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考研新闻理论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0

刘九洲《新闻理论基础》笔记
1新闻客观性与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新闻客观性——研究基点是本体论,是指新闻传播者报道的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本然的现实存在。
新闻真实性——研究基点是认识论,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事实时应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2新闻与宣传: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不是根据宣传需要去描述事实
3新闻与传播
新闻:以人类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传播:以人类信息传播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只有当传播学把关注的目光置于大众媒体即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现代的电子媒体的传播活动上时,它的某些概念和观点才能与新闻理论达成共识。
导论
1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两种序列
一、 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一种历史序列
★新闻专业主义——新新闻主义——公共新闻理论
1、 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美国,新式新闻事业出现,迈向现代化的进程,黄色新闻泛滥。
为对抗商业主义对报业的侵蚀,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办理想报纸,倡导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意识和道德精神。(奥克斯的《纽约时报》)。二是构建新闻专业主义,在实践中的表现是创办专业的期刊、专业协会和专业教育,以此普及新闻专业知识,灌输服务公众和新闻自律的观点:在范式革新上的表现则是抛弃煽情主义和政党报纸的信念,倡导客观性原则。
   1919年,李普曼在《现代自由意味着什么》第一次提出客观报道这一术语。
   1920年,李普曼在《自由与新闻》第一次全面讨论了“客观新闻理论”。
2、 新新闻主义
新新闻主义主张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就是指“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是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消失于70年代。代表人物是汤姆?沃尔夫。在《老爷》杂志上发表《糖果色橘片样流线型宝贝》。用主观性挑战客观性,来颠覆客观性,过于强调揭示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重要性,与传统的客观性原则主张新闻报道应做到“零度情感”背道而驰。
但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创造性虚构写作”保留下来,如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深度报道、口述实录等。
3、 公共新闻理论
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该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物,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来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这种新闻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公众对新闻媒介关于竞选报道的批评,认为这类报道模式公众的切身利益,其直接后果是强化了公众对媒介的信任危机。
从学理的角度来说,公共新闻理论是对传统新闻理论的颠覆或拓展,积极推动新闻媒介介入社会生活,通过调查研究弄清公众的所思所想,并依此去确定报道并进行高强度、大规模的报道。要求改变新闻媒介那种被动记录者的角色,在充当社会生活看门狗的同时充当社会公众的导盲犬。在强调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业隐含着对新闻客观性原则的某种否定,自然从根本上动摇了新闻专业主义。
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强调的是报道结果的客观,而公共新闻理论则更加重视报道方法的客观。仅从新闻客观性既有否定又有肯定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公共新闻理论缺乏一种内在一致性,因此它是一中发展中的新闻理论。
二、 新闻理论范式革新的第二种历史序列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是由当时的社会管理中的集权主义原则所决定。因为关于报刊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关系的理论,都是被人与国家关系的某些结论所决定的,这些结论主要体现在四个假设中:
(1)关于人的性质的假设。国家在价值尺度上代替了个人,因为没有国家,个人就无从发挥一个文明人的特质
(2)关于国家的性质的假设。国家是人类充分发展的基本要素。因此,国家有权决定它的目的和实现这些目的的方法
 (3)关于人对国家关系的假设。个人必须依靠国家,以实现进一步文明
 (4)关于知识和真理性质的假设。知识可以通过智慧来发现。但只要处于领导地位的聪明人才有智慧,才能发现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通过国家的导引,最终成为社会一切成员的行为准则,这就具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从上述结论得出报刊是维护统治者权利、利益和地位的工具。
    黑格尔被认为是现代集权主义政治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2、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全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的自由。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也是有当时社会管理中的自由主义原则所决定的。在这里社会管理中的自由主义原则明显把论述的立足点由社会或国家转移到个人身上。这种转移是基于4点假设:(1)人们想认识真理,并且愿意接受真理的指导,(2)真理是通过公开的思想的自由市场上的各种意见的竞争而获得,(3)既然各人的意见必然分歧,就必须允许每个人自由地甚至强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只要他同时给别人同样的权利,(4)通过这种相互容忍和不同意见的比较,看起来最合理地一种意见就会出现而被大家普遍接受
强调个人的重要性,产生于16世纪、发展于17世纪,成熟于18世纪。
对报刊的性质、功能和管理的认识:
(1)公民有知的权利和知的自由;
(2)为了满足公民自由获知消息的权利,新闻从业者应有采访、传播、出版的自由和批评的自由。
(3)报刊的功能主要在于报道真实新闻和充分反映民意,为公众提供消息和思想的自由市场,由人民凭其理性和良知加以判断和抉择,政府对此无需插手。
(4)新闻事业被视为一般企业,依照自由经济原则,在公开市场上从事自由竞争,其兴衰成败取决于社会和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的程度。政府对新闻事业应该采取一般由私人经营的制度。
    代表人物和作品: 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厄斯金 《人权》、杰弗逊 《独立宣言》、米尔 《论自由》
