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完整版(考研复试必备)(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3-01


3、仔鱼后期:外源性营养时期。

(1) 卵黄囊消失阶段鱼体细长,口部明显,肠腔褶皱可见,仔鱼转为波状平游。

(2) 背尾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肛门和尾鳍各有一丛黑色素,背鳍、尾鳍原基出现。到背鳍条、尾鳍条出现时,头部后缘也出现两块黑色素。摄食双壳类担轮及其面盘幼体。

(3) 臀鳍原基及鳍条出现阶段大量摄食双壳类幼体、海洋桡足类及其幼体。(4) 腹鳍芽及腹鳍条出现阶段鳔开始充气。除摄食桡足类外,人工培育时还大量投喂卤虫无节幼体,鱼苗摄食强烈,生长迅速。

4、稚鱼期:鱼苗体高显著增大,奇偶鳍条已似成鱼,均达定数,棱鳞出现,体渐

不透明。鳞片开始出现。此时鱼苗个体大,活动力强,开始结群索食。

5、幼鱼期:鳞片覆满体表,背鳍后端鳍条开始延长。

3. 鱼卵的基本结构与类型及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结构P27-29:1、卵膜2、卵黄3、油球4、卵质5、卵核6、极性7、卵黄间隙或围卵腔

鱼卵类型:1、浮性卵2、沉性卵(不附着沉性卵和附着沉性卵)3、卵膜微粘1. 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

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的,油球,卵黄间隙。

我国主要海产经济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鲐鱼和真鲷等,都产浮性卵。

大部分浮性卵没有粘性,自由漂动。但也有少数种类的卵是粘聚在一起,有的呈卵带状,有的呈卵囊状或卵块状,例如鮟鱇的卵连成一条带状的卵囊,漂浮水面,有的长达数米。

2. 沉性卵:

卵的比重大于水,卵子产出后沉于水底。卵一般较浮性卵为大,卵黄间隙较小。沉性卵又可分为:

(1)不附着沉性卵: 卵子沉于海底或亲鱼自掘的坑穴内,不附着在物体上;

(2)附着沉性卵: 在附着型内又有粘着和附着两种,

粘着:粘着卵的卵膜本身有粘液,粘着于其他物体上;

附着:附着卵的上面有一个附着器,通过附着器固定于其他物体上;

(3)有丝状缠络卵: 如燕鳐鱼的卵属此类,卵球形,无油球,卵膜较厚,表面有30-50枚丝状物,它的长度为卵径的5-10倍左右,分布在卵膜的两极,卵子借此附着于海藻上。

在各种鱼卵中,沉性卵数量不多。

3、有些鱼卵的特性介于两种类型之间,卵膜微粘。另有一些鱼类的卵子分布在很大的深度范围,这就难于进行分类了。

鱼卵的鉴别要点:

1、鱼卵类型:浮性卵、沉性卵

2、卵子大小和形状:卵径大小和形状是鉴别鱼种的主要依据之一。

3、卵膜特征:海产鱼类的卵膜通常较薄,表面光滑而透明。

4、卵黄结构:由于卵黄含量的丰富程度不同,卵黄的构造和形态也不相同。

5、油球:卵内有无油球及其数量、大小、色泽和分布都是鉴定卵子的重要依据。

6、卵黄间隙和围卵腔:大小在同种鱼或不同种鱼而有异。

7、胚胎的特征:是鱼卵整个发育期中外部形态比较稳定的阶段,是认识鱼卵十分

重要的时期,如胚体的形状、大小及色素出现的早晚、分布和形状等。

仔、稚鱼及其形态学鉴别要点30

基本要点和方法与鱼卵相同,掌握各个发育期鱼苗的形状特征,是鉴别仔、稚鱼的基

础。

1.仔鱼期:鱼体的形状,卵黄囊的形状,油球在卵囊中的位置,肛门的位置,鳍膜的形状,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等都是鉴别仔鱼种类的主要特征。

2.仔鱼后期:以测定鱼体长度、体长与各部分比例,肛门开口的位置,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类型和排列,各鳍原基或鳍条的形状和位置等。

