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4、梁启超的文学思想和他————————————政治主张密不可分。
5、王国维最有代表性,影响最为广泛深刻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是————————————
,其核心理论是 ————————。
6、王国维深入钻研过西方的哲学和美学,特别爱好————和——————的著作,并对中
西学术的不同认真地作过对照比较。
二、    解释概念:
1、“熏、浸、刺、提”                2、“境界”说
3、“隔”与“不隔”                  4、“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三、    翻译题:
1、古今之诗有两大种:一曰诗人之诗,一曰非诗人之诗。之二者,其境界有反比例,其人或
相非或不相非,而要之未有能相兼者也。人境庐主人者,其诗人耶?彼其劬心营目憔形,以斟
酌损益于古今中外之治法,以忧天下,其言用不用,而国之存亡,种之主奴,教之绝续,视此
焉。吾未见古之诗人能如是也。其非诗人耶?彼其胎冥冥而息渊渊,而神味沈醲,而音节入?ⅲ咽由А⒑憾筇啤⑺巍N嵛醇胖鞘四苋缡且病#浩舫度司陈莅稀罚?2、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
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人间词话
》)
四、    论述题:
1、    试论梁启超的新文学思想。
2、    为什么说王国维是“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    填空题:
  1、严格地说还没有什么正式的文学理论批评,在有文字记载前的原始艺术中,只能看到当
时人们对文艺和劳动、宗教、自然、社会关系的初步的认识。从孔子开始,我国古代文艺思想
和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2、功利
  3、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的,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

  4、“开山的纲领”
二、    解释概念:
  1、关于文学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学观念是不同
的,如文学价值观、文学本质观、文学历史观等。
  2、关于文艺的思想和认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文艺观念是不同
的,如文艺价值观、文艺本质观、文艺历史观等。
三、    简答题:
  1、体现在对总体文化的论述之中,而不是纯粹的、单一的;蕴涵于哲学、政治思想体系之
中,而不是以论述文艺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学思想和艺术思想、文学理论批评和艺术理论批评
浑然不分;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大都还只是一些片断的论述。
  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的含义是不同的。先秦时期所讲的“文
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化”意思相近,有博学和文章两个方面的意思,如《墨子•非命》中说
:“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荀子•大略》中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他们所讲的“文学”有学术、文化修养的意思。
  3、关于“诗言志”提出时间问题,大多学者认为《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
向所说的“诗以言志”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文献记载,比较可靠,而襄公二十七年是公元前
546年,大约在春秋末战国初年。先秦时期人们对“志”的理解是比较狭隘的,所谓“志”,
主要是指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历代文人往往把“志”解释为合乎礼教规范的思想,而以“情”
为与政教对立的“私情”,遂产生了我国文学批评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
  4、春秋时期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
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来对待的,把它看作一部政治、伦理、道德、文化修养的百科全书。
如孔子对他儿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左传》中大量“赋诗言志”的记载,也说明《诗经
》乃是他们进行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时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工具与手段。

第二章
一、    填空题:
1、“诗教”;要为政治教化服务;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2、美和善
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4、《乐论》
二、    解释概念:
1、“兴”是就文学作品的审美作用而言的,故而朱熹解释为“感发意志”,指诗歌的生动具
体艺术形象可以激发人的精神之兴奋,感情之波动,从吟诵、鉴赏诗歌中可以获得一种美的享
受。诗歌的这种美学作用,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所以孔安国注曰“引譬连类”。
“观”是就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而言的,而孔子所说的“观”比较侧重在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政
治与道德风尚状况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与感情心态。郑玄注曰“观风俗之盛衰”,朱熹注曰“
考见得失”。“群”是就文学作品的团结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
