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刘培桐考研知识点归纳(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7-11



换性砷,可被植物吸收,而难溶性砷化物很难为作物吸收,并累积在土壤中。    (4)土壤中各

种形态的砷可发发生转化。 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值以减少低价砷酸盐的形成, 降低其活性可 有效防止砷的污染及危害。

19.    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 包括 受土壤类型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的影响, 都能引起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存在 形态的差异 ,从而影响重金属的 迁移转化 。主要有: ① 土 壤的氧化还原条件 ② 土壤酸碱度(碱性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多呈难溶状态的氢氧化物, 溶解度小,重金属离子浓度低。)③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和有机胶 体,对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    :④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一螯合作用    。

(金属离子浓度高时, 以吸附交换作用为主,而金属离子浓度低时, 则以络合 —螯合为主), (羟基与氯离子两无机配位体与重金属的络合作用是影响重金属难溶盐类溶解重要因素;    土

壤中腐殖质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具有与重金属离子牢固螯合的配位体,如氨基、亚氨基、 酮基、羟基及硫醚等基团。 )

20.    简述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及影响镉迁移转化的因素。 答:土壤中镉的存在形态分为水溶性镉和非水溶性镉。旱地土壤中多以    CdCO3 (为主) 、

Cd3(PO4)2和Cd(OHb形态存在(1)离子态 CdC2、Cd(N02) 2、CdCQ和络合态如 Cd(OHb呈 水溶性的, 易迁移, 可被植物吸收, 而难溶性镉的化合物如镉沉淀物、 胶体吸附态镉等为难 溶性镉,不易迁移和为植物吸收。 ( 2)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和施磷肥; (3)作物对镉的吸收, 随土壤 pH 值的增高而降低, ( 4)土壤中的有机物质能与镉螯合成螯合物,从而降低镉的有 效性;(5)氧化还原电位也影响作物对镉的吸收    ,Eh低或降为零,则有利于形成难溶性的硫

化镉;(6)镉还受Pb2+> Cu2+、Fe2+> Mn2+、Ca2*等伴生离子的影响。

排土(挖去污染上层 )、客土 (用非污染客土覆盖于污染土上 )法可获得理想的改良效果,这种 方法只适用于小面积污染的土地。 ⑤ 制定农药的容许残留量 。 ⑥ 生物改良措施 。种植某些 非食用的、吸收重金属能力强的植物来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恢复土壤环境的质量。
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

名词解释

1、固体废物 :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 的固体颗粒物。(实际上所谓的废物一般是指在某个系统内不可能再加工利用的部分物质。 例如植物的枯枝落叶、 动物的骨骼及排泄物, 人们生活中的各种垃圾, 工业生产过程的排出 物等。)

2、有害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中凡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传染性、放射性的 废物均列为有害固体废物。

3、资源化: 就其广义来说表示资源的再循环。就狭义来讲,是为了再循环利用废物而回收 资源与能源。

4、再循环: 指的是从原料制成品,经过市场直到最后消费变成废物又引入新的生产—消费 的循环系统。

二 简答

1.    固体废物的来源和分类 :主要来源于人来生产和生活, (一) 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 物和无机废物; (二)按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 (三)按形状分为固体的和 泥状的; (四)按来源分为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和放 射性固体废物。

2.    简述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及危害。

答:固体废物的污染途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环境造 成一定的影响,若处理不当,有害物即将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危害环境与人体 健康。人畜粪便与有机垃圾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孽生地和繁殖场,形成病原型污染。 固体废物的危害: (一)水体污染 ,减少江湖面积,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投弃在海洋的废物会在一定海域造成生物的死区。 (二)大气污染 ,固体灰渣中的细粒、粉 末受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经长期堆放发生自燃, 散发有害气体,多种固体废物本身或在焚烧时能散发毒气和臭味,恶化环境。 (三)土壤污 染,各种固体废物露天堆存,经日晒雨淋,有害成分向地下渗透而污染土壤。固体废物堆臵 或垃圾填埋处理,经雨水浸淋,其渗出液及沥滤中含有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 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妨碍植物的根系生长,或在植物机体内积蓄,危害食用。 (四) 影响环境卫生 ,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 传染疾病。 (五)处置不当 ,矿物资源利用低, 浪费大量资源能源,又污染环境。 (六)有害固体废物泛滥 ,长期对有害固体废物未加严格 管理与处臵,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3.    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 答:(一)含有重金属的少量废物和不含重金属的大量废物,或者少量的高放射性废物与大 量的低放射性废物不宜进行综合处理。 (二)过热易软化的废物和不易软化的废物不宜相混。 (三)热熔性塑料和非热熔性塑料不宜相混。 (四) 当废物中固体物质很多进行混合处理时, 由于在短时间内难以混匀,影响处理效果,故负荷会有很大波动。 相反,宜采取混合处理的 废物: 向含水率高而不能自燃的废物中混入高热值废物,    可使整个混合物作为可自燃物, 便

于焚烧处理。 有的废物焚烧时会产生在碱性气体, 有的废物焚烧时会产生酸性废气, 把这两 类废物混合后处理。

4、固体废物综合处理的意义。 答:目的是将城市中各废物集中到一个地点, 根据固体废物的特征, 把各种废物处理过程结 合成一个系统, 以便把各过程得到的物质和能量进行集中利用。 通过综合处理可对废物进行 有处理,减少最终废物排放量, 减轻对地区的污染,防止二次污染的扩散, 同时还能做到总 处理费用低,资源利用效率高。