3、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的权利的同时,应当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没有完全推翻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而是在对它解构的同时进行了符合时代要求的重构。具体来说,解构和重构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在自由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上:自由式伴随义务的,人的社会性决定自由不是个人独自享有的权利,是与他人的权利相联系的。在这种意义上,自由意味着义务和责任。基于此,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才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把自由的理想置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中去加以认识,于是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便对自由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
(2) 在新新闻自由权利的所属上,主张把公众的新闻自由置于报刊的新闻自由之上,应当保障公众“知”的权利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名誉不受损害的权利,要保障公众对报刊的接近权和自由言论的权利。
(3) 在新闻自由类型的划分上,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类型。自由主义理论是“不受外界限制的自由”,社会责任论以积极的“有做……的自由”为基础,要求有能达到所希望的目标的必需手段。
(4) 在新闻自由与政府权力的关系上,自由主义自由观认为,政府的权利只为新闻自由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为报刊的自由行动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但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政府不能仅仅允许新闻自由,它还必须积极促进这种自由。
(5) 在新闻自由的理论依据上,自由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会在理性的指导下去寻求真理、服从真理。“观点的自由市场”必然导致真理的发现。新闻从业者必须在外在力量包括政府权力的约束下,才能自觉运用理性。
由美国的新闻自由委员会于1947年出版的《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纸》一书中提出。
社会责任理论摈弃了自由主义理论对新闻自由的偏颇认识,使新闻自由的理想驶入了责任的轨道,但是这种理论注定不会对危害新闻自由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采取批判态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自由面临的危机。
4、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党报理论)
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主张报刊应当成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是施拉姆在冷战时期对当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理论的一种指称。带有“学术政治化”的倾向。他认为这种新闻理论本质上与旧的集权主义和纳粹集权主义相同,认为具有“工具性”。
(1) 绝对的新闻自由是不可能的。
(2) 值得肯定的是能自由地说出他们相信的真理。
(3) 反对国家的自由是不容许的,。
(4) 自由和责任是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的。

第一章 对新闻理论范畴的一般性理解
一、理解范畴的理论意义、哲学本质
范畴是人类的一种逻辑思维形式,是反映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最基本的概念。
范畴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和认识的最一般的和最本质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
二、新闻理论范畴
★新闻理论范畴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注:这里的新闻现象不仅指新闻事实的来源及存在状态,而且还指所有的新闻活动,包括新闻传播者(主要是指记者和编辑——新闻传播主体)的传播活动和新闻接受者(客体、新闻受众)的接受活动。
最基本的概念指的是:新闻理论范畴是新闻理论中的概念,只能是那些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的概念。
因此,每一个新闻理论范畴都具有鲜明的历史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一个新闻理论范畴在某个时期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二是什么时期出现什么样的新闻理论范畴,标志着人类对新闻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什么样的历史水平。
逻辑的和历史的相统一的原则,应当成为我们分析新闻理论范畴时的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
一、范畴逻辑系统规定着范畴的本质,范畴只有在范畴逻辑系统中才有确切的含义。范畴逻辑系统反映着诸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关于新闻的定义
1、概括为四大类
   (1)把新闻理解为对新闻事实的报道。
   (2)把新闻理解为传播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
   (3)把新闻等同于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把新闻等同于“事实”
   (4)把新闻理解为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有待进一步修正
2、本书的定义
   新闻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这一定义既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又遵守了定义的逻辑规则,同时还隐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只有经过及时报道之后才能成为新闻;二既然是“报道”,就必然存在受众,没有受众的报道是不存在的。没有受众也就没有新闻,把新闻当作一个连续推进的动态过程。
   事实发生——→及时报道——→受众接受(新闻形成)
三、对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描述
事实、新闻、报道之间的现实关系图:
      (通向)      (通向)
事实————→报道————→新闻
三者的出现有先有后,后者总是以前者为基础,并将前者的运动过程及表现形态融入自身,并构成自身。具体地说,现实的新闻活动过程是一个自足的动态系统。在事实发生后便经传播者通向报道,报道经媒介再通向新闻,新闻经受众再向事实反馈,至此,开始了新的系统过程,因此上述图示不能表明这种复杂的新闻动态过程,应作如下修正左图




以事实为本体的范畴基础之上的逻辑系统(右图),这一逻辑系统解释了事实、报道和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对现实新闻传播过程抽象表达或概括说明。把事实、报道和新闻三个范畴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个逻辑系统,这正是对现实的新闻现象系统的抽象;这三个范畴之间的循环推衍过程,体现着现实新闻现象系统中的新闻活动的流程。
