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集》  郭成金 尹德明 主编(9)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9


短日植物(short-day plant, SDP)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如延长光照或缩短光照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日照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典型的短日植物有晚稻、菊花等。
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DNP)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下的日照下均能开花的植物。如月季、黄瓜等。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日照长度或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日照长度。如长日植物天仙子的临界日长约为11.5h,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约为15.5h。
临界暗期(critical dark period)引起短日植物成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引起长日植物成花的最长暗期长度。同临界日长相比,临界暗期对诱导成花更为重要。★
光周期诱导(photoperiodic induction)植物达到一定的生理年龄时,经过一定天数的适宜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能保持这种刺激的效果而开花这种诱导效应叫做光周期诱导。★
成花决定态(floral deteriminated state)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就能感受外界信号(低温和光周期)产生成花刺激物,成花刺激物被运输到茎端分生组织,在那里发生一系列诱导反应,使分生组织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能诱导成花的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成花决定态。
同源异型突变(homeotic mutation)和同源型异型基因(homeotic gene)有时花的某一重要器官发生了被 另一器官替代的突变,如花瓣部位被雄蕊替代,这种遗传变异现象称为花发育的同源异源异型 突变。控制同源异型化的基因称为同源异型基因。
精细胞的二型性(heteromorphism)同一花粉中的两个精细胞在形态大小及内含的细胞器等方面有差异的特性。
偏向受精(preferential fertilization)同一花粉粒中的两个精细胞在双受精的过程中,其中一个精细胞只能与卵细胞融合,而另一个精细胞只能与中央细胞融合的现象。
识别反应(recognition response)★
一类细胞与另类细胞在结合过程中,要进行特殊反应,二者之间要求从对方获得信号物理的生化的信号来表达的此过程称为识别(recognition)。它是细胞分辨“自己”与“异己 ”的一种能力,表现在细胞表面在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反应和信号传递。识别反应是指花粉粒与柱头间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和柱头乳突细胞壁表层蛋白薄膜之间的辨认反应,其结果表现为亲和或不亲和。当亲和时,花粉管伸长,花粉管尖端产生能溶解柱头薄膜以下角质层的酶(角质酶 cutinase),角质层被溶解,花粉管能伸入并穿过柱头进入胚囊受精;如不亲和时,柱头乳突细胞会产生胼胝质(callose),阻止花粉管穿入柱头不能进入胚囊发生受精作用,而且花粉管尖端也被胼胝质封闭,是受精失败。
集体效应(group effect)人工培养花粉时,在一定面积内,植入花粉粒数量较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较好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apomixis)被子植物中由未经受精的卵或胚珠内某些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
雄性生殖单位  包含两个相互连接的精细胞和一个营养核,它作为一个功能团,经花粉管传递到胚囊,与雌性生殖单位发生双受精。
配子体型不亲和,受花粉本身的基因控制的不亲和,引起自交不实。