5.    废物综合处理系统的分类 可分为焚烧型、熔融型、资源化型三类。

1.    焚烧型:是高温分解与深度氧化的综合过程。通过焚烧可以使可燃性固体废物氧化分解, 达到减少容积, 去除毒性, 回收能量及副产品的目的。 固体废物的焚烧过程可分为间歇加料、 连续加料。常用的焚烧炉有立式多段炉、回转式焚烧炉、流化床焚烧炉。

(1)回转炉的优点:操作弹性大,可以耐废物性状(粘度、水分),发热量加料量等条件 变化的冲击, 是处理多种混合固体废物的较好设备, 缺点是热效率低, 处理低热值固体废物 时,必须加入辅助燃料, 焚烧发烟废物或有机污泥时排放的粉尘量较大或排出带恶臭味的尾 气时,应加设高温后燃烧室或排入脱臭装臵脱臭。

(2)流化床焚烧炉:能够处理污泥、油渣及多种有机性废液和废物。优点:液化床层内粒 子处于激烈运动状态, 粒子与气体之间的与传热速度很快, 单位面积的处理能力大, 且易于 混合固体废物使其分散均匀, 床层反应温度均匀, 传质传热速度及温度易于控制, 液化结构 简,设有机械传动部件,故障少,建造费用低,缺点是压力损失大(动力消耗大)。

2.    熔融型: 又称熔渣炉。 炉渣以玻璃状态排出。当固体废物中含有重金属时,经过熔渣炉处 理,绝大多数的重金属被封存在玻璃体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重金属的二次污染。

3.    资源化型:将废物资源化。此方法适用于工业基地,因为回收品有市场, 能构成循环封闭 型生产基地。

6.    微生物分解技术 :对城市垃圾的微生物分解, 应用较广泛的是堆肥化、 沼气化、 废纤维素 糖化、废纤维素饲料化(蛋白化)。

7.请简述堆肥化的过程。 答:堆肥化包括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前处 理 通过破碎及分选,除去非堆肥物质和调整垃圾的粒度;再调整水分和 C/N 比,或添加菌 种和酶。主发酵 将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称为主发酵期。在露天堆肥或发酵仓内 堆肥时,原料和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而发酵, 首先分解易分解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产 生的热量使堆肥温度上升。要控制好通风及温度,主要的条件还有水分、    C/N 比、 C/P 比及

pH值。c后发酵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再继续进行发酵的过程。    通过后发酵,可将主发酵工序

尚未分解的易分解及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全部分解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稳定有机物,    得到

堆肥成品。 经过主发酵和后发酵的堆肥产物, 再经过后处理将其中尚存的杂质如塑料、 玻璃、 陶瓷、金属、小石块等通过分离装臵予以剔除,最后贮藏或直接施于田地中。

8. 请简述废纤维素糖化技术。 答:纤维素是按一定晶格排列的结晶部分及杂乱聚集的非结晶部分共同组成的高分子物质, 不溶于水。( 1)第一阶段是生产酶,向已破碎过的纤维素里加各种营养盐为培养基,培养 三绿啶, 纷纷素经发酵后的培养液过滤后为小麦颜色的透明滤液,    做纤维素糖化的酶溶液使

用。( 2)调整酶溶液 pH4.8 后,送至糖化反应器内,与粉碎的纤维素进行糖化反应生成葡 萄糖。粗的葡萄糖溶液过滤后用化学方法或微生物发酵方法生产出化工产品,    如单细胞蛋白

质、燃料及溶剂等。未反应的纤维素和酶再返回反应器内发酵。

③焚烧废物回收热能技术 利用城市垃圾的焚烧废热进行发电或作区域集中供暖。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 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现,即 环境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 其变化难易程度的表示; 另一种认为环境质量是环境状 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2、环境质量评价: 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对是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描述。是 指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 包括政策、 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 从保护环 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从更广泛的领域理解,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 状 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其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 的协调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等。

3、等标污染指数: 是指排放的某种污染物污染物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也称 污染物的超标倍数。

4、等标污染负荷: 是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表示。

5、污染负荷比: 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 的比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6、积分值法: 根据每一个污染因子的浓度,按照给定的评价标准确定一个评分值,根据各 因子的总评分值来进行环境质量评价。

7、    环境影响评价 :一般是指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 测和评价。 应同时提出防治对策, 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为设计部门提供优化设计的建 议。广泛的含意:人类进行某项重大活动(包括开发建设、规划、政策、立法)之前,采用 评价方法预测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简答

1、简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

答:㈠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通过对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确定主要的污染源与主要污染物, 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方式、 途径、 特点和规律, 综合评价污染源对环境的危害作用, 以确定污 染源治理的重点。

㈡环境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 根据区域环境污染特点及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确定 不同环境要素的监测项目,为评价提供参考。

㈢监测网点的面设 根据区域环境的自然条件特点及工、农、商业、交通和生活居住区等不 同功能区分别布点,布点疏密及采样次数应力求合理,有代表性。

相关话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