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考前核心预测五:实践观

文都教育 /2009-12-26

 核心预测之五:实践观

  相关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2.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实践的物质性。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构成实践活动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客体)和实践的手段(工具等),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所以,实践是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感性物质活动。

  (2)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

  (3)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是指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总是社会的人,即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历史性是指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都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此外,实践还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意识直接物化为客观实在。

  3.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包括人文活动)等。其中,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4.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和根本地位。实践构成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是不同于动物的特殊运动形式。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人类通过改造自然的实践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社会。

  5.自然界(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是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不同形态。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永恒主题。当今世界出现的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全球危机问题,并不单纯是自然系统内平衡关系的严重破缺,实际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科学的实践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因为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通过劳动实践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6.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