四、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起点
1、新闻逻辑系统中,事实是本体范畴,不仅作为新闻,而且构成新闻。
(1)事实范畴与新闻范畴构成范畴逻辑系统内最基本的矛盾运动
新闻是一种观念形态,是新闻主体对新闻客体的能动反映。新闻客体是指“事实”,新闻主体既包括传播者,也包括受众。所谓能动反映,指的是新闻主体,不是被动摹写新闻客体。既然把新闻认作是一种反应新闻客体的观念形态,那么把事实当做第一性,新闻当做第二性便可成立,在新闻活动中,事实与新闻构成一种客观与主观、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则是必然。而在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中,事实范畴与新闻范畴的矛盾运动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推衍出其他范畴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动力了。
(2)事实范畴是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起点
在新闻活动中,因为报道成了事实通向新闻的必由之路,所以报道与事实之间存在矛盾,即有的事实可能被选作新闻事实,有的被拒之门外,但这一矛盾并不能构成新闻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运动。鉴于此,在新闻理论范畴的逻辑系统中,事实与报道这两个范畴之间的矛盾运动,也就不可能成为推衍出众多范畴的基本动力了。
把事实确定为逻辑起点,符合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因为新闻活动的历史发展起点是事实,或者说是传播特定的“事实”,那么新闻逻辑系统理论的起点也应当是事实。因此可以说,事实是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起点,事实与新闻构成了这一体系中最基本的矛盾运动。
五、新闻理论范畴逻辑系统的特性
1、四个特性:整体性、目的性、适应性和运动性
2、整体性:所以新闻理论逻辑范畴虽然各自有其特定的含义,都表明人们对新闻现象某一方面的认识,但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所有范畴都是构成逻辑系统的要素,从而保证了这一逻辑系统是以整体的样式去反映新闻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的。
目的性:表现在改系统是用以解释和说明新闻本质和规律,是用以揭示新闻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的。
适应性:指的是环境发生变化,该范畴逻辑系统能够迅速作出调整,这种调整可能是系统结构的局部改变,也可能是某些范畴被剔出系统而为新的范畴所代替。这里说的环境,指的是新闻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这里说的调整,离不开实践。
运动性:事实向新闻转化的过程正好体现了这种矛盾运动;其次还表现在新闻范畴量的增加和质的更新上
第三章   事实与新闻事实
一、对事实范畴的哲学思考
在新闻理论逻辑系统中,事实是一种本体论范畴: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1、新闻事实是运动变化着的事实。
“新闻是易碎品”、“新闻只有24小时生活”、“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今天的新闻是昨天的历史”等说法。事实的这种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其表现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考察事实的运动方式及其表现形态时,要注意其量与质的关系。
2、在新闻实践中要把握度,以免报道失实,出现片面性。
3、作为物质的客体——事实的实存性,必须依靠时间和空间予以确认。
事实只能是时间和空间的事实,离开了时间和空间,事实便成了虚幻之物,令人不可捉摸。因此,如果说在新闻实践中我们之所以强调新闻五要素要落实,尤其是时间、地点要落实,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报道的内容客观、真实,毋宁说是因为事实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交代事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对它的实存性予以确认和揭示。
4、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二、新闻事实具有主观性
1、新闻事实,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新闻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从存在论角度立论,它强调新闻事实自身的表现形态及其所显示着的本质。新近发生是对新闻事实表现形态的简洁说明,新近发生所显示着的新鲜性,则是新闻事实最基本的特性。
(2)新近发生的事实,还必须成为报道的对象,才能算作新闻事实。
(3)新鲜所表征的是新闻事实自身的性质,它产生于新闻事实与非事实的比较中;而价值所表征的则是新闻事实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它产生于新闻事实适宜于受众的需求。换句话说,前者表征客体自身的性质,后者表征客体与主体(受众)之间的关系。
(4)新闻事实必然是新闻的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而不是其他。凡没有进入新闻传播过程并成为新闻组成部分的新鲜事,都不能称为新闻事实。
2、新闻过滤
新闻从事实过滤到新闻事实,中间存在两次过度,一次是从“事实”过渡到“新近发生的事实”,另一次是从“新近发生的事实”过渡到成为新闻组成部分的“新闻事实”。这两次过渡是连续推进的。如果从新闻传播流程角度来审视这两次过渡,其实就是传播主体(指报道者)为了确定新闻事实而进行的两次选择,我们称之为“新闻过滤”。表现出传播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3、新闻具有主观性的理由
(1)从新闻实践上讲,传播主体的能动作用明显地表现在新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观察、采集新闻材料到选取报道角度、根据报道方式去处理材料,以及对受众需求的考察等等,传播主体的能动性无不贯穿始终。那种所谓纯客观的报道即印版式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2)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说,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后者是对前者的客观反映,那么反映主体即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认识也就理所当然地存在于整个反映活动中。
因此,“新闻事实”也能够算作一个认识论范畴,是对客观事实的判断、描述或反映,是体现着新闻传播主体的主观性的“经验事实”;“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或者说,是主观化的客观事实。
新闻事实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客观性是主观性的基础,它规范和制约着主观性。因为无论传播主体如何改造事实,都必须做到真实、新鲜,改造是有限的、适度的。传播主体对新闻事实所进行的两次选择(即新闻过滤),都只能是“戴着镣铐跳舞。”
三、事实与新闻事实的关系
新闻事实,指的就是已进入新闻传播活动中并构成新闻要素的事实。
1、事实与新闻事实的关系:
联系:客观性、真实性
区别:新闻性,如时效性、新闻价值
