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考研备考笔记九

  美诺网 /2005-05-07

 

(3) Shannon—Wiener指数(H)
H=-∑(ni/N)log(ni/N)=-∑Pi log Pi       
ni 、N与上同义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3、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
(1) 自然灭绝
地史上5个时期(奥陶纪、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自然大灭绝概况。(见图)
恐龙灭绝的假说。
目前鸟类和哺乳类每世纪的灭绝率为1%或每年0.01%。
自然灭绝是绝对的。生物只有灭绝才能进化,离开了进化,生物学是毫无意义的。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3、物种多样性的丧失——物种灭绝
(2) 人类造成的灭绝
   自1600年至今,已有83种哺乳动物及113种鸟类遭人为灭绝(相当于哺乳动物种数的2.1%和鸟类种数的1.3%)。特别近150年丧失最多(图表),1600—1700年间鸟类和哺乳类灭绝率大约是每10年1个种,到了1850—1950年,上升到每年1个种。如果人类威胁不停止,则现在世界鸟类种的2%和哺乳类物种的5%将处于危在旦夕的灭绝境地。
(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及其丧失
4、物种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  人口膨胀,资源利用不断增加
(2)  物种赖以生存的生境受破坏,热带雨林受威胁
(3)  生境片断化、生境退化与污染
(4)  外来种引入和外来病害的入侵和传播
(5)  对资源的过度开发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1、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格局研究
2、生物多样性形成、发展、衰退和丧失的机制研究
3、物种濒危状况、灭绝速率、原因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
4、生物多样性的监测研究——“生物多样性指示物种”的寻找及其监测手段(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的指示关系)。这些“指示物种需具备下列特征:
具有足够的敏感性来指示早期的环境变化
具有较广的地理分布范围
具有提供连续评价环境威胁的能力
应比较容易收集和量度
能够用来指示由于人类干扰趋势而产生的自然循环周期的变化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手段研究
保护政策:保护与利用关系的调整,保护管理政策
保护手段:就地管理与保护,异地管理与保护,建立濒危物种基因库(克隆)等。

6.生物种类的评估等级:
1UCN濒危等级结构
世界保护自然协会评估系统
其他类型等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图:1UCN濒危等级结构
灭绝(Extinct)(EX)
                          野生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

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
数据足够(LR) 受威胁           濒危(Endangered)(EN)
            易危(Vulnerable)(VU)
已评估
   依赖保护
     低危  接近受危
    略需关注

       数据不足(Data Deficient)(DD)

未评估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6.生物种类的评估等级:
世界自然保护协会系统:分五个等级

G1——全球极度危机物种。现存<1000个成熟个体或在分布区内只出现5次或更小。
G2——全球危机的物种。现存1000~3000个成熟个体或在分布区内只出现6~20次。
G3——不常见但不危机的物种。现存3000~10000个成熟个体,或在分布区内出现21~100次。
G4——较常见且非濒危的物种。
G5——已证明在分布区内具高丰富度,没有濒危,但也可以是稀有的。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与未来
1.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我国生物多样性既丰富又独具特色,多样性在全球居第8位,北半球居第1位。其主要特点是:
生态系统多样性类型多样:陆地生态系统共计27大类460个类型,其中森林16大类,185个类型;草地4大类,56个类型;荒漠7大类,79个类型;湿地和温水水域5大类;海洋生态系统计有6大类,30个类型。
生物种类繁多,且具特有成分,孑遗成分及经济种类多的特点。高等植物计32800种,而特有种估计有15000~18000种,约占维管植物总数的50~60%。种子植物数居世界第3位。动物种类10.45万种,而特有高等脊椎动物种约662种(特有种居世界第8位)。
驯化物种及野生亲缘种多。世界上有237种栽培植物起源于我国。我国常见的栽培作物有600多种,果树品种1万多个,畜禽400多种。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与未来
2.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原始林每年减少0.5万km2 。草原退化面积已达87万km2,国土受水、风力侵蚀面积已达367 km2。
物种受威胁,灭绝较严重。我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20%受到灭绝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世界分布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共640个,其中我国占156个。
遗传种质资源受威胁,外来种入侵,古老土著种受排挤。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与未来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自然保护区已建立708处,面积56.8万km2,占国土面积的5.54%;动物园28个,饲养脊椎动物600多种。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227处,植物园110多个,引种保存的中国植物区系达13000多种并保存生物种质35万份。
4.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之未来——保护与研究计划
建立和完善全国自然保护网络。
全球实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目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并将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划分为233个生态区,其中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区136个(占58%),淡水生态系统生态区36个(占16%),海洋生态系统生态区61个(26%)。
这233个生态区涉及中国的生态区有17个,其中陆地生态系统12个,淡水生态系统4个,海洋生态系统1个(见图),这些也是我国自己划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见图)。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与未来
4.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之未来——保护与研究计划

建立和完善全国珍稀濒危植物动物迁地保护网络。
保护特殊生境和生态系统,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等。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农业驯养利用、种质资源考察收集等。
保护淡水和海洋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异地保护与研究(兴建水族馆)。
寻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协调的途径——建立生物多样性管理区,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
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总结保护技术与管理经验,保护示范工程建设等。
第五章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ecosystem)的结构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五、生态系统的变化
六、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生态系统的功能除了体现在生物生产过程,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外,还表现在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存在着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种信息源。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大致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1.物理信息及其传递
光信息——光强弱,光质,光照时间长短是重要的光信息。太阳能是光信息的重要初级信源。
声信息——鸟类婉转多变的叫声;蝙蝠、鲸类发达的声纳定位系统。
电信息——特别是鱼类,大约有300多种能产生0.2~2伏微弱电压,电鳗产生的电压能高达600伏。
磁信息——鱼类遨游迁徙于大海,候鸟成群结队长途飞行……都靠动物自己的电磁场与地球磁场互相作用确定方向,方位。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2.化学信息及其传递
动物和植物间的化学信息
植物产生气味,不同动物对植物气味有不同反应。蜜蜂取食与传粉靠植物的化学信息息素。
动物之间的化学信息
动物通过外分泌腺向体外分泌某些信息素。动物可利用信息素标记所表现的领域行为。动物向体外分泌性信息素,以沟通种内两性个体的性信息素交流。
植物之间的化学信息
化学他感作用。有亲和性的,也有相互拮抗性的。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及其传递

3.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