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0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 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 号和意义的统一。 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 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 3、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 4、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 完善。  6、双重偶然性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 能性。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 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 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 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 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 问题。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 提) :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②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独立性和能动性: 精神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发展, 在物质生 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 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精神有自身的特 殊规律。 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把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既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也 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后者:仅就 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②前者: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后者:回避这些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 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③前者: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产品;后者: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的思想、 观念和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5) 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①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 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②文字传播时代: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③印刷传播时代: 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 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 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④电子传播时代: 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 统, 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 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 生。  2、信息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最早提出。 ①定义:信息成为与物资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②特点:a.社会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 业占据主导地位;b.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c.贸易不 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成为主流;d.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信用。  3、哈特关于媒介系统的分类 (美)A.哈特,根据传播媒介的发展史分类: ①示现的媒介系统。即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口语和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符号) ,无 须依赖任何机器手段; ②再现的媒介系统。其生产和传播需要使用物质手段或机器,但受众无需。包括文字、 绘画、印刷和摄影等; ③机器媒介系统。传播双方皆需借助机器。包括电信、广播、电视、计算机通讯等。 —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 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 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 获得相对独立的过程。  4、 《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和《第三次浪潮》 ①前者: (美)社会学和未来学家 D.贝尔。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分为前“工业社会” (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 (生产商品的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社会) 三大阶段。 ②后者: (美)社会学和未来学家 A.托夫勒。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两次变革浪潮,从原始 社会向农业社会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目前正迎来以信息革命为代表的第三次浪潮, 必 然会极大地改变现存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  5、二战后信息社会发展过程 ①初级信息化阶段(50—80 年代中期)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得到高度普 及,个人媒介日趋多样化;②高度信息化阶段(80 年代末—今) :大众传媒进一步发达,广 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 微型电脑普及, 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 介;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播发展,使不同媒介出现融合的新趋势。第三 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9)  1、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①定义: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②基本功能:a.表述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 程) ;b.传达(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为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才能在时空中得到传播 和保存) ;c.思考(即引发思维活动,思考首先要有对象及关于对象的知识,而这些都以符 号形式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  2、象征符的特性 ①人工符号,人类社会的创造物;②既可表示具体事物,也可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 物;③非遗传,通过传统、学习继承;④可自由创造,与指代对象的关系具有随意性。  3、意义的定义 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人赋予对象事物的含义, 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 的精神内容。  4、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明示性和暗示性;②外延和内涵;③指示性和区别性。  5、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符号本身之外) ①传播者的意义:传播者通过符号来传达他所要表达的意义; ②受众的意义: 符号本身的意义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而受众个体却依照各自背景理解和 解释符号意义,使得不同的受众对同一种符号构成的信息会有不同的理解; ③情境意义:很多情况下,传播情境会形成符号本身不具备的意义,并制约符号意义。  6、传播情境的定义 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 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包括具体传播 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所处的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 文化等较大的环境。  7、人类象征行为的定义 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通过象征符传达象征意义来实现。  8、象征性互动理论 ①G.H.米德( 《精神、社会与自我》 )创始;60 年代后 H.G.布鲁默等发展。 ②象征行互动理论:把人看作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的象征行为看作积极、创 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对揭示人的本质、理 解现实生活意义重大。 ③布鲁默: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互动关 系。三个基本前提:人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意义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意义由 人来“解释” 。  9、象征性社会互动 ①定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传播过程 中的意义在本质上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 才能产生社会互动效应。 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赋 予行为动机和确定行为取向的功能, 作为象征性互动过程的传播能扩大传播双方的共通的意 义空间,加深双方的了解和相互理解) 。 ②意义交换的前提: 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对传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共 通的理解和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8) 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①传播者:即信源,信息发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 ②受众:即信宿,信息接收与反应者,个人、群体或组织皆可; ③讯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传、受双 方社会互动的介质;
    ④媒介:即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讯息的搬运者,连接传播过程中各种因素的 纽带; ⑤反馈:受传者对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或回应,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体现社会传 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2、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  A 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 ①(美)H.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又称拉斯韦尔模式或五 W 模式。 ②五W:Who(谁) ;Say what(说了什么)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In ;To whom (向谁说) ;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③内容:谁(传播者)—说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传者) —有什么效果(效果) ④评价:a.意义:第一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又阐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有五个环节 和要素构成的过程, 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明确勾勒出传 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对形 成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b.不足:单向直线模式,未提供反馈渠道,没 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 B 香农-韦弗数学模式 ①(美)C.香农和 W.韦弗《传播数学理论》 ②内容:信源——发射器——□——接收器——信宿  噪源 ③评价:a.意义:导入噪音概念,表明传播过程内外的障碍因素对讯息的干扰;提高传 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b.不足: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环节和角 色互换(作为电子通信过程并无不妥) 。  3、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  A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①施拉姆受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 《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 ②内容:a.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传播行为的主体,讯息循环,相 互作用;b.重点不在于分析传播渠道中的各种环节,而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双方 在不同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接受和解读符号) 、解释者(解释意义)和编码者(符号化 和传达)的角色。 ③评价:a.意义: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把传播双方都看作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正确; b.不足:把传播双方放在完全对等(平等)的关系中不合适;仅适于人际传播,不适于大众 传播过程。  B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①施拉姆《传播是怎样运行的》 ②内容:a.构成传播过程的双方分别是大众传媒和受众,二者间是传达与反馈的关系; b.大众传媒(传播者)与一定的信源连接,又通过大量复制的信息与受众(个人集合体,分 属于各自的社会群体)相联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都保持着特定的传播关系。 ③评价: 充分体现大众传播的特点, 一定程度上揭示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 初步具备系统模式特点。  C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①在香农-韦弗模式基础上发展而来。 ②内容: ③评价:a.意义:克服前者单向直线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
    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拓展了噪音的概念,认为噪音对讯息、传达和反馈的 任何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适用范围比较普遍。b.不足:未能指出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 和环境因素的复杂性。  4、传播过程的特点 ①动态性: 其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 (讯息) 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 实质是传播者和受众的意义(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 ②序列性: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 ③结构性: 传播过程的结构即各要素 (环节) 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 时间上的先后次序、 形态上的链式连接也是其结构特点,各环节(要素)本身还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 5、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 A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①(美)赖利夫妇《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 。 ②内容: ③意义:a.表明任何一种传播过程都表现为一定的系统活动,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 的本质特点:*传受双方都可被看作一个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身的内在活动,即人内 传播;*个体系统间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个体系统不孤立,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 形成群体传播;*群体系统的运行在更大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与社会政、经、 文、意识形态大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大众传播也是其中一种传播系统。b.社会传播系统的 各种类型(微观、中观、宏观)既具独立性,又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是一个复杂 而有机的综合系统。  B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①(德)马来兹克《大众传播心理学》 ②内容: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 ,该系 统各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包括:a.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 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同僚群体、社会环境、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 本身及媒介性质的约束力等) ;b.影响和制约受众的因素(受众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群 体影响、社会环境、媒介内容的效果、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 ;c.影响和制约媒介和讯息的 因素(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受众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受众对媒介的印象) 。 该模式表明:社会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评价、解释任何一种传播活动都要全面系统 分析,不能轻下结论。  6、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日本学者: 把传播看作是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 在分析人类社会传播的 总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同时, 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 合起来考察。故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 7、田中义久“大众传播过程图式” ①从马恩的“交往”概念出发,把人类交往分三类:a.与人的体质有关的“能量交往” ; b.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物质交往” ;c.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精神交往(符号或信息交往) 。信 息交往过程即传播过程,建立在前两种交往的基础上,与社会生产力、科技、生产关系和意 识形态保持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在阶级社会,社会传播还是一定阶级结构的体现。 (第一 个基于唯物史观的系统模式) ②人际传播: 特定传播的双方作为有独立人格的思想主体从事社会认识和实践活动, 传 播是从事精神交往的纽带;大众传播:传播是有组织的媒介企业,受众是具有一定自我能动 性的个人。—传播双方及其活动都受一定的日常社会条件或环境的背景的制约。  8、唯物史观下的社会传播总过程
