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北文考研 /2009-09-26

  复习提示:本章是重点章,考核的知识点多。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大部署。重点掌握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是:

  第一,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面临“矛盾凸现期”。综合起来看,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创造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第三,是巩固党的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第四,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2007年,单选)《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2009年,多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六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包括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1.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2.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同时,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实现国家利益。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到2020年,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了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