3.稚鱼期:鉴定要点除与仔鱼后期相同外,更应注意头部和尾部的形状,鳍条的数目和脊椎骨的数目等可数性状和量度特征。

4.鱼类生命史类型

1、单周期型鱼类:年满一周龄便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产后即死亡,种群只

由一个年龄级组成。如大银鱼、矛尾刺虾虎鱼等。

2、短周期型鱼类:虽可重复性成熟,但寿命较短,年龄组简单,该鱼资源易受过

度捕捞等破坏,但资源回复也较易。如蓝圆鲹、带鱼、沙丁鱼等。

3、长周期型鱼类:生命周期长,一生重复产卵次数多,年龄结构复杂,其资源逐

年变动较为平稳,变动过程较为缓和,变动幅度不大,但该类型鱼类资源受到破坏后,恢复速度也较缓慢。如大黄鱼、小黄鱼。

第四章

1.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1、最适水温每一种鱼都具有最适的水温变化范围,在此温度条件下鱼类的新陈代谢最活跃、最旺盛,生理反应能力最强,鱼体迅速生长和发育。

2、充足饵料在最适水温的条件下,充足的饵料供应是鱼类生长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饵料的质量高,数量丰富,食饵的大小适宜以及获得的程度容易等诸因素,能导致鱼类生长速度超过几倍甚至几十倍。

3、不同世代出生的鱼,生长速度有显著的差异。鱼类的生长受环境因素所限制,对于不同世代出生的鱼,其生长速度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有丰歉年的出现。

2.鱼类年轮形成的原理:

鱼类年间生长节律的变化形成年轮。春夏季节鱼类生长十分迅速,在鳞片上形成许多同心圆,而且呈宽松状况成为“疏带”,也称“夏轮”;但到了秋冬季节,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时在骨片或鳞片上形成的同心圈纹较窄,称为“密轮”,也称“冬纹”。疏带与密带结合起来构成生长带,这样,每年就形成一个生长轮带,也就是一个年龄带或一个年轮。

3.鳞片类型:(详细见课本)

1、鲑鳟型:鳞片质薄,无辐射沟,环纹以疏密相间形式,规律性显著。

2、鲷型:鳞片呈矩形,前端左右略似直角。

3、鲱型:鳞片呈圆形,质薄而透亮。

4、鳕型:年轮的轮纹标志以环片的疏密状排列,特别在鳞片的后区更为清晰。4.耳石介绍:

鱼类耳石系鱼类头部耳室中所具有的一种结构,主要生理功能是平衡。在渔业生物学研究中,利用耳石上的年轮特征可用来进行年龄与生长研究,同时,利用耳石形态学可协助进行种类鉴定、种群分划;鱼类耳石成分指纹亦是鱼类种群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4.鳞片上的年轮特征:

1、疏密型鳞片上的排列特点为疏、密、疏、密,绝大多数鱼类所具有。

2、切割型一周年中环纹的排列都是互相平行的,在新的一周年开始时,前一周

末的环纹群和新周年开始的第一条环纹相交界而形成切割,该切割处即为年轮,一般在鳞片的顶区和侧区交界最为明显。

3、明亮型由于鳞片上年轮处的环纹发育不全, 往往出现 1-2 个环纹的消失或不

连续排列,造成明亮的痕迹即成明亮型。该类型的鳞片多出现于前区。

4、平直型由于鳞片上环纹排列一般为弧形 , 在正常生长下突然出现1-2个呈平

直的环纹排列, 与相邻环纹截然不同, 即将二个年度的环纹由平直排列隔开。这种类型的鳞片多发生于前区, 主要种类有白姑鱼等。

5、疏密乱纹型年轮表现为环纹的疏密和碎裂结构, 间或也有疏密与切割的情

形。第一个生长年带(有时也出现第二个生长年带 )临近结束时, 常有2-3 个环纹彼此靠拢, 在放大镜下观察, 一般呈现粗黑的线状阴影 ,其余的生长带为环纹排列, 凡出现破碎结构即为年轮。 有的环纹为波浪状断断续续出现, 有的出现交叉或合并为一些点状纹。这类特征在鳞片的前区或侧区出现较多, 如吻鮈、圆筒吻鮈、赤眼鳟。

