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银行监管的比较研究

本站 中国在职研究生网/2010-04-04

经济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银行监管的比较研究

摘 要:本文对银行监管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可以将现有的银行监管理论大体归为支持银行监管的公共利益论和质疑银行监管的私利监管论,此外我们发现基于法律不完备视角的银行监管理论支持了银行监管的存在。本文同时指出,由于银行监管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刚刚起步,本文的理论梳理为今后银行监管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或者说迫切需要翔实的实证研究对这些理论进行证实或证伪。

关键词:银行、监管、法律、不完备、比较研究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国家,银行监管的方法千差 万别,从非常宽松到全面管控,从高度干预型管理, 甚至政府直接控制所有权,到自由的银行业发展政 策。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在大多数国家, 在种种银行监管体系及措施中,国家干预的程度相对 于其他行业大大提高(Calomiris, 2003)[1]。从上世 纪9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公司治理以来,银行一直作 为“治理者”的身份而存在,当充分了解到银行作 为金融行业的关键组成部分特别是其对现代经济的巨 大影响时,人们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关注如何对这一 “治理者”进行治理,遗憾的是,理论界至今未达成 系统的、统一的认识。

一、银行监管的公共利益论 关于为什么要监管银行的讨论最早来源于经济周 期的认识, Kindleberger (1978)认为宏观经济周期 性波动导致了银行危机间歇性发生。Dewatripont& Tirole (1993) , Freixas& Rochet (1997), Glaeser, Johnson & Shleifer (2001), Barth, Caprio & Levin ( 2001, 2003, 2008 ), Pislor & Chengguang X (2002), Gorton&W inton (2002),张俊喜(2002), 易宪荣(2002)[2]-[11]等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很好的论 述。公共利益论认为,政府监管银行是通过防范市场 失灵来提高银行运营的效率,以增进社会福利。上世 纪70年代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为我们深入讨 论银行监管这一宏观问题提供了微观基础,市场失灵 是银行监管最有力的理论支持,市场失灵也构成了公 共利益的理论基础。

(一)不完全竞争 经济学所讲的不完全竞争包括不正当竞争和垄 断。不正当竞争又被称为恶性竞争,往往是非法的, 为大多数国家法律所禁止。更为普遍的不完全竞争体现在我们日常所说的垄断。

银行业是否存在自然垄断取决于银行业是否存在 显著的规模经济, Meerton (1977)[12]的研究表明,银 行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趋势,由此可能导致价格歧 视,寻租等行为并侵害消费者权益,降低资源配置效 率,因此应通过监管来消除自然垄断。Diamond (1984)[13]从非金融企业内部的激励问题着手,建立 了关于银行业自然垄断的模型,认为银行业存在规模 经济,即规模越大,则成本越低,报酬越高;银行机 构越大,分支机构分布越广,就越有可能为客户提供 安全和多元化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Ben- ston (1986)[14]的研究也表明银行业可能存在某种规 模经济。Monti (1972)[15]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将银 行作为一个能够对其外部环境做出最优反应的独立的 经济人建立的垄断银行模型揭示:市场力量将引导银 行使用更低的存款利率剥削储户,使用更高的贷款利 率掠夺借贷企业的经营利润,最终扭曲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