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文学史课件整理版(袁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12


是一篇颂美东汉王朝的作品。它比较长安与洛阳作为京都的优劣.强调东汉在洛阳所实施的统治,比西汉在长安所实施的统治更符合儒学的理想。
在结构形式上,班固模仿了司马相如,以¡°西都宾¡±与¡°东都主人¡±的相互论辩展开内容,其它地方也可以看到模仿的痕迹。
《两都赋》自身的艺术创造力:
1.它以描绘都市为中心,比西汉辞赋更为广泛地反映了人类生活场景。
2.在写作态度上,《两都赋》在写实基础上的夸张,而不是司马相如式的驰骋想象、近乎虚诞的夸张;
3.在谋篇布局方面更费匠心,如其中先写地理形势和社会殷繁的轮廓,而后再细写具体的宫殿及场景,或大段铺写,或一笔带过,都有严谨的考虑;
总体上说来,《两都赋》既不同于司马相如赋的纵横疏宕,也不同于扬雄赋的瑰丽奇谲,而是自成一种典雅和丽的风格。京都赋的基本格式,也就由《两都赋》确定下来。
西汉后期的主要辞赋家扬雄、刘向、刘歆等人,直到东汉前期的主要辞赋家如班彪、班固、傅毅等人,其身份已经不再是前一阶段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那样专以文学写作为业、侍奉于帝王宫廷的文人;他们或主要是学者,或以官僚兼学者。这一种身份上的变化,在辞赋创作中带来一种新的现象,即为了显示学问,引用典故及古书中成语的风气开始盛行。
用典增加了辞赋的涵量。在西汉后期开始形成的重视用典的现象,以后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极重要和极普遍的特色。
东汉中期著名的传统大赋,有张衡的《二京赋》、马融的《长笛赋》、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等。充斥于东汉前期辞赋中歌功颂德的内容几乎一扫而空,阐发儒教思想的成分也明显减少。从传统大赋来看,由于统治思想束缚的松懈,抒情意味更为浓厚,表现世俗生活的内容显著增加,因而显得较为活泼有生气。
张衡《二京赋》
虽是传统形式的大赋,并且同样充斥正统的内容,但已经不再像班固的《两都赋》那样,完全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命题,一些世俗性的内容,抒情性和批判性的成分,正在悄悄地渗透进去。
总的说来,传统大赋由于其形式堆砌滞重,已不能适应文人抒发情志的需要。所以,更重要的转变是小赋的兴起。这种短小的赋篇,不仅完全以抒情为中心,而且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性。
抒情小赋始于张衡的《归田赋》。
张衡的《归田赋》
因社会的昏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其中隐隐地包含了批判的意味。这是辞赋史上第一篇反映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其中写景的部分,自然清丽,十分出色。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鶙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赵壹《刺世疾邪赋》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东汉后期抒情小赋的名篇,文中对当代社会乃至整个历史都提出了无情的批判。如: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愈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此赋的风格也很独特,融铸骚句法、赋句法、散文句法于一炉,以适应于尖锐的情绪。篇末又缀以两首五言诗,也起到强化抒情的作用。同时,这也显示了东汉中期以来日渐隆盛的五言诗对于辞赋的影响。
东汉后期成就最特出的辞赋作家当数蔡邕。
蔡邕著诗、赋、碑、诔、铭等共104篇。他的赋作完整保存至今的有《述行赋》和《青衣赋》,残存的则有十余篇,题材相当广泛,篇幅都不是很长。其辞赋以《述行赋》最知名。 
同步练习:
1.关于赋的源流有几种说法?
2.汉赋演变的脉络?
3.《七发》从哪些方面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特征?
4.试比较《吊屈原赋》与《子虚赋》有什么不同特点?
5.怎样理解扬雄所批评的¡°劝百讽一¡±?
6.何谓¡°汉大赋¡±?
7.如何评价汉大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8.张衡《归田赋》的文学意义?
