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5-11-24

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
  “年年岁岁新气象岁岁年年步步高”
  同志们:
  经四面山管理委员会党委、四面山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我们在今天召开这次“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报告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背景、剖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意义、标准、原则、措施,以及如何建设四面山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下面我讲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回顾与展望
  (一)综合国力节节攀升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从年的亿元到年的万亿元以上。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二是人均从元到元。生活水平由过去的“温饱型”、目前的“小康型”向“富裕型、享受型”跨越。
  三是经济体制改革从破除计划经济到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的保障。
  四是对外贸易从外贸“小国”到外贸“大国”再到外贸“强国”。中国正在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五是财政从“大同一”体制到“公共财政”体制。
  六是城镇人口从不足到超过%。中国城镇化将带动社会跨越式发展。
  七是区域经济发展从优先发展东部到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将书写中国新的“经济版图”。
  八是工业化进入重化工阶段。新型工业化将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九是发展从过分注重经济增长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是“科教兴国”,消除文盲,普及高中教育,打造一个“学习型社会”。
  (二)人民生活步步高升
  一是收入从“万元户”到人均万元。
  二是住从满足生存需要到追求舒适享受。
  三是行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
  四是恩格尔系数从贫困“降”到富裕。
  五是穿从“街上流行红裙子”到没有尽头的“时装潮”。
  六是食从“填饱肚子”到“食不厌精”。
  七是通信从“邮信”到“电子时代”。
  八是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
  九是就业从“拉郎配”到“行行出状元”。
  十是文化从“听评书”到“休闲成时尚”。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目标,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也是当前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思路、总要求、总抓手。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必将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加快四面山景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引领景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境界,促进景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和景区社会的大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报告总结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但是,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村镇规划建设零乱无序,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村镇脏乱差现象严重。同时,中国农民有“三盼”和“三怕”。“三盼”,就是盼收入增加、盼环境改善、盼民主管理;“三怕”,就是怕乱摊派、怕搞强迫、怕瞎折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句口号,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真正从解决这“三盼”和“三怕”问题切入,把握好全局性问题,逐步实现农村的大变革。
  四面山景区内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需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四面山的整体规划得到了认真的执行,但乱建的行为还时有发生。景区村民住房的建设也还不够协调。农民素质有待于大幅度提高,人均纯收入与江津全市人均收入有较大差距,景区内有不少村民还处于贫困状态,贫富差距很大。(在去年12月份的送温暖活动中,我亲眼目睹了一家6口人中就有4个残疾人,生活之艰难让人“惨不忍睹”。)为了适应新形势,在景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创新思路,更新观念,加快景区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中央现在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及时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抓到了点子上的。这对于解决景区“三农问题”,加快实现“把四面山打造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对于进一步把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景区最为亮丽的风景线,提出了最为响亮的主题。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很广: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规划建设新村镇、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农村新风貌。实现农村工业园区化、农村产业化、农田标准化、农民知识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特色村镇、培育中心村镇、减少贫困及自然村。狠抓规划龙头、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以及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村民自治。最根本的一条是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
  四面山自开发以来,旅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毛头小弟到“支柱产业”,景区内的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发展,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四面山构建和谐景区奠定了较好和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还远远不能满足景区名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景区人民的年均收入仅仅只有多元,离全市年人均收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长期坚持旅游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景区农民的收入。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我们实行的是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推进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政策,为此农民做出了巨大奉献。这在一定历史阶段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有关农村的两个尖锐问题无可回避:一是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二是农村的现代化若不能同步有效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成长将因此遇到阻滞。现在,这两个问题越来越迫切,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上先后进行过两次重大调整。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次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属于第三次重大调整,其实质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做出这样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施政品格。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大大增加,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元,城镇化水平已达到,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上升到左右,国家公共财力越来越雄厚,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已经有必要而且开始有能力转而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取向。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阶段性和现代化进程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农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是关于“三农”理论的重大创新。历史上,我们为解决“三农”问题陆续出台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基本上属松绑和减负范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差距、工农差别不是在缩小,而是在继续拉大。其症结仍在于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没有得到根本调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打破,农村难以得到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辐射带动。一些关系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农村发展的规划问题、机制问题、途径问题、组织保障问题,以及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职能转变问题,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去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党群干群之间,也积累了不少错综复杂的矛盾,成为党长期执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隐患。