    ①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范畴; ②考察信息传播就必须考察 社会的精神生产; ③精神生产也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一个社会精神生产的 性质取决于该社会的精神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状态;④传播学研究要把信息“交流”与 宏观的社会精神生产和交往联系起来。—总之,社会传播过程是人类社会总过程的一部分, 传播的结构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7)  1、人内传播的定义和性质特点 ①定义: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也称内向传播、自我传 播、自在传播。 ②性质特点:a.过程不孤立,与外部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保持衔接关系;b.本质上 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c.对外部世界积极能动的反映,不 是消极反映;d.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 2、人内传播的主要环节(要素) 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  3、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①自我是“主我” (I)与“客我” (Me)的统一。主我是个人的主体意识,通过个人围 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体现; 客我是从周围观察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评价和 角色期待,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 “主我”是形式, “客我”是内容, “客我”促使 “主我”发生新变化, “主我”反过来改变“客我” ,二者通过有意义的象征符在不断的互动 中形成自我。 ②自我的形成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即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 但形成后的自我反过来也 会积极地作用与社会。因此,个人必须适应社会;同时自我又是社会创造的主体,体现了个 人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关系。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具有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  4、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self interaction) ①布鲁默: 象征互动理论集大成者, 《象征互动论》 人能与自身进行互动——自我互动。 , ②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 在把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 也把自己本身 作为认识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人能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和传播, 并能对自己采取行动,即能自我互动。 ③这种互动本质上是与他人社会互动的内在化, 即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关系在个人头脑 中的反应。 人内传播过程中, 个人会沿着自己的立场或行为方向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 的理解、解释、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合。这样,他人期待和自我都已不 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而是新的。该理论说明,人不但与他人传播,也同自己传播。 ④自我传播也具有社会性, 它是与他人的社会传播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自我传播 有助于个人在与社会的联系上认识和改造自己, 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对个人具有重要 意义。  5、米德的内省式思考(reflective thinking) ①定义:短期的、以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内省的一种。 ②内省式思考的过程与周围的社会环境、他人密切联系。在此过程中,人的头脑中会出 现他人的形象,分析和推测他人如何考虑、采取何种态度,只有在与他人的联系上才能形成 个人的态度轮廓,形成决策。这是重新构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过程,因此是个社会过程。 ③内省式思考是横向的社会过程, 也是把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 纵向发展和创造的过程, 即个人在处理问题过程中, 会把有关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调动起来, 对它们的意义重新理 解、解释、选择、修改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新状况相适应的新意义和行为。 ④内省式思考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 障碍等新的问题状况, 对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
    用难以作出判断时,才会活跃起来。  6、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动机及社会功能 ①定义: 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或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 统。 (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②特点:a.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b.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c.双 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d.非制度化的传播,建立在自愿和合意的基础上,相对平 等和自由。 ③社会功能:a.社会成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b.实现社会协作的重要纽带;c.传承社 会文化的重要工具;d.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④动机: a.寻求关于生产、 生活和社会的有用信息, 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 (首要动机) ; b.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c.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d.基于满足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 理需求。  7、库利的“镜中我” (the looking-class self)理论 ①(美)社会学家 C.H.库利《社会组织》 ②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 这种认识主要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 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 ,个人透过它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 想象,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③“镜中我”也是“社会我” ,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 的主要机制。 ④这种以 “镜中我” 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 传播活动越活跃、 越多方面,个人的“镜中我”也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准确。第六章 群体传 播与组织传播(10)  1、群体的定义和社会功能 ①定义: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②社会功能:将个人与社会相联结的桥梁和中间纽带。  a.对社会:主要是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维持并保持其连续性;通过分工与协作,集结分散 的个人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也会给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活带来混乱。  b.