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闻写作笔记

  来自免费考研网每个热心网友无偿提供,你难道不贡献一下你的资料/2005-03-12

当代新闻写作
第一章 新闻报道
第一节 新闻与新闻报道
新闻的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稿的三个要素:事实,报道,新近。
新闻学研究上的新闻定义: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况的信息。

第二节 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本源与新闻根据
新闻本源:产生新闻的根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构成新闻的根本因素。
    新闻根据:新闻发布的依据和契机,是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
1.新闻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2.新闻报道必须内容新鲜,在新闻时效范围之内。
3.新闻要素要完整齐备,何人、何时、何事、何地、何因、如何。
4.要适当的交待新闻来源。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要在新闻报道中客观的叙述事实,让事实本身“说话”;或者是新闻报道要有所寓意,要通过新闻事实的选择和组织,表达某种报道意图。
“用事实本身说话”:就是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不要轻易的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的问题、事物,不能凭记者个人的爱憎喜好片面报道一面之词;要注意掌握事物的全过程,掌握各种关键的情节和有特点的细节,并把这一切适当的组织到报道中去,使报道具体、充实、形象、可信。常常被用在一些“指导性新闻”上。
 “寓意”常决定一篇新闻稿件质量的高低。
明确“寓意”的过程,实际上是探索和发现新闻事实本身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过程。

第三节 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客观的叙述事实
这是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取决于三个因素:
1.由新闻特性决定。新闻是一种公开传播的信息,其本源是事实,只有客观的叙述才能保证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被歪曲。
2.由受众决定。受众要了解事实本身,主观的臆想或猜测都有可能失去受众。
3.由事物本身决定。客观事物错综复杂,人们的理解需要一个过程。让受众随着对事物的深入了解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要真实:作者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要符合事实原来的面目。
三、要公正:遵守新闻职业道德,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取舍新闻的标准。
四、要全面:不以偏概全,不舍本逐末,把握报道的分寸。
五、要有立场:坚持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六、要迅速及时:新闻竞争日趋激烈。
七、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 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第二节 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一、消息
1.动态新闻:迅速简洁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内容集中单一,一事一报,时效性强。
2.综合新闻:对同一类事物或事物的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反映动向、成就与问题等。
二、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的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揭示事情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含义与社会影响,也包括对事件的发展趋势的展望。
2.述评新闻:“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的同时,夹叙夹议,进行必要的分析评论。以“述”为主。
三、通讯:
1.一般纪实性通讯
   人物通讯:以报道人物为主,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
   事件通讯:详细而全面的报道重大事件。
   风貌通讯:反映风土人情,力求抓住“变”字,集中描写某地的新变化、新风尚。常见的品种有:巡礼,散记,见闻录,纪行,旅行见闻等。
   工作通讯:分析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揭示或总结出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实践。
2.新闻故事:以故事的方式反映新人新事。
3.访问记:就某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大众关注的问题访问有关人士,以谈话纪实的形式加以报道。
4.散文体通讯:借鉴散文中的“札记”、“散记”的写作方法,灵活自如的反映记者的所见所闻,活泼、灵活多变。
四、新闻特写: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某个片断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的印象。

第三节 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1.表现手法:消息——叙事为主,一般不包含报道人员的主观意见。                               通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
             深度报道——叙事为主,对时效的要求弱于消息,篇幅长于消息,描写也多一点。       新闻特写——主要是细节描绘。
2.口吻与人称:消息和一般的通讯——第三人称。                                               访问记——第一人称。
3.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结构。

第三章 消息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
编辑更多考虑的是吸引读者和报纸版面的布局,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
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
消息标题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通讯亦实亦虚,通常是主标题作虚题,副标题作虚题。
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简练生动。

第二节 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头”: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
消息头的作用: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

