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开建经济学说史整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14

姚开建经济学说史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08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威廉•配第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政治经济学之父”。代表作:《赋税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配第接受培根、霍布斯等人的进步哲学思想,并用于经济问题的分析,把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还经常运用统计和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问题。
 价值理论。他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区分了自然价值、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他认识到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分配理论。他认为工资取决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地租是农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以后的余额,实际上他说的地租就是剩余价值。从地租引出利息,考察了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经济增长理论。“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是一国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赋税对国家增进财富有正反面影响。



魁奈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经济表》。
提出“纯产品”学说,实际始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始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魁奈认为财富是能满足人们需要而又具有出卖价值的物质产品,但财富又不是在流通中由贱买贵卖增加的,他认为农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纯产品的创造是财富的增加。在工业生产中,没有纯产品出现。所以农业是提供财富的唯一源泉。
“自然秩序”。同自然界一样,人类社会中也存在着由上帝安排的、合乎理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在于阐明自然规律,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唯一途径就是,废除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 魁奈把社会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阶级。
《经济表》。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用图解说明一个国家每年的总产品怎样在这三个阶级之间流通,怎样为每年的再生产服务。 年预付和原预付的区别。
经济政策和主张。①发展大农业经济。②整顿税收,实行只有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③改革贸易政策。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


亚当•斯密   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方法论。归纳法与演绎法并用。归纳法,外在的方法;演绎法,内在的方法。是他几乎所有经济范畴都带上了二重性。
价值与货币理论。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①确认劳动是一切商品价值的源泉,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②是商品所能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价值。商品价值决定于可以买到商品的活劳动量。③“工资、利润和地租构成价值”(斯密教条)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具有二重性。把资本主义社会分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①把平均工资叫做“工资的自然价格”,及维持工人本人及其家属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或价格。既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又认为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②第一种利润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部分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第二种利润论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出发,断言利润是资本家垫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源泉之一,认为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不是斯密的话)。③地租史劳动产品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是商品价值的源泉之一;是一种垄断价格;是自然力的产品。
(多重性)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非生产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使用“经济人”的假设,咱没“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主张建立符合自然的秩序,既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社会秩序。需要排除任何人为干预而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在国际贸易上,主张自由的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策限制政策,认为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本依据。


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全社会产品在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分配的法则。
研究方法。始终一贯的坚持抽象法。
价值理论。肯定斯密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并认识到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批评斯密树立了两个价值标准尺度(价值为所耗费劳动时间;为该商品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批评斯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李嘉图把商品分为两类(由稀少性决定的和有人类劳动决定的),指出不同性质劳动在决定价值上的意义,把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为最差条件下的劳动。初步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
分配理论。①工资。劳动的自然价格(劳动自然价格:是劳动者基本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的延续其后裔所必需的价格)和市场价格。混同劳动和劳动力。相对工资理论。相对工资下降的趋势,对剩余价值研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②利润。追逐利润是资本主义企业进行生产的动机与目的。利润具有双重含义(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资本之比;是剩余价值)。李嘉图只与工资相对应分析利润,实际以利润名义分析剩余价值。把商品全部价值分为利润、工资两部分,断定利润变化取决于工资变化,方向相反,劳动生产率是利润变化的最终原因,忽略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③地租。对级差地租进行分析。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地租的存在是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和土地在肥沃程度及位置上的差别。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①追求个人利益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机与目的,“看不见的手”引导这个社会前进。②发展资本主义必须以资本积累为条件(增加收入,减少消费)。认为一个国家的实际利益是以纯收入多少来衡量的。国家财富的增加通过:一、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劳动。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③资本主义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自由贸易对提高利润率的作用。
比较优势原理:在自由贸易下,各国生产条件最好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不一定比别国的成本绝对的低,只要在本国各种产品中和与其他产品比较相对的低就可以进行交换,双方都可以得到较多的利益。


西斯蒙第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新原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反对者。
对象。西斯蒙第批评只把财富作为研究对象的英国古典经济学,提出研究人的物质福利和幸福,同时把国家作为研究和经济实践活动的主体,反对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
价值学说。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财富是劳动创造的,物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而且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劳动和非必要劳动的区分。斯密的拥护者。
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①资本和收入。从消费是目的,消费先于生产的前提出发。分析资本和收入的区别、联系。②生产和消费。消费起者决定作用,也可以看作是收入决定生产。③经济危机理论。根据收入决定生产观点,年收入的总量必须用来交换年生产的总量,如果年收入的总量不能购买全部年生产的总量,生产超过收入或消费,这种矛盾的发展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消费不足,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小生产者、工人收入和消费萎缩;追求利润的生产无限扩张;不公平分配制度是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社会改革设想。


