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金融学考研名词解释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5

第1单元 生活中的金融:
一、名词解释
1.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的核算表。资金流量表分为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账户表式,实物交易账户侧重反映各部门收入的形成和分配情况,金融交易账户侧重反映各部门资金的余缺以及资金筹集情况。资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一定时期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
2.收入——是居民、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经营性资产等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流入。从形式上看,收入可分为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货币收入是指以通用货币形式体现的收入,非货币收入是指以消费品及其它实物资产形式体现的收入,又常称为实物性收入。

3.支出——是指家庭、企业等为了满足日常生活、生产需要的付出行为。支出可分货币支出与非货币支出,前者是指以通用货币形式体现的付出,后者又称为实物支出。本书的支出均指货币支出。
4.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5.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6.负债——是指由企业、居民等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7.资产——是指能以货币计量的由企业、居民等控制并能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8.财政收支——是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的统称。在现代经济中,政府一方面以税收及其它收费形式从社会各部门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又以购买、转移支付等形式使用其收入。财政收支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活动的主要体现,也是政府参与和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渠道。
9.财政政策——政府通过主动调节财政收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
10.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动用其政策工具,调控金融活动进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各项措施的总称。
11.公债——是指由政府作为举债人发行的债券。一般来说,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债,地方政府发行的为地方公债。
12.主权财富基金——简称主权基金,是指一国政府利用外汇储备资产创立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以提升本国经济和居民福利的机构投资者。
13.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清偿债权和债务的货币收付行为。国际结算的工具,最基本的是票据,主要有汇票、本票和支票。
14.FDI——即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指投资者以控制企业部分产权、直接参与经营管理为特征,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的资本对外输出。主要有三种形式,即采取独资、收购国外企业的股权达到拥有实际控制权的比例和利润再投资。
15.FII——为国际间接投资(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又称之为国际金融投资,它是是指购买国外的证券,如股票、政府债券或企业债,以实现资本增值或取得利息或股息等的一种投资活动
16.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在历史的进程中,信用方式从实物借贷发展到货币借贷,信用范围从个人信用发展到社会信用。
17.金融工具——是实现资金借贷或金融交易的工具。按功能划分,金融工具有融资类工具(如存单、贷款合同等)、支付类工具(如票据等)、投资类工具(如股票、债券、外汇等)和保障类工具(如保险合同等)等不同种类。
 18.金融机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它通过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运营资本,通过吸收存款发放各种证券、接受他人的财产委托等形式形成资金来源, 而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运营资金,并且在向社会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取得收益。银行、券商、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目前是金融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组织载体。
19.金融市场——即金融活动的场所。不同的金融活动形成了不同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等, 这些市场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体系。
20.金融总量——是指整个金融体系活动的总规模。从理论上讲,一国(地区)各经济主体对内、对外的金融活动总和即是其金融总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通过确定若干可观测的统计指标,从货币总量、信贷总量、证券总量、保险总量等方面来大致测算金融总量。
21.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22.金融体系——既是社会金融活动的总和,是以货币、信用、汇率、利率和金融工具为基本要素,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运作载体的一个有机整体。
23.金融调控——各国政府通过特设的管理机构,对金融体系及其运作进行调节、控制,以此来解决金融体系内总量与结构的失衡问题。
24.金融监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仅指一国家(地区) 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督管理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除包括狭义的金融监管以外,还包括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25.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动用其政策工具,调控金融活动进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各项措施的总称。
二、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货币 money 居民 inhabitants 住户 households 非金融企业 non-financial corporations 金融机构 financial institutions 政府 general governments 资金流量表 flow of funds accounts 收入 income 货币收入 monetary income 与非货币收入 nonmonetary income 支出 expenditure 货币支出 monetary expenditure 与非货币支出 nonmonetary expenditure 盈余 surplus 赤字 deficit 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 income 储蓄 savings 投资 investment 消费信用 consumer credit 企业 enterprise,company,business 企业财务 corporate finance 财务报表 financial statements 负债 liabilities 资产 assets 利润总额 total profits 净利润 net profit 公积金 reserve funds 未分配利润 undistributed profits 所有者权益 owner’s equities 财政收支 financi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盈余 surplus 赤字 deficit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公债 government bonds 主权财富基金 sovereign wealth funds 国际支付 international payments 国际结算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贸易融资 trade financing 国际信用 international credit 国际投资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国际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绿地投资 Greenfield Investment 国际间接投资 Foreign Indirect Investment 货币 money 货币制度 monetary system 汇率 exchange rate 信用 credit 信用体系 credit systems 利率 interest rate 金融工具 financial instruments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 金融机构financial institution 金融总量 financial volume 货币政策 monetary policy 金融监管 financial regulation
第2单元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能够作为实物货币的物品通常具有被广泛接受和容易转让的特征。实物货币的弊端是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价值不稳定。
2.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等优势,更适宜于充当货币。
3.纸币——即纸制货币,包括了国家发行的纸制货币符号、商人发行的兑换券和银行发行的纸制信用货币等。