第三节 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新闻导语的使命: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新闻导语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导语必须与报道的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
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
                       现场观察法,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
                       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三、新闻导语的类型和写作要点
1.叙述型导语
直述式:开门见山,把最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告诉读者。适合于快速报道新闻。
概括式:“综合性导语”,对整篇的内容进行浓缩和概括,为读者提供整篇消息的梗概。
适合于内容复杂、过程曲折的消息。注意不能过于抽象,以免空洞。
对比式:把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或把此时从地地情景与另一处地情景比较,使之相映成趣。
它着眼于当前,利用过去衬托现在,使消息中地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2.描写式导语:以展示事物地形象或场景为主要特征。
  见闻式:用于记叙、描绘比较大的场面,以叙事为主,穿插形象的描写。
  特写式:抓住人物的表情或一些事物的局部描绘,给人留下特写镜头般的印象,使人身临其境、如见其人。
  描写型导语的注意事项:明确描写的目的,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描写要简洁而传神,避免陈词滥调和过分矫饰。
3.议论型导语
   引语式:适当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彩语言,给人以强烈印象。
           所引用的话,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报道的主题;必须生动、精彩、富有新意;必须忠于原意;引语不要太长,“警句式”;一般把最精彩的引语放在导语的开头部分,然后再交待说此话的人物身份。
   设问式:故意在消息的开头提出某个引人注目的问题,然后加以解答。
           设问时,要注意抓读者共同兴趣的问题;要有疑问性,针对性;设问后要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不要连续设问。
   评论式导语:在叙述的同时,对此事作画龙点睛的评价,用以揭示其蕴含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新闻躯干
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
    新闻躯干: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
   具体: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回路转。
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
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第五节 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
新闻背景材料: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
   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
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类型: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分析解释性材料: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一般说来,穿插在导语中的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是注释说明或解释性材料。

第六节 新闻结尾
新闻结尾:新闻报道的结束句。
一、新闻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按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和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
2.拾遗补缺法:有较为明显的段落结构,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为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报道完整圆满;或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充实可信。
3.卒章见义法:总结全篇,突出主旨。
4.别开生面法:“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二、注意事项: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服务;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宜顺势而行,力求简洁;要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章 新闻结构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特点: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导语中。在导语中只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
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是背景简略的。各段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长处:有利于记者快速的报道新闻。只需根据掌握的材料按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考虑谋篇布局。
局限性:适用于时效性较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就不适宜。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编年体结构”。适合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三、悬念式结构
开头是带有悬念的下导语,巧妙的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后面的段落中基本上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适用于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
四、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使并列关系。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等。

第五章 新闻主题
一、新闻主题是客观性和观念性的统一
二、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三、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集中:就内容而言,新闻主题是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集中概括。就表现形式而言,新闻主题必须“明确单一”。
    丰富:由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多样性决定。
四、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1.审时度势,感觉手中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的新闻主题。
2.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引人而已,但最好不落俗套,独辟蹊径。
3.选择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有利害关系的内容作为报道主题。
4.选择报道主题时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5.选择报道主题哟注意针对现实。
五、新闻主题的深化和提炼:追根究源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

第六章 新闻材料
一、新闻事实与新闻材料
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新闻材料往往经过加工,有事实与虚假之分。
新闻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二、新闻材料的鉴别:材料的来源,性质,形成的时间,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新闻材料的选择:围绕新闻主题选择真实的材料,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选择生动、有特色的材料。

第七章 新闻语言
新闻语言:“新闻作品的语言”,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基本特征:“准确”,“清晰”,“生动”。新闻报道首先要符合祖国的语言规范,同时还要有时代气息。
1.准确——新闻语言的核心:要注意词义差别,仔细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讲究“立言得体”。
2.真切实在,增加新闻清晰度:叙事、状物要具体形象,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3.形象生动有特色:尽力找有特色的字眼,注意长短句搭配,多使用形象化语言,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多用动词,交替使用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

