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概论考研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5

《中国文化概论》笔记
绪论
这一章内容不是很复杂,但肯定会出一两个小题目,甚至一个简答题,划定的重点要注意掌握,特别是文化的分层学说。
一、“文化”界说
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3、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4、西汉以后,文与化开始结合成一个整词,其涵义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5、四大文明古国是指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注意:这里还是记住为好,六大系统可简记为:社语俗物精艺)
2、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3、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文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心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5、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6、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经由文化专家的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著作、艺术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并跨时空传播。
7、根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前者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注意:基层政法)
8、基层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保持着密切联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仍然要经过社会心理这一中间环节起作用;高层意识形态是更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和基层意识形态。
9、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10、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2、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3、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理伦理等。
4、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四、 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民族自身;二是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三是有助于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末来。(简记:认识民族,认识国情,理性继承)
2、学习中国文化:一是历史梳理与逻辑分析相结合;二是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三是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注意:三个结合很特别,要记住:梳理与分析 研习与考察 继承与创新)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这一章内容不太复杂,掌握划定的重点即可。
1、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整个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也称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生态环境)
2、人文地理环境分为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3、考察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将它们放在当时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来研究。
第一节 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1、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气候等。
2、中国历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体在公元前2世纪迁到中亚了,其他各民族都没有完全离开过中国。
3、从境外迁入中国的民族是朝鲜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4、中国历史上,除汉族以外,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满族都曾经建立过统治中原地区的政权,其中蒙古、满族还统治过整个中国。
5、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从上到下“分土而治”。秦以后,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国。
6、元朝的中央政府称为尚书省。
7、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级台阶,惯称为三大阶梯。
8、我国最低的内陆盆地是吐鲁蕃盘地。
9、中国疆域的基础是在乾隆年间最终确定的。
10、中国的气候有三个特点:一是季风气候明显;二是大陆性气候强;三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简记:季大多)
第二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 能量守恒 一切活动)
5、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这一章的内容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基础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如何影响文化发展,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本章的要点也就有了。整个《中国文化概论》的学习和复习都要注意这一点,切忌断章取义,机械地记忆。
第一节 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1、自然经济就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
2、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它是由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的。
3、三代时期,农耕业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民族社会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们为了斗争而进行的改革,无不与促进农耕经济联系在一起,如商鞅的“耕战”政策。
4、农耕文明是指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而逐步形成的人类文明。
5、中国的农耕文明同时发祥于黄河、长江流域。由于黄河流域更适合于农耕,故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得到发展,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发展,农耕区域才逐渐向土肥水美的长江流域扩展。
6、隋唐以后,长江中下游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东南财赋”和“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7、在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长期的对垒,也有相互的融合。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常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在对垒的同时,两种民族也在实行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8、农耕与游牧作为东亚大陆两种基本的经济类型,是中华文明的两个彼此不断交流的源泉,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中华文化。
9、中国农耕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成分是多元化的,从纵的方面讲,它始终保留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经济成份;从横的方面讲,它是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联系在一起的。
10、中国的农耕经济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它还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商品性农业和为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产品更在农家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11、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它决定了中国的海洋贸易不可能是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而是一种内敛型经济。海洋贸易仅仅是农耕经济一种补充形式而已。
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1、中国数千年传统的自然经济分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最显著的标志是土地所有制,因为土地是农耕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2、夏商周时期,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得自由买卖和私相接受,农业生产以集体劳动为主,这种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作制是由当时的生产工具铜石并用的低下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众人、协田是当时盛行集体耕作制的反映。
3、西周后期,集体耕作的土地有了公田、私田之分,也就是“井田制”。
4、东周以后,随着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土地国有形态走向瓦解。
5、东周以后的土地私有化进程,也促进了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形态的过度。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型家庭小农业,逐渐在中国的农耕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6、中国的商品经济呈现波浪式前进的态势,较之于西欧,具有发达较早的特点,它既是补充农耕经济不足的需要,也是满足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由于它对农耕经济的依附性,决定了它缺乏独立发展的性格。
7、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一是循环往复,长期延续;二是多元成份结构,既有国家土地,又有农民和地主的私人土地;三是既早熟又不成熟。(简记:复多熟)
