“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把“重罪十条”置于律首,作为严厉打击的对象,增加了法律的威慑力量。

  3.刑罚制度改革

  (1)规定绞、斩等死刑制度;

  (2)规定流刑——作为死刑的一种宽贷措施,分5等,每等以500里为基数,以距都城2500里为第一等,至4500里为限,同时还要施加鞭刑;

  (3)规定鞭刑与杖刑——改革以往五刑制度,增加鞭刑与杖刑(后北齐、北周相继采用);

  (4)废除宫刑制度——北朝与南朝相继宣布废除宫刑,自此结束了使用宫刑的历史。

  4.“准五服制罪”的确立

  《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

  (1)服制的概念和分类: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服制依亲疏远近关系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服制的效力:服制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如斩衰亲服制最高尊长犯卑幼减免处罚,卑幼犯尊长加重处罚。袒免亲为服外远亲,尊长犯卑幼处罚相对从重,卑幼犯尊长处罚相对从轻。

  (3)“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 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依五服制罪成为封建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广泛,直到明清。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