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研笔记(含考试大纲)(15)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9


4)提高语文教师素质。
4.语文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学生接受知识、训练能力、开阔眼界的主要凭借,也是语文教师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5.教育调查报告: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自然状态下的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或测验等方式对有关教育事实材料做客观的搜集、记载、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科学认识并提出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6.教育实验: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是研究者有目的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来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十章  语文教师的心理
1.教师角色期待:指社会对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给予的期待。教师角色意识:指教师对所扮演角色相应的一套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角色行为:指教师这一角色在社会期待及个人意识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表现。
2.语文教师的角色(11---3、12---3语文教师是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教学的组织者。
①教师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从而使教学组织行为更加富有成效;
②    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给予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帮助与支持;
③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自觉控制与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习惯;
④教师应该树立自信。
2)语文学习的引导者。
①教学原则上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个性;
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人文关怀,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在教学手段上,要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3)语文学科的引导者。
①语文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力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②语文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冷静思考,辩证分析,从客观出发,把握语文教育规律。
4)人际关系的协调者。
①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独立的个体,将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
②在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运用其社会权威,合理约束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5)社会道德的示范者。语文教师应正确对待这一角色期待,通过不断努力,加强修养,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承担这一角色。
3.角色冲突:指当角色扮演者同时处于两个或更多不同的地位,并要进行相互矛盾的角色扮演时而引起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

4.角色冲突的调适:
1)社会协调。首先社会要正确认识教师角色,营造支持教师工作的社会心理氛围。其次,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
2)教师个体协调。首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情境,冷静分析。其次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扮演自己合适的角色。再次,教师还应运用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方法。
5.语文教师角色的培养:首先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教师的地位,包括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自己在同事中的位置。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自我调节,不断完善教师的角色意识。
6.语文教师的情感:
1)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语文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是教师情感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热情的职业情感。
2)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与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
3)对学生的情感。融洽和谐的师生情感对语文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对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和个性健康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师生情感中主要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为主导。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的核心是“爱”的情感。
①在促成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中,师爱是最初的启动情感。
②师爱可以对师生情感交融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③师爱对学生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④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满足学生理解的需要、满足学生的求德需要。
4)主导情绪状态。主导情绪状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情绪状态。主要特点是:一是教师始终保持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二是教师保持乐观的情绪,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7.教师人格:就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其中教师的德性常常被视为教师人格的核心。包括语文教师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语文教师的德性;语文教师的兴趣;语文教师的意志。
8.语文教师人格的作用:
1)语文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其一,教师人格能够促进学生学业发展。其二教师人格对学生具有道德的示范作用。其三教师人格可以强化学生意志。
2)语文教师人格对教学的影响。良好的语文教师人格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且帮助培养学生不断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
3)语文教师人格对社会的作用。语文教师作为人类文明传承者,高尚灵魂塑造者,其人格水平客观反映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并以之为中心,通过学生、家庭等不断影响着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4)语文教师人格对教师自身完善的作用。教师人格具有自我完善的作用,即教师人格能够影响教师自己,调节教师内在的心理活动以及外在的工作、学习、生活等行动。
9.语文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1)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教师育人。
2)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第二十一章  语文教师的素质
1.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对语文教育的正确认识;对学生的理解与期待;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把握;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2.科学主义语文教育观:追求学科的完整体系及严密逻辑,认为唯有如此才能避免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科学主义语文教育观用知识的观点来理解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以实用性、可量化性、可验证性、精确客观作为知识的评价标准。
3.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的核心集中表现在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育功能和语文教育目标的认识上。人文主义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科的功能在于培养人的操守和善良情感,提高素质,启迪心智,活跃思维,培养创造力。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人格的认知结构。伦理结构个审美结构。
4.评价性理解:主要指教师在考察学生的时候,预先用自己已有的框框给学生以相对的评价,借以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
5.移情性理解:是指教师在考察学生时,以同情的态度体验学生本身的所感与所想,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方法。
6.教师期待: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的适当期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业及人格发展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7.教师期待的功能和原则:功能:激励、调整、转化、支援。 作用:民主性原则;适度性原则;暗示性原则;差异性原则。
8.语文教师应具有的学生观:
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视为有生命意识的人。作为学生的一种潜在的素质,生命意识表现为优秀的品性、聪颖的悟性以及丰富的情感。
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重视个性发展,重视个人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多样化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差异潜能。
3)教师要能够将学生视为在人格上与自己平等的人。
4)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的看学生。
5)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教师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独特性,根据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
9.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开展语文教育的基本前提。
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也有重要影响;
③还可以帮助学生战胜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2)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①对教师来说,可以给教师带来心理的愉悦与满足满;
②对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采纳教师的意见或建议,在学习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完成个性的成熟。
10.师生冲突:主要是指在师生之间由于在目标、价值观、资源等多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或分歧,从而相互之间展开直接和公开的旨在遏止对方并实现自己的目的的相互行为。


11.师生冲突产生的原因:
教师角度:
1)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及一定评价考核权利,学生最为受教育者,其学业结构不完整和社会经验不足,在教学中易形成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2)过分功利性目的导致的冲突;
3)教师的人格缺失导致师生冲突。
学生角度:
1)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整体教育间的冲突;
2)教学评价的成功性使教师易忽视学生的需求,只是简单追求分数,个体需求被忽略的冲突;
3)学生主观因素引发教师冲突。
12.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及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13.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内容(10---2、11---2、12---3):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主要表现为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能力、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实际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和选择、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①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②教师对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与反馈③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指教师探索语文教学规律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能力,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能力、选题定向能力、收集资料能力、开展实验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
14.师生关系:指教师与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并遵循的一种人际关系。
第二十二章  语文教师的成长
1.语文教育见习:指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学生在本专业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对中小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诸如观察、了解、座谈、分析、评论、研究等认识活动。
2.语文教育实习:是各级各类师范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以到中小学直接参与教学工作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的专业训练,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初步教学技能的教育实践活动。
3.语文教育实习的特征:学科特征;开放性特征;综合性特征。
4.语文教育实习的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实习,包括备课、试讲、听课、说课、讲课。
2)语文课外活动指导实习。
3)语文教育调查研究。


5.语文教育实习的意义:
1)知识检验的意义;
2)能力训练的意义;
3)培养科研意识的价值、
6.语文教师进修深造的目标:
1)提高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
2)更新语文教育观念;
3)拓展知识结构;
4)增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5)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7.语文教师进修的内容:
1)专业知识的更新;
2)教育理论的更新;
3)文化知识的更新;
4)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
8.语文教师进修的原则:
1)强调教育研究的学习原则;
2)自我反思的学习原则;
3)突出形成问题的学习原则。
9.教学观摩:是教师间互相听课、彼此学习、共同进步的一种交流形式。它有利于缩小语文课程发展与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之间的落差,引领教学研究和理论切磋。
10.教学观摩的意义:
1)语文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观摩,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集体性反思,有利于促使语文教学科学化;
2)有利于教师深化对教学理论的理解;
3)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

相关话题/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