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有三:一是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二是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三是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和束缚。(简记:早熟 失调 束缚)
2、中国农耕社会的多元化结构造成中国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的特征,制约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顺利发展。从早熟的一面讲,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繁荣于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土地买卖出现在秦汉之际、农民较早地拥有了离开土地的自由等。从不成熟的一面讲,过于早熟的经济形态及时补充了农耕经济的不足,凝重了传统农耕经济的保守性和坚固性;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否定作用被农耕经济的多元化结构及时化解或吸收。
3、中国农耕社会经历多次王朝的盛衰交替,经历了多次的稳定与战乱交替,周期性的破坏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4、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双重失调,对于明清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尤为明显。
5、中国农耕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国早熟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该体系即是中央集权政体的运转工具,又是剥削下层民众和腐蚀国家政治的重要因素。二是经济剥削,特别是对工商业经济的剥削。三是保守的社会意识形态,导致社会安于现状,缺乏远见和开拓精神。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布局导致商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和商人性格的封建依附性。五是为了一视同仁而对富庶地区进行剥削也阻碍了先进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简记:官僚体系的剥削 对工商业经济剥削 保守不前 平均主义 商者依附)
6、西方封建社会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经济单位是领土庄园。
第四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简记:延续力 包容力 凝重性)
2、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这种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和中华文明的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3、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4、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5、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这一章还是比较重要的,出简答题的资源点较多,不排除出论述题,因此要重点把握。
1、影响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因素包括: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外来因素以及社会政治结构。
2、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结构有两个特点影响中国文化: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完备而系统;二是专制主义严密。
3、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是理解中国文化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1、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也有很大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国家较早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形成了以地域和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中国人则过着与世隔绝、聚族而居的生活,较多地保留了血缘家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2、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产生于商代后期。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
3、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
第二节 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
1、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有四:一是家天下的延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二是封国制度不断;三是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四是家国同构。(简记:家族国构)
2、战国时期,一些不同于西周礼制的新制度不断产生,而且已经相当成熟,如郡县制、官僚制、俸禄制、符玺 制、上计制、耕田制等。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实行编户齐民。
4、宗法制度一直深深影响中华民族的主要原因是小农自然经济生活方式的一直延续。
5、宗法制度的本质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6、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夫权和族权。族权是从父系社会家长制演化而来的,即是政权的补充,又能起到政权无法起到的特殊的社会作用。宋代以后族权膨胀与宋明理学学发展宗法制度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
7、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的组织系统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受中国长期以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影响,中国的国家结构一直有着很深的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8、宗族和宗法关系在中国长期存在,导致了“家国同构”的格局。
9、商鞅制定连坐法,把百姓按5家一伍,10家一什的户籍办法编制起来。

第三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1、欧州政治与文化源于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有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2、欧州封建皇权的专制一直受到宗教力量的抗衡,宗教势力一直制约着皇权。
3、中国从迈向文明开始,统治者就凭借武力使神职人员成了它的奴仆,形成了以个人为核心的权力专制体制。
4、中国君主专制的阶级基础是奴隶主和地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统治者普遍采取对工商业和贸易压制的态度,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统治者的基本国策。
5、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有四:一是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二是经济基础稳固,土地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了专制者的统治;三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以皇帝与以丞相为首的百官共同决策的机制逐步被皇帝独断所取代;四是对人身控制严密。(简记:武控长 经基固 专极端 人控严)
6、从春秋时期开始,以郡县制为其外在形式的君主官僚政体产生,这种新的专制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7、以宗法色彩浓厚和君主专制度高度发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三:一是社会结构的宗法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注重道德修养,成为礼仪之邦;其负面影响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修身养性和排外心理等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二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专制型特征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其正面价值是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文化认同;其负面价值是使国人存有严重的服从心态,对权威和权力迷信,缺乏个人自信心。三是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反映为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突出地表现为内圣外王的心态,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简记:伦理型 政治型 两个化)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这一章内容比较多,需要全面把握。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1、中国文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2、有人就有了历史和文化;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实质上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化产生于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其间产生出来的工具(火)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3、中国先民的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4、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祖先崇拜;三是图腾崇拜。
5、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其中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ku)、唐尧、虞舜。
6、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
第二节 商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1、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2、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文献。
3、商人尊神重巫,体现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这种神本文化是人类思维水平尚处于蒙昧阶段的产物。
4、神本文化也就是尊神,率民以事神。
5、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开始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其契机便是商周之际的社会大变动。