孢子体型不亲和,受花粉亲本基因控制的不亲和,引起自交不实。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催化多聚半乳糖醛酸键的水解,促使果实软化。
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亲水性和热稳定性,并可被和水分胁迫等诱导合成,在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起到保护细胞免受伤害的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催化的反应,主要功能是清除生物体内的,生成无毒的和毒性较低的,减少或避免对生物分子的氧化与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过氧化物酶催化的反应,起清除植物体内的作用。
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反应,直接清除生物体内的,避免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花粉萌发: 只有经过异株异花授粉后才能发生受精作用的称自交不亲和或自交不育。具有生活力的花粉粒散在柱头上,被柱头表皮细胞吸附,并吸附表皮细胞分泌物中的水分。由于营养细胞吸胀作用,使花粉内壁以及营养细胞的质膜在萌发孔出外突,形成花粉管的乳突状顶端,此过程称为花粉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局限于顶端区。生长的花粉管的顶端到基部存在着由高到低的Ca浓度梯度。这种Ca梯度的存在有利于控制高尔基体小泡的定向分泌、运转及融合,是营养物质运到花粉管顶端,CaM参与了花粉管生长的调控。Ca被认为是一种化性物质,因此,花粉管会朝Ca浓度高的方向生长,最后穿过珠孔,进入胚囊。B对花粉的萌发也有显着的促进效应。在花粉培养基中加入B和Ca则有助于花粉的萌发。
授粉 :成熟花粉的花粉囊中散出,借助外力落到柱头上的过程,称为授粉。花粉传到同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称自花授粉,而传到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称异花授粉,包括同株异花授粉及异株异花授粉。
双受精:  植物的双受精是在雌、雄性生殖单位间进行的。到达胚囊的花粉管首先进入一个退化的助细胞,随后花粉管顶端或亚顶端破裂,并向退化的助细胞内释放出雄性生殖单位和其它内含物造成助细胞的破裂,使两个精细胞能够定向转移,其中的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合子。另一个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在细胞融合过程中,先是质膜融合,其次是核膜融合,最后是质核融合。雄性生殖单位中的营养核和雌性生殖单位中的助细胞在双受精后消亡。助细胞释放Ca2+可能对细胞融合起重要作用。★
花粉和雌蕊的相互识别:相互识别花粉落到柱头上后能否萌发,花粉管能否生长并通过花柱组织进入胚囊受精,取决于花粉与雌蕊的亲和性和识别反应。遗传学上自交不亲和性是受一系列复等位S基因所控制,当雌雄双方具有相同的S等位基因时就表现不亲和。被子植物存在两种自交不亲和系统,即配子体型不亲和和孢子体型不亲和。
㈡  问答题
1. 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生长点。
答:低温诱导促使植株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的生长点或其它能进行细胞分裂的组织。将植物放在温暖的室内,只对某一部位进行低温处理,若能使植物开花,即能证明处理部位为低温感受部位。
例如可选用盆栽芹菜进行实验,将芹菜植株放在温暖的室内,茎尖用胶管缠绕,通入冷水,芹菜茎尖经低温处理可开花,反之,如果将芹菜植株放入低温室内,向缠绕茎尖的胶管通入温水,芹菜则不能开花。上述结果能证明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2.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何关系?
答:赤霉素可以使许多需春化的植物不经低温处理就能开花;一些植物经低温处理后,体内赤霉素的含量较未处理的多;用赤霉素生物合成抑制剂处理植物会抑制其春化。这些都表明赤霉素与春化作用有关,但赤霉素并不能诱导所有需春化的植物开花。植物对赤霉素的反应也不同于对低温的反应,被低温诱导的植物抽苔时就出现花芽,而赤霉素虽可引起多种植物茎伸长或抽苔,但不一定开花。总之,赤霉素与春化作用的关系很复杂,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何实际意义?
