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考前核心预测九: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

文都教育 /2009-12-26

  ——材料来源:2008年10月6日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材料2

  邓小平于1985年9月23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

  如何才能完成好这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1986年9月2日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文中指出:“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又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

  ——材料来源:2004年8月21日 新华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简述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①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②从深度上看,我国的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作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③从广度上看,改革要触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改革一个陈旧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④从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讲,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其宏伟和艰巨不亚于建立一个新中国。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关系,需要正确处理。

  ①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②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将加快经济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从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来看:只有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求得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件,国家一乱则一事无成。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