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政治试卷解析(理科):单选题

新浪考试 /2008-05-06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卷及解析(理科)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5分)

  1. 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 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 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 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 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答案】A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人类世界的概念。

  【选项辨析】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即是人类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人类世界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两层基本关系,离开自然界无所谓人类世界,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人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实践活动,生成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人类世界。故A项是正确答案。B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C项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D项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关系的总和,这三项都只概括了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的一个方面,所以不完整。

  【相关知识点链接】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从时间上看,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从空间上看,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所谓人化自然,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打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人们并不是在自在世界之外创造人类世界,而是在自在世界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建造人类世界。人的实践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乃至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但它不可能消除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相反,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化自然、人类社会、人类世界之中,并构成了人类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2)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生产实践不仅使天然自然发生形态的改变,而且把人的目的性因素注入其中,从而改变物质的自在存在形式,使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转化为体现人的目的、满足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人化”的过程。人们在从事生产实践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形成、改造和创造着自己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因此,自然的“人化”过程同时就是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及其统一,构成了人类世界。

  【提示与点拨】此题考生关键要弄清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联系和区别,该知识点是考纲当中的一个难点内容。

  2. 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答案】B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选项辨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才能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属于认识的范畴,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考生首先要明白,哲学家和搬迁夫之间的差异是先天心理素质的差别,鸿沟是指人的才能的差别,分工则指后天的实践差别。所以马克思在此处要表达的意思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先天差异,但决定其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后天的实践,即“分工”。A项和D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程度说法片面,应该为后天的实践。所以此题的答案为B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再次,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最后,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提示与点拨】做此题要注意紧密结合原文。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历年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考生还要注意其对辨析和材料题形式的题型。

  3.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 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

  【答案】C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选项辨析】本题自于江泽民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是江泽民的一个重要论断。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除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实体性要素外,还有科学技术这样的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故C项为正确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1)生产力不仅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还是呈现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它包括先进的、一般的和落后的生产力,其中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大系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的这一新论断是对马克思、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提示与点拨】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实体性要素,很容易就能排除在外。当年国家主要领导人讲话的新观点和新提法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考生应注意掌握。

  4.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答案】C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原理。

  【选项辨析】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问题之一是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分工的发展,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是由许多劳动者的分工合作完成的。二是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价值与财富联系在一起,当今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此,我们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要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一些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提示与点拨】考生要求考生牢记考纲规定的重要的知识点。此知识点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5.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 价格标准 B. 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 货币价值

  【答案】A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货币价格标准问题。

  【选项辨析】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需要计量。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份。这种计量单位及其等份,叫做价格标准。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选项B为属于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选项C相对的是现实的货币,选项D指的是货币自身的价值,即凝结在特殊商品货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不是正确选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价格与价值一致的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决定于商品价值和金属货币价值两个因素。在货币价值一定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商品价值变化成正比;在商品价值量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与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在现实生活中,商品价格与价值常常发生背离,比如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会高于或低于价值。有的甚至严重背离,价格不是作为价值的表现,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比如未开垦的土地可以出卖,有价格。

  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自身的量需要计量。为此在技术上就需要规定一种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对每个计量单位,还要分成若干等份。这种计量单位及其等份,叫做价格标准。如我国人民币价格标准中,基本单位是元,1元等分为10角,1角等分为10分。

  价格标准与价值尺度不同。首先,价值尺度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一个独立职能,而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出来的技术性规定。其次,作为价值尺度,它代表一定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价格标准是货币的计量单位,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再次,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最后,作为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中适应交换的需要自发地产生的;而作为价格标准,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提示与点拨】此题比较简单,属于送分的题型,考生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掌握。

  6.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A. 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 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 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 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答案】B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选项辨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繁荣)四个阶段。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的作用,近几十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像以前那么明显,经济危机间隔时间也呈现不规则状态。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与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联系在一起,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B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危机期间,商品大量积压或被人为毁弃,大批工厂减产、停工或倒闭,生产急剧下降,工人大批失业,金融企业倒闭,信用关系崩溃,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它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紧密联系,一般说一个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繁荣)四个阶段。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的作用,近几十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像以前那么明显,经济危机间隔时间也呈现不规则状态。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与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联系在一起,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提示与点拨】本题中考生关键要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此题重在考查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