答:(1)人工春化处理  将萌动的冬小麦种子闷在罐中,放在低温下,可用于春天补种冬小麦;在育种工作中利用春化处理,可以在一年中培育多代冬性作物,加速育种进程;为了避免春季倒春寒对春小麦的低温伤害,可对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处理后适当晚播,使之在缩短生育期的情况下正常成熟。
(2)调种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若将北方的品种引种到南方,就可能因当地温度较高而不能顺利通过春化阶段,使植物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3)控制花期如低温处理可以使秋播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卉改为春播,当年开花;对以营养器官为收获对象的植物,如洋葱、当归等,可用解除春化的方法,抑制开花,延长营养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4.什么是光周期现象?举例说明植物的主要光周期类型。
答: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photoperiod)。生长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植物在长期适应和进化过程中表现出生长发育的周期性变化,植物对昼夜长度发生反应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植物的开花、休眠和落叶,以及鳞茎、块茎、球茎等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都受日照长度的调节,但是在植物的光周期现象中研究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将植物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的光周期类型。
(1)长日植物  如小麦、大麦、黑麦、油菜、天仙子等此类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大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
(2)短日植物  如水稻、玉米、大豆、苍耳、菊花等,此类植物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
(3)中性植物如月季、黄瓜、向日葵、蒲公英、番茄等,此类植物的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只要其它条件满足,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
5.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并证明植物可以通过某种物质来传递光周期刺激。
答:植物经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发生开花反应的部位是茎顶端生长点,然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却是植物的叶片。这一点可以用对植株不同部位进行不同光周期处理后观察对开花效应的情况来证明。通常实验可得到以下结果:
⑴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不开花而保持营养生长。
⑵将植物全株置于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可以开花。
⑶只将植物全株某一部分叶片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正常开花。
⑷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不开花。
用嫁接试验可证明植物可以通过某种物质来传递光周期刺激,如将数株短日植物苍耳嫁接串联在一起,只让其中某一株的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光周期诱导,而其它植株都在长日照条件下,结果数株苍耳全部开花。
6.如果你发现一种尚未确定光周期特性的新植物种,怎样确定它是短日植物,长日植物或日中性植物?
将此新植物种分别置于不同的光周期条件下,其它条件控制在相同适宜范围,观察它的开花反应。若日照时数只有在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表明此种植物为短日植物;若日照时数只有在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则为长是植物;如在不同的日照时数下均能开花的,则为日中性植物。或将新植物分别置于一定的光周期条件下,在暗期给予短暂的光照处理,抑制开花的是短日植物;促进开花的是长日植物;对暗期照光不敏感的为日中性植物。
7.试述植物激素与成花的关系?
答:实验证实多种植物激素与植物的成花关系,但到目前为止未发现一种激素可以诱导所有光周期特性相同的植物在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开花。因此,我们认为:植物的成花过程(包括芽分化和发育)可能不是受某一种激素的单一调控,而是受几种激素,以一定的比例,在空间上(激素作用的部位)和时间上(花器官诱导与发育的时期)的多元调控。植物的成花过程是分段进行的,在不同的光周期下,是通过刺激或抑制各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协调平衡来控制植物成花的。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下或外施某种植物激素,可改变原有的激素比例关系而建立新的平衡。新建立的平衡会诱导与成花过程有关的基因的开启,合成某些特殊的和蛋白质,从而起到调节成花的作用。