  近年来,随着四面山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旅游利益主体多样化的趋势。一是产生了景区最大的旅游业主——新华集团。二是产生了部分旅游大户(如山林山庄等)。三是产生了人数最多的一般旅游从业者。四是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非旅游从业者(如林海村原七八队的村民,他们几乎没有在旅游发展中分得一杯“粥”)。富的年收入达十万元、甚至是几十万元,穷的年收入不足千元。他们之间的收入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这必然会带来种种冲突和不和谐。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把握了新时期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到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农村的结合点。这一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闯出新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谐稳定,使农村不再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包袱,而是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对于四面山来说,就要努力培植出更多的种养殖大户、农家乐大户。在林海村、洪洞村、头道村就要紧紧抓住旅游来做文章,发旅游的财,找旅游的钱,成为旅游接待中心;燕子村就要紧紧抓住“农业围绕旅游调整”的思路,建立猕猴桃基地、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成为旅游后勤基地。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报告总结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常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景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而这些方面,景区内各个村都是比较薄弱的。辍学失学时有发生,农村医疗纵比有进步,横比有差距。新的计生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常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则
  (一)工业反补农业。在确保工业发展的同时,妥善处理工业用地和村庄建设、农民建房用地的矛盾,地方政府应克服财政困难的矛盾,千方百计通过各种筹资渠道和形式来筹措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和建设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实行工业反补农业,形成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四面山景区以旅游为主。年初,市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两地一中心”的宏伟目标,把建设“以四面山为龙头的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作为建设“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要内容,把“旅游兴市”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标志着景区旅游业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工作虽然艰难,但只要政策指导到位、激励有效,一定能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农民的积极性,顺利推动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管理。新农村建设一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来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开展;二是应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验收机制,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强化管理。
  (四)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规划起点可高一些,要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要求住宅设计户型适宜、结构合理、立面完美。而要做到这一切,除了要求村级经济实力雄厚农民富裕作为实施基础外,作为政府,还需要通过政策的推动落实一定的启动资金,财政应安排适当补助资金,以帮助、吸引农民进新农村建房,保障新农村建设逐步推开。
  (五)从实际出发。一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千万不可学我们在书本上看到过的“大跃进”的搞法。
  二是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乡镇制宜,因村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五是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对我们而言,就要严格按照四面山景区的整体规划,建设有四面山特色的景区新农村。如正在运作当中的红石镇。
  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
  (一)科学规划。政府部门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应高起点规划建设,条件差一些的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要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经济实用。千万不能乱建乱搭,影响景区形象。
  (二)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规划建设部门要抓好村镇规划建设,及时做好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提供尽量多的村镇规划、房屋设计图纸供各地参考,并负责对从事规划工作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部门应抓好村镇公路勘察设计,协助搞好中心村主干道的规划设计;卫生、城建、农业部门应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所和沼气池建设;供电、电信、广播电视部门要协调配合,做好中心村及自然村落的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工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
  (三)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有的地方已开展的“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四)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民众的参与。要通过深入宣传、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引导和动员广大民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同时还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五)加强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当地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颁布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划办事。当地政府应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督促。
  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农民为主体
  五中全会要求,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其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新农村建设,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转变观念、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优秀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共享现代文明的成果。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
  (一)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让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多年来农村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办法。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农民的主体作用并不排斥政府的管理职能,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引导和激励。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构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不断完善激励政策,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务求实效。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公共财力仍很有限。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科学规划,确立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要选准切入点,注重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而目前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供养难、增收难、阵地难、照明难、生活难、上学难、学习难等难题。让农民从看得见的实惠中受到触动,自觉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村镇建设的倾向,始终做到“三个符合”,即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的愿望,不搞强迫命令,(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同时,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即急与缓的关系,既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又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远与近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点与面的关系,鼓励基础好的村落先行一步,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惟有如此,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在四面山的四个村中,林海村要率先行动、作出示范,头道村和洪洞村要紧追不放,燕子村也不能按兵不动。
  (三)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适应农民需要的新农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坚持以农民为本,从各地农村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农村有农村的特点,村庄建设要注意和城市建设相区别,体现农村的特色,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坚持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做到人与自然和谐,既展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又彰显农村的历史文化底蕴,适应农民生产生活要求。这和我们过去提的生命山、生态山、文明山、文化山是一脉相承的。要坚持因乡镇、因村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做到百花齐放,不搞一刀切。村庄改造宜“一村一策”,采取整治空心村、村庄整修、整体拆旧建新、建设农民社区新村和自然生态农庄等不同的模式,引导农民在规划区修建各具特色的住宅,形成不同风格的村落,决不能搞成千村一面。