三、《荀子》
1.论旨明确,绵密严谨
《荀子》的议论散文都有明确的论旨,突出的中心,而且用概括性的标题点明主题。如《劝学》论学习,《修身》论道德修养,《非十二子》评论各家学说,《富国》讨论经济问题,《议兵》议论军事,《性恶》专谈人性论等。《荀子》的议论散文,不再是零散缀合的片言只语,大多是立意统一、体制宏博的长篇巨制,不但结构完整,全面系统,而且气势磅礴,论证严密。
《荀子》的议论散文,不再是零散缀合的片言只语,大多是立意统一、体制宏博的长篇巨制,不但结构完整,全面系统,而且气势磅礴,论证严密。
2.富于文采,讲究修辞
荀子特别重视“譬喻”的修辞艺术。不仅随手拈取个别事例作为比喻,而且往往引类连翩,寓议于喻,喻议结合,据以说理,深入而浅出。从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从反面说明不学习就不知道事物的底蕴。以正反事例对比,说明无论主观条件好坏,只要坚持不懈,用心专一,就能取得好成绩。
从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从反面说明不学习就不知道事物的底蕴。以正反事例对比,说明无论主观条件好坏,只要坚持不懈,用心专一,就能取得好成绩。
《荀子》标志着先秦说理文的成熟与发展。从《荀子》开始,议论散文才正式成为独立的文体,构成文学散文中的一个部类。后世常见的论说文体,既不是《论语》、《孟子》式的,也不是《老子》、《庄子》式的,而是从《墨子》开始,到《荀子》成熟,再经过《韩非子》以及汉代的贾谊等人的发展,而后绵延下来的。
后世常见的论说文体,既不是《论语》、《孟子》式的,也不是《老子》、《庄子》式的,而是从《墨子》开始,到《荀子》成熟,再经过《韩非子》以及汉代的贾谊等人的发展,而后绵延下来的。
从内容看,《成相》篇大约作于荀子晚年废居兰陵期间。这时他已多次遭受谗毁排斥,政治上不得志,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楚国的政治腐败使他越来越感到厌恶。满腹牢骚,一腔忧愤,都借助于民间流行的通俗文艺形式来抒发表达。
从内容看,《成相》篇大约作于荀子晚年废居兰陵期间。这时他已多次遭受谗毁排斥,政治上不得志,理想和抱负无法实现,楚国的政治腐败使他越来越感到厌恶。满腹牢骚,一腔忧愤,都借助于民间流行的通俗文艺形式来抒发表达。这种民间文艺形式,秦汉时期颇为流行。《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可惜早已失传。
用先秦隐语来写作的,形式为问答体,前半设谜,后半破谜,在描述中掺杂说教的成分。但论理不透彻,也缺乏文学美质。不过,在体制上,《赋篇》也是汉赋的渊源之一。
(四)荀子的文艺思想
“言必当理”
荀子对于诗书礼乐,主要重视其政治、伦理的实用性,他强调“言必当理”,对于“不顺礼义”的文章,一概斥为“奸说”,这是后世文学批评中“明道”、“载道”说的滥觞,由此建立了后世儒家文学观的基础。
《荀子》书中的文章,实践了他自己的观点,多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篇专题学术论文。
“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
荀子十分重视言辞技巧,认为言论应该有文采,内容与形式并重,“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既反对“言无用而辩”的诡辩学派,也批评“好其实而不恤其文”的墨家学派。
荀子十分重视言辞技巧,认为言论应该有文采,内容与形式并重,“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既反对“言无用而辩”的诡辩学派,也批评“好其实而不恤其文”的墨家学派。
荀子的《乐论》,是专门批判墨子的“非乐”的。他认为艺术产生于人们感情的自然流露,其社会作用很大。墨子只看到艺术消费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社会效益。
荀子的《乐论》,是专门批判墨子的“非乐”的。他认为艺术产生于人们感情的自然流露,其社会作用很大。墨子只看到艺术消费的一面,而忽视其积极的社会效益。
韩非子法家思想
在政治思想方面,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明法”、申不害的“任术”、慎到的“乘势”,把这三者结合起来,集其大成,建立了一套以“法治”为中心,“法、术、势”三者合一的政治思想体系,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法¡±,指的是国家的成文法令;¡°术¡±,指的是君主驾驭群臣的权术、手腕;¡°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地位。
(一)“法、术、势”合一
(二)主张严刑峻法
在韩非子看来,天下很少有自直之箭,自圆之木,也很少有自善之民,一定要用法来约束人,才能使之就范,治国必须“远仁义”而“服之以法”。
他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
(三)反对鬼神卜筮
韩非将老子“玄之又玄”的“道”,解释为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客观规律。他认为天地、日月、五行、四时等自然现象以及各种社会活动无不受“道”的支配,肯定了“道”的物质性。他还指出“道”是可以被人认识和掌握的,解除了老子“道”的神秘性。
韩非子坚决反对崇拜鬼神和卜筮占星之类迷信活动,具有一定的无神论思想。
(四)主张因时制宜
韩非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他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进化的,上古是构木为巢钻木取火的时代,中古是鲧禹治水的时代,近古是汤武征诛的时代,当今是“争于气力”的时代,历史条件不同,治国的方法也就各异。
这种历史进化论是韩非鼓吹法治、提倡革新的理论基石,也是他批判儒墨复古的思想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
一是政论文,如《五蠹》、《亡征》。
二是类似寓言故事性质的散文,如《内外储说》、《说林上下》等篇。
三、《韩非子》文学特色
从文化思想来说,韩非鄙视一切属于艺术、美感范围的东西,是一个彻底的功利主义者。
但其文章很有特色。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从逻辑的严密、论述的细致、条理的清晰来看,超过《荀子》。
韩非子散文的风格:严密透彻犀利峻峭
1.层层铺展论辩透彻2.语气果决文笔犀利3.寓言故事嘲讽尖锐
“楚辞”,是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楚地域文化色彩。
《诗经》与楚辞:
《诗经》在春秋战国时代广泛流行,楚人赋诗言志是常事,这虽然是把《诗经》作为政治、外交的工具运用,但《诗经》毕竟是诗,文学的传承是客观存在的。