第八章 各类新闻的写作
一、简明新闻: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只有一两句话简单交待新闻事实;叙事简明,仅交待“何人”与“何事”;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一部分。
二、动态新闻: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着眼点,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价值取向,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讲究“动感”。
三、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方面情况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它所涉及到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通过综合新闻事实来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注重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重视新闻根据,背景材料的分析。
四、述评新闻: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要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最忌就事论事,堆砌材料。评论要清新、精辟、简洁,见解独到,要言不烦。
五、事件新闻: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重要品种。
六、非事件性新闻:综合归纳多个新闻事件,通过纵横对比,由表及里的揭示新闻的实质和新闻背后的新闻;注重事物渐变的过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找好新闻由头,发表要找好报道时机。
七、人物新闻:以消息的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一般截取新闻人物最有新闻性、最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片段展开报道,“以事显人”,有故事性,能打动人心;时效性强,讲究快速报道、快速编辑。
    人物新闻写作时,要选准新闻人物,力求叙述与概括相得益彰;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语调的变化等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八、会议新闻:选择时要看它有多大的新闻与宣传价值,是否能引起公众的共同兴趣。
九、社会新闻: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起读者的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
其特性是传通性大,民间性强,人情味浓,涉及面广。因而要选择那些能反映出时代特点和社会生活气息的,或能给人以某种启迪的社会新闻。

第九章 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第一节 通讯的特点和种类
一、通讯的特点:新闻性,完整性,形象性。
二、通讯的种类
    按内容分: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见P1,第二章第二节)
    按表现形式分:
1.一般纪事通讯:有故事情节,过程一般比较完整。
2.访问记:以记者的采访活动过程为主要线索,结构和组织材料。
3.专访:就特定的问题或对象进行的专门访问。
4.特写:注重再现某个特定的场面,用放大的手法集中突出描绘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片断与部分。
5.大特写:抓住社会中热点的事件或人物、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
6.小故事:通常表现一人一事,线索简单,情节引人。
7.集纳:几个独立的小故事,在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之下,分段编组起来,“集纳”而成的通讯。
8.巡礼:记者边走边看,自由的把所见所闻以议论和抒情写出来,告诉读者。
9.速写:快速捕捉,简笔勾勒,粗线条的把一件事的经过或片断写出来,没有曲折的情节和细致的环境描写,不需要议论和抒情。
10.侧记:抓住事物的一个侧面,反映一个有意义的主题。
11.记者来信、采访札记或手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具体明确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事一议,针砭时弊,启发思考。

第二节 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式
一、通讯的叙述:可从头至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可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可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也可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
二、通讯的描写
1.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对话和行动的描写,把人物的先进事迹、先进思想活生生的反映出来,更有效的教育读者。
2.场景描写:帮助读者了解人物和事件的性质、意义,交待背景,烘托人物,渲染气氛,加深印象。
3.细节描写:使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丰满扎实,主题深刻鲜明。因此要精心选择,着力描写。
三、通讯的议论和抒情:开头之诱导,关节之渲染,衔接之粘合,结尾之抒发。
有利于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实形象生辉,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激发读者的情感。

第三节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一、叙述的直接性: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上下连接,过渡照应;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二、描写的直观性:亲眼所见,如实写来;事后采访,重现场景;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为“角色”。
三、议论抒情的实在性:寄情理于人,于事,于物。
四、对话的实录性:直陈其言,不改其貌;实话实说,突出个性。

第四节 通讯的主题
一、通讯主题的由来
    通讯的主题,是在采访、写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先有素材后有题材,再有主题。
    素材:采访中搜集到的大量原始材料,尚未经过综合整理、提炼加工的东西。
    题材:记者根据一定的报道思想,根据自己对生活、事实的理解和评判,从大量的素材中选择、提炼、加工成的写作材料。
    主题:题材经过记者头脑的深思熟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抓住本质和核心,渐渐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
二、通讯提炼主题的三个要求
    集中:主要宣传一种思想,提出一个问题,提供一个经验。
    新鲜:善于抓住时代尖端的东西,抓生活潮流前沿的东西。
    深刻:对事物所包含的意义,开掘得深,并能提高到方针政策。理论得高度,提高到精神文明的高度来报道。
三个洞悉:洞悉国内形势和全国宣传动向,洞悉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洞悉有关的反面材料,作为正面宣传的放矢之的。