8.为什么说光敏色素在植物的成花诱导中起重要作用?
当植物处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诱导成花,并用各种单色光在暗期进行闪光处理,几天后观察花原基的发生,结果显示:阻止短日植物和促进长日植物成花的作用光谱相似,都是以波长的红光最有效。且红光促进开花的效应可被远红光逆转。这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成花反应。光的信号是由光敏色素接受的。光敏色素对成花的作用与其可逆转化有关,成花作用不是决定于Pr和Pfr的绝对量,而是受Pr/Pfr比值的影响。当达到一定阈值时,低的比值有利于短日植物成花,而相对高的比值有利于长日植物成花。
9.用实验说明暗期和光期在植物的成花诱导中的作用。
⑴对植物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光暗处理,可以发现:
①短日植物需暗期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如暗期长度缩短将不能开花。
②光暗期的绝对长度不是光周期现象中的决定因子。
③用短时间的黑暗打断光期,并不影响光周期成花诱导。
④用闪光处理中断暗期,则使短日植物不能开花,继续营养生长,相反地,反而诱导了长日植物开花。这些结果说明,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成花中,暗期的长度是植物成花的决定因素。
⑵结论:
以上强调了暗期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光期不重要,只有在适当暗期以及昼夜交替作用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暗期的长度决定植物是否发生花原基,而光期长度决定了花原基分化所需的养料也就没有了。光期的作用不仅与光合作用有关,而且与成花诱导本身也有关系。如大豆固定在暗期和不同长度光期条件下生长,结果表明:
①当光期长度小于2h时,植株不能开花。
②在2~10h的范围内,随光期长度增加开花数也增加。
③当光期长度大于后,开花数反而下降。
实验表明,只有在适当的光暗交替条件下,植物才能正常开花。
10.简述光周期反应类型与植物原产地的关系。
答:一般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多属于短日植物,因为这些地区终年的日照长度都接近,没有更长的日照条件;起源于寒带地区的植物多属于长日植物,因为这些地区的植物生长季节正好处于较长日照的时期;中纬度地区则长日短日植物共存。在同一纬度地区,长日植物多在较长的春末和夏季开花,如小麦、油菜等;而短日植物则都在日照较短的秋季开花,如晚稻、大豆;菊花等。
11.举例说明光周期理论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1)引种和育种 不同纬度地区引种时要考虑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否则,可能使植物过早或过迟开花而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如南方大豆是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开花期延迟,所以引种要引早熟种。
通过人工光周期诱导,可以加速良种繁育,缩短育种年限。如:短日植物水稻和玉米可在海南岛加快繁育种子;长日植物小麦夏季在黑龙江冬季在云南种植可以满足作物发育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一年内可繁殖2~3代,从而加速育种进展。
杂交育种中,可以通过延长或缩短日照长度,来控制花期,以解决父母本花期不遇的问题。如对晚稻进行遮光处理就能使其与早稻同时开花,使早晚稻杂交成为可能。
(2)控制花期 花卉栽培中,光周期的人工控制可以促进或延迟开花。菊花是短日植物,经短日处理可以从10月份提前至6至7月间开花。
(3)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对以收获营养体为主的作物,可以通过控制光周期抑制其开花。如将短日植物烟草引种至温带,可提前至春季播种,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叶产量。
12.南麻北种有何利弊?为什么?★
麻类是短日植物,南种可推迟开花。营养生长期长,则麻秆生长期较长,可提高纤维产量和质量,但因为北方地区较满足短日植物麻类成花所需的短日条件,因而南麻北种会延迟开花种子不能及时成熟。若在留种地,植株苗期采用短日处理,可解决种子问题。
13.根据所学植物生理知识,简要说明从远方引种要考虑哪些因素才能成功。
(1)要了解被引品种的光周期特性,是属于长日植物,短日植物还是日中性植物,以及是否对低温有所要求。
(2)要了解作物原产地与引种地生长季节的日照条件和温度的差异。
(3)要根据被引作物所收获的主要器官(种子果实或营养体)的不同来确定所引品种。
在中国将短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提前开花,如果所引植物是为了收获果实或种子,则应选择晚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到北方,则应选择早熟品种。如将长日植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会延迟开花,如果引种,种植目的是为收获种子,宜选择早熟品种;而从南方引种北方,应选择晚熟品种。
14.哪些因素影响花器官的形成?