6、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周人入主中原,具有决定文化模式转换的重要意义。
7、周人维新,首先表现在宗法制度的建立。这种兼具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8、周人的另一个文化创新,就是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固定下来的礼制和与之相配合的情感艺术系统,即“制礼作乐”。
9、周代的礼制是周代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一是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土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度中解放出来,产生了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阶层。二是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规模日盛,多因素交织,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三是竞相争霸的诸候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为多种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四是周天子共主地位丧失后,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下次向下层,推动了私家学者集团的兴起。
2、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因为此时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第四节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1、秦汉文化的主旋律是对宏阁的追求。
2、秦始皇统一文化的主要措施:一是进行文字的整理与统一工作;二是统一车辆形制;三是统一度量衡;四是统一人们的文化心理,设官专掌教化;五是实行郡县制,废除封建制。
3、西汉末古文经出现,学者内部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派别。
4、今文经是指以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为依据写成定本;古文经是指用古籀文写成的儒家经书。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1、魏晋南北朝战乱和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出现了文化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表现在一是玄学的崛兴;二是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三是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2、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3、玄学对魏晋文化思深潮的影响:一是玄学的思维特点是超脱多样化的现世实物而直接诉诸本体,因此使魏晋学术富于谈玄析理。二是玄学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成为魏晋美学的精魂,促成了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而轻雕饰的美学观念;三是玄学的现实意蕴对魏晋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上的建构。
4、道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南北朝时基本定型。
第六节 隋唐:隆盛时代
1、隋唐文化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在门阀世族衰落的同时,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地位上升。


相关话题/汉语国际教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7年南京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丝绸之路 亚里士多德 关键期 迁移 二、简答 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类型、代表人物及作品 佛教的起源、发展及传播 文化的特征 科德的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三、论述 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及其主要内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有机因素和难点 四、作文 人类是如何学习语言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
  • 专业学位解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为做好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化和培养质量,特制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供各培养单位在制订实施细则时参考。  一、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7
  • 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一、分值题型分析2017年专业一:填空题(11分),名词解释(3个,共9分),简答题(2个,共10分),语法分析题(40分,包括分析题12分;辨析词组3组,共15分;分析词性5个,共5分;改病句,4个,共8分),根据拼音写词(4个共8分),写拼音(5分),分析语法现象(12分),改错别字(5分),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
  •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一、真题分值题型分析2016年专业一:九个大题。汉语基础知识:填空10小题共20分,选择10小题共20分,名词解释4小题共20分,简答4小题共40分。汉语应用分析:语音偏误分析1小题共10分,词语辨析(结合偏误)1小题共10分,句式分析1小题共10分,义项分析1小题共10分,文言文翻译一段,共10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
  • 2017年上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一、分值题型分析2017年专业一:汉语语言学基础:判断题(10分),选择题(20分),名词解释(5个,共20分),简答题(5个,共30分),汉语应用能力:标拼音(5分),汉字能力题(15分),语法规范(5分),文言文(15分);汉语语言分析:分析题(5分),词语辨析题(2个,共10分),语法分析(9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
  •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
    一、分值题型分析2016年题型专业一:填空题(20分),判断题(17分),选择题(22分),拼写拼音(10分),名词解释(3个,共9分),辨析近义词(3组,共12分),改错别字(10分),划分句子成分(15分),修改病句(20分),古文阅读(15分)专业二:填空题(30分),判断题(15分),选择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
  • 湖南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大纲
    湖南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及初试科目名称: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一、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法,对外汉语教材的基本理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二、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特征,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山东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大纲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一、考试性质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制定考试大纲,教育部授权的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032汉语文化学院 0453汉语国际教育一、招生宗旨为提高我国汉语国际推广教育服务能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改革和完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教育新形势需要的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2
  • 2019考研: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常识介绍与分析
    专业介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eaching Chine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1
  • 安阳师范学院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简章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2000年升格为安阳师范学院,迄今已走过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学校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校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10-10
  •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高分录取经验
    大家好,我是小北,我先说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二战考北外,拟录取。初试分数244,专一106专二138。复试88,总分84.67。初试和总成绩都是第五。取得这个成绩我自己也很开心,觉得付出总算有了回报。下面我说一下自己初试复试经验。之前很多人问我专业二的复习方法,我会重点说专业二。【关于二战】我知道今年会有很多二战的 ...
    本站小编 辅仁网 2017-10-01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专业学位简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一所国际经济贸易专业门类齐全的多学科大学。201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9-17
  • 2018年华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研初试大纲
    2018年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招生学院:华文学院 招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科目名称: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9-17
  • 专业学位解析: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为做好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环节的规范化和培养质量,特制订《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供各培养单位在制订实施细则时参考。一、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