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权威解析(六)(3)

免费考研网/2007-03-04

三、E.H.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与教育

配合儿童的认知(思维)发展实施知识教学

配合儿童的社会性(人格)发展实施社会规范教学

从S.Freud到E.H.Erikson

精神病人 正常健康人来源:考

儿童青少年(早期经验) 全程发展观

泛性论(本我) 自我是动力(社会性)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涵义

自我成长的需求—社会环境的要求—心理困难

发展的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危险、机会—正常危机(normative crisis)

发展危机具有年龄阶段性:人格发展的8阶段论,用两级对立的观念来表示不同时期的发展危机。

危机的化解,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发展危机就是发展转机

心理社会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1、信任—怀疑(0-1):学习信任来源:考

个体处于无助状态,一切需要的满足依赖成人。在需要满足的过程中,开始了人际关系。

如果需要得以满足——信任他人,产生安全感;

需要不满足或教育方法不当—怀疑(不信任)他人,面对新环境时焦虑不安
信任—怀疑:父母——其他人

2、自主—羞怯(1-3):成为自主者

个体面临的挑战时能否适时学会最低限度地照顾自己—对周围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大人帮助

如果过分限制儿童的活动(包办一切)或过分苛刻(稍有差错即实施惩罚)——见人羞怯,遇事没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内疚(3-6):发展主动性

个体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进入游戏的年龄。好说好问,好表现,好模仿

如果儿童的问题有人耐心听取和回答,模仿成人能得到认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产生责任感;

如果对儿童的问题不耐烦,自发的活动被成人过多制止—畏惧退缩,压抑、被动而内疚

4、勤奋—自卑(6-12):变得勤奋来源:考

个体从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知识,开始进入竞争的情境(关注学业)——成功和失败的压力

如果个体成功感多于失败感—勤奋进取,敢于面对挑战,继续追求成功

如果失败多于成功,甚至只有失败—自卑自贬,不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5、自我整合—角色混乱(12-18):获得同一性

个体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形成自我同性(identity formation)

生理成熟—社会禁忌;学校学习—社会生活;父母作主—自己决定

自我整合(定向型整合)—同一性拒斥(早闭性整合)—同一性迷乱(迷乱性整合)—同一性延迟(未定型整合)

6、友爱亲密—孤僻疏离(18-30):承担社会义务来源:考

个体从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组建家庭

乐于与人交往,建立友谊,分享苦乐,而不失去自己——孤独,不为他人需要

7、精力充沛—颓废迟滞(30-60):显示生命意义

8、完美无缺—悲观失望(60- ):达到完善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