第五节 通讯的结构
一、纵式结构:发展、延伸、推进组织材料的结构方法。
1.自始至终法: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展开情节,以事件为线索,一气呵成。
2.由浅入深法:按作者的思维的逻辑发展组织材料,用材料来阐明作者的观点。
二、横式结构:根据主题思想,把几个单独的故事或一件事的几个侧面的材料组成一篇通讯,常没有中心人物或事件,但中心思想明确。
1.时空变换法:把不同单位和地区、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个故事用同一主题思想串起来。
2.并列铺排法:把不同侧面的事实,分别写来,又合总在一起,以强化通讯的主题思想。
三、纵横结合的结构
    总之,记者在采写通讯时要紧紧抓住事物的矛盾、冲突、变化,充分反映出事物的曲折、复杂性;同时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激发起情感的波澜,延伸“高山”和“海浪”。
四、开头和结尾
1.紧扣通讯的主题或主体,直接间接的与全文的立意相联系,使开头成为引出全篇的线索和有机部分。
2.新鲜生动,富有创造性,引人入胜。
3.注意整个通讯结构的完整与统一,使开头与结尾和通篇文章的格调、气氛相一致。

第十章 各类通讯的写作
一、人物通讯
1.着力从写人物的具体事迹中,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
    先进人物的思想,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体现了传统道德,是媒介体现“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的重要内容。
2.要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
3.正确处理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关系:人物与群众的关系,人物与社会的关系,人物与家庭的关系,人物与党的关系。
二、事件通讯
三种事件通讯:正面的、体现高扬主旋律的事件;揭露性、体现舆论监督的事件报道;全面、客观的揭示事件的真相的报道。
1.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新闻性与具体性,典型性与重要性,完整性与形象性。
2.事件通讯写作的具体要求:以人记事,以事带人;故事完整,主线突出;寓情于事,寓理于事;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三、工作通讯
1.内容:提出并探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和人们的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与问题;某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工作体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启迪作用的事例的评述;揭露性、批评性的典型报道。
   工作通讯多用一般通讯,见闻记的形式发表,摆事实,讲道理,夹叙夹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工作通讯 工作总结
对象 面对广大的受众 上下级之间工作情况的报告
内容 要求集中、尖新,有针对性与迫切性 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和努力方向等
写法 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叙述外还用描写和议论 以第一人称汇报,概述多,涉及面广,结构较死板
3.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出的问题要有现实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阐述问题力求具体透彻,要有记者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四、风貌通讯:善于观察,突出见闻;抓住特征,着力写“变”;缘物寄情,感同身受;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第十一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新闻特写、速写和素描
一、新闻特写: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断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绘色的“再现”新闻事件,给读者以鲜明印象的新闻体裁。
二、新闻特写的特点
    选材上,注重于再现生活中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场面或片断,以说明事件如何发生,当时情形怎样。
    结构上,以概括性导语开头,点出部分要点,把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或是以特写镜头开始,然后过渡到实质,最后才把主题突出。
    角度上,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细察局部,从一点一面插入放大,出奇制胜。
三、撰写新闻特写的要领:抓住生动的形象,抓住事物的特征,抓住情节的高潮。
四、新闻速写:一快二短三粗略,要点清晰,以少胜多,简洁朴素,明快有力。内容上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使读者感到可读、亲切。
五、新闻素描:以朴素自然的描写方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的记录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