而不流”。孔子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们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交流感情,加强团结。“怨”
是就文学作品的干预现实、批评社会的作用而言的。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2、“以意逆志”即用自己对诗意的准确理解,去推求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深入了解
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
3、“以道制欲”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和文艺学上的命题。从哲学上讲,是不
允许人性的自由发展,抑制人的个性,只能让它按照礼义的方向发展。从文艺和美学上讲,要
求文艺创作严格地以礼义为基本内容,把礼义作为审美的前提条件,不允许有越出礼义的文艺
创作和审美观点。“乐合同,礼别异”是儒家关于以礼节外,以乐和内的思想。“礼别异”即
用儒家的礼仪制度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合同”即用符合儒家伦理思想的诗乐作用于人心,
使人们的思想感情平和中正,不生非分之想,使人们的思想感情都统一在儒家的共同原则上。

4、“温柔敦厚”儒家的诗教。孔颖达注曰:“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
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作诗者“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即合于“中和”的要求。
三、    翻译:
1、    孔子说:“修身用《诗》来感发意志,用‘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乐’来陶冶情操
,从而完成品德的修养。”
2、    孔子说:“读《诗》三百首,把政事交给他,完不成任务;派他出使外国,不能独立地应
酬、谈判;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3、    音乐,就是人的喜乐感情的表现。是人的感情所不能缺少的,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人
的喜乐之情,必定流露在声音中,表现在动静上,而做人的道理,声音、动静和思想感情的变
化,全部都表现在音乐之中。
4、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也是十分迅速的,所以先王十分谨慎地修饰音乐
。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谐而不淫邪,音乐庄严端正,百姓就心齐而不混乱。百姓和谐心齐
,兵力就强盛,城防就坚固,敌国就不感来侵犯。
四、    论述题:
1、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
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认为文艺有修身成人的作用,如“兴于诗,
立于礼,成于乐”,是干政的必要条件,如“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
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明确提出论诗的标准“思无邪”,认为诗歌内容应符合儒家的
伦理道德规范;提出著名的“兴、观、群、怨”说,认为文艺有感发意志、认识社会、团结百
姓、讽刺政治等价值等等。
2、    荀子提倡后天学习,认为一个人无论在道德修养上还是艺术创作上,要达到完美的境界都
必须经过顽强的学习和实践;荀子奠定了儒家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原道”“宗经”“征圣
”的思想上;荀子在强调“诗言志”的“志”必须是圣人之道,百王之道外,还肯定人“情”
的合理性,可视为“发乎情,止乎礼义”思想的先声;荀子的文艺思想比较集中地表现在他的
《乐论》篇,提出“音乐---人心---治道”的价值思想,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从而影响社
会风尚,决定政治的治乱,认为音乐有和同人心的作用,提出著名的“礼别异,乐合同”的思
想等等。


第三章
一、    填空题:
1、外部规律研究;内部规律研究。
2、对“象”的论述;对“虚静”的论述。
3、    崇尚天然,反对人为。
4、    “蔽于天而不知人”
5、    粗;精。
6、    物我不分。
二、    解释概念:

1、老子提出的命题,意思是说真正美妙的声音是听不见的,真正美妙的形象是看不见的。老
子认为具体的声音只是声音美的一部分,不是全美,故非“大音”,而“无声”则可以使你去
想象全部最美的声音,而不受有限声音的局限,故而是“大音”。“大象无形”由此类推。这
对文艺美学来说,涉及艺术形象创造的虚实结合、有无相生问题。对后世的“意境”理论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2、庄子提出的命题,是对老子“涤除玄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原意是讲对“道”的
体认,须有空明虚静的心理状态。这一理论和审美心理、艺术心理是相通的。在艺术创造或艺
术欣赏时,也须空明虚静的心理状态。所以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刘勰《文心雕龙 • 神思篇》
说:“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    3、《庄子• 达生》说有一个叫倕的能工巧匠,他用手指旋转画出的图形超过了用规矩
画出的图形,其原因就是“指与物化”,即手指和所画的对象达到融合为一的化境。而要“指
与物化”,首先必须是“心与物化”,即物我不分的精神境界。物我不分的精神境界正是艺术
创作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4、庄子认为事物精微之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故云“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
,认识到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情感。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他提出“得意忘言”的主张