  (四)以农民为主体,必须落实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虽是广大农民,但仅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既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财政投一点、包扶单位助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改变过去撒胡椒面的做法,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各类支农资金。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活动,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浓厚氛围。
  (五)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培育新农民,抓住发展农民教育的关键环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进入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享受建设成果的也应是农民,因此,培育新农民应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发展农民教育必须抓住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要努力解决好农民教育的投入问题、农民教育的体系建设问题、农民教育的监督检查问题、农民教育的激励机制问题。推进农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除了政府支持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的努力外要唤醒全社会重视农民教育的意识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农民教育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对农民教育工作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
  建设新农村就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说到这里,我想多说几句。我们的村社干部,有时干了很多实事,可就是不善于总结,精于提高,长于提炼。这是不行的。我们不但要长于“埋头拉车”,还要长于“抬头看路”。那次在洪洞村检查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你们是一村的带头人,尚且如此,村民的素质就可想而知。我认为这个问题有点让人“触目惊心”。
  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党在十六大以来先后提出“统筹城乡”、“两个取向”、“建设新农村”,三者之间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战略思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是战略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战略具体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也包括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既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明确这些十分丰富的内容,同时要抓住农村全部工作的“龙头”和“主线”。抓住了这个“龙头”,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抓住了这个“主线”,就抓住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全局。
  (一)发展是根本。农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的战略性转型。
  一是要实现农业产业技术基础转型,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耕作技术,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标准化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注重提高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产出率。按照“农业围绕旅游调整”的思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抓住“一个菜、一个桃、一只蛙”做农业文章。
  二是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有内在动力的生产者自主行为,适应需求层次的提升和需求的多样化,进行农业产业的供给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要实现农业产业组织转型,加快农业工业化、产业化步伐,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形成专业性的产业组织,发挥分工优势,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形成规模效益。同时,要通过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等多种渠道努力减少富余农民,搞好政策扶持,坚持双层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二)政府是主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新任务、开创性工作和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投资建设体制,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
  (三)农民是主体。能否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变管理为服务,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真正发挥农民群众在筹集建设管理资金、选择建设项目、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切忌违背农民意愿,越俎代庖、“一相情愿”搞新农村建设,更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党政官员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尽可能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让农民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处和实惠,从而让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既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又致力于培育造就讲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给农民一个平等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四)规划是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众收入逐步增长,农村拆旧房、盖新房的现象到处可见。但是,由于村镇规划滞后,使得“有新房无新貌”、“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非常突出。这既浪费了农民群众大量的财富和资源,又打乱了农村社区的秩序和环境。因此,必须搞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抓好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规划应该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绝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四面山景区的整体规划中就为新农村的建设描绘了蓝图。
  (五)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农村体制机制创新。要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同时要探索以改革办法和政策扶持解除农村债务链。当前,要重点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加大农民权益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制,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今年月,在去年成立四面山风管委和四面山森管局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体制,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四面山管理委员会,同时,结合全市的“精镇强村”工程,选派了机关干部到村上任职,到派出所任职,对社进行了新的调整。这些都为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必须落实到操作层面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既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村镇面貌是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但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乃至整个村镇建设。五中全会指出,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县乡政府应当切实担负起责任,以建制镇和自然村为单位,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并抓好规划落实,使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二)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因此,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根源之一。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适龄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四)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以创建文明村镇为主导,塑造新风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整治陈规陋习,移风易俗,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创建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在实践中,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基层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有意识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使农村基层具备较强的经济能力,这对增强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体制改革。只有通过全面综合配套的改革,逐步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才能真正形成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在新形势下,县乡政府应把新农村建设明确为自己的主要职责,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重构农村金融保险、科技推广、农机服务、信息物流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
  “年年岁岁新气象,岁岁年年步步高”。同志们,中央的重大决策,更加明晰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当前,举国上下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要想让活动深入人心、构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经常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一定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早日实现“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建设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关话题/先进性教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方案
