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化学名词解释考研复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4-03

浙江工业大学考研

环境化学 名词解释复习——个人整理

注:

2018年考了【Fenton试剂、反硝化、潜性酸度、伦敦烟雾、Kow

②▲——表示历年学硕考过;★——表示历年专硕考过

 

绪论

【▲优先污染物】由于化学污染物种类多,世界各国都筛选一些毒性强、难降解、残留时间长、在环境中分布广的污染物优先进行控制。

大气

【▲最大混合层高度MMD】受热气块会不断上升,直到T与T相等为止。这时气块与周围达到中性平衡,就不再上升了。这个高度定义为对流混合层上限,或称最大混合层高度。

【大气温度层结】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称为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降低率,Γ=-dT/dz。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用Γd表示。

【▲干绝热过程】干空气或未饱和湿空气在上升或下沉过程中的绝热过程。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若Γ<Γd,表明大气是稳定的。

【下沉逆温】由于大气压分布不均, 在高压区里存在着下沉气流,由此使气温绝热上升,于是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

【★▲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光量子产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依据空气动力学直径Dp来分,

爱根核模(Dp<0.05μm)、积聚模(0.05μm<Dp<2μm)、粗粒子模(Dp>2μm)

【★有机颗粒物】指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有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物上而形成的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又称洛杉矶烟雾,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进而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形成烟雾污染的现象。

【★硫酸烟雾】又称伦敦型烟雾,指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酸性降水/湿沉降】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最常见的是酸雨。(湿沉降包括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

(干沉降和湿沉降都称为酸沉降)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 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摘氢反应】

【亨利定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除去水蒸汽的)。

【▲★甲基橙碱度/总碱度】用一个强酸标准溶液滴定,用甲基橙为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停止滴定,此时所得的结果称为总碱度,也称为甲基橙碱度。

【碳酸平衡】在封闭体系中,H2CO3*、HCO3-和CO32-可随pH变化而改变,但总的碳酸量始终保持不变(即CT保持不变)。而对于开放体系来说,HCO3-、CO32-和CT均随pH的改变而变化,但H2CO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水环境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L-型、F-型和H-型。

【★表面吸附】指吸附剂和吸附质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而产生的物理吸附,其源于胶体颗粒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化学吸附】指吸附剂和吸附质间由于发生化学作用,即通过化学键而引起的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

【★▲专属吸附】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电子活度】 即平衡状态下的氧化还原体系电子的有效浓度,用来衡量溶液接受或迁移电子的相对倾向。也可以应用负对数pE来表示pE=-1g(ae)

{电子活度越大或pE 越小, 体系供出电子的倾向越大。}

{pE:电子活度的负对数丨pH: 为质子活度的负对数}

【▲决定电位】在一个氧化还原混合体系中,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

【★水体富营养化】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分配系数Kp】指在土壤—水体系中,非离子性有机物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时,有机物在士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

【★▲标化分配系数Koc】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指有机化合物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中,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生长代谢】有机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营养物质),微生物利用其中的碳,把有机物彻底降解,矿化。

【★▲共代谢】指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有机物才能被降解的现象。

【生长物质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

【★积累稳定常数】络合反应中,逐级反应的稳定常数的乘积,表示所包括的逐级反应加和后的效果

【▲敏化光解/间接光解】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2.水体中天然有机物质(腐殖质、微生物等),吸收太阳光后,被太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过剩能量转移给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分子的分解反应,称为敏化光解,也称间接光解。

土壤

【▲土壤盐基饱和度】在盐基不饱和土壤中,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盐基不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

【★活性酸度】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有效酸度,通常用PH 表示。

【▲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3+。当这些离子处于吸附状态时,是不显酸性的,但当它们经离子交换作用进入土壤溶液后,即可增加土壤溶液的H+浓度,使土壤pH值降低。

【★▲土壤的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如NaCl或KC1)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和Al+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

【★土壤的水解性酸度】用弱酸强碱盐( 如醋酸钠) 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可以将土壤胶体吸附的H*,Ar*代换出来,同时生成某弱酸(醋酸)。