《九章》中的《橘颂》全用四言句,又在隔句的句尾用“兮”字,可以视为《诗经》体式对《楚辞》的渗透。
关于屈原的悲剧:
(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屈原的“美政”,只能说是超越现实的理想。他一再提出的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等政治主张,在实际统治中,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行。而屈原却始终力求以他理想的“美政”改造楚国,并以此对照出楚国政治的黑暗、批判楚国君臣的昏庸和贪鄙。当认识到“美政”不可能实现时,他宁可怀抱这理想而死。
(二)个人与环境的对立
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的冲突,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与强秦对抗,具有远大眼光。而怀王贪利受骗,顷襄王畏怯妥协,都不能接受屈原的正确主张,反而因为他坚持己见而加以惩罚。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举贤授能”,是与“世卿世禄”的制度相对立的;“修明法度”,要对旧贵族的某些特权加以约束和限制。这样,必然引起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使许多人与他为敌。
(三)性格悲剧
屈原是一个感情激烈、正直袒露而又非常自信的人,这种性格加上少年得志,使他缺乏在高层权力圈中巧妙周旋的能力。
另一方面,当诗人意识到他和自己所属的群体——楚国贵族集团,完全处于对立状态时,不仅没有恐惧感,反而产生了一种自豪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他在孤立中看到自己的高大,而对孤立他的社会投以蔑视。
汉代的班固站在正统的儒家立场上,指责屈原“露才扬己”(《离骚序》),实际是看到了这一特点,不过他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而已。
屈原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以及他政治上的理想主义态度,与实际的现实环境本来就难以协调,何况当时楚国又正呈现混浊、衰乱的状态,所以,他无法挣脱个人心志所尚与昏浊现实不相切合而造成的悲剧。
屈原的人生悲剧,同时也成就了他不朽的楚辞。
三、《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二句,二干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最宏伟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屈原的忠君爱国:
对祖国的深挚眷念和远大理想
屈原对楚国的热爱,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爱国主义有根本区别,但是,如果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发展着的思维经验来看,它提供了有价值的内容:屈原强烈关心自己国家的命运,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对自己生长的乡土,山川草木、风土人情都怀着朴素的深沉的依恋感情,至死也不愿离开;并且他孜孜追求的是,迫切希望自己的国家富强,并由它来统一中国。
这种对自己祖国的深挚眷念和远大理想,都是值得肯定的。深深的阶级烙印和历史局限性
屈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是把他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来认识的,是以他在那个时代可能达到的高度来评价的。
屈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的爱国诗人,这是把他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来认识的,是以他在那个时代可能达到的高度来评价的。
虽然如此,还是应该看到屈原对楚国的热爱,首先是高度忠于与他有着宗法联系的楚王朝,以及他深刻恋念着的楚怀王,这种思想感情的因素,有着深深的阶级烙印和历史局限性。
保持和忠于自我的人格及思想自由
屈原的爱国和忠君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能背离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
但同时屈原又具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并不把自己看作君主的奴仆,而是以君主也是国家的引路人自居。他对自己的人生、政治理想,有着坚定的信念、炽热的追求,不惜与自身所属的贵族集团相对抗,宁死不渝。这就在忠君爱国的社会公认道德的前提下,保持和忠于自我的人格及思想的自由。
在屈原所描述的楚国政治关系模式。可以看出:他把君主的错失与“党人”的邪恶分开,从而既满足忠君这一基本的道德原则,又能在此前提下高度肯定诗人自我的理想和追求。
(四)《离骚》的艺术特色
1.以纵恣的文笔,表达强烈而激荡的个性情感。屈原赞美自我的人格,是率性袒露的;咏唱神灵的恋爱,是热情洋溢的;颂扬烈士的牺牲,是慷慨悲壮的;斥责党人的卑劣,是愤激唾骂的。
总之,较之《诗经》总体上比较克制、温和蕴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创作显示了个性情感的释放,从而形成了富于生气的强大感染力。
《离骚》的“哀而不伤”:
汉儒曾说《离骚》与《小雅》同为“怨而不伤”之作。从《离骚》抒泄的强烈而激荡的个性情感来看,此说言之成理。
从《离骚》抒泄的强烈而激荡的个性情感来看,此说言之成理。
2.运用想像、虚构和神话传说,编织奇丽的虚幻境界
由于强烈而激荡的情感表达的需要,屈原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是大胆地驰骋着想象和幻想,运用虚构和夸张的手法,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自然现象揉合成一体,编织成奇丽的虚幻境界,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
《离骚》的后半部分,诗人更是完全采用幻想的形式、虚构的境界,用上天下地的求索,希望和失望的回旋,尽情地吐露了诗人的苦闷、彷徨,写出了他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这一部分,诗人从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通过奔放不羁的想象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在诗人的笔端,羲和、望舒、飞廉、丰隆以至凤凰、飞龙都供他自由驱使,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
