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证券投资学》(第三版)综合训练答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9


3)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都是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它可以说明企业发展的伸缩程度和企业资金支付的信用状况。

但是速动资产是在较短时间变现的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等于速动资产加上存货。因而速动比例,更能够反映立即偿债的能力。比如,一个企业的流动比例很高,但速动比例很低,说明该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支付能力,但立即偿还能力并不强,所以在偿债能力分析时,二者结合进行分析。

10.4分析题

通过对基本面进行分析,可以把握决定股价变动的基本因素,是股票投资分析的基础。强劲的基本面是不断推动股票上涨的原动力。进行投资时,需要从行业发展、企业特质、企业管理、财务状况、产品市场等多个维度进行基本面分析。进行基本面分析需要注意市场因素变动、公司经营等带来的特殊风险,需要进行多期的比较和相关数据的横向和纵向比较,避免会计地雷。

第11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

11.1填空题

1)价升量增、价跌量减 2)伞形 3)持续形态

11.2选择题

1)D 2)D 3)B

11.3问答题

1)道氏理论认为,股价变动趋势有三种,即长期趋势、中期趋势和短期趋势,三种趋

势同时存在,相辅相成。证券市场的长期趋势是指连续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证券价格的变化趋势。长期趋势包括两个相反趋势,一是上升趋势,二是下降趋势。证券市场的中期趋势是指连续3周以上、1年以下证券价格的变化趋势。 证券市场的中期趋势与其长期趋势有密切的关联。对证券市场的趋势分析对于投资者来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握时机,通过适时的买卖证券来获取利益。这里重要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要弄准证券市场的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二是要认清投资者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

2)艾略特最初的波浪理论是以周期为基础的。 他把大的运动周期分成时间长短不同的各种周期,并指出,在一个大周期之中可能存在一些小周期,而小的周期又可以再细分成更小的周期。每个周期无论时间长短,都是以一种模式进行。这个模式就是8个过程,即每个周期上升或下降的5个过程和下降或上升的3个过程。8个过程完结后,一个周期结束,下一个周期开始。

3)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三项合理的市场假设:

(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这是技术分析的基础,认为影响股价的每个因素都反映在市场行为中。

(2)价格沿趋势移动,这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认为股价有保持原来方向运动的惯性。

(3)历史会重演,它认为一旦遇到与过去时期相类似的情况,应该与过去的结果进行比较,过去的结果是对未来进行预测的参考。

第12章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指标

12.1填空题

1)6、9、14 2)心理线 3)K%、D%

12.2选择题

1)C 2)ABCD 3)AD

12.3问答题

1)以5日算术平均移动平均线为例:

(1)将第1日至第5日的收盘价(或股指)相加求和除以 5,就得到第1个5日平均数;

(2)将第2日至第6日的收盘价(或股指)相加求和除以5,就得到第2个5日平均数;

(3)依此类推,将第N 日至第N+4日的5个收盘价(或股指)相加求和除以5,就得到了第N 个5日移动平均数。

(4)最后将这些计算结果画在坐标图上并连成线,即是5日移动平均线。其他移动平均线均依此类推。

2)相对强弱指标从市场价格变化观察买卖双方的力量变化,其中以价格上涨幅度代表买方力量,以价格下跌幅度代表卖方力量,以涨跌幅度代表买卖双方力量对比,通过对比预测未来股价的运行方向,这种对比值就是RSI 数值。第一,根据RSI 取值的大小判断行情。第二,两条或多条RSI 曲线的联合使用;第三,从RSI 的曲线形状判断行情;第四,从RSI 与股价的背离来判断行情。

第13章 证券投资组合分析

13.1填空题

1)收入型投资组合 2)风险规避者 3)存在无风险资产

13.2选择题

1)B 2)D 3)C

13.3问答题

(1)有效组合的原则是:在构建投资组合时,投资者谋求的是他们愿意接受的风险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使投资的预期收益最大化,满足这一要求的投资组合被称为有效组合。因为理性的投资者都是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和风险规避的,而高收益与高风险相对应,有效组合就是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收益最大。

(2)最优证券组合的确定:给定若干有效组合供选择,投资者最乐意选择的投资组合就是最优组合。由于每个投资者的偏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投资者的个人偏好与无差异曲线进行选择。由于市场中大多数人是风险规避者,因此主要分析风险规避者。对于风险规避者,最优组合为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切点,这一切点位于有效边界上,且由于有限边界的凹性和无差异曲线的凸性特征决定了这个切点只有一个。

(3)有效边界的特征:有效边界就是证券可行域中有效组合构成的边界。由于有效组合是风险既定的条件下收益最大的组合,市场中又存在一个方差最小,即风险最小的组合,因此,在可行域边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组合都是有效边界,只有风险一定条件下收益最大的组合构成的边界才是有效边界,即可行域中最小方差组合往上的部分才是有效边界,最小方差组合以下的部分就不是有效边界。