从哲学本体论角度,是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是本质与现象,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从逻辑学角度,属和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新闻事实所描述的只是其中的那些处于变易状态的事物。(从运动性看事实与新闻事实的关系)
从事实来审视新闻事实,那么新闻事实实指称的不过是那些与稳定状态的事物相区别的变易着的事物;从新闻事实来审视事实,那么事实指称的不过是变易着的事物正在趋向和已经成为稳定的事物。
新闻事实之新,或者说新闻之新,就体现在事物的绝对的变易之中。
第四章、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中的“二律背反”
1、新闻真实:指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新闻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新闻事实只能看作是现实原型在新闻领域里的复现;新闻真实只能被理解为新闻事实完全符合现实原型。
新闻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或主观化的客观事实,===新闻事实是传播主体现实原型的认识和反映的结果。可见,现实原型转变成新闻事实,离不开主观认识的作用;并且在主观认识的作用下,新闻事实最终变成了意识之物,而这种意识之物,总是对现实之物(即现实原型)进行某种程度的改造的结果。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到什么程度,受限制于社会主体自身的各种不同的精神需要和社会主体掌握现实的各种不同的方式。
3 “二律背反”的矛盾: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新闻事实和现实二者之间能够而且必须完全相符;但是根据“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二者之间又是不能够完全相符的。这就是说,在理论上没有谁反对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根除不同程度上的失真和失实的新闻。
“二律背反”的矛盾主要是由新闻真实的内在矛盾引起的。新闻真实的内在矛盾就是主观与客观、认识和真理的矛盾。当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完全相符时,就表明主观与客观、认识与真理完全一致。这里可以把这种“一致”看做是新闻真实的内在矛盾的消除或新闻真实的实现。当新闻事实和现实并不完全相符时,则表明主观与客观之间存在着差异,认识没有达到完全揭示真理的程度,也就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真理不完全一致。
不过,主观与客观、认识与真理的完全一致是暂时的、相对的,不完全一致才是长期的、绝对的,新闻真实的内在矛盾的消除是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存在则是长期的、绝对的。又即新闻真实既是可以实现的,又是难以实现的。
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的完全相符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主客观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实现的,但是,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的时空,和因之而处于变易中的主客观条件,不可能成为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完全相符提供永久性绝对存在的机会。
我们在实践中应为杜绝新闻事实的失真而奋斗。
二、新闻真实性的基本特征
1、过程性。新闻真实性的实现,在总体上表现为一个过程。根本原因在于过程性是新闻真实内在矛盾运动过程的必然反映。
表现:过程表现:真实性的实现表现为“差异”的暂时消除与差异不间断产生交替出现的过程。
实践表现:多角度多层次连续报道
2、再现性。指新闻真实的构成是以再现的客观因素和表现性的主观因素的统一,但再现性的客观因素处于主导地位,从而使新闻真实具有再现性的特征。新闻真实是以新闻事实再现其现实原形为表征的。
     新闻真实不仅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为源泉,而且新闻真实的实现也就是对生活真实的复归,是生活真实在新闻传播中的复现或还原。
新闻真实再现性特征在规定新闻本质时的对表现方法的要求:
(1)、对事实进行适当选择和提炼,使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不仅在现象上完全相符,而且在本质上完全相符,从而使新闻真实的含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准确全面的体现。
(2)、新闻真实的再现性特征按时形象思维在报道新闻事实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新闻事实再现生活原型时,需要进行感性描述。新闻中形象思维的运用,必须是在新闻的规定性即真实性原则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3、多样性。表现形态、结果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多样性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A、主要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外表到内质都是丰富多彩的,导致新闻传播主体的认识无论在感性阶段还是在理性阶段,都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B、人的认识总是带有主观色彩,因而也是有倾向性的,这样,不同传播主体的不同倾向性也会影响新闻事实的选择与传播。
C、还来源于受众主体的多样化的需要。
表现:新闻真实的表现形态时多种多样的;新闻真实的结构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三、新闻真实性的表现形态
新闻真实性的表现形态都是以对立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新闻真实的内在矛盾的必然反映。
1、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
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形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三种观点:(1)新闻真实就是现象真实。(片面)
          (2)新闻真实就是本质真实。(片面)


相关话题/华中师范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考研调剂信息公告
    为优化选拔机制,提高生源质量,我校拟调剂接收少量校外高质量生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条件1、第一志愿报考华中师范大学以外的单位;2、考生须为高质量全日制普通本科应(往)届毕业生,且报考国家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3、符合国家和我校调剂基本原则。二、志愿征集1、申请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我校调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考研预调剂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线出来后安排复试及调剂工作通知从2月24日各高校公布初试成绩以及部分自主划线高校陆续公布了复试分数线以来,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办公室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有关调剂、初试报考我院初试成绩专业排名等情况的咨询电话。由于这些咨询电话较多、且考生都非常焦虑。我院将这些考生提出较多的问题进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9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接收优质 硕士研究生调剂的通知2019年,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0人,包括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等专业。为了鼓励重点高校考生报考我院的研究团队,学校提供部分的名额用于接收优质生源调剂,接收调剂的专业方向见下表。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诚邀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