,即认为语言可作为“得意”的工具,利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如比喻、象征、暗示等方法(《
庄子• 天下篇》云“卮言”“重言”“寓言”),去获得“言外之意”。
三、    翻译:
1、有位名叫庆的木工削木为鐻,鐻做成了,看见的人惊为鬼斧神工。鲁侯见了问道“你用什
么技术做成的呢?”回答说“我是个工人,那里有什么技术,不过,却有一点。我要做鐻的?焙颍桓液姆丫瘢囟ㄕ淅窗簿残牧椤U淙欤桓一匙徘焐途袈坏男哪睿徽湮逄欤
桓谢匙呕儆勺镜男囊猓徽淦咛欤辉傧肽钗矣兴闹翁濉T谡飧鍪焙颍橇顺ⅲ
记勺ㄒ欢馊畔В蝗缓蠼肷搅郑鄄焓髂镜闹市裕吹叫翁系模桓龀尚蔚蔫L钟宛
然呈现在眼前,然后加以施工;不是这样就不做。这样以我的自然来合树木的自然,乐器所以
被疑为神工,就是这样吧。”
      2、工倕用手旋转而技艺超过用规矩画出来的,手指和所用物象凝合为一,而不必用心
思来计量,所以他的心灵专一而不窒碍。忘了手脚,是鞋子的舒适;忘了腰,是带子的舒适;
忘了是非,是心灵的安适;内心不移,外不从物,是处境的安适。本性常适而无往不安适,便
是忘了安适的安适。
      3、宋元君要画图,各个画师都到了,受命拜揖而站立一旁;濡笔调墨,在外面的还有
半数。有一个画师后来,安闲的样子并不急于挤上去,他受命拜揖却不站立,随即返回住所。
国君派人去看,见他解衣露身交叉着脚坐着。国君说:“行呀,他才是真正的画师。”
      4、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斫车轮,放下锤凿走上前来,问桓公说:“请问,公
所读的是什么书?”桓公说:“是圣人之言。”问说:“圣人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
”轮扁说:“那么你所读的,是古人的糟粕了!”桓公说:“寡人读书,轮人怎能随便议论!
说得出理由还可以,说不出理由就要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事来观察。斫车轮,
慢了就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就滞涩而难入。不慢不快,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来,有奥妙的技
术存在其间。我不能告诉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继承我,所以七十岁了还在斫轮。古时人
和他所不能传授的,都已经消失了,那么你所读的,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以上译文引陈鼓应教授的《庄子今注今译》)
四、    问答题:
1、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理论体现了绝弃人工,委任自然的审美特征,是一个有无
相生、虚实相成的完美境界,它含有无穷妙趣,使人体会不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这实
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的主要特征。
      2、庄子的许多寓言故事反映了他的文艺美学思想。比如“庖丁解牛”“吕梁丈夫蹈水
”的故事,就反映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他认为庖丁之所以“游刃有余”
,是因为他能顺其自然,依其天性,解牛之时,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
神欲行”;吕梁丈夫之所以悠游自在地游于大水之中,是因为他“从水之道而不为私”,即是
说符合于水的自然规律而不以主观意志去左右它,这就是“以天合天”。就艺术而言,就是他
提倡的“天籁”“天乐”。另外,庄子的“梓庆削木为鐻” “轮扁斫轮”等寓言故事也反映?怂囊沾醋魉枷搿h髑熘阅艽醋鞒觥熬坦砩瘛钡蔫L钟,就因为他抛弃了一切个人名利
私念的干扰,完全进入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在这点上,技艺创造和艺术创造是相通的。
“轮扁斫轮”故事,说的“言”“意”关系,庄子认为言不尽意,无限的精妙的思想情感是无
法用有限的语言来表现的,这一理论对后世的文学上的“言”“意”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老庄思想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从此一思想
系统所导出。老庄的“道”从人生观上说是追求生命自由和精神自由,而艺术精神或审美精神
的也是“自由”,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从老庄对“道”的体悟来看,他们注重“涤除玄览
”“坐忘”“心斋”的工夫,这和艺术创造中的审美心境是相通的;从老庄对“大音”“大象
”的全美追求来看,这和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是相通的等等,所以我们说老庄思想具有艺术精神



                  第四章
一、    填空题:
1、哲学和美学;哲学和美学;系统的具体的文学理论批评。
2、“文学---人心---治道”的“诗教”公式,注重于阐述文艺和现实、文艺和时代的关系,
并明确提出了美刺讽谏说。
3、摆脱了儒家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重视文学本身的创作和审美特征,注意对文学的艺术表
现技巧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文学的内部规律。
4、《礼记 • 乐记》、《毛诗序》
5、丽以则;丽以淫。
6、桓谭、王充
7、真善美相结合
二、    解释概念:
1、马迁提出的。他认为许多著作家都是由于遭遇不幸,受到社会的迫害
或压制,有“道”难通,有志难申,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心中怨愤,以流传后世,才著
书立说的。“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深刻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动因问题,它是作者由于某
种原因,心中的思想感情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表现。后来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是这一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毛诗序》最早提出的。所谓“风、雅、颂”,《毛诗序》认为风,从地域上讲是属于某
一个诸侯国家的;而雅,则是属于整个周王朝的。风,在内容上是以某个人的事来表现其所属