那些神话传说的神与神物,在《离骚》中不是当作“典故”来使用,而是作为活生生的形象参与着诗人神游天国的活动,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总体艺术构思的一部分。
那些神话传说的神与神物,在《离骚》中不是当作“典故”来使用,而是作为活生生的形象参与着诗人神游天国的活动,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总体艺术构思的一部分。
文学上的浪漫主义实际有两种:一种是消极浪漫主义,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
前者利用幻想、虚构以至神秘主义来歪曲现实、粉饰现实,引导人与现实中不合理的事物妥协或者逃避现实;后者虽然同样带有幻想、夸大和奇特的色彩,但在根本内容上仍然是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引导人正确地认识现实,特别是唤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的不合理事物的反抗。
《离骚》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后世个性鲜明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离骚》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后世个性鲜明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3.开辟“寄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离骚》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它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开辟了后世“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的先河。
《离骚》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它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开辟了后世“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的先河。
4.句式参差、篇幅宏大和内涵丰富的“楚辞体”
《离骚》借鉴楚民歌形式,汲取散文笔法,打破了《诗经》简短朴素的四言定格,创造出句式参差错落的“楚辞体”;扩大了篇章结构,增加了内容容量,更适宜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和细腻微妙的情感。
在诗歌形式上,这是具有极重要的创新意义的。
5.大量铺陈色泽艳丽的辞藻,词采华美
屈原的笔下文采绚烂、感情充沛,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并灵活运用虚字和普遍使用语气词“兮”,既增强了诗中咏叹的抒情气氛,又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性和音乐美。
四、屈原的影响
从屈原在当时的社会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创作成就来说,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诗经》中的作品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作,个性的表现甚少。而屈原的创作,却是用他的理想、人格、遭遇、痛苦,以他全部生命的激情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屈原开创了我国诗歌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屈原将自己一生孜孜追求和为之奋斗的高洁情操、政治理想和爱国思想,都化为他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屈原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在于他将社会实践、政治斗争与文学创作高度统一的方向。
屈原将自己一生孜孜追求和为之奋斗的高洁情操、政治理想和爱国思想,都化为他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屈原对后世作家的影响,在于他将社会实践、政治斗争与文学创作高度统一的方向。
屈原特立独行的节操、砥励不懈的理想追求和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他为之而顽强不屈的对现实的反抗、批判精神,突破了儒家明哲保身、温柔敦厚等处世原则,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
屈原以其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了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人们或有相似的人生际遇,或慕求屈原之遗风,从做人的准则到为文的风格都继其踵武。
如:贾谊因遭谗言谪迁长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赋》,寄托自己身世飘落之悲愤。司马迁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遭遇中得到力量,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完成了巨著《史记》。
如:贾谊因遭谗言谪迁长沙王太傅,作《吊屈原赋》,寄托自己身世飘落之悲愤。司马迁从“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遭遇中得到力量,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完成了巨著《史记》。
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存在于我国古代口头创作——神话之中,这是朴素的、自发的阶段。而从屈原开始,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得到比较自觉的运用,并显示出巨大的成就。屈原作品中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不可数计的作家都从屈原作品中吸取艺术滋养。
