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GCT—ME考试知识能力表达(3)

Freekaoyan.com/2009-01-04

三、阅读理解题(5道,20小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四道题:

①“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变为成语就是四个字“好为人师”,用以批评那些不谦虚、喜欢以教育别人姿态出现的人。

    ②其实,在不少情况下,“好为人师”并不错。“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你的知识比某人多,经验比人家丰富,在别人需要的情况下,给别人作些知识传授或经验介绍,不是应当称颂的吗?

    ③一个人长了嘴巴,不说话就是“失职”,遇到别人在认识上有缺陷或错误时,能抱着同志式的热忱,给以教育和帮助,是应当提倡的。比如,你看见人家写错了字,告诉他一声,这个字应当怎样写,这样“好为人师”,人家是欢迎的。

    ④另一种立意,可以把“师”理解成“教师”,教师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但是,有些人在经济大潮冲击下,加之旧的传统观念影响,多不愿当老师,而那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年人,“好为人师”,则是应当受到鼓励的。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本是一名工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一共向各级政府部门打了二十几份申请报告。近年来,有的地方在高考时,师范院校提前招生,有的地方在高校录取时,师范院校降档录取,无疑都是在鼓励考生“好为人师”。

⑤还可以将“好”的意思理解为努力、认真的意思。即,要好好地当个人民教师。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教师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一部分教师跳槽改行,“下海”经商,另一部分教师人在课堂,心在市场,以本职工作为副,以第二职业为主,使得教育工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应当否定的。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关心教师,使之“好为人师”;另一方面,当教师的要立足本职,当好教师,不能误人子弟。

31.第⑤段中“使之‘好为人师’”的“好”读音、意义全对的一项是

A.hào,喜欢      B.hǎo,易于、便于 

C.hào,爱        D.hǎo,完成

 

32.第⑤段中画线句“这是应当否定的”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A.一部分教师以本职工作为副,以第二职业为主,使得教育工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B.一部分教师因待遇低而跳槽改行,使得教育工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

C.一部分教师跳槽改行,“下海”经商;另一部分教师人在课堂,心在市场。

D.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

 

33.本人中作者对“好为人师”的“师”的解释是

A.既指给人以教育和帮助的人,也指教师。

B.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的人。

C.既指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的人,也指教师。

D.既指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不谦虚的人,也指给人以教育和帮助的人。

 

34.为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

A.好为人师              B.好为人师”新解

C.“好为人师”当赞       D.都来作“人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四题。

    大爆炸理论的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测量了18颗恒星(它们距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发来的光,发现它们全部都存在着红移。哈勃得出结论,这些恒星一定相对于我们(观测者)在后退。因为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而且光速(相对于观测者)是不变的话,我们收到光的波长就会长于原来的值。就如远去时的声音将变向低音,光将偏向红光。哈勃认为,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红化)是由于宇宙正在膨胀的结果。在一个正在膨胀着的宇宙中的任何一点来观测,其周围的任何星系都是离它退行的,离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高。

    如果宇宙正在膨胀,它在过去必定比较小(这也是蕴涵在膨胀观念中的逻辑结论)。如果能倒放这部“宇宙影片”,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星系在遥远的过去是聚合在一起的。并且根据现在的膨胀速度,我们还可以推断这种聚合状态必定出现在好几十亿年前。科学家们现在将之定在150亿年左右。

    对大爆炸宇宙学有力支持的第二个观测证据出现在1965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地检测到弥漫在全天空的微波背景辐射。这个发现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它的测量表明,它的有效温度大约比绝对零度(约等于–273C)高3度,可写为3K。只能将微波背景辐射解释为这是宇宙原初阶段(大爆炸阶段)的直接遗迹,把它看作为宇宙诞生时灼热火焰的余辉,是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所具有的。实际上最早提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假说的科学家就意识到,如果宇宙起始于遥远过去的某种既热且密的状态,那就应当留下某种从这个爆发式开端洒落的辐射。

    35.文中画线处“红移”的意思是

A.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观测者收到的光的光波变长。

B.恒星发出的光呈现红色,观测者可以看到它缓缓后移。

C.恒星如果用不变的光速发出光线,那么光线将偏向红色。

D.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它们向地球发出红色的光。

   

36.从哈勃的研究成果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颗恒星发出的光存在“红移”,可以推知这些恒星在后退。

B.分析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这一现象,科学家推知宇宙在膨胀。

C.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观测,都会看到周围星系因膨胀而在退行。

D.哈勃所测量的“红移”,并非指恒星具有能发出红色光波的物质结构。

   

3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膨胀理论有力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正确。

B.宇宙膨胀如果是事实,那便证明它过去是聚合状态。

C.微波背景辐射现象证明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正确性。

D.微波背景辐射呈低温状态,可见是大爆炸的遗迹。

   

3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推测,大约150亿年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宇宙由此诞生。

B.宇宙原初阶段处在既热且密的状态,不断向四周洒落着灼热的辐射。

C.微波背景辐射以相同的强度射向地球,可以推知宇宙大爆炸的规模。

D.由于宇宙膨胀,地球当然也随之膨胀,太阳系、银河系也随之膨胀。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四题。