第二节 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一、深度报道的由来和特点
    深度报道:完整反映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广阔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等因素,要求新闻突破一事一报,走向一事多报或多事一报,提供丰富详实的多方面信息。
    特点:题材的重要性,材料的详尽性,内涵的深刻性,体裁的综合性。
二、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
1.单一类(单篇式)——提出问题型:只提出问题,并不给予明确的回答。
                   ——分析解释型:予以分析和解释,使读者从中受益。
                   ——综合概括型:对众多的事实进行整理归纳,使条理清晰,便于理解。
                   ——典型传播型:介绍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典型作用。
                   ——对比揭示型:通过对比,是人们从中更好的理解。
2.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各篇报道集合在一起,或多种事实排列在一起,使新闻的报道获得新的深度和力度。
(1)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适于反映正在发展中的事物、正在进行的事件,或较重要的题材。
①进行式(跟踪式)连续报道:着眼于事物的连续性,以事件的发展顺序为线索,以时间为特点,不断的发消息。
    ②反应式连续报道:对重大的事件或重要的典型进行报道后,所产生的反应进行系列报道,可扩大影响,造成舆论,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③追溯式连续报道:追溯、联系过去,对新闻事实的起因等,使新闻立体化,深刻化。
(2)系列报道:对于典型的新闻人物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层次,用不同的体裁于形式进行一系列的报道,逐步展开、深入。着眼于问题的复杂性、多面性、重要性,常以问题为线索,逐步深化报道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度。
    ①纵深式系列报道:抓住一个问题,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逐步呈现新闻的全貌,深入事物的本质,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并列式系列报道:对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使有关问题的多方面联系充分暴露,以便读者的判断和取舍。
(3)组合报道:围绕同一主题,将不同的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形成宣传上的强势,使读者从若干新闻事实的联系、对比或隐寓中,得到超出新闻事实的启示和教益。
    ①加重式组合报道:同一内容的新闻集中汇集,以各种体裁相配合,开拓报道的深度,强化报道的主题,以加重分量,扩大新闻的报道效果。
    ②对比式组合报道:以正反两面或多方面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增值。给读者以明示或暗示。
    总而言之,深度报道是顺应时代发展起来的报道方式,要求记者抓住生活中大众关心的问题,努力全面的、历史的认识新闻事件寓新闻人物。最忌盲目追求虚假的“深”,故弄玄虚,搞“假”、“大”、“空”,过分的表现主观意识,片面的理解深度报道所具有的“历史纵深感”。
三、关于“大特写”
    大特写: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深刻性、艺术性的特点。重在对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开掘,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大时间、大空间、大跨度、大问题,事物的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色彩。
而一般的特写,其特点是“放大”和“再现”,总是抓住有意义和有感染力的局部加以放大,着重描绘和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第三节 解释性新闻的报道
一、解释性新闻的产生
解释性新闻: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的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可分为:一段时间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期的解释性报道,一个时代的揭示性报道。其产生于客观的社会需要(一战后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式,多变的现实生活要求报纸回答问题),主观的办报需要(报纸工作者要引导舆论,以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解释性报道的特点
    重在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具体的过程与状况。解释性新闻的背景材料,从某一要点上向纵深发展,以解释性和说明性抓住读者。解释不是空论,是运用事实挖掘事实背后的新闻。解释性新闻反映的多是记者的一家之言,不直接说明应该怎样、必须如何,以真知灼见取胜。
三、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
1.把为什么作为写作的高潮和重点,深挖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出新闻的来龙去脉。
2.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实的意义与特征。
3.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以预测和展望吸引读者。
4.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的事实联系起来,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确认事物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第四节 人物专访
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特定的场合。专访简明精练,要言不烦,接近于新闻。
一、 物专访蓬勃发展的原因
二、人物专访采写的基本要求
1.选准访问的对象。包括重要新闻事件的新闻人物;非新闻人物却具有新闻因素的知情人;与问题有关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
2.选准访问的场所、时机。包括与事件有关的现场访问;与问题有关的典型场合;读者最关心的时机,人物的感受最新鲜、最强烈的时刻。
3.注重谈话的纪实。包括提出尖锐的问题,抓住要害;保留谈话个性,体现人物风貌;插入第三者的谈话,活跃气氛,丰富情节;记者参与事件的发展,使专访增色添彩。人物访问的提问方式:漫谈式,直指式,商量式。
4.写好现场和人物。包括气氛的渲染,实物的引发,环境的衬托。
5.专访中人物的外貌描写。要有特色,符合人物的身份,简要有力,有深度有感情,有助于表达主题。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第一节 广播电视新闻稿
一、广播电视稿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要严格注意内外有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由于受众的广泛性,特别要注意内外有别,要严格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按照有关的规定和指示办事,不要受人以柄,注意保守国家的有关机密,防止别人钻空子。
2.事实具体,实实在在,事实胜于雄辩。虚实结合,观点与材料统一。
3.通俗易懂,采用口语:用句短,少用长句;合理重复,少用代词;不要滥用简称,少用方言、土语;音同义不同的字和词要分清;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术语;适当注意协调音节、谐和音调;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要改成文字;说话要注意身份。
4.言简意明,新鲜活泼。
二、广播电视新闻稿的几种形式
1.录音讲话:当事人“现身说话”,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问题的看法,亲切自然,真实感人。
2.实录报道:文字解说、现场音响、人物谈话三个基本成分有机的结合,运用音响来增强和扩大新闻传播的效果。
   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录新闻,实录通讯,实录通讯,实录访问记。
   采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①解说词的写作。起文字解说的作用,用以说明采访的背景,叙述现场,人物身份、时间、地点,事件的过程和意义。简洁生动,不要过长。
   ②音响与配乐。音响包括人物的谈话、人物的活动带来的音响和自然音响。配乐用于实录特写和部分写景抒情的实录通讯,可描绘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
   ③实录报道的复制和合成。
3.配乐(音)广播:运用文字通讯、文字特写配上音乐或音响效果进行传播的广播形式。
4.现场直播:与事物本身同时进行的直接转播的广播电视形式。常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重要的体育、文艺表演。
5.广播对话:主持人与邀请嘉宾进行交谈或问答的广播形式。要抓住当前实际生活中的焦点与热点,为群众答疑解难。
6.广播电视大会:对有组织的群众进行政治动员和交流工作、学习经验的宣传形式,由领导机关和电台、电视台联合主办。
7.录音、录相剪辑:事后,对实况进行压缩和剪辑,加上记者的简要介绍复制而成。
8.主持人节目
   主持人的出现,使听众产生亲切感,产生感情的双向交流,有生活气息和活泼气氛。
   主持人节目的五个要素:主持人形式;直播,即同步报道;受众直接参与;热线电话;板块式编排。
9.广播电视评论

