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普通动物学笔记 杨琰云(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5.3
    形态特点:细胞细长呈纤维状 一个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 功能:●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具强烈的收缩作用 来源:中胚层 ——依椐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三种类: ●横纹肌 特点:●具横纹 ●肌肉收缩受意志支配,又称随意肌●收缩力强,易疲劳 分布:主要附着在骨骼上,又称骨骼肌 ●平滑肌 特点:●细胞呈梭状
    ●无横纹 ●不受意志支配(不随意肌) ●收缩力较弱,不易疲劳 分布:内脏壁 ●心肌 特点:●有横纹 ●细胞短柱状,有分支, ●细胞联接处有闰盘 ●收缩有自动节律性 分布:心脏 神经组织
    5.4
    结构特点: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质细胞组成. 功能: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 来源:外胚层 神经细胞(神经元)
    5.4.1
    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形态特点: ●由胞体和胞突起组成 ●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 ●细胞质内含有神经原纤维和尼氏小体 ●细胞突起分成二类: ┌轴突:细而长,单根,传导冲动离开胞体,无尼氏小体 └树突:呈树枝状分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至胞体 神经胶质细胞
    5.4.2
    形态特点: ●呈星形,有突起 ●细胞质内无神经原纤维和尼氏小体 ●突起无树突轴突之分 6 6.1 器官和系统 器官 系统
    器官是指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综合而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的结构. 6.2 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密切关联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连续的生理机能. 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也称海绵动物,是最简单的,处于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 特点: ●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 ●身体的各种机能由基本独立活动的细胞完成
    ●身体有两层细胞组成,中间为中胶层 ●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 ●体形大多不对称海绵动物在动物进化上是一个盲枝, 即没有发现有其它后生动物是由海绵动物进化 而来的,故称为侧生动物 笫三章 1.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辐射对称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 腔肠动物门
    1.1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躯体由二个胚层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1.2
    腔肠动物笫一次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 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功能 内胚层:内层胃层,具消化,营养功能 出现消化腔
    1.3 化.
    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液, 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 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细胞外消 消化腔内水的流动, 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 兼有循环作用, 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 有原始的组织分化
    1.4
    ●原始的上皮组织:皮肌细胞既是上皮细胞,又是原始的肌肉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两种功能 ●原始的神经组织:由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构成弥散型的网状神经系统 原始性表现:无神经中枢 传导无方向性 传导速度慢(比人的神经传导慢 1000 倍) 有水螅型水母型两种基本形态 具多态现象
    1.5
    1.6
    腔肠动物有些营群体生活的种类,有群体多态现象:群体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的个员,有不同的 结构和生理上的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如薮枝虫:有二种个员 ●水螅体:专司营养 ●生殖体:专司生殖 2 2.1 代表动物:水螅 形态结构;
    Hydra
    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外层:来源于外胚层 ●细胞层较薄,排列整齐 ●分化成六种细胞: (1)外皮肌细胞: 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纵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缩短.
