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_夏书章教授_第四版笔记_考研必备(7)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12

二、问答

1、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不仅包括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还包括共享性、时效性、动态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支配性等特征。

2、行政信息包括什么?

(1)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

(2)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

(3)政府部门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

(4)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

(5)与行政信息的制作或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

(6)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3、信息资源管理及几种学说。

(1)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是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施的集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2)学说:

①管理哲学说,认为信息资源是一种哲学或思想。②系统方法说,将信息资源管理看成方法或者技术。③管理过程说,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过程④管理活动说,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管理活动。

4、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

(1)微观管理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管理,是基于政务部门、信息机构等具体组织层面的信息资源管理为对象。

(2)中观管理是介于宏观和微观间的管理层次,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和明显的地区性、行业性的特点。

(3)宏观管理是战略管理,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经济、法律、有关政策、法规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从总量和结构上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活动,管理效果带有总量和全局性。

5、信息资源管理的要素。

(1)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信息资源规划以架构设计为主线,总体架构的设计室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2)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3)信息资源管理环境,指通过制定统一、强制、自上而下的法规、标准以及规范以明确与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各种技术框架与规范。(4)信息资源管理的服务。(5)信息资源管理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的支撑平台。

6、行政信息管理的含义。

(1) 行政信息管理: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管理活动,是政府部门为实现行政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行政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交换共享、开发利用和服 务,对信息活动各要素进行规划、预算、组织、协调、指导、培训和控制,以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配置、有效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

(2)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管理覆盖行政信息开发和利用等环节和全过程②行政信息内容是行政信息管理的核心对象③行政信息管理是集成性和综合性的管理,是要协调 和控制行政信息的活动,将行政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作为管理对象,并强调把它们最为整体看待,以保证行政信息的合理运行和充分利用。

7、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

(1)概括的说,行政信息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确保国家机密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行政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提高行政信息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行政信息化发展,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行政管理正常运转、经济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2)具体的说,行政信息管理目标包括四个方面:①实现行政信息科学管理,是基础性目标②实现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是行政信息管理的根本目标③实现行政信息的合理开发,是直接目标;④促进行政管理正常运转、经济良性运行和社会和谐发展,是终极性目标。

8、行政信息管理形成的四个标志。

(1)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2) 确立行政信息管理法律地位(3)设立行政信息管理的专门机构(4)形成行政信息管理理论,大量出版有关行政信息管理著作和研究成果,阐述行政信息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

9、行政信息管理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特点。

(1)行政信息管理由美国蔓延到世界各国,发展成为世界性潮流和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推行的管理活动,显示全球化的特点;

(2)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各国延伸和扩展"办公自动化",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和服务方式变革的一体化融合;

(3)行政信息管理开始向电子化政府迈进,逐渐形成面向社会"一站式"互动服务、政府部门的跨部门"一体化"业务集成和"流程化"的协同办公、业务应用的"同一平台"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0、行政信息管理研究视角。

(1)内容视角(2)技术视角(3)经济视角(4)人文视角

11、行政信息管理标准化的方法。

(1)简化法: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定领域需要的标准化方法。

(2)统一法:是把同类事物的不同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的标准化方法,强调归一;

(3)组合法:是将两个以上具有特定信息资源功能的单元,按预定要求,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形成有新功能单元或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4)综合法:是对系统标准化对象的整体及其相关要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和贯彻某一标准系统的标准化方法;

(5)程序化法:是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照严格逻辑关系形成规范化程序的标准化方法。

12、行政信息刮泥的基础标准。

(1)数据元素标准;(2)信息分类编码标准;(3)用户视图标准(4)概念数据库标准(5)逻辑数据库标准。

13、信息分类编码的步骤。

(1)确定分类编码对象(2)制定编码规则(3)编制编码表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

1、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

2、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过程取得的成绩和效益。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成本与效益的比较。

3、公共行政成本:指的是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公共行政成本包括两方面:有效成本和无效成本。