    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方案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工作方案秭归县文化旅游局党委为扎实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认真整改、总结提高”的工作,根据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全县第一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现就第三阶段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整改提高阶段是在学习培训、分析评议两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解决党员、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落实、见实效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能不能在解决党员、党组织和领导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是衡量先进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团委书记)
    党员先进性教育个人整改方案(团委书记)根据《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安排意见》,在分析评议阶段,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通过自己找,组织帮,同志提、群众评的方式,查找出了我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和纪律方面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为了防微杜渐,改正缺点,特制定如下整改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保持先进性,增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从思想深入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自我的思想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达到提高素质,锤炼党性、服务群众,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阶段措施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阶段措施整改提高阶段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检验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阶段,是解决问题,纠正不足,树立形象,扩大效果,体现先进的重要阶段。因此特制定措施如下:一、领导重视,以身作则  主要领导亲自抓,充分认识整改阶段的重要意义,落实整改责任,领导监督,群众监督。整改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层层抓落实,领导身体力行,支委成员带头整改。二、明确重点,突出实效  针对分析评议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存在的不足,能够立即改的,限时改正;不能立即改的,制定方案和措施,集中时间、力量抓紧改;需要长期努力才能改正,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尽快改。属于党员个人问题的,主要领导负责把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三阶段整改实施方案(范文)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三阶段整改实施方案(范文)根据《XX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工作计划》精神,结合学院学生党员期末复习迎考的实际,制定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的工作计划如下:一、基本要求1、高度重视,务求实效。各党支部及全体党员,都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并积极参与这一阶段的工作。坚持六个贯穿始终和四个努力探索,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献计献策,扎实推进学院和学校的改革和发展。2、立足本职,边整边改边提高。党员要依据党性分析的自我剖析和支部的评议意见,根据管理岗位党员、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制定个人整改计划,切实有效地开展整改行动,切实提高党性修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总结
    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总结我省X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自*月*日转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针对该阶段环节多、政策性强、组织难度大的实际,省委及X市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了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目前该阶段的工作任务已经完成,从7月23日省委在X市召开转段动员会开始,工作转入“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同时,X市工商银行系统工作从5月21日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发展健康。主要情况:一、主要做法(一)立足一个“细”字,在加强组织领导上下功夫。为了开展好“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的各项工作,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一是加强领导。省委书记XX、省委常务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小结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小结内容显示中图书馆直属党总支在保先活动第二阶段工作中,着重抓住三个环节,即动员培训环节、思想准备环节、民主评议环节,从七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这七个方面也是我们在第二阶段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现总结汇报如下。一、动员及时培训到位  学校第六次院级党委书记会议后的次日(5月2日)中午,图书馆直属党总支书记高跃新同志随即主持召开了全体总支委员、支部书记会议,传达学校第六次院级党委书记会议精神,部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工作。总支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对照学校会议精神逐条进行了研究讨论。  根据校教育活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总结
    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第三阶段总结为了切实抓好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的工作,根据镇党委《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我校支部结合实际,基本完成了第三阶段的“学教工作任务,现作简单小结。本阶段,我校支部重点抓好组织转段动员、制订整改方案、表彰先进典型、建立规章制度、处置不合格党员和总结考核验收等六个环节,具体工作安排如下:1、认真做好组织转段动员。我校支部召开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和转段动员会议,总结了“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工作情况,对“抓好整改、巩固提高”阶段工作进行部署。同时,对第二阶段民主评议的结果和支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党委书记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党委书记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而中国共产党是由千千万万个党员组成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党员去执行,党的主张要靠这千千万万个党员去实施,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着党的整体素质,每一个党员的言行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党能不能保持先进性、有无吸引力、凝聚力、能不能稳固执政地位,就看能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也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2003年有关部门对某地进行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40.07%的人认为党员理想信念弱化,25.4%的人认为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13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总结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第二阶段总结自*月上旬我校转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一个多月来,在校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党总支、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围绕抓好征求意见、党性分析、民主评议、党员定格等重点环节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任务。这个期间,我校参加了中央和省蹲点组召开的座谈会,接受了市委检查组的检查,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校编发的学习简报,被教育系统转发5期、市里转发2期。这个阶段工作的特点是,各级组织工作认真,党员和群众态度真诚,工作成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再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进入党性分析、民主评议阶段后,我校紧紧抓住提高党员思想认识这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
  • 开发区第二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开发区第二批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组织部2005年7月14日15时09分12秒     在哈尔滨开发区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郭 树 范                (2005年7月14日)同志们:  今天这个会议是开发区党工委决定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是开发区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动员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部署在入区企业中开展先进性教育工作。下面,我代表党工委,就开展好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增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