楚辞与《诗经》: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诗经》与《楚辞》之间存在地域文化的重大差异。丰饶的天然物产使南方人民的谋生活动较少艰难,曲奥多变的地貌和丰富多采的植被容易培养人民浪漫的情思,始终未曾消退的、相信人与鬼神共处的巫文化,更导致种种奇幻的想象。
地域因素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气质、性格方面,以及哲学思维、审美趣味和艺术风格等。
(二)艺术形式的差异
楚辞》与《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不在表层的“四言”与“骚体”,更多地体现在意境、情调、抒情技巧、比兴象征上。
1.创作传统
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流派的直接源头,《诗》、《骚》并立于世,形成我国诗歌创作的两大优秀传统。
2.表现形式
楚辞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是诗歌体裁的一次解放。它不仅是汉赋的直接渊源之一,而且给后世诗歌形式的变化创新带来重要影响。
3.表现手法
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除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熔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于一炉外,最突出的是他的“香草美人之喻”。
“香草美人之喻”
屈原已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升为象征比喻体系,其中包括动物系统、植物系统、事物系统、人物系统。
由此,开辟了后世“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的先河。
“香草”意象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提到的植物(香草树木)有24种,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诗人用缤纷繁饰,表现自己的高洁品质;用群芳集萃,象征圣君贤王的周围集聚着贤圣治国之士;用众芳枯萎,表现所树人才的变质;用菉葹盈室,比喻党人佞臣的卑劣龌龊。
“美人”意象
屈原的“美人之喻”,表现以男女关系象征君臣关系。其美人意象比喻、象征着君王,或是自己。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他所期望的是两美相投、君臣契合。
他又将群小嫉贤比为众女妒美,以男女婚约的变化喻君臣关系的改变,以美女被弃表现自己的见疏被黜,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屈原以求女的方式表现自己执著而强烈的追求,以求媒致诒喻求通君侧之人,以闺中邃远难求喻楚怀王固执而不悟,以外出求女喻出仕他国。他向往的境界是不用行媒而君臣契合。
当然,这也是诗人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美学理想的追求。
屈原所运用的比兴形象化是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合而为一的。它不像《诗经》的比兴形象化那样单纯和静止,也不再把用以起兴和比喻事物看成独立存在的客体。
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是浸染上一层主观情感的色彩;他的感情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是成为溶合了一定想象的客观形象化。
 

完整版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dSSqChTdJfginscJS5XSA
提取码:68fh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复习指南基础班辅导内部讲义
    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复习指南基础班辅导内部讲义
    ..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10
  •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诗歌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八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二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九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六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七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题第三讲.ppt 北京语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_诗歌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9
  • 山东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
    基本知识点(选择题)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7
  • 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部分专业考研调剂公告(第三批)
    1.调剂原则调剂由各硕士点根据调剂考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相关性、初试总分等择优选择调剂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调剂本科专业与报考专业一致或相近的考生。2.拟调剂专业及缺额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人学科教学(历史教育)非全日制2人(全日制无名额)3.开放关闭调剂系统时间开放时间:2019年4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4-05