4.信用货币——能够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包括商业票据、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可以进行转帐结算的银行存款等。信用货币在流通中发挥的各项货币职能主要是依赖于其发行机构的信用作基础。
5.银行券——银行发行的可以发挥货币功能的信用工具。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中央银行产生以后,银行券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金属货币制度崩溃后,银行券成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6.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进行转账支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
7.铸币——是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铸币的出现,克服了秤量货币使用时的种种不便,便利了商品交易。
8.电子货币——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传输电子信息的方式实现支付功能的电子数据。这些电子数据的取得基于持有人的存款或贷款,因此电子货币可以视为信用货币的一种存在形式。
9.货币层次——是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在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时,都以“流动性”作为依据和标准。
10.交换媒介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单位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货币的产生、形式的演变、作用的发挥等也都与交换媒介职能密切相关,因此交换媒介职能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1.资产职能——是指货币可以作为人们总资产的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实现资产保值增殖的一种手段。货币发挥资产职能,是由于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货币等于贮藏社会财富,同时货币还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相交换,随时用于购买的能力。
12.狭义货币——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代表了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最直接的购买能力。
13.准货币——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能力。
14.广义货币——包括狭义货币加上准货币,它不仅包括了社会直接购买力,而且还包括了社会的潜在购买力,故广义货币量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状况。
15.货币存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余额。
16.货币流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17.货币增量——是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其大小通常用增长率指标表示。
18.货币制度——是针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以国家法律形式或国际协议形式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19.主币——即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20.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它是本位币的等分,主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
21.货币单位——是指货币计量单位。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值两个方面。
22.自由铸造——即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还原为金属。23.限制铸造——是指只能由国家来铸造金属货币,特别是不足值的辅币必须由国家铸造,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铸造。 24.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25.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26.格雷欣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即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27.国家货币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其目的是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使之能够正常地发挥各种职能。 28.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国际货币制度通常是由参与的各国政府磋商而定,一旦商定,各参与国都应自觉遵守。 29.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以后实行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各国也随后纷纷宣布放弃固定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 30.牙买加体系——是继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新国际货币制度。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在牙买加签署了“牙买加协定”。牙买加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和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31.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二、公式汇总
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 M0=流通中现金 M1= 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 = 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 金存款+其它存款
三、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货币 money 币材 material money 实物货币 physical money 金属货币 metallic money 纸币 paper money 银行券 banknote 存款货币 deposit money 电子货币 electronic money 交换媒介 media of exchange 交换手段 means of circulation 计价标准 standard of value 支付手段 means of payment 流动性 liquidity 通货 currency 准货币 quasi money 货币制度 monetary system 国家货币制 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货币单位 money unit 主币 standard money 辅币 fractional money 5
银本位制 silver standard 金银复本位制 bimetallism standard 格雷欣法则 gresham’s law 金本位制 gold standard 金块本位制 gold bullion standard 金汇兑本位制 gold exchange standard 国际货币体系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金平价 gold parity 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 Woods System 牙买加体系 Jamaica System
第3单元 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外汇——动态含义:是指人们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外汇银行)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助于各种金融工具对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进行非现金结算的行为。静态含义:广义上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例如外国政府的债券、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外国公司债券和股票)、外币支付凭证一切可用于国际结算的债权;狭义上(静态外汇),是指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称为汇率,又称汇价。
3.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l个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因此也被称为应付标价法。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则本国货币价值越低;汇率越低,则本国货币价值越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4.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汇率,也称为应收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币汇率的升值、贬值方向与汇率的数值上升或下降的变化方向一致,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兑换的外国货币越多,意味着本币升值。
5.基准汇率——是本币与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用的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目前各国一般以美元为基本外币来确定基准汇率。