6、此外, 许多鱼类的鳞片上年轮可出现两种以上复合的年轮类型, 如鲤鱼、唇鱼

等。

5.鉴定鱼类年轮的方法41-43

(一)饲养法即将已知年龄的鱼饲养在人工环境里, 定期检查生长状况, 研究年轮的结构和年轮的形成时期, 并且进一步探索年轮形成和环培因素变化关系,以及环境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适用于养殖环境的鱼类,但还不能反映在自然条件下的真实情况。

(二)标志放流法因为鱼类标志放流时鱼体长度和体重是经过测定的。根据重捕后测定, 可以对年龄和生长作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可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关系。标志的鱼类是生活在大自然条件下进行的, 但是由于标志放流的技术不够完善, 鱼体上带有标志牌, 多少会影响其生长, 而且放流相隔了一年或数年后再重捕的数量不多, 会影响研究的效果。

(三)相对边缘测定法在一周年内逐月于渔获物中采集一定数量的标本,并观察轮纹在鳞片、耳石边缘生长的变化情况, 即可证明鱼类年龄的形成周期和时间。测量鳞片边缘增长的方法有两种:

1.第一种是计算鳞片边缘增长幅度与鳞片长度的比值。

R- rn 式中, rn ---各轮距长度;

K=------- R ---鳞片长度;

R K ---相对边缘增长值。

这个计算式的缺点在于分母数值R 因年龄增加而变大, 以至于在愈高的年龄组中这个比值也愈小。

2. 根据鳞片边缘增长幅度(R-rn) 与鳞片最后两轮之间的距离(rn -rn-1) 的比值K 的变化, 作为确定年轮形成周期和时间的指标。

K=(R- rn)/ (rn -rn-1)

鳞片边缘愈宽, K值就愈大; 反之, K值就愈小。在新轮纹形成之初, K值极小, 几乎接近于0; 当K值逐渐增大, 边缘幅度接近两个轮间的宽度时, 则表明此时新轮即将出现和成形。

6.论述彼得生的鱼体自然长度分布曲线法

①理论基础

每相隔1年, 其平均长度和体重相差一级;随着年龄的增加, 鱼类个体数量减少。

②应用:群体年龄组成的求算;生长

以各长度组为横坐标、其所占比例频数为纵坐标绘图,可以看出某些连续长度组的数量特别多, 而某些连续长度组的数量特别少, 或者没有,形成一系

列的高峰与低谷。

各个高峰代表一个年龄组,每个高峰的长度组即代表该年龄组的体长范围。在渔具不具备选择性的条件下,长度组分布区域的高峰一般是依次降低的,

如冰岛东部鳕鱼的长度分布曲线。

③优点:简便易行,成本低。

④局限性:

用这种方法鉴定鱼类年龄有一定的局限性。

⑴渔具选择性:渔具对渔获物有着一定程度的选择性, 如 拖网、围网、张

网、钓具等, 都有其限制性的一面, 在所捕获的总渔获物中很难包括着各个长

度组(或年龄组) 的鱼类。

⑵鱼群分布的局限性:鱼群在各个渔场,所处的季节时期并不是按体长和

年龄的数目成比例地混合着。

⑶高龄鱼长度界限模糊性:老年鱼进入衰退期, 生长缓慢, 甚至停止生长,

因此不免出现长度分布的重叠现象,所以不容易根据长度分布曲线来确定高龄

鱼的年龄组成。

尽管具有上述的缺点, 但仍可作一种间接测定年龄的方法。尤其是对一时无法找出鉴定年龄的合适条件之前, 常常要依靠这种方法。

7. 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过程概述(以耳石为例)

确定研究目标:鱼种、群体、海域

1采样:

时间:周年逐月进行,每月采样一定数量。

数量:最好每次数十尾。全部用于研究的样本数量视具体情况一般在200~1000尾左右。

样本:随机采样,包涵各个年龄段个体。

群体:要求所有样本属同一海域的同一群体。

采样要记录清楚采样日期、海域。

2样本生物学测定与记录

长度测量:长度(体长、全长、叉长等,视需要可测一个或多个指标备用);长度一般精确到毫米或厘米,

重量测定:体重与纯重;重量精确到克、0.1克或0.01克不等,视个体大小而定。

相关话题/渔业 资源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