对个人: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个人 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也有束缚和压抑个性的负面作用。  2、群体成立、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①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②成员间的协作意愿,即个人参与群 体并愿意为之作出贡献的动机; ③群体与成员、 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即群体传播。  3、群体意识的定义及其形成 ①定义: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a.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b. 群体感情 (指成员间由于密切接触和协作产生的个人感情, 更指群体成员间主观境界的融合 产生的“我们”的感情) ;c.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成员因从群体活动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满 足而对群体产生的认同感) 。 ②形成: 在群体信息传播和群体互动过程中形成, 受到群体传播结构的流量和流向的影 响。 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功能 ①群体规范: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群体成 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是群体意识的核心。 ②功能:主要是排除偏离性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保


相关话题/传播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9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本院广播电视艺术理论(非全日制)、新闻与传播专硕(非全日制)接受调剂,调剂要求1、达到我院的复试分数线。2、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广播电视艺术理论不接受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新闻与传播硕士可以接受报考学硕专业的考生)。且需通过原报考专业的国家线。3、有定向培养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各相关考生:一、调剂专业及人数为优化生源结构,我院拟接收部分调剂考生,调剂专业与人数(包括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如下: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人数 050108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调剂复试公告
    各相关考生:为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现将我院2019年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方案公布如下:一、校内调剂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非全日制)、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可接收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志愿调剂考生,专业与计划数如下: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复试公告
    各相关考生:为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现将我院2019年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方案公布如下:一、校内调剂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非全日制)、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可接收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志愿调剂考生,专业与计划数如下: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预调剂信息
    各位考生:我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现已开始,欢迎优秀考生申请调剂。调剂专业及调剂要求请按照以下方式与学院联系咨询。1. 调剂专业:新闻传播学(学术型)新闻与传播(专硕)2.调剂程序(一)第一阶段: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前1.填写《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调剂申请表》(附件),发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单位名称:山东大学调剂专业: 艺术设计(非全日制)联 系 人: 李老师联系电话: 13210533400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拟接收201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二志愿调剂生专业及接收的具体要求如下:一、山东大学品牌与传播研究所拟接收201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二志愿调剂生专业: [135108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湖南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2019年湖南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拟接收部分调剂硕士研究生考生,热忱欢迎全国各地优秀考生调剂到我院继续深造。为方便有志于调剂到我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填报调剂志愿,现将相关事项公告如下。一、 调剂专业目录1、学术型硕士招生学科专业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郭庆光版传播学概念一百题
    传播学概念一百题 1、传播 传播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关系条件下传递和交换信息的过程。 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播是一个共享的过程,即把一个或少数人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 人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和文化条件下进行的,传播发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又是 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
  •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准备资料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参考书 新闻史论: 1、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 新闻实务 1、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 2、吴文虎《媒介经营与管理》 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传播学科硕士备考指南 一、专业备考必读书目: 首先是报考学校指定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汇总(111个)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
  •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635新闻与传播学理论考研题库【历年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6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参考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电子书]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配套题库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635新闻与传播学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参考教材视频讲解[电子书]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与视频课程【20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电子书]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教材精讲+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必读二十本书全攻略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必读二十本书全攻略 入门: 《传播学基础》、《传播学总论》、《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传媒经济学教程》《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五本书是传播学理论与历史和传播实务的五本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参考书。 中级: 首先要注意的是《传媒经济学教程》,它与平常的传播学不同,另成一个体系,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传播学考研辅导复习笔记
    播学考研辅导-传播学笔记 传播学核心理论知识专题(1) 传播学的诞生 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2、诞生于美国的原因 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其形成是许多因素促成的: 第一、传播媒介发展。由于电子媒介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媒介增加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许多社会科学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