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都是谁“逼”的

网络资源/2005-04-10

“今年你考吗?”时下成了大三学生们见面的问候语。人们一直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残酷,而现在,考研较之相比,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考生无奈地说,求职竞争太激烈,考研是被“逼”出来的。(据3月31日《山西日报》)

  考研是被“逼”出来的,乍听之下,恍若天方夜谭,但事实却容不得你质

疑,据记者随机调查,发现一些原本不愿意考研的学生,从就业市场回来以后,便一头扎进了“考研大军”。显而易见,是因惨淡而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退而结网,另辟它途。而考研无疑是首选,既能缓解就业压力,又能增加就业砝码,通过考研增加跳出省门、甚至国门的机会,可谓是一举两得,前途一片光明。这是由客观形势催逼产生的考研主观动因,是“马行夹道内,难以回头”,是不得不“随波逐流”。

  而学校的鼓励、社会的宣扬、书商的蛊惑、用人单位的挑剔及传媒的宣传,更是在为炙手可热的考研“热”推波助澜。何以如此?教育部公布的2005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17万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假如有一半的学生参加考前辅导,按照消费的低限计算,全国每年考研消费的总额将至少要超过30亿元。考研就恰似一块做大的蛋糕,人人争相分而食之。资料、辅导班、信息费用……,一笔又一笔的花销,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牟利集团应运而生,进而营生了“考研头等重要”的土壤,莘莘学子在怂恿、鼓励、诱惑、期盼之下,似乎唯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考验大潮中,方不枉此生,方能前程似锦。于是,考研“热”被演绎得无以复加、登峰造极。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不用赘述,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社会极力宣扬考研,是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无可厚非;商家极力吹嘘考研好,是为了可观的经济利润,有情可原;用人单位极力拔高招聘门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无可非议;传媒极力渲染考研,是为了传播信息需要,理所当然。但学校也不顾一切地激励学生考研,恣意高校异化为考研基地,则有商榷的必要。不否认高校也有自身的难处,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就业率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扩招和大学升格的影响,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有压力也不能盲目地大搞特搞考研运动,虽说考研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能相对提高就业率,还能为学校赢得学风优良、考研率极高的良好声誉,但伴随而生的负面影响亦是不容小觑。此等情形之下,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部部雷同的考试机器。而高校的宗旨则不在于此,是要培养、造就、塑造人,是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如果高校能一门心思做好教育工作,造就层出不穷的优秀人才,用人单位也不至于非研究生不予考虑,毕竟用人市场愈来愈趋于理性,愈来愈侧重能力。实事求是地说,这是异化为“考研基地”的高校在转嫁就业矛盾和风险。

  面对如此庞大的“研民”队伍,就业指导专家们的看法却并不乐观。虽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为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是高级别的精英教育而非大众化的义务教育,也就注定如此快速的增长不能满足更快速度的考研人数数量的增长。这就意味着必定会有一部分一门心思打算考研的大学生最终无法考上,从而也就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如果根本不适合考研而又盲目随波逐流,必定会因考研未果而又耽误找工作,实在是得不偿失。

  考研人数陡然攀升显然并不是好消息,考研也并不是规避就业风险的绝佳选择。考研还是就业,哪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非但需要应届毕业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需要相关部门转变办学思想和教育思路,想办法遏制这种考研的狂热势头,将考研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学校应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提高学校的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尽量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使之尽早走向社会报效祖国


相关话题/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