在古代建筑中,没有任何一种像古希腊和古罗马那样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和联系。

与微型、完美和富于诗意的希腊城邦相比,罗马帝国是冷静、实际和充满着扩张性的。从公元前一世纪开始,罗马迅速发展为世界强国,它的建筑风格也随着领土的无边蔓延而远播。罗马人后来并吞了已经衰落了的希腊。罗马人不仅迷恋希腊的雕塑和绘画,也对它的建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个“全面希(腊)化”的时代,他们把希腊的柱子和匠师迁移到了罗马。但是希腊建筑的细腻优美情调显然不符合罗马人的口味,罗马不需要像希腊人那样,诗意地展示它的优美。罗马是君权至上的大帝国,需要足以表现帝国的强大和气魄的建筑,漫步在罗马遗址巨大的柱列间,人们会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弱小,诗人爱伦坡的诗句“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正是一语道破了这两大建筑风格的真谛。

罗马大斗兽场在艺术成就上被谈论最多的是它的外形。我们知道,希腊建筑是建立在单纯的梁与柱关系的系统之上,希腊人创造了柱式,帕台农神庙就是完美的体现。到了罗马人这里,他们更注重运用拱券,使罗马建筑可以产生复杂的跨度和开敞的室内空间。如果说希腊的建筑是艺术家的创造,那么罗马更类似于工程师的构想。

我们注意到,这座大斗兽场是连接的拱券支撑的,在它的表面,罗马人巧妙地“贴”上了一层古希腊柱式,它在表面虽然只起装饰作用,却好像比拱墩更突出地起着实际支撑的作用。如果你用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去辨认,就可以看出原来罗马人是如此精通希腊柱式的语言内涵。他们将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层,让人感到它们在有力地支撑着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层的爱奥尼柱式显然是一种过渡,它们优雅地举起斗兽场院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后一个承重层,它们华贵的仪态使斗兽场充满生机,好像花环盘绕在斗兽场的顶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的性格过渡的顺序,被罗马人恰到好处地发现和运用了。

在大斗兽场的外部造型上,罗马人为了实际的需要把希腊柱式进行了重新拼装,檐部变成了圆开斗兽场的装饰带。我们很容易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希腊柱式的装饰,大斗兽场将会多么单调和乏味,——罗马的工程师借助希腊艺术家的作品,表达了他们追求美和文化素养的愿望。在罗马建筑中,希腊柱式一直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因为安排得恰到好处,它们往往又好像具有“动词”的意义。更重要的,随着在大斗兽场形体上的希腊柱式组成的网络,展示了罗马建筑的“语法”。罗马建筑借助希腊的语言,表达了它的思想。

(选自《大地之灵·罗马大斗兽场》,有删改。)

39.下列对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差异和联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筑呈现的气势与风格上,二者的追求是不同的。

B.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相比,外形更加复杂多样,融入了更多技术成份。

C.在追求建筑的美感与文化感上,二者的需求是一致的。

D.古罗马建筑完全继承了古希腊的实用性,批判继承了古希腊的艺术性。

 

40.下面是有关希腊柱式的知识,请根据文意推断,对应正确的一项的

①柱顶较高,柱头完全被装饰化,如花篮端放,花细腻。

②柱身纤细,如有弹性,呈现一副窈窕有装饰的女性姿态,轻快生动。

③柱身粗壮,质朴,简洁,表现了石材的个性,显示了男性的刚劲和优美。

A.①多立克柱式 ②爱奥尼柱式 ③科林斯柱式

B.①科林斯柱式 ②爱奥尼柱式 ③多立克柱式

C.①多立克柱式 ②科林斯柱式 ③爱奥尼柱式

D.①爱奥尼柱式 ②科林斯柱式 ③多立克柱式

 

41.对希腊柱式“形容词”、“动词”、“语法”意义的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支撑作用 结构作用修饰作用

B.修饰作用 结构作用支持作用

C.修饰作用 支撑作用结构作用

D.结构作用 支撑作用修饰作用

42.根据本文内容,以下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罗马人对古希腊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全面希化”,并加以改造,终于诞生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B.帕台农神庙是一座建立在柱梁关系的系统之上的完美建筑体,是体现诗意美的古希腊建筑的代表。

C.爱伦坡的诗句表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了两国人面对世界的不同心态与情调。

D.古罗马大斗兽场融技术的实用性与艺术的装饰性于一体,其建筑语言与建筑思想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四题。

1)数学界引为自豪的是: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的交流成果。从最简单最基本的阿拉伯数字到最复杂最深奥的公式,尽管各国的读法不同,然而意义却是互通的。语言学界则完全相反。古今中外各种语言的多样性恰恰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对象。

