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马原哲学分析题"7 步走"的答题模板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部分)解题技巧

一、34题是用哲学原理分析小故事,哲学原理往往有限定 (限定有五种情况)

1.三问或两问有共同限定(大标题限定):作答时要求考生三问或两问都严格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

2.三问或两问每一问都有限定(分别限定):作答时要求考生每一个问题都严格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

3.三问或两问只有一问有限定:回答限定问题时,要求考生严格根据题目限定的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回答没有限定的问题时,建议考生先根据有限定的问题的限定范围找出相应的哲学原理。若考生实在找不出,可以从其他范围思考。

4.四个范围某个领域有限定:考生务必注意唯物论的哲学原理有物质观、意识观、实践观之分;辩证法的哲学原理有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对基本范畴之别;认识论的哲学原理包括认识论、真理观、辩证思维方法;唯物史观的哲学原理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发展动力、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以,考生做分析题时请注意四个范围内某个小领域有限定,否则按照四个范围作答不给分。请考生参考2009年34题(第一问,指出故事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命题人出题是进一步限定,考生只有回答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原理才能得分。

5.用某个原理或者某个原理内容的一部分去限定:如果用某个原理去限定,比如: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此类原理是完整的哲学原理,考生作答时只须写出哲学原理的内容,然后结合材料用哲学原理分析即可。如果用某个原理内容的一部分去限定,考生只须写出此限定的哲学专有名词的定义,然后结合材料用哲学原理分析即可。

特别注意: 34题小故事如无限定,考生只需写出正确的哲学原理,即可得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原理总结

(一)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不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3.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坏,实际上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二)辩证法

1.矛盾的原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3)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对事物的变化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5)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复杂的矛盾系统中,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服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辩证否定观的原理。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自然和社会的改造。

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两者互为因果。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2)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3)现实和可能:现实和可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4)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内容与形式: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抛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三)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两种效果:第一,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可使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遭到失败。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次,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往往感性之中有理性;世界上也没有纯粹的理性认识,往往理性之中有感性。

3.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由于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5.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7.真理的具体性原理。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任何指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8.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所谓真理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追求和服从真理。所谓价值原则是指人类必须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

9.价值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原理。

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四)唯物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最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归根到底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当它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原理。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但是,如同其他社会规律一样,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顺应程度。

5.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最后,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及作用,又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6.个人、普通人物和历史人物。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是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而是要具体地分析个人及其作用的性质、大小以及个人与群众的关系,以使每一个创造自己历史的个人,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

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任何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2.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即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

1.矛盾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要求我们应当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观点,因此,坚持矛盾的普遍存在是坚持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主、次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2.世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第二,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第三,要求我们应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

3.世界(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在实践活动中坚持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第二,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第三,由于世界是一个过程,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要留恋旧事物,要满腔热情地扶植新事物。

4.质量互变规律中的方法论意义。

(1)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既要看到量变又要看到质变,注意特殊量变引起的质变。

(2)度的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掌握“适度”的原则,不能随意超出事物所允许的范围,防止“过”或“不及”。

5.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方法论意义。

(1)辩证的否定观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2)否定之否定规律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一原理对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在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2.实践和认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理论创新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特别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是认识论中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看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或总体部署,必须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即从我国现在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再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也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特别注意:万能方法论意义

先概括材料故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指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对待任何理论首先要做到理论符合实际,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同时做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能成功。

注:考生在作答时,如果34题最后一问实在不会,可以根据题目限定写出下列内容。

【唯物论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正确认识和切实遵循……原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等)的关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知难而进,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有效实现事物矛盾的相互转化,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主要矛盾,抓关键,抓主流,找准重点,把握切入点,使……朝着有利于……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以外的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开放性和整体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联系,从偶然中发现必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将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统筹兼顾,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把握联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认识论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尤其是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过程充满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和实践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有效实现矛盾的相互转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唯物史观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四、34题具体解题步骤

(一)哲学分析题“7 步走”的答题模板

1.先写……认为……。

①唯物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②辩证法——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

③认识论——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④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2.写出材料反映的第一个原理,并写出原理的内容和方法论意义。

3.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4.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5.再写一个原理,并重复3、4 操作。

6.此外,多写几个原理但不必解释。

7.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二)命题人有6种命题思路,我有6种解题技巧

1.体现何种哲学原理?反映何种哲学原理?