马尔萨斯  英国庸俗经济学创始人。代表作:《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①人口按几何级数增加,生产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加必然大大超过生产资料的增加。②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人口增加。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财产私有制是限制人口增加的最有效方法。通过人口规律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的制度。
价值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和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利润论。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高价出售商品所得来的)
地租论。地租是产品总价格中扣除工资和利润的剩余部分,是对地主占有土地肥力的报酬,是自然对人类的赐予,地租产生的三原因:土地能生产出维持耕种者需要更多的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能创造出自身需求;肥沃土地希缺性。地租上涨四原因:资本积累是利润下降;人口增加使工资下降;农业改良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价格因需求增加而上涨。地租增加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地主获取地租是合理的。
危机论(有效需求不足)。批评把商品交换简化成物物交换。认为利润是在交换中产生的,支付这部分的只是提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而不直接参与产品供给的人,如果不能维持足够的这类非生产性消费者(地主阶级收入不足,消费不足),就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为地主阶级辩护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论。


让•萨伊 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 把斯密的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称为“科学王子”和斯密的“伟大继承者”。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萨伊区分了政治学和政治经济学。认为前者是研究社会秩序所根据的原则,后者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这就是所谓的“三分法”。还把政治经济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拟,认为是实验科学的一部分。财富是研究对象。
价值学说(效用价值论)。萨伊认为生产不创造物质,只创造效用。所谓的效用是指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使用价值),它是物品价值的基础。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是生产的三个要素,它们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效用,从而共同创造了价值。
分配理论。在效用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基础上,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了价值,那么这三种要素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就应该得到各自的报酬:工资、利息和地租,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自己独立的源泉,成为三位一体公式。萨义用利息和企业主收入来代替利润。
销售理论。萨伊认为产品的销售是产品与产品的交换,认为在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过程中,货币只起瞬间作用,交换结束时总是一种产品交换成另一种产品。所以,在交换中,卖者同样是其他商品的买者,供给会创造需求,整个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相等。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不可能发生。市场上有时会出现某产品的滞销,这是暂时的,自由竞争会自动调节,使各种产品的供求趋于平衡,得出四个结论:生产越多销路越快;一个企业成功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达到成功;进口国外商品不会损害国内的生产;仅仅鼓励消费无益与商业,重要的是激励生产。
(萨伊定律) 经济政策思想。他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约,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保护关税等重商主义的政策。




西尼尔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
纯经济学。他认为应把政治经济学改造成为纯经济学,只以财富为研究对象。基本命题有:①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②人口原则。在文明社会,人的社会本能会限制人的生理本能,从而限制人口增长。③工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律。④农业报酬递减规律。西尼尔以纯粹理论来建立经济科学,是实证经济学的先驱。
价值理论。西尼尔反对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一种物品随供应量增加,效用越来越小。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欲望的节制,个人消费的牺牲价值就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他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分配论(节欲论)。西尼尔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节欲论。节欲指节制欲望,认为资本是资本家的一种牺牲,资本家为提供生产资料,牺牲了个人消费所给予的享乐和满足,这种牺牲应有所报酬,就是利润。 经济政策主张。提出“最后一小时”理论,替利润辩论。
“最后一小时”:当时,每天劳动时间不得超过11.5小时,只有在最后1小时才能生产出纯利润,如果减少1小时,纯利润消失,如果减少1.5小时,总利润消失。因此,工人劳动时间绝对不能缩短为10小时。


约翰•穆勒  19世纪中叶英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体系被视为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
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约翰•穆勒认为前者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不依社会制度改变而改变,后者受人类意志支配,取决于社会习惯和法律。
价值理论。继承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同时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融进其中。他把商品分为三类,①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其价值决定于供求关系。②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而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其价值由生产费用决定,其市场价值是供求的结果。③供给数量可以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也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它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的供给量的最高生产费用。
分配理论。①在工资问题上,把李嘉图的自然工资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结合起来。接受工资基金理论(马尔萨斯)。工资基金理论: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支配,工人的工资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状况就是随工人人口的增减而今腿,而周而复始的反复下去,劳动基金,认为劳动贫民的安乐与工资的高低就完全取决于工人的人口数量。②在利润上,既接受李嘉图认为利润是剩余产品的观点,又接受萨伊、西尼尔等人的观点,把利润分为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采用节欲、风险报酬和资本家劳动报酬来说明。③地租,基本上沿袭了斯密和李嘉图的观点。
方法论。企图调和抽象法和历史方法。


巴师夏  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阶级利益和谐论的创始人之一和自由贸易派的旗帜。
价值论(服务价值论,也就是经济和谐伦)。研究的是个人利益的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日益完善,而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组织。从交换出发,①社会就是交换的社会。②在交换中产生价值,价值起源与生产无关,只与交换有关。③交换的内容就是相互提供服务,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④衡量价值大小的尺度是提供服务的人所作的努力和紧张程度,以及接受服务的人免除努力和紧张的程度。在自由竞争下,两者趋于相等。因此,交换总以等价为基础,以这种交换为基础的社会是和谐的。认为人类天生又利己、利他两种特性,人们定在交换中构成和谐的社会。
分配论。否认工资和利润是相互对立的,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说成是相互交换的两种服务的关系是和谐的。巴师夏把地租、利息等都归结为提供服务的报酬。