(1)内因
①营养状况 营养是花芽分化以及花器官形成与生长的物质基础。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对花的形成尤为重要,C/N过小,营养生长过旺,影响花芽分化。
②内源激素 花芽受内源激素的调控。如GA可换制多种果树的花芽分化;CTK、ABA和乙烯则促进果树的花芽分化;IAA在低浓度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起抑制作用。
一般说来,当植物体内淀粉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丰富,CTK和ABA含量较高而GA含量低时,有利于花芽分化。
(2)外因
①光照 光照对花器官形成有促进作用。在植物花芽分化期间,若光照充足,有机物合成多,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②温度 一般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花芽分化加快。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物质的转化及运输等过程,从而间接地影响花芽的分化。
③水分 植物的花芽分化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如对稻麦等作物来说,孕穗期对缺水敏感,此时缺水影响幼穗分化;而对果树而言,夏季的适度干旱可提高果树的C/N比,反而有利于花芽分化。
④矿质营养 在适宜的氮肥条件下,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并注意补充锰钼等微量元素,则有利于花芽分化。
15.植物的性别表现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的调控?★
(1)植物的性别表现特点
①雌雄性别间的差别主要是表现在花器官以及生理上,一般无明显第二性征。
②性别分化表现出多种形式。主要类型有雌雄同株型,雌雄同株花型,雌雄异株型,雌花两性花同株型,雌花两性花异株型,雄花两性花同株型,雄花两性花异株型等。
③一般在个体发育后期才能完成性别表达,其性别分化极易受环境因素和化学物质的影响。
(2)性别分化的调控因素
①遗传控制 植物性别表现类型的多样性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②年龄 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性别随年龄而变化。通常在发育早期先出现雄花,然后现出现雌花。
③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光周期温周期和营养条件。经过适宜光周期诱导的植物都能开花,但雌雄花的比例却受诱导之后的光周期影响,如果植物继续处于诱导的适宜光周期下,则促进多开雌花,否则,多开雄花。较低的夜温与较大的昼夜温差对许多植物的雌花性能有利。一般水分充足氮肥较多促进雌花分化,而土壤较干旱氮肥少时则雄花分化较多。
④    植物激素 不同性别植株或性器官的植物激素含量有所不同。外施植物生长物质也影响植物的性别表现。如,IAA和乙烯增加雄株和雌花;CTK有利于雌花形成;GA增加雄株和雄花;三碘苯甲酸和马来酰肼抑制雌花;而矮壮素抑制雄花形成。
16.植物开花三个顺序过程如何?
成花诱导(floral induction)指经某种信号诱导后,特异基因启动,是植物改变发育进程。→成花启动(floral evocation)指分生组织在形成花原基前后发生的一系列反因反应以及分生组织分化成可辨认的花原基,此过程也称花的发端(intiation of flower)。→花发育(floral development)指花器官的形成和生长。然而,花芽的分化花器官形成和性别分化主要是由植物基因型所决定的,适宜的环境只是诱导成化的外因。
16.植物受精后,雌蕊的代谢主要有哪些变化?
植物受精后,雌蕊的代谢主要表现为:受精后雌蕊的呼吸速率一般要比未受精的高,并有起伏变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含量显著增加。营养物质向雌蕊的输送增强。
17.高等植物的受精作用受哪些因素影响?
⑴花粉的活力   刚从花药中散发出来的成熟花粉活力最强,最容易受精。
⑵柱头的活力   关系到花粉落到柱头上后能否萌发,花粉管能否生长。
⑶环境条件:
a、温度影响花粉的开裂,也影响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
b、花粉萌发需要一定的湿度,空气湿度太低会影响花粉生活力和花丝的生长,并使雌蕊花柱干枯,但湿度太大时花粉会因过度吸水而破裂。
C、其它如土壤水肥条件、株间的通风、透光等情况因影响雌、雄蕊的发育从而也影响受精。
18.克服自交和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途径有哪些?