    (2)感觉细胞: 细胞小,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细胞相连. (3)神经细胞: 分布在外胚层基部,神经细胞向四周伸出突起相互连结成神经网. (4)腺细胞: 全身分布,口的周围和基盘处较多.能分泌粘液和气体 . (5)间细胞: 散布在外层细胞之间,是一种小型的未 分化细胞,能分化成剌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6)剌细胞: 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御性细胞.遍布整个外层. 内层:来源于内胚层 ●细胞层较厚 ●以内皮肌细胞为主 (1)内皮肌细胞: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横向排列,细胞收缩使身体和触手伸长变细. 部分细胞顶端长有鞭毛,其摆动能使消化腔内形成水流. 部分细胞顶端能伸出伪足吞噬食物颗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内皮肌细胞具收缩和营养双重功能,也称为消化细胞其它还有: 腺细胞: 分布在内层不同部位的腺细胞 具有不同的功能 ,除分泌粘液气泡外,大部分分泌消化酶,对消化腔 内的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感觉细胞:少量分布 间细胞:少量分布 摄食和消化:
    2.2
    摄食:●利用触手上的剌细胞放出剌丝麻庳捕获物. ●用触手将食物送入口中. 消化: ●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经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由消化细胞吞噬后进行细胞内消化. ●不能消化的复制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呼吸与排泄无专门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2.3
    ●呼吸: 靠外层和内层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渗透扩散作用与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膜排到体外 感觉和运动
    2.4
    ●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把冲动 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 ●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使水螅产生运动. 生殖 无性生殖
    2.5 2.5.1
    出芽生殖
    2.5.2
    有性生殖
    ●外层间细胞分化形成卵巢,精巢 ●受精卵发育成实心原肠胚后包上粘性厚膜形成休眠体,从母体脱落下来 ●次年春末环境条件适宜时,胚胎脱膜而出,继续发育成小水螅 3 3.1 分类 水螅纲:
    ●有水螅型水母型 世代交替现象 ●水螅型有垂唇 ●水母型有缘膜,小型 ●生殖细胞外胚层由产生 钵水母纲
    3.2
    ●水螅世代不发达 ●水螅型有垂唇 ●水母型无缘膜,大型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珊瑚纲
    3.3
    ●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 ●有口,隔膜 ●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小结 水母型 水螅型 体型 缘膜 垂唇 隔膜 口道 生殖腺来源 水螅纲 小 有 有 无 无 外胚层 钵水母纲 大 无 有 有 无 内胚层 珊瑚纲 无 无 有 有 内胚层 海葵:单体生活,无骨骼 珊瑚:群体生活,外胚层分泌物质形成(发达的)外骨骼 ●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 ●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笫四章 1 1.1
    扁形动物门
    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扁平,体制为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 是动物在体制上的进化 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体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头部:神经和感觉器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
    背面:具有保护作用 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的功能 形成中胚层
    1.2
    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分布: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功能:●贮存水分 和养料 ●保护内脏器官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 ▲形成肌肉组织: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肌肉形成使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
    1.3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临时性的生殖系统 2 2.1 代表动物涡虫 外部形态
    体长 10-15mm,身体扁平柔软,头部有一对耳突 背面:灰褐色 腹面:灰白色,密生绒毛 体壁涡虫体壁由三层结构:
    2.2
    ●表皮层: 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里面分布有杆状体,具防御功能 腹面上皮细胞 外表面长有纤毛. ●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面. ●肌肉层:分为三层: 环肌:紧靠在基膜下 斜肌:位于中间,肌层薄 纵肌:位于内层,肌层厚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 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道组成
    2.3
    口:位于身体腹面近后端 1/3 处 咽:呈长吻状,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 肠: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 循环和呼吸
    2.4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循环功能: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呼吸功能:由于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皮肤呼吸. 泄系统
    2.5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弯曲而分支的原肾系统 原肾是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的特点只有排泄孔一个对外开口 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2.6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殖系统生殖方式:
    2.7
    ●无性生殖:横二分裂 在口的后部收缢断裂成二个子体 ●有性生殖:两性生殖 涡虫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在环境条件不增的情况下,形成生殖腺和输出管道,进行有性生殖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 ▲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球 特点: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供给. 再生
    2.8
    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长成的一种生理现象. 再生有两种类型: ●生理性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再生. ●补偿性再生:指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 涡虫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 3 3.1 吸虫纲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日本吸血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雄虫具抱雌沟,常雌,雄合抱. 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日本吸血虫生活史终寄主:人和牲畜