  •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电子书]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2.指定教材视频讲解【85.4小时高清视频】[电子书]陈琦、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5种电子书、1种题库。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题库[电子书]2020年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视频讲解【33小时高清视频】[免费下载][题库]2020年考研政治题库【历年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710汉语与文学基础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4种电子书、6种题库。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华中师范大学汉语与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参考教材视频讲解[电子书]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教材精讲+考研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736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5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教育经济与管理名校考研真题汇编(含北师、中山等)[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真题。2.指定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子书]范先佐《教育经济学新编》笔记和课后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708教育学综合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全国名校考研真题[电子书]全国名校《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考研真题及详解(含北师、南大等)[免费下载]说明:不能提供本校考研真题。2.参考教材视频讲解[电子书]王道俊《教育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华中师范大学2000到2011年语言所考研真题(2000-2011).
    华中师范大学 二〇〇〇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专业:语言类各专业 科目:古代汉语 方向:语言类各专业方向 注意:1、第一大题为所有考生必做题。 2、第二大题为汉语史方向考生必做题。 3、第三大题为其他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 语言专业各方向考生必做题。 (一)解释下列成语或古诗文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或词组的意义或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01-2014)共14套
    华中师范2014 社会学研究方法真题 名词解释:(重测信度;有效回收率;拒绝域;三角检验;非抽样误差;民族志法) 简答题:1.简述PPS抽样的基本原理与程序。 2.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述双边检验与单边检验的区别。 统计分析题:(第一题是求置信区间;第二题计算X及值) 论述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真题(2006-2014年)经典9年真题18份
    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理论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0分) 1 新闻传播 2 陆氏定义 3 知晓权 4 固定成见 5 双重出售 6 非群体化传播媒介 7 舆论 二 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在当今时代,人们经常说的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分别是_____和_______。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历年真题2008-2014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研历年真题 2008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哲学与世界观 2.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3. 必然性和偶然性 4.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5.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6. 公平与效率 二、简答 1. 矛盾的同一性含义及其作用 2. 思维方法的特征及其对思维操作运行的作用 3. 建设中国特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333教育综合】考研历年真题试题(2010-2014)经典真题5套
    2010 华中师大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学校教育 2 教育目的 3 讲授法 4 学记 5 道尔顿制 6 元知论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7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8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9 教师劳动的特点 10 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 人的发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
  •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须知
    根据教育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和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步骤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缴费并到报考点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据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已公布:2019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