⑴克服不亲和的途径可从遗传和生理两个方面考虑。
①遗传上克服不亲和和方法
②选择新生或不亲和性弱的品种进行种间杂交。
③增加染色体倍数
④采用细胞融合法,导入亲和基因。
⑵生理上克服不亲和的方法
①避开雌蕊中的识别物质的产生时期如蕾期授粉法和延期授粉法等。
②破坏识别物质或抑制识别反应如高温处理共粉蒙导法辐射诱变激素等试剂处理重复授粉等。
③去除识别反应的组织如胚和胚珠培养切除花柱授粉法试管授精法细胞融合或DNA导入技术等。
19.花粉壁的构造与化学成分★
其构造由内外两层壁构成。
外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孢粉素(pollenin)(孢粉素是一种蜡纸的生物聚合物,一种与木栓质、角质相关的物质为类胡罗卜素的氧化聚合物。它可抵御多种酸和高达300℃的温度。因此,对花粉粒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及角质等。
内壁:主要化学成分是果胶质、胼胝质(一种多糖,β1-3葡聚糖)。
无论是内壁还是外壁都含有活性蛋白质。外壁蛋白质是由绒毡层制造并转移而来,他与花粉授粉后与柱头相互识别有关。内壁蛋白质是花粉粒本身制造的,主要是与花粉萌发及穿入柱头有关的酶类。
20.花粉粒的化学成分★
水:新鲜花粉的含水量约为12~20%,干燥的花粉仅含约6.5%的水。
色素类:主要有花色素苷花黄素或类胡萝卜素等它利于吸引虫还可以反止对花粉的伤害。
蛋白质类:其含量为7~3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游离氨基酸含量高,脯氨基酸含量高,此为花粉生物化学的一大特点。当his/pro的比值高时,授精不正常;当his/pro的比值低时,授精正常。另一花粉生物化学特点是核酸的碱基AG常以游离状态存在。酶类:花粉已鉴定出80多种酶,主要有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磷酸化酶淀粉酶等。
矿物质:P、Ca、Cl、Na、Mg、S、K、B、Mn等。其中B对花粉管的萌发和伸长都有促进作用。
糖和脂类:在不同植物中糖的含量与组成不同,松科花粉中游离糖的95%以上是蔗糖,而被子植物蔗糖只占游离糖的20~25%。还含有多少不等的脂肪。
激素和维生素:IAA、GA、CTK、乙烯、芸薹素等;VE、VC、VB1、VB2、肌醇等。
pH值:花粉粒一般为中性或碱性。这有利于与柱头组织的酸性中和。
21.柱头的结构与化学特点
柱头的乳突状细胞是容纳花粉粒的场所,上有粘性较大的油状分泌物主要是十五烷酸、12-羟基硬脂酸、亚麻酸、脂肪酸、蔗糖、葡萄糖、果糖以及硼酸等。
22.识别的意义★
它是维持物种的稳定与繁荣的适应现象;防止遗传差异过小或个体间的交配,保证选择适宜的配对。
                   
第十二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一.名词解释
休眠(dormancy)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生长暂时停顿的现象。它是植物抵制不良自然环境的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生物学特性。一二年生植物大多以种子为休眠器官;多年生落叶树以休眠的根系鳞茎球茎块根块茎等度过不良环境。
强迫休眠(epistotic dormancy)由于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引起的植物休眠。如秋天树木落叶后芽的的休眠。
生理休眠(physiological dormancy)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因为植物本身内部的原因而造成的休眠。如刚收获的小麦种子的休眠。
层积处理(stratification)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即将种子埋在湿砂中置于低温(1-10℃)环境中,放置数月(1~3月)的处理。这种处理能使一些木本植物种子中抑制发芽的GA和CTK等物质含量下降,而促进发芽的和等物质含量升高,提高了萌发率。另外层积处理也有胚后熟的作用。★
种子寿命(seed longevity)种子从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种子寿命受遗传基因和贮藏环境的影响。★
种子生活力(viability)是衡量种子活力的一种术语,一般指种子的发芽力(germinating energy)或发芽率(germination percentage),种子的生活力强,则发芽率高。
种子活力(seed vigor)指种子的健壮成度,即种子迅速整齐发芽出苗的潜在能力。
正常性种子(orthodox seed)指成熟期而脱水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能长期贮藏的种子,如禾谷类、豆类、十字花科类种子。这些种子在发育后期随着贮藏物质积累的结束,要进入一个脱水期 ,种子失去大部分水分后进入静止休眠状态。正常种子可在很低的含水量下长期贮藏而不丧失活力。
指成熟时有较高的含水量,贮藏中忌干燥和低温的种子,如茭白、菱、椰子、龙眼等种子。这些种子采收后不久便可自动进入萌发状态,一旦脱水即影响其萌发,导致生活力迅速丧失。因而人们曾称顽拗性种子为短命种子。

相关话题/植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