    3.2
    中间寄主:钉螺 成虫:寄生在人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内
    卵:卵发育成内含毛蚴的胚胎卵后,卵内毛蚴分泌酶,溶解周围组织,穿过肠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 排出.卵入水后孵化成毛蚴 毛蚴:钻入中间寄主钉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母胞蚴和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释放出尾蚴 尾蚴:接触到人和牲畜皮肤时,利用吸盘及头腺分泌物钻入体内,脱 尾部变成童虫,侵入静脉系统 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移行,到达肠系膜静脉后继续发育. 病症
    3.2
    ●肝脾肿大,肝腹水 ●成人丧失劳动力 ●妇女不孕 ●儿童侏儒症 ●重症病人死亡 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
    3.3
    ●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 ●消灭钉螺 ●做好粪便,水源管理 ●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 4 其它重要的寄生吸虫 4.1 布氏姜片虫:终寄主:人
    寄生部位:小肠粘膜 笫一中间寄主:扁卷螺 笫二中间寄主:茭白,荸荠生活史:毛蚴—→(扁卷螺)—→胞蚴—→雷蚴—→尾蚴(水中)—→囊 蚴(茭白,荸荠等)—→经口感染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
    4.2
    终寄主:人 寄生部位:肝胆管 笫一中间寄主:豆螺 笫二中间寄主:虾,鱼 生活史: 症状:肝腹水,侏儒症 5 5.1 绦虫纲的重要寄生虫猪绦虫 Taenia solium 形态结构
    体长 2-4M,由 700-1000 个节片组成 身体分三部分: 头节:生有吸盘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 颈部:纤细不分节片,能不断分裂产生节片. 是绦虫的生长区节片: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 ——节片依椐生殖器官成就情况分三种类型 ●未成熟节片:宽和于长,内部构造尚未发育完全 ●成熟节片:近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 ●妊娠节片:长大于宽,其它器官消失,只存充满卵的子宫
    5.2
    猪绦虫的生活史
    终寄主:人 寄生部位:小肠 中间寄主:猪 生活史: 6 6.1 6.2 分类 涡虫纲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发达 吸虫纲 绦虫纲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 6.3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扁形动物各纲鉴别特征 体表 肠道 吸盘或口钩 生活方式 涡虫纲 有纤毛 发达 无 自由生活 吸虫纲 有皮膜 简单 有 寄生生活(生活史中有自由生活阶段) 7 象.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根椐这一 原理,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寄生生活的环境 条件:简单而稳定 适应结果: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 适应结果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4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愈趋退化:吸虫:肠道退化 绦虫:肠道消失 强化愈强化:绦虫: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 体壁皮膜形成微毛 笫五章 1 1.1 线形动物门 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寄生: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从而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
    门的主要特征 身体圆柱形,体表具有角质膜
    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体制两侧对称 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滑坚韧而有弹性. 出现假体腔
    1.2
    假体腔:线形动物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
    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谓假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1.3
    从线形动物开始,消化道出现了肛门,有口和肛门二个开口,与高等动物一样,成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线形动物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1.4
    雌,雄异体异形
    线形动物雌雄异体,通常雄性比雌性小,有些种类还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动物由雌雄同体转变为雌雄异体,进而转变为雌雄异形,在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圆筒形的神经系统 代表动物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蛔虫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 形态结构 外形
    1.5 2 2.1 2.1.1
    长圆柱形,向两端渐细.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肛门在距体后端 0.2Cm 的腹线上 生殖孔在身体前端约 1/3 的腹线上 雄虫:较细且短,尾端呈钩曲状 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为泄殖孔 二根交接剌从泄殖孔处伸出 2.1.2 体壁和体腔 蛔虫的体壁是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组成的皮肤肌肉囊 ▲角质膜:最外层,厚而光滑 分为三层:皮层,基质层,纤维层 功能:保护身体,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 ▲表皮层: 为 8 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 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经索侧线中有排泄管 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形成角质膜 ▲肌肉层: 为最里层,由单层纵肌构成 肌细胞分为二部分: 顶端为含有细胞核的原生质部基部为含有肌原纤维的收缩部
    只有纵肌,没有环肌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 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假体腔:充满体腔液 ●输送营养 ●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消化系统消化道简单,由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2.1.3
    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可不需进行消化就可直接吸收利用,无特殊的消化腺 肠腔内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 呼吸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强化了糖酵解途径,进行厌氧
    2.1.4 呼吸
    2.1.5
    排泄系统
    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H形排泄系统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再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细胞渗 透入排泄管内,从排泄孔排出体外 神经和感觉器官圆筒状的神经系统:
    2.1.6
    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经 各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 唇瓣和泄殖孔周围有感觉乳突,有感觉功能 生殖系统蛔虫的生殖系统为长管型