13.4计算分析题

1)组合期望收益=10%×0.3+5%×0.7=6.5%

组合的方差=0.32×6%2+0.72×2%2+2×0.3×0.7×0.12×6%×2%=5.8%

2)组合期望收益=10%×0.35+15%×0.65=13.25%

组合的方差=0.352×20%2+0.652×25%2+2×0.35×0.65×0.15×20%×25%=0.0347

第14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4.1填空题

1)非系统性风险 2)1 3)股票x

14.2选择题

1)C 2)D 3)C

14.3问答题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证券定价是根据单个证券在市场有效组合中的风险贡献比率,即贝塔系数来进行的,是一种相对定价方法,而收益的资本化定价方法是把证券未来的收益贴现到现在,是根据收益的绝对大小来定价的。

2)证券市场线中的贝塔系数的作用有:贝塔系数在CAPM 模型中成为衡量证券承担系统风险或市场风险的一个标准,用来反映证券或组合的收益水平对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变化的敏感度。一般来说,贝塔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明证券承担的系统风险越大,贝塔系数绝对值越小,表明证券承担的系统风险越小。如果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绝对值大于1,这只股票称为进取型股票,因为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化。如果一只股票的贝塔系数绝对值小于1,这只股票称为防守型股票,因为该股票收益率的变化小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化。

3)CAPM 与APT 的比较:它们都是确定资产均衡价格的经济模型。相对于CAPM 模型,APT 模型更加一般化:APT 不依赖于市场组合,也没有假设只有市场风险影响资产的预期收益。APT 分析影响证券收益的多种因素及敏感度,CAPM 只是考虑一个因素,即市场组合,一个敏感系数,即贝塔值。因此,APT 更具有一般意义。APT 的缺点是没有明确哪些因素影响证券的收益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

14.4计算分析题

1)市场组合的贝塔值为1,其期望收益率是12%。贝塔为0的资产获得无风险收益,期望收益率为5%。股票的预期收益率=5%+0.5×(12%-5%)=8.5%,未来的股票价值=15×(1+8.5%)-0.5=15.775元;未来的股票价值为15.775元,未来的股价为16.5,说明未来的股价高于其理论价值,即该股票值得购买持有。

2)对于股票A :贝塔值=相关系数×股票标准差×市场指数标准差/市场指数方差=0.7×0.25×0.15÷0.152≈1.167

对于股票B :贝塔值=相关系数×股票标准差×市场指数标准差/市场指数方差=0.4×0.20×0.15÷0.152≈0.53

第15章 证券市场效率与绩效评价

15.1填空题

1)特雷诺指数 2)无风险利率 3)詹森指数为正数时

15.2选择题

1)B 2)A 3)D

15.3问答题

1)在Fama 的有效市场假说中,弱式有效市场认为股价的历史变动不包含对预测未来股价有用的信息,现行价格反映了过去一切的历史信息,技术分析如同占星术,因而可以采用基本面分析进行投资。半强式有效市场认为证券价格会迅速、准确地根据可获得对的所有公开信息进行调整,以往的价格和成交量等技术信息以及公布的基本面信息无助于挑选股票,因而可以采用努力获取新信息来进行投资。强式有效市场认为不仅已公布的信息,而且可能获得的所有信息都已反映在股价中,任何信息,包括“内幕信息”对预测股价都没有作用。因而,可以采用被动的投资策略,如指数投资来进行证券投资。

2)夏普指数以资本市场线为基础,等于证券组合风险溢价除以标准差。评价组合业绩时,将投资组合的夏普指数与市场组合的夏普指数比较来衡量组合业绩。夏普指数越高,组合业绩越好。夏普指数和特雷诺指数都是衡量单位风险的收益,但夏普指数采用了组合总风险,特雷诺采用了系统风险。对于一个完全分散的组合,不存在非系统性风险,两者得到的结果相同。一个分散度低的组合,采用特雷诺指数会很高,采用夏普指数会很低。

3)詹森指数以证券市场线为基础,等于证券组合收益与证券市场线给出的期望收益之差。詹森指数就是代表组合所获得的高于市场的那部分风险溢价。代表投资组合与证券市场线之间的垂直落差。如果投资组合的詹森指数为正,其位于证券市场线的上方,落差大于0,表明业绩较好。

15.4计算题

采用CAPM 模型计算组合业绩,需要知道无风险利率,假设无风险利率为3%,

特雷诺指数=(7.2%-3%)/0.9≈4.67%

夏普指数=(7.2%-3%)/0.10=42%

詹森指数=7.2%-3%-0.9×(8%-3%)=-0.3%

15.5分析题

从发展趋势看,A 股与H 股的价差由正的价差逐渐回落,甚至出现倒挂,这个历史过程说明并不是某个市场本身效率的问题。A 股与H 股的价差的存在是因为两个市场中投资者结构和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差异导致的,而不是说两个市场中有市场是无效的。