  • 武汉大学现代文学笔记
    1 因为是中国文学,所以课本上的外国文学部分,我们不予关注。 2 只关注课本上有的作者和篇目。超出范围的不用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该作者的 一些基本情况,应当了解。如:徐志摩,书本上只有他的一篇《再别康桥》,所以他的其 他作品我们不需复习。但要注意诗人的诗派背景以及文学主张。如:我们应当关注新月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3
  • 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人文学院考研调剂通知
    一、调剂原则1、须符合我校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A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3、调剂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中医学各专业不得跨门类调剂。4、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5、中医专业学位各调剂专业要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4-03
  •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文学综合重点整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是高等学校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我们将在这门课中系统介绍、评述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文学现象,让大家对建国以来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和影响较大的作家作品,有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山东大学中国文学史辅导班指导笔记
    辅导教师:王小舒 辅导用书:《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古代文学:2/3(100分) 现当代1/3(50分)大致分数 2、命题原则:题库,历年试题不排除会再次考到 3、题型:常识性:1/3 论述性:2/3 包括:简要回答,论述题,作品分析 正式辅导:第一册 先秦部分:基本词语包括名次解释如神话;主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欧洲文学史 杨周翰 赵萝蕤编
    欧洲文学史 【目 录】 绪 言 绪言 第一章 古代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 第三节 古希腊古典时期文学和悲剧、喜剧 第四节 罗马文学 第二章 中古文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英雄史诗和骑士文学 第三节 城市文学 第四节 从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和意大利诗人但丁 第三章 文艺复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2
  • 南开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参考笔记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名词解释】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讲义(明清篇)
    中國文學史講義(明清篇) 參考書目 1、 陳書錄:明代詩文的演變,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 2、 嚴迪昌:《清詩史》,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3、 朱則傑:《清詩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4、 郭預衡:中國散文史(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 張仲謀:明詞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6、 嚴迪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史讲稿
    第一章 先秦文学 第一节 上古社会文化形态 一、中国上古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三皇五帝的历史与考古。 疑古与信史:辨证的史观与文献的考证方法。 三代的国家形态:平行或重叠的政治集团。 周的封建与西周、春秋的社会文化形态。 二、先秦时代的文学。 参考资料: 顾颉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美国文学简史中文版
    十九世纪以前 概述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作为一个国家,它的历史只能从1776 年7 月4 日算起。作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学史,严格地说,也 是从这一天开始谱写的。哥伦布在1492 年发现新大陆之前,这块土地的主人 是印第安人,他们的各个部落还处在原始公社制度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他 们本身并没有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
  • 美国文学简史笔记(常耀信)
    A Concis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What is literature?Literature is language artistically used to achieve identifiable literary qualities and to convey meaningful messages.Chapter 1 Colonial Period Background: Puritanism features of Puritanism Predestination: Go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