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政治: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3)

海文教育 /2014-01-12

  区分的意义: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5.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办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除了延长劳动时间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提高劳动强度,是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这与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区别。

  (2)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6.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参加产品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四、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的含义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2.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全部用于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它不仅生产商品,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因此,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将获得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在这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3.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显然,这些因素都是加强和扩大对工人剥削的因素。

  5.资本积累的结果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则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6.资本有机构成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7.相对过剩人口

  资本家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8.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五、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循环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2)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同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二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2.资本周转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循环,就叫资本的周转。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越多。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要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获得更多剩余价值,就要缩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3.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相关话题/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