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语文材料1

/2006-06-12

常见修辞格
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
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有时也有B像A。例:
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朱自清《梅雨潭》)
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钱钟书《围城》)
(二)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例: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滕文公》)
(2)“A的B”型。例:
芜秽的心田里只是误会的蔓草,毒害同情的种子,更没有收成的希冀。(徐志摩《泰戈尔》)
(3)“A,B”型。例:
生得又高又胖并不就是伟人,做得多而且繁也决不就是名著。(鲁迅《由聋而哑》)
(三)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在形式上与借代有相似的地方。例如把“家庭”比作“女人的领土”,“眼泪”比作“珍珠”和“露”:
①柔嘉到底是个女人,对于自己管辖的领土比他看得重。(钱钟书《围城》)
②说呵,是什么哀怨,什么寒冷摇撼你的心,如林叶颤抖于月光摩抚,摇坠了你眼里纯洁的珍珠,悲哀的露?(何其芳《圆月夜》)
(四)撇喻
表面说的是本体与喻体的不相似,但本体与喻体的这种“不相似”之所以需要撇除,正是以对两者相似性表示认同为前提的。其结构方式为:“A不像(不是)B”。例:
①鸿渐的心不是雨衣材料做的,给她的眼泪浸透了。(钱钟书《围城》)
②我不是火,不能给你光和热;
  同时,我也不是黑暗,不能把你的光辉衬托。
  我不是水,不能湿润你干裂的唇,
  我不是花,不能点缀你寂寞的生活。(何其芳《诗的自白》)
(五)博喻
博喻是一连串的喻体描绘同一个本体,或者用一连串相关的喻体描绘一连串相关的本体。其结构方式为:“A像B1,像B2,像B3……”或者:“A1像B1,A2像B2, A3像B3……”例:
①在这绝壁的边沿站着一个丈夫,一个不凡的男子,怪石一般的峥嵘,朝旭一般的美丽,劲瀑似的桀傲,松林似的忧郁。(徐志摩《拜伦》)
③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舒婷《致橡树》)
    二  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拟作人、把人拟作物或者把甲物拟作乙物来表现。比拟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叙述对象的属性,以抒发感情表示褒贬,并增加话语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比拟容易和比喻混淆,一般说来,比喻离不开用另外的事物(喻体,通常由名词或名词性结构担任)引发想象,而比拟作比时那另外的事物是不出现的,只是用与那另外事物相关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来引发想象。
比拟又分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直接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
    这辆车年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钱钟书《围城》)
    (二)拟物
    拟物就是直接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
    ①美国博士几个子儿一枚?我问他。(老舍《牺牲》)
    ②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持《哥德巴赫猜想》)