国家的风尚的;雅,则是讲整个周王朝王政废兴的,不过政有小大,故有小雅大雅之别。颂,
是歌颂盛德而告之神明的。“赋、比、兴”,《毛诗序》没有解释,但汉人有解释,郑众说:
“比者,比方于物”“兴者,托事于物”;郑玄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
见今之失,不感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郑众从
表现手法来解释,郑玄从儒家的美刺观来解释;前者侧重形式,后者侧重内容。皆可视为汉人
对“赋、比、兴”的认识。
3、这是王充重要的美学思想。《论衡 • 对作篇》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
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王充认为一切文章和著作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坚决反对荒诞不经
的虚妄之作。王充对文学真实虽有所认识,如《艺增》中对《诗经》的虚构和夸张的正确分析
,但还没有完全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区分开来。
4、这是《毛诗序》对荀子“以道制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承认思想情感对诗乐发生的作用
,但认为必须用儒家的“礼义”来加以规范和约束。它突出和强调了儒家思想内容,明显地反
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的一面,但它肯定“情”的合理性,并有“吟咏情性”一说,可视为后
来陆机“缘情”说之滥觞。
三、    翻译:
1、音是由人心发生的。人心的被感动,外物使然。一旦被外物感动,就会以声音的形式表现
出来;自然之声相互回应,就发生变化;有文采节奏的变化,就是审美的音;把这种审美的音
组织起来,加上乐器伴奏,舞蹈表演,就叫音乐。音乐,是由审美的音变化而来,其根本在人
心被外物所感动。
2、自从汉武帝设立乐府机构而采集歌谣,于是就有了代国、赵国的民歌,秦国、楚国的风诗
,这些诗歌都是因情、因事而发,所以通过它也可以了解社会政治情况,认识风俗民情。
3、文章是从胸中流出的,文章是内心的表现。……大树下有根,上有叶;果实内有核,外有
壳。文章言说,就是士大夫的树叶、皮壳。诚实在胸,发而为文章,内外表里是一致的,意气
奋发而文笔纵横,所以看见文章就能了解内心。人有文章,就像禽兽有羽毛。羽毛有五色,都
生长在身体上,如果只有文采而没有诚实的内容,那就像五色的禽兽,空有其皮毛了。……难
道仅仅是雕琢文辞,空有华丽的语言吗?精诚蕴于内,那语言文辞才能深深地打动人。
4、《离骚》是按照《诗经》的比兴方法,取类譬喻的。所以用善鸟香草来譬喻忠贞之人;用
恶禽臭物来譬喻谗佞之人;用灵修美人来譬喻国君;用宓妃佚女来譬喻贤臣;用虬龙鸾凤来譬
喻君子;用飘风云霓来譬喻小人。
四、    简答题:
1、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两大特点:一是保守性增强了,批评性减弱了。“
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对上层统治者及其政治措施的批评,必须限制在统治者可以接受的
范围之内,对社会的批判,不能越出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必须严格遵守“礼义”界限。二是发
展了先秦儒家文艺思想中科学的、积极的、进步的内容,作了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阐述,并
充实了许多新内容,使之更趋成熟,也更为完整。如“六义”说的提出;“情、志”合一的趋
势;“感物而动”思想的出现等等。
2、《乐记》的诗乐思想主要表现在:音乐的本源在人心感物,提出“物---心---声---音---
乐”的音乐本源论;音乐对社会政治的重大作用,提出“声---音---乐---心---物(社会政治
)”的音乐作用论;提出“唯乐不可以为伪”的音乐创作论,认为诗乐创作应当是真实思想情
感的自然流露等等。
《毛诗序》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提出“发乎情,止乎礼义”,强调儒家礼义道德思想的规
范;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讽谏说;提出“六义”说,这是对《诗经》诗体、诗
的表现手法的第一次艺术总结,对后世影响很大;另外,《毛诗序》还有情、志合一的趋向,
第一次提出“吟咏情性”这一思想。
3、王充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倡真实,反对虚妄。王充虽然对艺
术真实有所了解,但还未将科学真实和艺术真实完全区别开来。二是增善消恶,有补世用。王
充认为“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世用者,一章无补。”三是反对复古,提倡独创。他在《
超奇》篇把文人分为几类,而最推崇“鸿儒”,认为他们有独立见解,能创造性地写作文章,
他们才是“超奇”之才等等。
4、王逸对屈原及其作品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表面看和刘安、司马迁比较一致,实际上肯定和
赞扬的角度不同,他是从儒家的立场来肯定和赞扬的,这一角度和扬雄、班固一致(尽管观点

相关话题/文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宋金元)
    宋代 《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王禹,世称王黄州,《三黜赋》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首倡革弊复古,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敢于触及时弊,关心民 间疾苦,诗风质朴,清新淡雅,有《小畜集》。 记游七律。对异乡独特景物的莫名惆怅以及由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和答案 汉魏六朝文学试题部分: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打印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正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3、 乡国的情怀的泛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