第16章 国外证券市场监管

16.1填空题

1)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 2)注册 3)集中立法管理模式

16.2选择题

1)ABCD 2)ABC 3)AB

16.3问答题

1)证券市场监管的主要特点有:第一,高度公开性。证券市场是一个高度公开市场,公开理念反映在证券法律制度上,主要包括发行公开、上市公开、信息披露公开。公开性是对证券市场监管活动的基本要求。第二,高度公平性。在证券市场中,公平的市场规则、平等的主体地位和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证券交易形式就是公平。第三,高度公正性。证券市场具有人数众多、利益相关度高、风险大的特点,这就要求证券市场的监管能充分展示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公正的法律观念评价证券市场中的事件、行为及是非,保持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

2)证券市场监管的一般理论包括:第一,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主流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需要管理的。但是,完全竞争只是一种理想模式,现实中的市场基本上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因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与干预是必要的。第二,市场失灵理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在垄断的情况下阻碍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于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是必要的。第三,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市场有效性理论认为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符合市场的现实情况,由于不是完全有效的市场,所以

需要一定程度的管理。第四,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只有当市场失灵时,监管才是有益处的。公共利益理论揭示了管理的必要性和好处。

3)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主要有两种:注册制和许可制。注册制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的自由原则,其典型特征是注册申请人在各项条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有关注册登记的管理机构必须准予注册,否则违法。许可制的基本原则是以政府部门监管为主,其典型特征是申请人在各项条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若政府主管部门不许可,这这一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和决定权。

16.4分析题

分析认为,巴林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有问题。从资料来看,巴林银行倒闭确实应归罪于内部管理制度和体系不严格。尼克·里森有集交易员与资金安排巨大权力于一体,如果尼克·里森只是交易员,而没有资金安排权,也不至于葬送一家实力雄厚的大投资银行。巴林事件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金融监管系统存在着明显的漏洞。由于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存在诸多不足,巴林银行的管理层一直没有及时发现李森的犯罪行为,而当他们发现时为时已晚。一个银行分行的交易员可以毫无阻碍地卖掉一家银行。这足以说明监管作用是十分软弱无力的。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不是偶然的,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中,大投资者侵犯小投资者利益,中介机构损害客户利益,上市公司欺骗股东的事情时有发生,并且,金融市场上的这些事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它们会影响到整个金融、经济体系,甚至诱发社会危机。因此,市场需要一个强大的监管体系,需要一系列严明的法律约束和高效率的监管机构。为了避免这类事件再度发生:一是要完善市场参与者内部风险防范机制。二是要堵塞监管的漏洞。三是要抑制过度从事期货投机交易。四是金融机构应努力控制投机风险。

第17章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

17.1填空题

1)财政部独立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初级集中型监管体制和集中型监管体制定型

2)事前监管 事后监管 3)四

17.2选择题

1)D 2)AB 3)C

17.3问答题

1)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演进过程,从证券主管部门的角度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1981—1985年,财政部独立管理时期。这时期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萌芽阶段,基本上不存在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仅是出于经济建设和财政赤字的需要发行了国库券。这时期基本上谈不到证券市场的监管,是我国无实体监管部门的阶段。

1986—1992.10,中国人民银行主管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速,证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相继推出,逐渐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主,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体改委等部门参与的证券市场监管的框架体系。此外,在证券行业自律方面,两个全国性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国债协会相继宣布成立。

1992.10—1998.4,是初级集中型监管阶段。这时期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国务院


16 证券委是主管机构,中国证监会是执行机构。

1998.4至今,是集中型监管体制定型阶段。国务院撤销证券委,有证监会集中统一行使监管职能,并把人民银行的有关证券监管职能并入证监会,从而形成了集中统一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

2)纵观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至少有四次打的强制性变迁。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次变迁是1989—1991年。这次的主要背景是国家经济工作中的整顿方针,重点是对证券市场进行清理整顿。

第二次变迁是1994—1995年。这次变迁主要是基于经济过热、金融秩序混乱,进行治理整顿。

第三次变迁是1996—1997年。这次变迁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为核心,目的是为了抑制过度投机。

第四次变迁是1998年。这一次变迁主要是因为国务院大规模的机构改革。

17.4分析题 公开、公平和公正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证监会应不断积极打击各种违法行为。

证监会总结出7类行为极易成为被证监会处罚的违法行为,分别为虚假申报、拉抬打压、涨停堆单、尾市拉抬打压、连续交易、约定交易俗称“对倒”、自买自卖俗称“对敲”。这说明市场中存在各种违法手段,监管部门应通过证监会、证监局和交易所三位一体的联合监管机制,有异动必有反应,有违规必有查处。

投资者务必要充分认识到违法违规交易的风险和危害,应当远离操纵行为。漠视法律法规,一意孤行从事市场操纵行为的,必将受到监管部门的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话题/证券投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