第二节 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调查报告:对当前的重要事件或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对大量的事实的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鲜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揭示事物真相,探讨事物的发展规律为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和新闻报道中被广泛应用。
    特点:以点指导面,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报道对象进行调查,探求规律性的东西。题材范围较广,工作、现象、心态等,多用第三人称,以客观的立场、口吻来写。
二、调查报告的类型
1.基本情况的调查:就某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社会作全面的、深入的调查
2.典型经验的调查:在典型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到新的水平或阶段,以提供新问题和新鲜经验。
3.新生事物的调查:总结实际中的新生事物,说明其意义和作用,揭示发展规律,促进新事物的迅速成长。
4.发展过程的调查:对某一历史进程、重要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调查。
5.揭示问题和真相的调查:以引起社会的重视,引导舆论。
三、调查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1.深入第一线,大量的、详细的占有材料: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反对唯心论的先验论;下苦功夫,甘当小学生;从具体的问题着手进行调查;要处处作有心人,善于观察思考;要选择对象,分门别类。
2.占有材料的具体要求:既要掌握直接材料,又要掌握第一性的间接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既要了解面的材料,又要了解点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的意见和材料,又要了解反面的意见和材料。
3.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提炼:分析要有正确的立场;分析要有辨证的方法。
4.对材料的恰当运用:用一个典型来反映一个重要的观点;用一组排比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用对比材料说明一个观点;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
四、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
1.前言:提出问题,交待必要的时间、地点、范围、方法等,介绍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点明调查的意义和作用。
2.主体:有叙有议,以叙事为主,以观点带材料。
   表现形式:横式(列出主要观点和意见,辅以材料说明),纵式(按事物发生、发展顺序来记叙和论述,从中总结,指出重要观点),纵横结合式。
3.结语:对调查的问题作出总结,点明实质。
4.标题:直书其事题,虚实结合题,透视延伸题。

第三节 情况反映(内参稿)
一、情况反映的内容
情况反映:记者向上级领导机关及时提供实际工作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的一种形式。
1.有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中发生的重要问题、情况和经验教训。
2.反映各阶层群众的思想动向、要求、意见和呼声。
3.反映地方上各方面发生的重大情况。
4.反映人民群众中的重要创造、发明、发现和先进事迹。
二、情况反映的意义和作用
1.为党的领导机关研究、制定、修改工作方针、政策、任务提供可靠的依据。
2.为上级党政机关提供各类型的典型材料,用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
3.为报纸编辑部组织公开宣传和报道提供背景材料、报道线索,以及取得领导机关对宣传报道的指示。
四、情况反映的写作要求:事实具体,文字简洁;客观分析,准确判断;实事求是,敢讲真话;专题、典型为主;尊重党委,独立思考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