4、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产出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它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这是行政绩效难以精确测量的重要原因;效益是指政府部门的产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5、公共行政的效益类型:①根据时间跨度,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②根据内容和范围可分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效益;③根据效益的方向可分为正面和负面效益;④根据人们的认知程度可分为显性和隐形效益。

6、政府绩效管理的功能: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

7、绩效计划:是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

8、绩效实施:制定绩效计划后,员工就开始按计划工作,即绩效实施。

9、绩效考核:是根据事先确定的绩效指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它包括组织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

10、组织绩效管理的意义:

(1)绩效管理为公共管理新模式提供了支撑;(2)绩效管理有利于政府部门形成竞争机制;(3)绩效管理为公共行政提供了一种管理工具。

11、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

(1)政府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奖惩机制强调政府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促进政府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效率、效果和公平方面的绩效,以塑造服务民众、使民众满意的高效政府。(2)政府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评价,对公民负责,这是由于其目标的公共性决定的。只有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满意时,政府管理才产生真正的绩效。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是衡量政府绩效的终极标准。(3)政府绩效管理具有合理、精细的指标设计,能较好的满足不同民众的多方面要求。要塑造一个现代的顾客导向型的政府,必须综合各方面的要求设计一套符合大多数公民根本利益的考核体指标,有效地促进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4)政府绩效评估过程中要吸引广泛的公民参与。发达公家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既表现在"顾客"导向的绩效指标设计和多样化的公民满意度调查,又表现为民间组织对政府部门绩效的独立评价和审视。(5)企业绩效评估的一般原则是"目标导向"、"结果为本",但是由于政府管理活动往往是涉及全局性、宏观性的领域,如果过分关注结果而放松对过程的监控,可能出现严重的结果,因此,政府绩效管理必须加强事前、事中监督,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注重管理过程的有效性。(6)政府绩效管理要兼顾组织和跟人绩效的双重要求。

12、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

(1)经济  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以及如何使投入以最经济的途径使用。经济指标要求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2)效率  效率可简单的理解为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生产效率: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配置效率: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不同偏好。

(3)效能  效 能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可分为两种类型:社会效能: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制定的目标和采用的手 段是否体现国家意志,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二是政府部门实现目标的能力,即目标完成的程度和速度;群体效能,着眼于集体功能的发挥是否符合组织的目 的,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否合理。

(4)公平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享受到了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但公平的价值标准在市场机制中难以界定,在现实中也较难测量。

(5)民主 政府绩效管理要考虑民众对政府的效率是否满意考察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民主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公民参与的程度有多高,政府是否接受了民众的监督,使公民意志和利益能够及时体现在行政过程中"。公民参与以为着公民可以以社会的主人和服务对象的角色对政府绩效提出要求,协助和监督政府部门对其开支、行动和承诺负责,帮助政府机构界定重要问题议程,提出解决方案,判断目标是否达成。

13、绩效计划:是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目标确定过程,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①确定政府部门的战略目标②将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或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上③绩效计划中的沟通和参与。

14、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持续的绩效沟通;二是对员工数据、资料等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15、绩效沟通:是一个管理者与员工双方追踪进展情况、找到影响绩效障碍以及得到使双方成功所需要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工作进展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可能的解决措施以及管理者如何才能帮助员工等。绩效沟通的方式分正式与非正式两种。

16、与绩效有关的信息主要包括:①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②员工因工作或其他行为受表扬或批评的情况;③证明工作绩效突出或低下所需要的具体依据;④对管理者或员工找出问题有帮助的数据;⑤管理者同员工就绩效问题进行谈话的记录等。

17、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1)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公共管理目标实现的情况;政策制定水平与实施效果;公共管理的效益;公民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

(2)效率指标,通常包括提供公共服务与产品的单位成本、服务与产品的数目、公共政策执行的开支、政府部门的办公物品损耗费用等。

(3)效能指标,效能:指公共管理活动对目标团体的状态或行为改变的影响程度。政府部门效能可从两方面考核:行为的合理化水平;政府机关效能。政府机关效能主要包括是否有合理而完善的制度;是否依法行政;是否推行政务公开;是否提高办事效率;是否提供使公众满意的优质服务。


相关话题/行政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