回答四个哲学原理。具体步骤:先写“……主义认为”,再写出材料中故事所体现的第一个原理并概括材料,指出材料中的故事是如何违背哲学原理、如何体现哲学原理,并反对错误观点。然后写出材料中故事所体现的第二个原理并重复上述操作。此外,再写两个原理,只写名字。最后别忘记下结论。(注:若此问5、6分,原理1、2的内容要写出。若此问3、4分,原理1、2的内容不必写出。)

2.为什么,如何理解:也是回答四个哲学原理,解题步骤同上。

3.用……来分析……,用……来说明……,……体现……:按照“7步走”的第1、2、3、4、7步写出答案。

4.该如何对待处理,或有何意义: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故事体现的哲学原理所对应的方法论意义,并写出方法论的内容,最后下结论。

5.启示:实质上也是回答方法论意义。

①是什么?——回答方法论意义的名称与内容。②为什么?——……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③怎么办?——先概括材料,再指出材料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应该像材料中主人公那样进行实践活动,我们就一定会成功(材料中主人公是正确的)。

若材料中主人公是错误的,应该克服材料中主人公那样的错误,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6.举例子 :所举实例一定要和本年度时事热点相结合。

相关话题/历史 材料 社会 物质 基础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天气渐冷,2018年考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各位考生也已经步入了考研政治复习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位考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按部就班地复习各科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陈洁老师为大家梳理一下马原部分的分析题必背考点,帮助大家积累马原材料分析题的知识素材。分析近些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马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9考研政治基础复习必备三大资料
    ▲必备之一:教材考研资料浩如烟海,政治尤其多。像这种主观性非常强的文科科目,每一本参考书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一位名师所推荐的复习方法都不同,当你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时候,有一个选择始终不会出错:啃教材。考研政治共四本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考研政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考研的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开幕时,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指出我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是对当前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理论化的认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考研政治考点必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
    天气渐冷,2018年考研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各位考生也已经步入了考研政治复习的冲刺阶段,在这个阶段,各位考生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按部就班地复习各科重要知识点。为了方便大家复习,陈洁老师为大家梳理一下马原部分的分析题必背考点,帮助大家积累马原材料分析题的知识素材。分析近些年的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马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考研政治决胜法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开幕时,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指出我们当前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是对当前一段时期内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理论化的认识,孙辉老师告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北京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北京城市学院2018年拟招生专业介绍——社会工作(MSW)
    2018年拟招生专业介绍社会工作(MSW) 代码:0352001.培养目标及方向北京城市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旨在培养熟悉我国社会政策,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武汉大学2018年社会学系非全日制专硕学费政策
    据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消息,武汉大学2018年社会学系非全日制专硕学费政策已经发布,详情如下:初步确定2.9万元/年,按照学制2年计算,共计5.8万元/人。最终以省物价部门核准的学费标准为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年吉林大学造型基础(501)和专业技法(502)考试时间的通知
    考试科目名称(代码):造型基础(素描、色彩)(501),专业技法(502)考试时间:2017年12月25日8:30考试地点:吉林大学中心校区(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经信教学楼C区三楼。咨询电话:0431-85166371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报考艺术学院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考试须知
    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考"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课考试须知一、考试基本要求报考西安理工大学"设计学"、"工业设计工程"选考《501创意设计(产品设计)》、《502创意设计(环艺设计)》、《503创意设计(视觉传达)》、《504创意设计(影像艺术)》、《505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年报考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确认工作日前结束,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数据显示,报考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达10494人,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我校继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稳定生源数量、调整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为目标,制定了加大奖助学金资助力度、优秀生源储备计划等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根据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进程安排,截止10月31日网上报名结束,报考陕西科技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共计1592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特别是本校毕业生报考人数为677人,其中本校应届本科生578人,相比2017年分别增长25.35%和35.09%,报考人数和生源质量明显提升。为进一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部分报考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硕士生所需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说明
    部分报考重庆邮电大学2018年硕士生所需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说明按照教育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7〕9号)文件要求,对于网上报名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或其他需要提供符合报考条件相关证明的考生,请按照如下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否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2018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考研分数线预测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18年考研复试分数线暂未公布,根据最新相关新闻了解到2018年考研分数线预计在3月初公布。 考生可参考历年考研国家线、34所自划线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从2015年开始按照招生单位所处省份,将全国分为一区、二区,分别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线。 一区包括北京、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