    三  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的基本作用是强化事物的特征,提高言语行为的经济性。运用借代,必须注意明确性原则,避免误解。
    借代和借喻都是借别的事物来代替本体,其区别是:(1)构成的基础不同: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喻体与本体有某方面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比如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具体和概括的关系等等,但不包括“相似”这种关系);(2)作用不同:借喻着重在“喻”,用喻体来打比方;借代着重在“代”,干脆用借体称代本体;(3)借喻可以改造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却不能。
借代常见的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借代,此外,还有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借代等等。
(一)部分与整体之间一类的借代
    其中又有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概括、名号代本体等等。例:
    ①征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
      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②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③即使那桃花有车轮般大,也只能在初上去的时候,暂时吃惊,决不会每天做一首“桃之夭夭”的。(鲁迅《华盖集续编》)
    ④洗了家伙,到自己屋中坐下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老舍《骆驼祥子》)
    (二)原因与结果一类的借代
    其中又有作者代作品、产地代产品、结果代本体等等。例:
    ①读点鲁迅。(报)
    ②他买了两瓶绍兴,乐滋滋地往回走。(报)
④好吧,咱们多勒勒裤腰带吧。(老舍《正红旗下》)
    四  夸张
    夸张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对某些事物的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加以夸大或缩小。
    夸张可以突出对象的特征,渲染主观的感受。运用夸张关键是要让人看到其“假定性”,知道是夸张,而不会误以为是事实。
    夸张有尽量往“大”里说的,有极力往“小”里说的,还有在时间上尽量提前的等等。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②只要他发的好心,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哩。(《红楼梦》)
    ③丹唇未启笑先闻。(《红楼梦》)
    五  双关
    双关是让一个词句同时关涉到两个方面。它主要是利用词句的多义、语音的相同(或相近)或语境的相似构成的。
    双关的话语语言比较含蓄,语义比较丰富。运用双关常常要利用语言的歧义,但又要注意双关与一般歧义的区别。
    (一)语义双关
    是利用词句固有的多义或临时的多义(如比喻性使用)构成的双关。例如:
    匪徒们走上了这几十里的大山脊,他没有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蹋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二)语音双关
    即谐音双关,是利用语音上的相同或相似建立的双关。例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三)语境双关
是利用语境条件,一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对象的双关。即平常所谓的“指桑骂槐”。例如:
    院子里,强英在喂猪。
    水莲和仁芳哼着歌子回到家里。
    强英白了她们一眼,挖一勺猪食骂一句:“死东西,哼呀哼的,看把你们自在的!”两头猪抢食吃,她用勺子敲黑猪,骂道:“再叫你这张狂嘴称霸道!”又用勺敲白猪,骂道:“再叫你大白脸耍心眼!”
    水莲皱皱眉头没吱声。仁芳……(辛显令《喜临门》)
    六  映衬
    映衬是把相关(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通常是两个,有时也可以是两个以上)放在一起说,相互衬托、相互对比。
    (一)反衬
    是主次分明的一种映衬,就是把相关或相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主次分明地放在一起,以次要的烘托主要的,让主要的更加鲜明突出。例如: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蝇。
    (二)对衬
    又叫对比、对照,是把相互对照、相互对立的事物在一起作对比的一种映衬。例如: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七  拈连
    拈连就是甲乙不同的两个事物连着说时,临时把用在甲事物的词语趁势拈来连用到乙事物上。
    拈连可以加强上下文的联系,同时还有“移花接木”之趣。例如:
    ①水调数声持酒听,午睡醒来愁未醒。(张先《天仙子》)
    ②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赵令畤《锦堂春》)
    八  仿拟
    仿拟就是对现成的固定词组、句子、篇章甚至语体临时性地加以仿照。
    仿拟可分为两类:
    (一)被仿出现的仿拟:
    ①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阿Q正传》)
    ②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声,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岂但读而已哉,据说还可以救国哩。(鲁迅《这个与那个》)
    (二)被仿不出现的仿拟:
    ① “鸡”不可失。(广告词)
    ②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陋官铭》,仿拟古典名篇《陋室铭》)
    九  对偶
    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者相似、字数相等的词组或句子连接一起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对偶分正对、反对和串对。
    (一)正对
    是两个意思相关的对称句子或词组构成的对偶。例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二)反对
    是两个意思彼此对立的对称句子或词组构成的对偶。例如: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②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三)串对
    又叫流水对,是由两个内容连贯或者有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称句子或词组构成的对偶。例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十  排比
    排比就是用并列的词组或句子在语形上组织得具有某种相似性(如结构相似、字数相等、话题的关键词语相同)。例如:
    天有情,天亦老,春有意,春须瘦。云无心,云也生愁。(乔孟符《扬州梦》杂剧第一折)
    十一  回环
    就是把两个字词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言语片断紧紧连在一起。回环可以给人以循环往复的意趣,还可以构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或相互对立的关系。如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十二  顶真
    顶真又叫“连珠”,就是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或者段落与段落之间,用前一单位末尾的词语或分句作为后一单位的开头来巧妙连接。例如: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
    十三  反复
    就是有意重复使用同一词句。
    (一)连续反复
    就是连续重复使用同一词句。例如:
    盐早追在后面大声说:“如何不吃饭呢?如何不吃饭就走呢?哪有这样的道理?”(韩少功《马桥词典》)
    (二)间隔反复
    就是有规律地间隔性重复同一词句。例如:
    这半年我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屠伯们逍遥复逍遥,用钢刀的,用软刀的,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应该去的地方”时,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鲁迅《而已集序》)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