李斯特  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贸易保护主义倡导者,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国民经济学。李斯特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演绎法,主张运用以历史实际情况出发的历史主义方法,认为古典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的学说,主张建立一种国民经济学,即从民族的立场出发所理解的经济学。
关税保护论。认为自由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较落后国家的民族利益。他认为当时德国比较落后,因而应当通过关税保护使德国首先实行工业化,然后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自由竞争。
生产力论。他指责古典学派只重视财富,只重视交换价值,而忽视了生产力。他认为,财富产生的原因是生产力,它比财富本身要重要的多,生产力分为四个类型:①人的生产力。②自然的生产力。③社会的生产力。④物的生产力。各个生产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经济发展阶段论。分为五个阶段:①原始未开化时期②畜牧时期③农业时期④农工业时期⑤农工商时期。他认为当时德国正处于从农工业时期到农工商时期的关键时刻,应该实行关税保护制度。
对历史学派的影响。①反对个人主义的抽象研究方法,主张从历史、民族的特点出发建立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②否认普遍的经济规律存在,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性。③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凡勃仑  制度学派的创始人。
他反对正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心理的、文化的和历史的因素在社会制度进化中的作用。他以“本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他的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代替“苦乐主义”,主张采用“质”的分析方法(结构分析,历史分析和社会文化分析)研究不断变动的社会经济及其制度。 他对决定社会经济生活和制度的本能分为三类:即父母的天性,工作的本能和随便的好奇心。他把制度定义为“广泛存在的社会制度”,包括私有财产、价格、市场等,他认为制度的演进过程是人类的思想和习惯的自然淘汰过程,因此制度的发展只有渐进没有突变,并进一步认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存在什么自然规律。 他认为人类经济生活存在两种主要制度,及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前者是人类的工作本能,后者是人类的虚荣本能。这两种制度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机器利用”和“企业经营”,这两种制度存在矛盾,并由此引起经济危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是把企业实行技术专家统治。

庞巴维克(奥地利学派)  奥地利学派著名经济学家,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
方法论(可以说是门格尔的)。反对历史方法,主张采用抽象演绎法,把孤立个人或个体经济看作是复杂的社会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说明复杂的经济显示。用人类追求享乐、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释个人经济行为的动机。宣称政治经济学是实用心理学。
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核心和理论基础。厐巴维克认为①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他认为价值分为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主观价值是主体、本质,客观价值是其产物。主观价值论和客观交换价值。②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定,他否认价值是商品的内在属性。物品只有具有希缺性时,才会引起人们的主观评价而具有价值。③价值的尺度是边际效用。④生产性物品(生产资料)价值的决定。价值产生与消费领域,所以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⑤客观交换价值(价格伦)。他认为,买卖双方众多个人对物品都有不同的各自主观评价,接近于供求平衡的两对买卖者称为边际对偶。市场价格是由边际对偶的主张评价所限制和决定的。②③④是庞巴维克和奥地利学派共同的。
分配理论。时差利息轮(庞巴维克),他把利润、利息、地租等各种剥削收入都归结为人在不同时期内对物品效用的主观评价不同的结果。他批评利息的“使用理论”,他认为产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种商品的交换,存在所有权的转移,他把所有物品分为两类:直接满足欲望的现在物品;满足将来欲望的将来物品,两者存在价值上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一切资本利息的来源。他把两者的差别归结为人们对现在物品的主观评价较高。庞巴维克把利息分为三种形态:①借贷利息,利息的一般形态。②企业利润,利息的特殊形态。③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即租金。门格尔的分配论,他认为劳动、资本、土地的收入是它们各自提供效用的报酬。
 威克塞尔的分配论(归算理论),把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收入当作生产资料价值的归属问题。
克拉克  美国理论学派,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财富的分配》。
新的三分法。克拉克把经济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普遍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静态经济(抽去变动因素),第三部分研究动态经济(存在一切变动因素)。克拉克认为,动态经济实现似的,静态经济是假设的,但静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起主要的基础的作用,只有在静态经济中才能发现静态势力,发现自然的规律。
边际生产力论。把传统经济学中的资本生产论和边际效用论相结合,说明财富的分配,也即自然工资和自然利息的决定。他认为边际效用的原则可以应用到生产要素的生产力上,劳动的收入——工资、资本的收入——利息就是由劳动和资本的最后生产力,即边际生产力决定的。追加劳动获得递减的增加产量是由于平均每一劳动所摊到的资本数量不断下降的结果。假设劳动不变,追加资本,可以得出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自然利息的决定。 利润属于动态经济范畴,作为企业家的收入,利润是由于发明创造等原因产生的。有产品价格支付了工资和利息之后的余额,这种利润是暂时现象。


