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博士生“无金属催化”掀起国际研究热潮

武汉大学 /2014-04-19

小编:这才是中国真正需要的有创新科研能力,不是为了发表论文而发表的人才,我们这些汉唐之后的蝼蚁要支持真正的稀少的汉唐民族之后的有用人才

本报讯 (记者屈建成 通讯员徐芳琳)西药制作需要金属作为催化剂,但过度金属的残留也成了国际性难题之一。武大博士生陆庆全却用“无金属催化”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的成果不仅得到德国院士亲自撰文点评的高规格待遇,而且在国际有机化学领域掀起了一股“无金属催化”研究热潮。

  昨天,记者从武大获悉,陆庆全凭借自己的多个“世界第一”,当选该校唯一的全国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并入围全校风云学子候选人。

  28岁的陆庆全是山东人,2011年进入武大化学与分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起初他的研究的方向也是金属催化,但在实验中他观测到苯亚磺酸这种分子异常活泼,几乎可以跟任何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能不能利用它这种活泼的性质,做些氧化活化的反应呢?陆庆全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无金属催化”这一领域。

  原来,国际制药领域在合成新药时,一般需要通过加入金属作为催化剂。这种反应方式虽然方便迅速,但药物中会残留对人体有害的微量过渡金属。

  陆庆全把大量时间都投入了进去:每周七天,他有六天半的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但大半年时间过去了,实验却没有任何突破,而他的许多同学都开始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时他的导师都着急起来,但固执的他,却谢拒了导师给他的容易出成果的其他研究方向。

  忽然有一天,他灵光一闪:可不可以用能检测到的大分子有机碱作为参照物观察实验过程?这一次,他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2012年8月份,他终于成功观测到大分子有机碱在反应中的变化趋势,顺利检测到了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很快,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迅速引起了国际有机化学界的关注,德国科学院院士Mathesis Beller教授撰文对这一研究发现予以亮点点评。很快,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无金属催化”的研究热潮


相关话题/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