【▲土壤的缓冲性能】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

【▲质体流动】由水或土壤微粒或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物质流动。

【★▲植物络合素】形成重金属硫蛋白或植物络合素:能合成MT的细胞对重金属有明显的抗性。

【★扩散】由于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分子发生转移的过程。

生物体内

【▲被动易化扩散/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通过有类脂层屏障的生物膜。

【▲主动转运】在需要消耗一定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可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

【★肠肝循环】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该现象称为肠肝循环。

【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 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
【半数有效剂量ED50(浓度EC50)】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                              ——半数致死剂量LD50

【阈剂量(浓度)】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
【助致癌物】可加速细胞癌变和已癌变细胞增殖成瘤块的物质。
【促癌物】可使已经癌变细胞不断增殖而形成瘤块。

【致突变】是生物细胞内的DNA改变,引起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

【致癌】体细胞不受限制的生长。

【▲单糖酵解】细胞内单糖不论在有氧氧化或在无氧氧化条件下,都可经过相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形成丙酮酸。

【▲生物蓄积】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

【★生物富集】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水、土壤、大气) 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生物放大】指在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食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生物富集(浓缩)因子、系数BCF】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柠檬酸通过酶促反应途径,最后形成草酰乙酸,由于丙酮酸持续转变成的乙酰辅酶A生成柠檬酸,在进行新一轮的转化,这种生物转化的循环途径。

【▲硫化】硫化氢、单质硫等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氧化,最后生成硫酸的过程。

【★▲汞的生物甲基化】(甲基化作用)指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

典型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 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多氯联苯PCBs】是一组由多 个 氯原子取代联苯分子中氢原子而形成的氯代芳烃类化合物。

【▲多环芳烃PAH】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同时具有亲水 性、疏水性基团的物质。

修复

【▲环境修复】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境中的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有功能的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的降解和无害化过程。

【强化生物修复】人为修复工程一般采用有降解能力的外源微生物,用工程化手段来加速生物修复的进程,这种在受控条件的生物修复又称强化生物修复或工程化的生物修复。

【▲生物强化法】指在生物处理体系中投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来改善原有处理体系的处理效果,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等。

【★▲生物通气法】用于修复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水层上部通气层土壤。

【生物注射法(空气注射法)】适用于处理受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及上部土壤。

【生物冲淋法】将含氧和营养物的水补充到亚表层,促进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土地耕作法】它是对污染土壤进行耕犁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施加肥料、灌溉、施加石灰,从而尽可能为微生物代谢污染物提供一个良好环境,使其有充足的营养、水分和适宜的pH,保证生物降解在土壤的各个层面上都能发生。

【堆肥法】堆肥法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传统技术,用于受石油、洗涤剂、多氯烃、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理,取得了很好的处理效果。堆肥法包括风道式堆肥处理、好气静态堆肥处理和机械堆肥处理。

【生物反应器处理】它是把污染物移到反应器中完成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物反应器包括土壤泥浆生物反应器和预制床反应器。

【厌氧处理】对某些具有高氧化状态的污染物的降解,比耗氧处理更为有效。

【★▲植物修复技术】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减污染物的毒性,可以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

【植物提取】植物直接吸收污染物并在体内蓄积,植物收获后才进行处理。收获后可以进行热处理、微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植物降解】植物本身及其相关微生物和各种酶系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的COZ 和HO,或转化为无毒性的中间产物。

【植物稳定】植物在与土壤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染物固定并降低其生物活性,

以减少其对生物与环境的危害。

【★植物挥发】植物挥发是与植物吸收相连的,它是利用植物的吸取、积累、挥发而减少土壤挥发性污染物。

【★超积累植物】指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超过一般植物100倍以上的植物,积累Cr,Co,Ni,Cu,Pb含量一般在110mg/L,积累Mn,Zn含量一般在10mg/L(干重)以上。

【耐性植物】不管是超积累植物还是植物稳定、植物挥发中的植物,对重金属的毒害都是有忍耐机制的,统称耐性植物。

Fenton试剂】指在天然或人为添加的亚铁离子时,与过氧化氢发生作用,能够产生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的试剂。

 

 


相关话题/浙江工业大学 环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