马歇尔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史上第二次大综合。
经济学体系。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人的动机)的学问,是以人的主观的、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他认为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避免牺牲。前者是促进人类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是无法直接衡量的,但可以通过货币间接加以衡量。经济学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着的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进行的研究。
方法论。①连续原理。提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没有明显的严格区别,它们之间存在着连续的关系。②边际分析方法用来分析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③静态局部均衡方法。假定各种条件不变,单独讨论某一市场中某一种商品或劳务的价值如何由某些相反的力量的作用达到的均衡来决定的。④用数学公式及其图表。
需求原理(建立在边际效用基础上的)。①他认为需求是欲望的满足,而人的欲望是由效用来满足的。需求规律为需求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②需求弹性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比率。③消费者剩余为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与这个商品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供给理论。①生产要素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组织。②生产成本。分为实际成本和货币成本。③供给规律和供给弹性。
均衡价格理论(价值理论)。这是马歇尔的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础。在价值决定问题上,认为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价值。他把需求和供给具体化为用货币表现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并引导出均衡价格。均衡价格分为三类(通过时间长短):①长期的“正常价格”。供给起主要作用。②暂时的“市场价格”,需求起主要作用。③短期的“次正常价格”,供求起对等作用。
分配理论。建立在均衡价格分析基础上,把萨伊三要素外又加上企业家才能,分别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说明四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①工资——均衡价格。劳动的需求价格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供给价格是由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活费用所决定的。②利息——均衡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供给价格取决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③地租——均衡价格。他认为土地供给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产费用,没有供给价格,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④利润——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经济学发展简史
中国人民大学08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

虽然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经济活动,但是那时人们只有一些朴素的经济思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人们关注的是作为生产单位的家庭,如奴隶主庄园或封建主庄园的经营管理,那时的经济学可以称为家政经济学。
经济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的。要把握经济学发展的脉络,需要从三个方面对经济学理论加以考察。一、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二、以往积累的经济理论;三、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化背景。另外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当时的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一是当时所用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此外,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同一时期,也必定是百家争鸣,有很多种理论学说,但一般会有得到认可的主流学派,这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和轨迹。我们的论述也将以主流学派的变迁为主,兼顾同时期有重要影响的非主流学派。就每一个学派来说,会有它的典型代表人物,弄清楚了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就对该学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
一. 启蒙阶段(重商主义、重农学派);
二. 古典学派;


相关话题/经济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姚开建经济学说史课后题(第二版)
    经济学说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 1、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经济学家们对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含义以及其所包含的范围有不同的认识。概括来说对古典经济学包含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
  • 姚开建经济学说史全部重点
    经济学说史 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平价格: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 (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 (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
  • 姚开建经济学说史演示文稿PPT完整版最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
  •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
  •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
  •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 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第一部分 微观经济学(75分) 一、名词解释(12分,每小题 3分) 1.帕累托改善 2.边际技术替代率 3.市场失灵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二、 论述题(30分,每小题 10分) 1. 考虑消费者的劳动供给决策, 消费者的非劳动收入记为 M , 拥有的时间总量记为 , 劳动时间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4
  • 2018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经济学院有部分专业一志愿生源不足,现需要接收调剂,具体说明如下:一、接收调剂的专业及指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拟调剂指标 020102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3-13
  •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经济制度的两种规定 答: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 (1)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2)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政治经济学(6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2分) 1.产权制度 2.国际价值 3.相对人口过剩 4.资本经营 二、选择题(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 1分,共 8分) 5.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运用了抽象法,抽象法包含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
    2015年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考研真题一、政治经济学(6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8分)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货币流通规律3.流动资本4.虚拟资本5.资本有机构成6.极差地租二、简述题(每题 7分,共 21分)7.简述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8.简述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9.简述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和基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2016年中山大学801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6年中山大学 801经济学考研真题微观经济学(75分) 1. 请根据相关的微观理论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 6分。 1)为什么对共有资源允许自由进入会产生无效率的结果? 2)为什么两个国家的自由贸易会使两个国家的消费境况都变好? 3)政府对汽油征收汽油消费从量税,并按每个消费者税后的消费量对每个消费者进行 补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3
  •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分享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6经济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沉没成本2.消费者统治3.混合策略均衡4.消费者契约曲线5.通货膨胀税 二、辨析题(每题5题,共30分) 1.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蛛网模型发散。2.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一样的。 3.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是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2
  • 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2013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考研真题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辨析题:工人在为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正以日益扩大的方式使之成为相对过剩人口,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10分)二、简答题 1.产业资本的运动的两个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13分) 2.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