2)的确,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他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直到本世纪的上半叶,人们还是普遍认为:只有天文学、物理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才使用数学;而文学艺术、人文科学以及跟社会有关的各行各业,只能使用日常语言来表情达意。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理工的不在语言文字上下太大工夫,学文科的则把数理化视若畏途。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更少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3)近百年来,数学方法不仅在天文、物理学领域获得惊人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生命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来,首先在生物学,然后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方面,数学方法取得一次又一次巨大的成功。于是,数学家的目光愈来愈频繁地注视着语言现象。如俄国大数学家马尔柯夫就曾用概率方法统计过普希金的史诗《欧根·奥涅金》中的俄文字母的序列,来说明自己随机过程数学理论;速记学家和字母打印机的发明者们,曾大规模统计英文字母的频率,用来设计速记符号和打字键盘。这些人都是尝试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语言的先驱者。

4)把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的纽带,是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前者实现了语言符号的远距离传输和转换,后者用数字化的快速运算来处理非数值符号——语言。科学的发展使数学领域空前扩展了,语言学的领域也空前的扩展了。它们都扩展到以符号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就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数学语言学”就应运而生了。

43.从第1段内容看,语言学界引为自豪的是什么?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科学中,只有一种统一的数学符号系统,而各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

B.不同民族的数学家可以很方便的交流成果,而各国的语言学家不可能这样交流。

C.各国数学家使用的数字及公式,意义是互通的,语言学家使用的语言文字各不相同。

D.数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明确单一,语言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则丰富多彩。

   

44.下面最能体现“在文明史中,能一身兼为数学家和语言学家的极少”的原因的一项是

A.数学跟语言学之间的距离是这样遥远,它们好像构成了人类知识宝库的相对的两极。

B.人们错误地认为,数学和语言学无关,只有搞社会科学的才需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C.大学的“文科”和“理工科”泾渭分明,学生不愿在不相关的学科上耗费精力。

D.人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还没有人想到过要把这两者融会贯通为一个新的有机体。

45. 对第3段开头一句使用“渗透”一词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前面“获得惊人的发展”来看,这里用“发展”一词承接关系更为明显,语脉更为连贯。

B.天文、物理学领域属于理科范畴,生命科学、人文科学属于文科范畴,用“涉及”更能反映发展过程中的主从关系。

C.用“渗透”一词,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数学方法与生命科学、人文科学产生联系的渐进过程。

D.从后面所举事例来看,只有马尔柯夫是数学家,其余的人与数学关系不大,用“渗透”一词准确地反映了不同的人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46.纵观全文,不属于数学语言学“应运而生”必备条件的一项是

A.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要求。

B.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理”不该分家。

C.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产生。

D.数学与语言学之间有了共用的边界,并且被彼此渗透。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四题。

一个时代的文学繁荣,总表现为创作成果和理论建设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的前代是一种丰富和发展,而对于它的后代则起着开拓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这个论断基本正确,那么,我们认为: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建安时代无疑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

繁荣的建安文学,上承诗、骚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两汉辞赋重视文采的经验,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长河,开辟了一脉新的源流。“水怀珠而川媚”,所谓“建安风骨”,就是这一脉源流中一颗发光的明珠。由此往后的时代,倘若文学脱离现实,走上邪路的时候,“建安风骨”就成了人们力矫时弊,唤起革新的一面旗帜。从借鉴意义说来,直至今天,研究建安时期的文学,仍然可以令人从中获得许多亲切的教益。

那么,为后世景仰的一代诗风是怎样形成的呢?经济发展要求当然是决定的因素,但是,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只能通过政治、通过时代的思潮才能作用与文学。反过来说,文学也只有适应时代的思潮,只有通过政治,才能作用于经济。因此,时代思潮、统治者的政策和策略,直接制约着文学发展的方向。健康的时代思潮,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一切文明时代文学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其中的关键是领袖人物的意志和群众利益的一致,作家、评论家的思想和群众愿望的一致。

47.对第一段中加点的“它”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时代        B.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

C.两个方面        D.一个时代的……两个方面

 

48.第二段“建安风骨就成了人们力矫时弊、唤起革新的一面旗帜”一句中“力矫时弊”指的是

A.纠正当时的不良文风

B.努力矫正文学脱离现实,走上邪道的弊端

C.文学脱离现实,走上邪道

D.努力纠正不良的文学创作

 

49.“建安风骨”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决定的因素

B.时代思潮、统治者的政策和策略,对文学发展方向的制约

C.领袖人物的意志和群众利益的一致

D.作家、评论家的思想和群众愿望的一致

 

50.联系学过的知识,对这三段文字理解判断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第一段是总说,段末虽然用了一个假设关系复句,表达的却是一个非常肯定的论断:建安时代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这样说用词委婉,很有分寸地表明了自己的一家之言。

B.第二段紧承前文,指出建安文学既注重现实,又重视文采,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源头;“建安风骨”也已成为人们力矫时弊,唤起革新的旗帜,论述了今天研究建安文学的意义。

C.第三段则进一步探讨建安时代的诗风形成的原因,指出政治、时代思潮在经济与文学的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领袖意志、作家思想与群众利益、群众愿望是否一致,直接影响着文学的发展。

D.“一个时代的文学繁荣,总表现为创作成果和理论建设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建安时期的文学,有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一批文学家大力提倡,身体力行,称之为“繁荣”,是恰如其分的。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