  7. 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 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 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 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C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毛泽东的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内容。

  【选项辨析】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几个选项都是国情的一部分。

  【相关知识点链接】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是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正确制定革命路线和方针的基础。“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列宁对中国社会的预见和论述,在对近代中国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认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矛盾,又有外部的矛盾;既有对立阶级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就有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是近代中国的基本任务。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近百年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提示与点拨】本题比较简单,考查的是对毛泽东著作中提到的主要观点的确认。

  8. 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

  A. 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

  B. 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思想

  C. 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B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重要思想。

  【选项辨析】1930年5月,毛泽东针对党和红军内部存在的教条的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实践上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所以此题答案为B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土地革命前中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等重要著作。1930年初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确立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认识依据;而具有中国革命特点的基本模式即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以及相关思想、政策的提出,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标志。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调查研究就是获得真实全面情况的基础性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研究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一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提示与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毛泽东重要代表作观点的正确记忆,考生对其他著作中的重要观点也要清洗的记忆和区分。

  9. 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 统筹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答案】D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选项辨析】中国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彩电过程中,对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即分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股东股息红利四部分,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公私合营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所有。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D项。B、C两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的原则。

  【相关知识点链接】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最终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的,列宁曾经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列宁曾经采用过。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国家资本主义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使它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要形式,也是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来训练干部,改造资产阶级分子的主要环节。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了低级形式(也称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它又分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两个阶段,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合作。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实行“四马分肥”,即分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股东股息红利四部分,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公私合营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所有。

  【提示与点拨】考生在做此题时要注意是“政策”而不是方针和原则。此外,还要注意对此知识点有关的辨析和论述的考查形式。

  1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答案】C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中共八大关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论述。

  【选项辨析】1956年9月,中共八大指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选项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重要任务,但不是中心任务。

  【相关知识点链接】1956年9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也就是说,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分析是符合当时实际的,对当时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情的判断、对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分析基本是正确的。这是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做出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提示与点拨】中共八大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其通过的内容和意义要着重掌握,此外,考生还要注意对此知识点其他题型的考查。

  11.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 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B. 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C.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 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答案】C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选项辨析】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面临着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要实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般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面:一是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经济增长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提高统一起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提示与点拨】考生要分清经济体制转变与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这两年考查的重点。

  12. 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 实现两岸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发展两岸经贸关系 D. 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

  【答案】B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一国两制。

  【选项辨析】“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其他选项都是实现“一国两制”所采取的具体政策与措施。

  【相关知识点链接】“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同时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是从来没有讲过的。

  按照“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允许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有两个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部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不允许另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权组织形式长期存在的认识。但是,“一国两制”依据的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这个基本方针是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提出来的。

  【提示与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考纲基本知识点的确认。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答案】A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源配置方式的范畴和分类。

  【选项辨析】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由此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表现在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所以B、C、D项都不正确,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实践的深入发展,使我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新的理论认识。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精辟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由此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提示与点拨】此题在1997年文科第6题也涉及到,考生可对比进行分析。

  14.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A. 人民当家作主 B. 人民民主专政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答案】A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选项辨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所以答案是A项。B项说的是国家的性质。C项说的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D项说的是人民的民主权利。

  【相关知识点链接】(1)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表明国家本质的概念。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它是我国的国体。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也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第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也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也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它成为全国政权以后,就开始担负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完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它又承担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样的政权实质上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党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实际,在总结民主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也是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因为它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它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具有真实而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其他劳动者、爱国者以及各民族、华侨、各种职业的优秀人物和代表人物。他们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提示与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政体,国体,民主政治的本质的理解。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考生应当牢记的基本知识点。

  15. 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

  A.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 加强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C.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 健全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答案】C ★★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

  【选项辨析】本题与毛泽东思想里面的作风建设有关。200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十五届六中全会,会上作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

  【相关知识点链接】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提示与点拨】此题考查的党的文献,考生在掌握好教材的基础上要多记忆党的一些重要文献。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