    A Concis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hat is literature? Literature is language artistically used to achieve identifiable literary qualities and to convey meaningful messages.Chapter 1 Colonial Period Background: Puritanism features of Puritanism Predestination: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题库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考研 外国文学史考研复习题库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填空题 1、希腊神话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 2、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荷马史诗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部史诗,它们是欧洲文学史中最早的重要作品,分别描写的是_________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选择题(基本知识点)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文学史》串讲资料选择题(基本知识点) 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 19171927);第二个十年( 19281937);第三个十年( 19381949) 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
  • 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1.文传学院由研究生科具体负责调剂服务系统的操作,及时公布生源缺额信息、调剂要求及调剂日程安排,并及时下载调剂考生信息,及时向考生反馈复试通知,及时更新信息,保证信息畅通。2.调剂原则,考生同时符合以下条件方可调剂:(1)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2)考生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7
  • 2019年兰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调剂招生计划
    兰州大学文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调剂招生计划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7
  • 北京大学古代文学全部习题集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创世神话 、 始祖神话 、 洪水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大版复习重难点提示
    《中国当现代文学史》洪子诚著 (北大版 )复习重难点提示 第一章绪论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1949年-1965年的中国文学第一节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 了解第一次文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英语诗歌教程
    Age. English literature was almost exclusively a verse literature in oral form. The oldest specimens which now exist are found in the Exeter Book containing the following poems Widsith, Doers Lament, The Wanderer and The Sea-Farer, The Battle of Maldon. By far the most significant poem o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吴伟仁英美文学赏析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英美文学赏析教程散文与诗歌 Part One Essay ...........................1 导读........1 I. Introduction..................................3 II. Selected Readings .......................6 Unit 1 Classic Essay ...............6 Of Studies .............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 诗歌欣赏教案
    课程:英美诗歌欣赏 Session One Part One Edmund Spenser I.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e Renaissance in England: Renaissance is the rebirth of literature, art and learning that progressively transformed European culture from the mid-14th century in Italy to the mid-17th century in E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
  •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至南北朝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
    所学文学作品之原文、译文(秦汉南北朝) 张衡《归田赋》【原文】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
  •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 丹 第一章 发展论 第一节 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