    2.1.7
    雌性生殖系统:双管型 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 雄性生殖系统:单管型 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 生活史(看书)
    2.2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感染虫态:胚胎卵 危害
    2.3
    蛔虫寄生在人体内对机体生成的危害也反映了体内寄生虫对寄造成危害的一般规律: ▲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尤其对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生成阻碍 ▲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产生的毒素作用: 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失眠,磨牙,抽筋,头痛,神经痛等 刺激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引起肠痉挛肠套叠,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等 ▲机械阻塞: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生腹绞痛 ▲机械损伤: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生造成一系列机械损伤: 引起炎症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出现咳嗽,发热,荨麻症.严重时可引起暴发性哮喘,肺炎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等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3
    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感染虫态 传播途径 寄生部位 病症 蛔虫 胚胎卵 经口感染 小肠 营养不良,发育不良 绕虫 受精卵 经口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蚴 经肤感染 小肠 严重贫血,异嗜症 血丝虫 感染蚴 接种感染 淋巴系统 乳糜尿,象皮肿
    体内移行途径: 肺 肺泡 右心室 支气管 右心房 咽喉 蜕皮(2-3 次) 气管
    肝脏
    食道
    肠系膜淋巴管
    肠系膜血管 小肠(蜕皮一次)
    胃
    十二指肠(孵化) 受精卵(无感染性) 经口感染 胚胎卵(感染性)
    笫六章
    环节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形成真体腔 1.1 真体腔的形成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 笫一次出现的腔:囊胚腔 笫二次出现的腔:原肠腔 笫三次出现的腔:体腔 ——体腔是由中胚层形成时出现的中胚层体腔囊发展而来的
    笫一次出现的"体腔"是线形动物的假体腔 假体腔的形成: 由于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加了一层内衬,未形成新的 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肠系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所以称 之谓假体腔.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增殖,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两侧 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 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 真腔是由中胚层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真体腔的形成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2
    ▲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蠕动,消化道在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 排泄器官从原肾管型进化 为后肾管型. ▲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身体出现分节现象.
    2.身体分节 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小节,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个小室 神经,排泄,生殖等器官大多按节排列.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徵 同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机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异律分节:身体各节在形态和功能上不同,如沙蚕.
    3.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 刚毛: 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形成的,是寡毛纲的运动器官. 疣足:多毛纲的运动器官是体壁的向外突起,中空,与体壁相通. 特点: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躯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
    4.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 但已是一种高级形式的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始终在血 管中流动.
    5.链索状神经系统 由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和腹神经索组成
    6.皮肤呼吸 大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由于循环系统的产生,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 行皮肤呼吸. 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鳃.
    7.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的. 端封闭,另一端对外开口为排泄孔(肾孔) ,排泄物靠渗透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具有两个开口:向体内的开口为肾口 向体外的开口为 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管,效率更高 二.代表动物--环毛蚓 Pheretima 1.外部形态 身体圆而细长,有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雌雄同体. 节间沟:体节与体节之间的深糟沟 体环:体节上的浅糟 口前叶:前端笫一节,为肌肉质的突起,有摄食,掘土和感觉功能. 环带(生殖带):性成熟时在笫 14-15-16 节由表皮形成的腺肿状突起.环带上无刚毛和节间沟. 背孔:笫 11/12 节间沟开始,在腹中线上每节一个背孔,能放出体腔液,湿润皮肤,以便于呼吸,减少摩 擦,保护皮肤. 三对纳精囊孔:位于 6/7,7/8,8/9 节间沟的两侧 雌性生殖孔:一个,位于笫 14 节腹面中央 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笫 18 节腹面两侧
    2.体壁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角质膜: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功能:保水,能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由层柱形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腺细胞分布 功能:组成体壁的主体,分泌角质膜. 腺细胞能分泌粘液,湿润体表 ▲肌肉层:外侧是薄的环肌,内侧是厚的纵肌,呈羽状排列. ▲体腔膜:为一层中胚层来源的体腔上皮. 环节动物体壁的四层结构一起组成皮肌囊.
    3.体腔 位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之间的空腔,被体腔膜所包围,是真体腔.真体腔内容有生殖,排泄器官, 血管和神经索.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始终浸浴着内部器官,加强了各器官间的联系,同时也起着进行物质运输和循环系统 的功能.

相关话题/普通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