6.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币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7.买入汇率——是银行买进外汇(结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也称为买入价。
8.卖出汇率——是银行售出外汇(售汇)时所使用的汇率。总之,按照“贱买贵卖”的原则,外汇银行的买入汇率应当便宜于卖出汇率,但是由于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所以外汇银行挂牌的两种汇率的直观的标示方法是不同的:在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低于卖出汇率;在间接标价法下,买入汇率高于卖出汇率。 9.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为中间汇率。目前我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对五种主要货币的基准汇率均为中间汇率。
10.电汇汇率——是银行卖出外汇后,以电传方式通知国外行或代理行付款时所使用的一种汇率。目前国际支付大多以电讯方式进行,所以电汇汇率是外汇市场的基准汇率,是其他汇率制定的基础。
11.信汇汇率——是以信函解付的方式买卖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信汇速度慢于电汇,银行可以占用汇兑资金生息,所以信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两者差额相当于汇兑在途的外汇资金产生的利息。
12.票汇汇率——是以票据作为支付工具进行外汇买卖时所使用的汇率。因其速度慢而低于电汇汇率。
13.即期汇率——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14.远期汇率——是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时期(或时点)进行外汇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远期汇率的存在,为国际贸易中的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的操作提供了工具。
15.汇率升水——①金银币在销售时,其本金本银部分是按国际价为准确定的,而加工费和利润部分称为升水。②在外汇市场上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的差额,亦称升水。在直接标价法下,升水代表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在间接标价法下,升水表示本币升值,外币贬值。
16.汇率贴水——①中国旧时银钱业用语。本地不同资金间的调换或两地间汇兑因币值不同或供求关系不同而在比价上的折减。如在上海,以“汇划”调换“划头”时,因划头可当日取现,而汇划次日才能取现,其间相差一天利息,故须付出贴水。②在外汇市场上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的差额,亦称贴水。
17.一价法则——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
18.购买力平价——两国货币的汇率表现为两国国内价格之比。包括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当所有商品都满足一价定律时,购买力平价成立对。该理论抓住了货币内在的特性─货币的购买力,即价格水平这一影响汇率的核心因素,揭示了汇率长期变动的根本原因;首次使汇率的确定得到了量化的尺度,比较直观;尤其是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更具有解释力;因而一直深受推崇。但是,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严格:所有的商品和劳务具有可贸易性;无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等,且在计算购买力平价时,编制各国物价指数在方法、范围、基期选择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技术性困难。这就导致汇率经常会偏离购买力平价。迄今为止,尚无一国能成功地用购买力平价来确定其汇率。
19.实际汇率——根据外国与本国价格水平的差异,对本币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得到,可以比较货币的相对价值,用来衡量一国商品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即与购买力平价(PPP)的偏差程度。
20.管理浮动汇率制——实际中,各国货币当局对于汇率通常或多或少会加以适度调节,干预方式可以是直接参与外汇市场活动,进行外汇买卖,也可以是通过调整国内利率水平等于段进行间接调节。这种汇率被称为管理浮动汇率。
21.盯住汇率制——把本国货币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而对其他经济体的货币则随该货币锚浮动而浮动。为此,货币当局需要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
22.人民币汇率制度——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在调整;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二、公式汇总
1.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卖出汇率)/2。
2.实际汇率变化率=名义汇率变化率-国内外的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E=e×P*/P(其中,E为直接标价法的实际汇率,e为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
3.绝对购买力平价E= PA/PB。其中,E表示汇率,即1单位B国货币以A国货币表示的相对价格,PA为A国的一般物价水平,PB为B国的一般物价水平。
三、名词术语中英对照
外汇 foreign exchange
汇率 exchange rate
升水 premium
贴水 discount
平价 parity
基准汇率 benchmark exchange rate
套算汇率 cross exchange rate
买入汇率 bidding rate
卖出汇率 offering rate
中间汇率 intermediate rate
即期汇率 spot rate
远期汇率 forward rate
电汇汇率 telegraphic transfer rate
信汇汇率 mail transfer rate
票汇汇率 note transfer rate
固定汇率 fixed rate
浮动汇率 floating rate
名义汇率 nominal exchange rate
实际汇率 real exchange rate
官方汇率 official rate
市场汇率 market rate
开盘汇率 open rate
铸币平价 mint par
收盘汇率 close rate
一价定律 law of one price
直接标价法 direct quotation
间接标价法 indirect quotation
固定汇率制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
浮动汇率制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货币分析法 monetary approach to exchange rate
汇兑心理学说 psychology theory of exchange
利率平价理论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盯住汇率制度 pegged exchange rate regime
货币纪律约束 monetary discipline
绝对购买力平价 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相对购买力平价 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资产组合平衡理论 portfolio balance theory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第4单元 信用与信用体系
一、名词解释
1.信用——包括道德范畴的信用和经济范畴的信用。道德范畴的信用主要是指诚信, 即通过诚实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经济范畴的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即信用这种经济行为是以收回本金并获得利息为条件的贷出,或以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为前提的借入,它代表着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2.实物借贷——是以实物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将一定数量的实物贷给借者,借者在约定时间内以多于初始借入数量的实物归还,其中多出部分为实物借贷的利息。
3.货币借贷——是以货币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即贷者将一定数额的货币贷放给借者,借者到期用货币归还本金和利息。
4.高利贷——是以极高的利率为基本特征的借贷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则成了最基本的信用形式,高利贷还具有利率不稳定且差异极大的特征。
5.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在直接融资过程中通常也会有金融中介参与其中,但金融中介在其中扮演着牵线搭桥、提供与直接融资工具传递相关的服务并收取佣金的角色,而金融中介在通过金融工具传递实现资金流动的过程中,金融工具本身的特征并不发生任何改变。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筹资者直接发行的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通常被视为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6.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不构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因而间接融资过程中至少会产生两种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中介通过一种或多种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汇聚和集中,然后通过另外一种或者多种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亦即在资金盈余方的资金流向赤字方的过程中,会发生金融工具特征的变化,而且金融中介就是各种金融工具权利或者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所实现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相关话题/金融学